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秋假、晒糧食、看電影,只有那個年代的晉城人才懂的秋收!

高粱 文章 小說 朋友圈 晉城範 晉城範 2017-09-26

放秋假、晒糧食、看電影,只有那個年代的晉城人才懂的秋收!

秋姑娘,秋姑娘;穿花衣,笑眯眯;穀穗金,玉米黃;棉花白,高梁紅;紅薯脫著綠秧秧;蘋果笑得臉兒紅;豐收的歌兒高聲唱。

一首優美動聽的兒歌,又把我們帶進了那個色彩斑瀾、碩果累累、天高雲淡、秋高氣爽、多姿多彩的秋天季節。

放秋假、晒糧食、看電影,只有那個年代的晉城人才懂的秋收!

追憶曾經年少發生在秋天的故事

是那麼的遙運又彷彿就在眼前... ...

少年的我對秋天的認知,不是從季節色彩變換開始的,而是在秋分前後,從人們忙忙碌碌的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開始的。以前生活在農村的人們,不管你是大人、小孩、售貨員、還是教員、學生都要參與到這熱火朝天的勞動中去的。

放秋假、晒糧食、看電影,只有那個年代的晉城人才懂的秋收!

學校放秋假了,孩子們跟隨大人,從清早太陽剛剛出山就下地勞動了。秋天的季節,分佈在山山樑樑的莊稼已經呈現出一派豐收的景象。

放秋假、晒糧食、看電影,只有那個年代的晉城人才懂的秋收!

黃澄澄的穀穗已經開始垂頭向人們致禮敬意;滿臉紅撲撲的高梁在陳陳的秋風中搖搖晃晃,踉踉蹌蹌,就像是喝醉了酒;纏繞在玉米稈身上的豆角蔓結出的果食已經笑開了花。生長在地堎邊上的牽牛花、野菊花和各種無名頭的花花草草,散發著秋天獨有的芬香,吸引著成群的蜂蝶“嗡嗡嗡”鳴唱。

不多時,一擔擔的穀草已被割倒,一堆一堆金黃的玉米已經堆放在田裡,等待著主人收倉,收割好的豆蔓已經捆好整齊碼放。村子裡已經傳來了勤勞人家,吆喝牲口拉碾碾谷的聲響。“噼裡啪啦,噼裡啪啦”捶打豆蔓的聲音,你方登罷我上場,顆顆粒粒的糧食就這樣歸入糧倉。

放秋假、晒糧食、看電影,只有那個年代的晉城人才懂的秋收!

家裡的大人們心疼自家的孩子

就把一件不用出力的生活交給了他們---“看晒”

緊張的搶秋,幾天以後孩子們已累的夠嗆。家裡的大人們心疼自家的孩子,於是便把一件不用出力的生活交給了他們---“看晒”。“看晒”,生活在建寧一帶,大一點的人都應該知道,就是把新打下的糧食,在太陽下晒乾水份便於儲存。

放秋假、晒糧食、看電影,只有那個年代的晉城人才懂的秋收!

“看晒”看似是個好差事,但責任重大。如果你沒有看好自己家的“晒”,如果被狗啊、雞啊把糧食吃了或是打翻,輕者被家裡大人一頓訓斥,重者屁股上難免會挨倆“笤帚圪朵”。

朝陽剛剛從村子東頭山後露出半臉,村子裡的空場上又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扛板凳、扛長杆、拿床單、拿笤帚的大人們熟練地放凳、支桿、鋪席,不一會兒空場上就成了糧食的海洋。黃澄澄的谷顆、黃豆,紅樸樸的高梁、紅豆,氣味芬香的蘿蔔條、瓜絲條。

“看晒”並不寂寞

鄰家的小姐姐愛看書,會講好多好多的故事

十幾家的小孩,就這樣走上了工作崗位。“看晒”並不寂寞,因為鄰家的小姐姐愛看書,會講好多好多的故事,自然鄰家小姐姐就成了我們這群孩子的中心人物。晒著晗暖的太陽,吹著揉揉的秋風,會講故事的鄰家姐姐坐在中間,大家自然地圍坐在草堆旁,如痴如醉聽起了故事。大家手托腮幫,堅起耳朵,眼盯著小姐姐的嘴巴,聽她繪生繪色地講起了草原英雄小姐妹龍梅、玉榮為集體看護羊群遭遇暴風雪,為了集體財產她們凍傷腳被截肢;英雄王二小英勇地把鬼子引進了八路軍的包圍圈,最後英勇犧牲;電影小兵張嘎怒嚇胖翻譯;閃閃紅星裡的潘東子和土豪劣紳胡漢三勇鬥,我們的情緒隨著故事的情節感染而變化。

放秋假、晒糧食、看電影,只有那個年代的晉城人才懂的秋收!

當故事講到悲傷處,鄰家梳羊角辮,吊著鼻涕的小妹妹,就眼含熱淚,漲紅著臉問“龍梅、玉榮怎麼會截肢呢,痛不痛啊?”說完就“嗚嗚嗚”地哭了起來。

講到悲壯處,花臉貓似的小男孩子就拿起玉米稈做的槍,猛地站起來大聲喊到“我們要為王二小報仇”,槍指天空,嘴喊“突突突,打死日本鬼子”。當講到嘎子智鬥胖翻譯時,大家又會“哈哈”大笑。

放秋假、晒糧食、看電影,只有那個年代的晉城人才懂的秋收!

從鄰家姐姐那裡我們第一次知道了《鋼鐵是怎煉成的》不是一部鍊鐵的科普書,而是一部蘇聯小說。我們從書中第一次記住這些人物:保爾柯察金,冬妮婭、瓦西里神甫、……躺在穀草堆上,仰望瓦藍瓦藍的天空飄過的雲彩,我的思緒第一次飄向了那美麗而又遙遠的國度。

晚霞又一次把天空染成了金紅色,我們幫著家裡的大人把這粒粒顆顆飽含著全家人心血的糧食收好搬運到了家。

放秋假、晒糧食、看電影,只有那個年代的晉城人才懂的秋收!

秋天永遠是忙碌,永遠沒有多餘時間的。

這不,鄰里鄉親大嬸、大姨們在家裡幫著媽媽醃漿水菜。白白胖胖白蘿蔔已經洗靜,如同白胖小子靜靜地躺在盆裡,綠盈盈的蘿蔔苗已被王大嬸在脫刀下“刺啦刺啦”均勻地切成了細綠絲絲。家裡的灶臺上冒著熱氣的鍋裡,正在“哧哧”地蒸煮著剛剛切下來的綠絲絲。不一會兒,醃製漿水菜的原材料就製作完成。大嬸、大姨們正在往院裡的四隻大缸裡一層一層地碼菜,白的一層,綠的一層。碼一層用木頭硾子搗一層,直至搗的瓷實實,完後再在上面壓一塊圓的壓菜石,醃製漿水菜的程序就大功告成。

放秋假、晒糧食、看電影,只有那個年代的晉城人才懂的秋收!

在之後的時間裡慢慢醞釀,最終成為一道人們餐桌上的美味。照例媽媽會為幫助的人,熬煮一大鍋的“米奇”犒勞大家,剛從地裡採摘下來的新鮮南瓜、豆角、土豆、小米依次下鍋,頓時滿院子就充滿了沁人心脾的飯香。

月亮悄悄地爬上了天空。嬸嬸、大姨們坐在院子裡的廊街石上,滿嘴香甜地喝著“米奇”。談著今年的好收成,憧憬著對明年豐收的希望,爽朗的笑聲再一次在院子上空飄蕩……

農村的秋月並不寂寞

一場好看的電影就要在村裡的土場上上映

農村的秋月並不寂寞,因為一場好看的電影就要在村裡的土場上上映,鄉放映員新義同志早早地就把銀幕掛好,惹的一群熊孩子在土場上亂跑,早早吃過晚飯的鄉親們自帶板凳來土場上佔下一個好坐位,美美地看上一場電影,好解解勞動帶來的身體疲勞。

放秋假、晒糧食、看電影,只有那個年代的晉城人才懂的秋收!

一束光影披放在銀幕上,孩子們在光束前用手做著各種形狀,投放在銀幕上,引來了放映員的大聲呵斥。漸漸地電影裡精彩的故事情節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了屏幕上,屏幕一位俄國謝了頂的光頭老漢正在揮手演講,坐在前排的一群小孩子把光頭老漢還沒說到的臺詞先大聲喊了起來“麵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故事繼續進行,一個緊張場面的故事正在表演:列寧的助手瓦西里,就要去吃早餐,麵包裡已經被敵人放了毒。這個場面揪的觀眾的心都要跳出來了,場上氣氛十分緊張。突然站在穀場堆上看電影的一個男子站起來大聲喊到“瓦西里同志麵包裡有毒”,“譁”的一聲觀眾大笑,一場緊張的氣氛就這樣輕鬆地打破了。夜已深沉,又大又圓的月亮從天上灑下銀白色的光,觀眾已經是哈氣連天,有幾個躺在豆蔓秧裡的小觀眾,已經不顧體面地呼呼地睡著了。電影在一片勝利的歡呼聲中結束,土場上再一次躁動起來,板凳聲,說話聲,媽媽們喊叫孩子們的乳名聲響成了一片... ...

如銀似水的月亮高高地掛在天空,向大地噴吐著皓白的銀光。多少次的夢裡,一次一次地回到了曾經的歲月,今天的夢裡又一次聽到了媽媽的呼喊聲,“鐵蛋、小狗子回家收秋啦”!……

放秋假、晒糧食、看電影,只有那個年代的晉城人才懂的秋收!

看著老鄉寫的文章

一幅幅景象浮現在眼前

寫的真不賴

老鄉,你們覺得呢?

來源:高平電視臺、清涼建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