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屯兵重地東塘(揚州江都郭村鎮塘頭)

高駢 揚州 黃巢 秦彥 呂用之 淮南 宋朝 江都史話 2019-04-22

江都塘頭,古之名“東塘”。據《廣陵覽古》卷《東塘》條雲:“東塘,或雲即今灣頭,或雲在揚州之東,或雲即下雲塘,無的據。”而塘頭當地宋代于謙後代於氏家族第十五代孫於齊慶所著《小尋暢樓詩文集》卻確切地記載:“家世居東塘村,村去城六十里而近”。由王克勝主編的《揚州地名掌故》一書亦稱:“塘頭,古稱東塘。”

東塘地處揚州之東,是進出揚州的交通要津,古為兵家出屯之地。

晚唐自懿宗以來,奢侈日甚,用兵不息,賦稅沉重,民不堪命,加之關東連年乾旱,赤地千里,百姓流離,餓殍遍野,起義軍蜂起。乾符初(874),黃巢率黃巾軍很快橫掃山東,跨越江淮。(頭條號:江都史話 原創作品 轉載請註明出處)

晚唐屯兵重地東塘(揚州江都郭村鎮塘頭)

唐王朝為圍剿黃巢,特調荊南節度使高駢去潤州,為鎮海節度使,沿江堵截,迫使黃巢部將秦彥、畢師鐸投降。朝廷又調高駢至揚州任淮南節度使、諸道行營兵馬都統,高駢儼然以剿賊大都督身份坐鎮揚州,傳令天下。這時,有人發現有“雉雊於揚州廨舍”,佔者雲:“野鳥入室,軍府將空”。高駢聞言,以為不祥之兆,便“盡出兵東塘,結壘而處,每日教閱,如赴難之勢”。高駢出兵駐紮東塘,不僅設立兵馬營壘,而且每日抓緊操練,以壯聲勢,大有與黃巢決一死戰之勢。

黃巢見勢,巧施哀兵之計,偽稱願意歸順,要高駢奏請朝廷授以官職。高駢見有利可圖,便貪功輕敵,謊報黃巢主力已被消滅,殘部不久便可清除,故遣散諸鎮之兵,從而痛失破巢之機。高駢之兵在東塘僅駐紮百餘日,亦復還廣陵。(頭條號:江都史話 原創作品 轉載請註明出處)

晚唐屯兵重地東塘(揚州江都郭村鎮塘頭)

高駢

黃巢義軍經過短暫休整後,越發奮勇,連克數城,並於乾符六年(879)七月從採石渡江圍攻天長、六合,向東逼近揚州。

降將畢師鐸向高駢諫曰:“朝廷恃公制賊要害,莫先淮南。今不據要津以滅賊,使得北渡,必亂中原。”駢矍然,下令將出兵。然而,嬖將呂用之畏師鐸有功,諫曰:“公勳業極矣,賊未殄,朝廷且有口語,況賊平,挾震主之威,安所稅駕?不如觀畔求福,為不朽資也。”於是,高駢謊稱患有風痺,竟擁兵自保,觀望不動,引境內八萬兵卒又屯兵東塘。“諸將數請行期,駢託風濤所阻,不發。”

黃巢乘虛渡河,揮師西進,關東官兵望風披靡,唐禧宗只得亡命巴蜀。鑑於高駢龜縮東塘,無意出兵,朝廷便免了他的軍政大權。

晚唐屯兵重地東塘(揚州江都郭村鎮塘頭)

高駢素信神仙,重用術士嬖臣呂用之。呂譖毀諸將,上下離心,各自割據。尤其是降將畢師鐸與秦彥兩人整日惶惶然,遂於中和三年(887)聯合諸將攻揚州,高駢只得向廬州刺史楊行密求援。楊行密尚未至,高駢便為秦彥囚殺。楊行密得知後,命令全軍將士為高駢穿孝,大慟三日,發兵攻揚。秦彥大敗,自開化門出,復向東塘敗退,終為楊行密所殺。最後,楊行密稱據揚州,封為吳王。

這就是晚唐時期發生在東塘的一段重要戰事。

還有一段東塘軼事,也值得提及。高駢出身顯赫的將門世家,在鎮守鎮揚初期,他以才幹與聲威一時成為人們心目中解救朝廷危難的中興之臣。同時,高駢不僅是一位軍事統師,還是一位折節為文學,頗有才華的詩人。《新唐紀事》評之為“雅有奇藻”,引來許多人的傾慕。其中,就有來華的朝鮮友人崔致遠。

晚唐屯兵重地東塘(揚州江都郭村鎮塘頭)

崔致遠,新羅京都人,字孤雲,韓國漢文學的開山鼻祖,鹹通九年(868)12歲時專程來華學習,乾符元年(874)考中專為外國人與周邊少數民族設立的“賓貢科”進士,曾任溧水縣尉。後來仰慕高駢,成為其幕僚,任命為從事,為管驛廷官,為都統巡官,專掌書記之職,“凡表狀文告,皆出其手”。(頭條號:江都史話 原創作品 轉載請註明出處)

從崔致遠所著《桂苑筆耕錄》可知,他在東塘曾隨高駢留下足跡。廣明初年(880)五月高駢屯兵東塘時,崔致遠于軍務之暇曾吟《謹課七言長句》一首向其呈獻,以壯行色,後又隨軍去東塘。對此,崔致遠作《長啟》一文曰:“去年仲夏,伏遇出師,忽遇招呼,猥加驅策,許隨龍旆,久倚鷁舟。”高駢在軍前不僅親自招呼他,而且“諸郎官同力薦揚,和之如響,遂沾厚遇,遽竊殊榮”。此情此景,令崔致遠受寵若驚。 朱毓麒(朱玉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