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兩期,泥濘的《曉說》宣告結束。

杭州,高曉鬆開了《曉說》生命告別會,這是一場直播,最後一句話矮大緊甩的很解脫:我待會兒進棚錄最後一期《曉說》,我特高興,因為在黏稠的環境裡往前努,何其艱難,我終於可以浮上來呼吸。

這話幾個意思無從探究,但高曉松明白,自己開創的網生節目口述樣式,越來越不好看。

2019年,高曉鬆年屆50,妥妥老漢一枚。虛歲、毛歲這個事情,高曉鬆是計較的,把自己的週歲精確的嚴嚴實實,就好比他老說自己1米78,認識他見過他的,都知道矮大緊不存在這個身高。關於玉樹臨風的元素,他其實很在乎,這是文青老炮深入骨髓的東西。


高曉鬆的七年漂流 | 河豚專欄



值此祖國70週年大慶之際,縮進“五十而知天命圈”的華語樂壇名宿,也不只矮大緊。內地還有孫楠、李泉、毛寧,寶島包括陶喆、劉若英、周傳雄,以及那些幾代KTV點歌臺裡無法忽視的高頻名字:高勝美、李翊君、孟庭葦、潘美辰。

當然咯,這波整整50歲的流行音樂人裡,高曉鬆收費的口述歷史《矮大緊指北》的音頻,能單獨給出播放列表待遇的,只有王菲、竇唯這前兩口子,以及被高老師奉為當代“李商隱”的方文山。

在演藝界,他這個六九末生日小的特徵,很難劃分代際,說他七零後吧,差意思,造作。單論氣質,也真沒法歸為六零後,像開玩笑,違和。鄭鈞、老狼比他大一歲,更是這般感覺。

高曉鬆在許多場合下表達過他有多麼懂得珍惜、感恩、知足。沒錯,時代從不扔下他,能夠賜予他的步點,都驅使其趕上了絕佳位置。他小的時候,中國的環境,可以讓他聚精會神心無旁騖的博覽群書;他的青年,改革開放的條件,可以讓他行萬里路;他的中年,是互聯網成就了人生又一春,讓他抓住知識分享扁平化的機遇。就算他不是學術金字塔,也可以通過見聞、閱歷、疑古察今和鑑往知來,把自己塑造成別人的精神家園。

優酷和某汽車品牌訂製的移動談話節目《大城曉聚》中,高曉鬆造訪廣州,和小他一歲的,眼神已出現明顯遲滯、老態的七零後林依輪說:我們都曾年少有為。


2015年春節前的《曉鬆奇談》,高曉鬆講過一個“朝花夕拾”系列,這是一個家族史故事,承認自己是優生優育的標準樣品,而且他這個產品的卸貨,和民國中醫巨擘施今墨的建議有著密切關係。慧根、基因、背景縱是他含著的金湯匙,可生在大知識分子家庭,卻也不是他這半生名氣可以推倒出的必要條件。

但,老天爺、祖師爺的確是雙重賞飯,給了他家道顯赫,給了他技多傍身,給了他見識遠卓,給了他腦力無限,也給過他不止一位如花美眷,還讓他成為了中國酒駕入刑第一名人。

二十五年來,舉國皆知《同桌的你》;這幾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是現象級的全民金句。高曉鬆的諸多趣聞軼事,附上了厚厚的功名塵土。

總之他給外界的印象是,甘於把反省輸出,善於把內心公開,這些,成就了他最大的可愛,也使他如此吸引公眾目光。

從命格原點到人生巔峰,從蹉跎歲月到幾度翻盤,一路摸爬滾打、江湖奮鬥、機緣巧合、丟人現眼,還有連吃帶拿,他都不躲閃,包括他願意談父母的婚姻失敗,他與父親的冷漠隔閡,但矮大緊做過的夢,一律不強求的得以實現,財富自由他有過很多機會,但是能敗能造,也是他的一項本事。還好,精神始終自由,什麼時候都有好飯伴隨,放眼浩瀚宇宙,如他逍遙自在,基本也沒誰。


高曉鬆的七年漂流 | 河豚專欄



他告誡靈魂,不要再向上蒼要任何東西:天命圈跳傘,要給自己找一條退路,想做什麼事兒的出發點,要盤算著怎麼退。他把急流勇退的智慧換成了他自己風格的語言:生長時抓著,荒誕時離開,才能避免難看,像集市上賣菜的老嫗,散了攤兒還非要處理完剩下的最後兩顆爛菜葉子,他高曉鬆斷不能接受這種終局。

矮大緊在年初某衛視跨年晚會上,還有一條對外口徑,即接受邀請,到哈佛大學做訪問研究員,其實吧,原先他也通過愛奇藝《曉鬆奇談》裡表達過考哈佛曆史博士的意願,說不定,在那裡,跟“費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這個超級中國通、鄉村明史通把酒言歡,十大杯威士忌不夠對瓶吹的。


時間拉回到2012年。韓寒幫助高曉鬆命名的《曉說》一經開啟,矮大緊的網絡人格,便走出了一條有情、有趣、有用、有品的陽線。

高曉鬆以奧斯卡評獎的潛規則為抓手,打開了網絡自制節目的一個分支,嚴肅型話題脫口秀,可以拋磚引玉新聞熱點,可以回溯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可以剖析三教九流王公貴胄。姑且把它等同於電視上漫談節目的話,矮大緊和在各種三線衛視做節目的老樑,算是同道中人。

然而,高曉鬆優先是音樂人,跨界之美,美於上青天,猶如韓寒是賽車手中最會碼字兒的,寫作者中最會拍片兒的,電影圈裡最會開車的。

《曉說》起初的價值,在於用戶接收高質量內容的感知狀態,無須理會沉重的用腦負擔:高曉鬆像一個陪伴者一樣,在和你說話,就是用戶體驗,而且觀點裡呢晾尺度,爆料中吧晒證據,你就失去抵抗力。矮大緊勇於探索言論邊界和底線,把擦邊球滾的賊6,處理敏感議題的話術優美,京味表達更口語化,這些,統統不需要集中太多注意力就能聽懂。如此微創新,很難不在視頻網站上獨樹一幟。


高曉鬆的七年漂流 | 河豚專欄



羅振宇在2019年“時間的朋友—小趨勢”跨年演講中,向高曉鬆致敬。因為《曉說》這種設計的敢於為人先,以及市場效果的可驗證,他羅振宇堅定了一個判斷,就是內容的流量分發,將會按照市場意願和傳播邏輯,導向真正的魅力人格體。知識的拆解、重構、再輸出是一片藍海,高曉鬆這張胖臉都敢肆無忌憚的露出來,單槍匹馬叨B叨,有的是捧場的,我為什麼不行,我當然也可以。於是,羅輯思維成了,並催生出一個叫知識服務的行業。此後,寫《貨幣戰爭》的宋鴻兵,上過央視《百家講壇》的收藏界大佬馬未都、中學歷史教師袁騰飛,循著高曉鬆這個道兒就摸上來了。

但是顯然,高曉鬆對大眾文化基礎的瞭解,要更豐富一些,他在東方衛視《中國達人秀》、在湖南衛視《快樂女聲》的評委表現,在十多年前就可以幫助節目的公共話題和收視業績成為焦點,這是別人沒有的本事。彼時,他是名人,可不是明星,且多年無爆款作品,一直吃校園民謠老本,他拍的廣告和電影,沒幾個人知道,能讓自己成為意見領袖,靠的是一顆有趣的頭腦,以及一張隨隨便便就能吃開口飯的嘴。他上過竇文濤的鏘鏘三人行,上過很多女主持的談話節目,語不驚人死不休。論對噴、啖B能克他的,從氣場上算,什麼蔡康永、馬東、薛兆豐,這都不行,誒,鄭鈞可以。

境遇的兜兜轉轉,遮不住轉角,也會把拐點安排的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要不是2011年春天的酒令智昏,以典型案例現身說法,穿著勞教服,在中央電視臺所有的新聞節目向全國人民露臉,他會在明星的路上,用另一種方式越走越遠。但是半年拘役的判決處理,讓他的電視通告咖和電影導演之路就此中斷,損失慘重。直到《曉說》,才算給了他東山再起的機會,但是蓬頭渣面的高曉鬆在《曉說》第一季錄製的時候,精神狀態不興奮,疲憊而陰鬱,除了事業重挫,這或許已經跟他面臨即將解體的婚姻有關,1988年出生的嬌妻20歲給他生女兒,符合他對女人的所有幻想。

這段婚姻結束的隱情,終不得而知。不過有一點沒問題,在婚姻存續後期,對高曉鬆的心理可謂十分煎熬,直到《曉說》第二季期間,他才辦理離婚手續,並於次年公佈。


應該這麼說,阿里大文娛組建之前,或者高曉鬆入職阿里之前的《曉說》,表現層次豐富。知識科普、動畫對話、資料配音、輔助元素是有一些趣味效果的,綜合高曉鬆的伶牙俐齒,以及微觀層面的輕運營,都讓這個自制項目聲量漸漸走高。

而更重要的,是選題,貼近時事的選題,傾向直男的選題,非學術性的選題,嚴肅而不失活潑。高曉鬆沒有過度照顧、討好女性用戶,《曉說》也不受品牌的定向題目要挾,加之監管的寬鬆,是《曉說》前兩季,偏垂直細分策略取勝的關鍵。而《曉說》後來的黯淡,刨除不可抗力原因,拜全用戶傳播所賜。

講青樓,講鏢局,講科舉,講美國,講歐洲,講日本,講淞滬抗戰,講對越自衛,講朝鮮戰爭,講北緯38度線,講妄人列傳,講民國往事,講大航海。以上這些,是《曉說》、高曉鬆和用戶三者的蜜月時間。七年歲月,事過境遷,陸續有不少期的題目下架,但當年影響力的收割、沉澱依然還在,所以這一波也沒虧了高曉鬆多少。

高曉鬆的七年漂流 | 河豚專欄


2014年巴西世界盃開球前,高曉鬆轉投愛奇藝的《曉鬆奇談》,當然要來一波借題發揮,也由此,給一批高中端優酷用戶,成功的注入了愛奇藝的用戶活躍度和用戶總時間。不過挺夠意思的是,《曉鬆奇談》三年征程,以歷史漫談為主的選題,都挺好。更具開拓性,創見性和思辨性的視野,體現在南明、北洋、一戰、兩岸、“勝利陰影下”、“大眾記憶”等優秀系列,也引進了訪談形式,與張志忠將軍的女兒、與大詩人海子的同學都是這個操作。雖一家之言,但論證邏輯更具語義快感和解構力,以格物致知的態度,鞏固並提升了意見領袖、流行藝術家和網紅的三合一地位,在《曉說》第二季的後期,高曉鬆已被東方衛視重新聘請,打造文化短節目《曉鬆說》。

《曉鬆奇談》,真是讓愛奇藝如獲至寶,高曉鬆和龔宇的清華校友關係,不如和馬東的利益共同體實在。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的高管位,馬東沒做兩年,就出來搞《奇葩說》為開路先鋒的創業,可是《奇葩說》的雛形概念,還真是高曉鬆的點子,並且他全情投入,參與門面擔當,由其主導,選出了肖驍,淘汰了樑植,後者是奶茶妹妹章澤天的前男友,《我是演說家》節目的冠軍,並且是個清華生,現在主持北京衛視的王牌節目《檔案》。

高曉鬆diss樑植的這段視頻,充滿了高能的爭議,微博#高曉鬆炮轟清華學霸#的熱搜好不熱鬧,當樑植提問到,個人前途的選擇性過多而困惑,高老師您幫我參謀一下時,一向溫和的高曉鬆也展示了少有的不客氣,這種苛刻無形中助力了節目效果,他對著這個清華師弟說,“校長、書記都跟我提到過你,但你令我失望,你沒有拿出大名校生的胸懷天下,名校是幹什麼的,是鎮國重器,名校畢業生是用來幹嘛的,不是找工作用的你明白麼,名校培養你,是為了讓國家相信真理,這才是名校生的風範,一個名校生走到《奇葩說》來,一沒有胸懷天下,二沒有改造國家的慾望,在這兒問我們你該找個什麼工作,你覺得你愧不愧對清華對你十多年的教育。”然後話鋒一轉,對深表贊同的蔡康永和馬東接著拽到,他在飯桌上和清華大學新校長說,清華和藍什麼技校有啥區別,不就是教學生個技能,然後讓他找個工作麼。


高曉鬆的七年漂流 | 河豚專欄



這是令人錯愕的傲慢也好,還是精分的優越感也罷,總之,當高曉鬆在青年們面前講到“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的苟且時”,你不能請教他找工作的問題,他會翻臉,對娛樂圈也一樣,新人們問他,高老師高老師,我怎麼樣才能紅,高曉鬆會秋風掃落葉的踩乎到:你把身上用紅藥水塗滿嘍,你就紅了。

不過,具有反諷意味的是,他五十歲這年,一個善用爭議人物,比如德國世界盃之後用過黃健翔做形象代言的某知名招聘網站,在北京地鐵的通道、迴廊、隧壁和站臺上,發瘋式的投放以矮大緊的P臉為宣傳定位的廣告,黃健翔和高曉鬆是鐵瓷的哥們兒,廣告主不怕被坑,前者用了好多年呢,賊棒。廣告文案顯示,高曉鬆在“未來規劃師”的授銜上留下了親筆簽名,旁邊的廣告語,赫然於牆上,“把生存變成生活,用高薪追求心的遠方;你為理想堅持的樣子很傻,傻得讓那些妥協的人嫉妒,也為你讓步”,高曉鬆在掙錢的自恰性上,有一套感人的邏輯儲備。


2017年歸來的《曉說》,面目上,就比較看不清了,矮大緊的身份也更多元了,人也更開心了,湖畔大學的講師,傑克馬的門客,阿里音樂董事長,阿里娛樂戰略委員會主席,用他自己的官方修辭講,就是負責阿里大文娛的國際戰略推進。

用感傷的情懷,講南明知識分子悲歌,並不齒於晚明文臣所作所為的高曉鬆,在能看到的片段能聽到的背書裡,對馬雲的疑似諂媚和崇拜,有點判若兩人,他才比馬雲小五歲。

阿里音樂、阿里星球張羅的怎麼樣,《財經》不久前的報道有解釋了。國際戰略推進,可能《碟中諜6》和《綠皮書》,有他的功勞。

但是《曉說》第三季,第四季,有所退化。歸根結底,這是魅力人格體的漫談節目,不是TED演講,在線教育課堂和“得到”這種純知識服務。不要說這是監管的土壤問題,電影的飯轍比開口飯難,可《芳華》,《我不是藥神》,《地久天長》拍出來了,也放出來了。


高曉鬆的七年漂流 | 河豚專欄



所以《曉說》讓《金瓶梅》和《三體》佔據多周時間,連篇累牘的做導讀,很難不讓人相信,是汽車贊助商金主在控制選題方向;所以《曉說》配合宣傳優酷網絡獨播的《軍師聯盟》,講了一個多月的三國夢之隊,很難不讓人相信,節目從此變得注水,成為了資源置換和無節制植入的溫床。

在訪談引入這一塊,《曉說》比前作要進步了很多,獨叨叨不如眾叨叨。馬未都、樊建川、陳丹青登門了,電影大導們陸續到位了,美國前總統克林頓、馬伯庸、麥家來宣講了,史航、韓寒、郎朗、劉慈欣這些好朋友也集齊了。以上的卡司對談,有些,帶有濃烈的傳道授業解惑氣息,用戶理應心滿意足,教化于思,不用花錢上博物館課,上西方藝術課,上電影創作課,上城市建築史課的好事兒,多牛逼呀。只是,信息單向傳輸,沒有心靈觸動的共鳴,這是那些《曉說》種子用戶想看到的麼,各種指標的增長乏力,就因為《曉說》已經是一門公開課,而不是高曉鬆在陪伴用戶說話。


高曉鬆的七年漂流 | 河豚專欄



哦對,還有好幾次的跳票和開天窗事件,節目的下期預告提要,對不上下期真正播出的內容,調整編排不做有效形式的通知,沒有負責託底的說法。

最厲害的是,比爾蓋茨的一期,永遠失蹤;停播兩週無法向用戶交待,就緊急搬出高曉鬆在清華大學的內部分享視頻;明明甩出劉慈欣來勾搭,下期來個和大劉巨像的麥家,這種移花接木,沒有消消樂連連看的訓練,還真讓人迷幻恍惚。《曉說》的運營專業性,至少讓人狐疑。

屬於高曉鬆一個人的最大流量陣地,在最終季,從話語範式的枯萎乾涸,發展到了面對鏡頭的心態倦怠,作為一個流量魅力體,矮大緊的中年網紅之路,堅持了七個年頭,也確實難為他了,對於一個追求詩和遠方,天生不喜歡被拘束的散漫人格而言,《曉說》再做下去就等同於上刑。


這兩年,有幸收聽了他的音頻付費節目《矮大緊指北》和《曉年鑑》,前者虎頭蛇尾,內容品質不穩定,後者以編年體形式剛講完1989年,1990年,1991年的的事兒,本是滿滿期盼他高超的歷史切片還原能力,結果卻是很震撼,因為什麼都沒講,這不是他的能力。

而且他真的老了,以前的優越感還算鎖定在合理範圍,《曉年鑑》裡,則徹底放飛自我,新的優越感,已經堪比李敖、王朔,奔著“尊前作劇莫相笑,我死諸君思我狂”的道兒,就徑直放馬過來了。他把自己學生時代誇的叫一個肉麻,“我極其優秀”是標配形容,一邊興奮地晒他在北京四中裡各種獨領風騷之成績,一邊解說他獲得這些中學生榮譽的不經意和“so easy”,這種記憶深處的驕傲碎片打撈,和解放戰爭時期101首長的心細如髮似有一拼。好漢不提當年勇這個修養,高曉鬆已經全然不在乎了,他高興就好。但是他可不說,在清華,文藝青年玩兒樂隊,是怎麼肄業的。


高曉鬆的七年漂流 | 河豚專欄



高曉鬆的口條部分,最受市場歡迎的,是可以用安全的姿勢走鋼絲,帶領用戶打開客觀超然、冷靜理性、中正持平的視角,去衝擊、去代入歷史、人文、生態裡的個體座標系,並傳遞出普世價值的移情感受。當然,《曉說》的後來,存在邊際效用遞減的問題,花無百日好亦是自然規律,高曉鬆給出過的東西,對得起用戶的獲得感,這種網絡自制的書寫,難以逾越,以個人聲望孵化的雜書館、曉書館、曉島等文化基礎設施,更是一種突破。

高曉鬆的前路是高老鬆還是高老莊不去管它。這個梗,是《曉說》告別活動上,贊助方代表普通話不過關加上發言緊張導致的,他正兒八經把高曉鬆反覆說成高老鬆,主持人史航則順勢補刀,說聽成了高老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