'「全科醫案」高血壓合併低鉀血癥病例報道及診斷思路分析'

高血壓 體育 中國全科醫學 2019-08-24
"
"
「全科醫案」高血壓合併低鉀血癥病例報道及診斷思路分析

本文來源

本文來源:張梓潔, 王創暢, 李榮. 高血壓合併低鉀血癥兩例報道及診斷思路分析[J]. 中國全科醫學, 2019, 22(2):234-237.

高血壓合併低鉀血癥在臨床上很常見,可能是兩種不同病理生理狀態的重疊,也可以是一種疾病表現,病因常涉及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RAAS)系統、腎上腺疾病或腎小管疾病等,因病因眾多複雜,診斷較困難。而高血壓合併低鉀血癥患者易出現早發性、難治性及單基因遺傳性高血壓,因此早期診治對患者生存預後有重要意義。

病歷簡介

患者1,男,35歲,因“反覆頭暈伴視物模糊9d”入院。既往體健,父親患有高血壓合併主動脈夾層。入院9d前出現頭暈伴視物模糊,7d前視物模糊加重於當地就醫,血壓220/150mmHg(1mmHg=0.133kPa),眼底檢查顯示眼底出血。

入院後生命體徵:血壓200/120mmHg(雙側上肢對稱),心率86次/min;心電圖顯示左心室肥大伴復極異常;心肌標誌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陰性、超敏肌鈣蛋白0.131μg/L(參考範圍:0~0.016μg/L),B型尿鈉肽(BNP)209ng/L(參考範圍:0~100ng/L);生化檢查:血鉀2.63mmol/L(參考範圍:3.50~5.30mmol/L),肌酐440μmol/L(參考範圍:41~81μmol/L);眼底檢查:視乳頭無明顯水腫,後極部廣泛滲出及放射狀出血,黃斑部中心反射消失。

初步考慮為高血壓急症(眼底、心、腎損傷)、腎功能不全、低鉀血癥。予以靜脈泵入酚妥拉明0.3mg/min、口服硝苯地平控釋片30mg(1次/12h)、比索洛爾5mg(1次/d)、特拉唑嗪4mg(1次/d)降壓;口服氯化鉀緩釋片1g(3次/d)、枸櫞酸鉀2.92g(3次/d)及橙汁(500ml/d)補鉀。治療後,收縮壓波動在182~210mmHg,舒張壓波動在96~125mmHg;血鉀水平波動在2.62~2.68mmol/L,治療效果不佳。完善繼發性高血壓相關檢查,高血壓五項(臥位):皮質醇700nmol/L(參考範圍:171~536nmol/L),腎素(活性)32.61μg/L(參考範圍:0.15~2.33μg/L),醛固酮678ng/L(參考範圍:12~150ng/L),醛固酮與腎素比值(ARR)21(pg/dl)/(μg·L-1·h-1);17-酮皮質類固醇40.80mg/24h〔參考範圍:3.00~10.00mg/24h(男性)〕,17-羥皮質類固醇陰性,尿香草扁桃酸陰性(參考範圍:≤12mg/24h);顱腦CT、磁共振成像(MRI)均未發現垂體佔位病變;腎臟B超顯示雙腎實質回聲增強,內血供減少,考慮瀰漫性病變;腎、腎上腺MRI顯示雙側腎上腺增生,左側腎上腺內下方異常信號結節影,考慮腎上腺皮質腺瘤可能性大。

診斷為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PA),於2014-06-25調整降壓方案,靜脈泵入酚妥拉明0.3mg/min,口服硝苯地平控釋片60mg(1次/12h)、螺內酯40mg(3次/d)、比索洛爾10mg(1次/d)、特拉唑嗪4mg(1次/晚)。2014-06-27,血壓降至166/120mmHg,血鉀升至3.09mmol/L,停用酚妥拉明,硝苯地平控釋片及螺內酯逐步減量。2014-06-29,血壓降至146/98mmHg,血鉀升至4.41mmol/L。2014-07-05,血壓降至124/92mmHg,予口服硝苯地平控釋片30mg(1次/d)、螺內酯20mg(2次/d)、比索洛爾10mg(1次/d)、特拉唑嗪4mg(1次/晚)出院。

病歷簡介2

患者2,男,42歲,因“言語不利1個月,加重伴飲水嗆咳5d”入院。既往體健,吸菸史,父母親均患有高血壓。患者於2017-06-24無誘因出現言語不利;於2017-07-19症狀加重至言語不清,伴飲水嗆咳,無肢體運動及感覺功能障礙。

入院後查體:飲水嗆咳,構音不清,無失語,雙側踝陣攣陽性,輪替試驗欠穩準,指鼻試驗、跟膝脛試驗、腦膜刺激徵均為陰性,餘病理反射未引出;生命體徵:血壓180/120mmHg(雙側上肢對稱),心率95次/min;顱腦CT檢查考慮雙側放射冠、基底核區多發腔隙性腦梗死;心電圖顯示左心室肥大伴復極異常,心肌標誌物:CK-MB陰性、超敏肌鈣蛋白0.113μg/L,N-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1135ng/L(參考範圍:0~300ng/L),生化檢查:血鉀2.57mmol/L,肌酐200μmol/L;

初步考慮為高血壓急症(心、腦、腎損傷)、腎功能不全、低鉀血癥。予以靜脈泵入硝酸甘油100μg/min、烏拉地爾9mg/h,口服硝苯地平控釋片30mg(1次/12h)、替米沙坦80mg(1次/d)、美託洛爾95mg(1次/d)、特拉唑嗪4mg(1次/d)降壓;口服氯化鉀緩釋片1g(3次/d),枸櫞酸鉀2.92g(3次/d)及橙汁(500ml/d)補鉀。治療後,收縮壓波動在168~182mmHg,舒張壓波動在98~130mmHg,血鉀水平波動在2.46~3.01mmol/L,治療效果欠佳。完善繼發性高血壓相關檢查,高血壓五項(臥位):皮質醇、腎素及醛固酮均為陰性,ARR為13(pg/dl)/(μg·L-1·h-1);17-羥皮質類固醇及17-酮皮質類固醇均為陰性,尿香草扁桃酸6.0mg/24h;顱腦CT、MRI顯示為腦梗死,未發現垂體佔位病變;腎臟B超未見異常;腎、腎上腺、腎動脈增強CT顯示左腎下盞多發小結石,雙側腎上腺未見異常;腎動脈血管成像檢查未見異常。根據檢查結果,考慮為Liddle綜合徵(LS)可能性大,予行繼發性高血壓疾病基因檢測。

診斷性加用阿米洛利,調整降壓方案為靜脈泵入烏拉地爾9mg/h、口服硝苯地平控釋片60mg(1次/d)、美託洛爾95mg(1次/d)、特拉唑嗪4mg(1次/晚)、替米沙坦80mg(1次/d)、阿米洛利2.5mg(2次/d)降壓。2017-08-12,血壓降至149/90mmHg,停用烏拉地爾;2017-08-14,血壓降至133/85mmHg,血鉀升至4.10mmol/L,阿米洛利調整為2.5mg(1次/d),帶藥出院。6周後基因檢測結果顯示,該受檢樣本攜帶SCNN1B基因P6161雜合錯義突變。

臨床表現

2例患者均有高血壓家族史,年輕起病,併發多種臟器損害。在靜脈及降壓藥物聯合使用的情況下,治療效果不佳,均為頑固性高血壓合併低鉀血癥。

診斷思路

頑固性高血壓是指同時服用3種以上不同作用機制的降壓藥物,均為合適劑量,且其中一種為利尿劑,血壓仍在目標水平之上。2例患者均為頑固性高血壓,因患者發病年齡早,需完善相關繼發性高血壓檢查。入院檢查未提示出現酸鹼平衡紊亂或甲狀腺功能異常等情況;反覆補鉀效果不佳,考慮合併頑固性低血鉀,頑固性低血鉀多由腎病因素及血鉀分佈異常引起。高血壓合併低鉀血癥應考慮PA、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症、LS、腎上腺先天性17-α/11-β羥化酶缺乏、庫欣綜合徵等。可以通過實驗室及影像學、基因檢查、診斷性治療等方法來鑑別診斷其病因。

PA診斷方法

PA屬於鹽皮質激素增多症,由於腎上腺皮質病變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多,導致腎小管泌鉀增多、鈉離子瀦留,體液容量擴張而抑制了RAAS系統,臨床表現以頑固性高血壓和低血鉀為主,對醛固酮敏感。

PA、腎素水平與螺內酯的關係

螺內酯可與腎小管細胞質及細胞核內的受體結合,對醛固酮起競爭性抑制作用,致使瀦鉀排鈉,降低血壓,是PA的靶向治療藥物;同時,具有心血管靶器官保護作用,抑制左心室肥厚,在頑固性高血壓的治療中有重要意義。腎素水平是螺內酯降壓效果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腎素水平越低,螺內酯降壓效果越明顯。

LS診斷方法

LS主要表現為高血壓、低血鉀、低腎素、低醛固酮血癥,與PA較為相似,又稱假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LS主要發病基礎為編碼鈉上皮通道(ENaC)的PY基序的基因發生突變,導致ENaC泛素化受到抑制,不能正常降解,從而使ENaC數量和活性增加,重吸收鈉和水增加,過度分泌鉀離子,出現高血壓、低血鉀的典型臨床表現。

LS與阿米洛利或氨苯蝶啶的關係

阿米洛利、氨苯蝶啶用於治療LS有明確的效果。PRATT研究發現,LS患者服用阿米洛利5mg/d,治療1周可以通過抑制上皮細胞鈉離子通道(ENaC)活性,使醛固酮釋放增加。王林平對經過限制鹽攝入及服用阿米洛利或氨苯蝶啶治療的14例LS患者進行隨訪,排除2例因個人因素無法服藥後,發現服藥的12例患者血壓及血鉀水平均恢復至參考範圍。李嶽華等報道了1例經基因檢測確診的LS患者,給予限鹽及口服阿米洛利5mg(2次/d)治療;2例疑似LS的先證者加用其他降壓藥物,隨訪結果顯示,患者血壓得以控制,血鉀水平恢復正常。

本文通過對2例高血壓合併低鉀血癥患者的診療過程進行對比分析,發現腎素、醛固酮及ARR對腎臟疾病導致的頑固性高血壓合併低鉀血癥的初步診斷有價值。螺內酯可與其他降壓藥物聯合治療頑固性高血壓,低腎素水平時降壓效果更明顯,但對LS無效。對於頑固性高血壓合併低鉀血癥,螺內酯與其他降壓藥物聯合治療無效時,應考慮LS可能,可予以阿米洛利或氨苯蝶啶診斷性治療,高度懷疑時行基因檢測,降低漏診、誤診率,SCNN1B基因P6161雜合錯義突變可導致鈉離子通道活性顯著增加,是LS的致病突變。基因檢測對LS具有不可忽視的診斷價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