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這所學校吸引了《中國教育報》和全國教育參觀熱潮,有何辦學祕訣?

高考 中考 文章 龔克 新聞一號線 2017-06-26

6月22日,由新華社記者和中國教育報記者聯合寫成的專題文章《探祕河北衡水十三中快速發展之路》在中國教育報顯要位置刊載。此文是兩報記者在衡水十三中綜合辦學實力不斷躍升、教育迅猛發展,連續吸引著全國教育來賓觀摩交流的情況下,走進衡水十三中,探祕學校。他們多次深入衡水十三中,近距離感受學校教育風采,採訪十三中師生,獲得了第一手生動、詳實的採訪素材,讓我們一起欣賞新華社記者、中國教育報記者眼中的衡水十三中!

河北衡水這所學校吸引了《中國教育報》和全國教育參觀熱潮,有何辦學祕訣?

教育決定人類的今天和未來。對未來的教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教育2030行動框架》。今年,中國提出,2020年普及高中階段教育,2030年的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是在全國範圍內辦好更加公平優質的教育。衡水市第十三中學認為,面向教育2030,應該讓樸素的教育規律成主流,正確的教育不是經常穿花衣做美容,無須在提法形式上追新求花,應該在固本中求真、在堅守中創新,天天強身健體。

衡水十三中高中教育改革,或許為我們觀察全球教育2030計劃和國家推進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河北衡水這所學校吸引了《中國教育報》和全國教育參觀熱潮,有何辦學祕訣?

用持續精確的努力,撬動更大的可能,這便是精進。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學(以下簡稱“十三中”)在短短的四五年間,從基礎弱、生源差的後進校逐漸發展成為一所連年攀升持續突破的品牌校。

河北衡水這所學校吸引了《中國教育報》和全國教育參觀熱潮,有何辦學祕訣?

時下,已經有全國31個省區市的7萬餘名教育工作者慕名前往參觀交流,這裡麵包括教育部門官員、全國十佳學校校長和全國教育系統的先進人物。十三中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這個變化又讓全國的高中教育同仁們體悟到了什麼?十三中通過什麼樣的改革探索中國高中教育的未來?面向聯合國提出的“教育2030行動”,十三中的教育工作者有什麼樣的表達?

河北衡水這所學校吸引了《中國教育報》和全國教育參觀熱潮,有何辦學祕訣?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0》發佈之際,筆者與衡水市第十三中學校長和他的同事們有一番交談:“激爆潛能,綻放生命”“三年的飛躍,源自每天的超越”……言談中一句句經典話語彰顯出這所學校的辦學理念與特色。

河北衡水這所學校吸引了《中國教育報》和全國教育參觀熱潮,有何辦學祕訣?

2012年2月,白祥友由衡水市第二中學教學主管校長調任十三中擔任校長,全面主持工作。上崗不久,他經過調研走訪認真思考後,對班子成員說了這樣的一句話:“三年的飛躍,源自於每天的超越。”

現在看來,這句話是正確的。高三年級主任姜德餘說:“高考大成績來源於高中三年每年每天成績的積累。”以中考533分入學,2016年高考考出697分高分成績的李尚說:“要想高考勝出,需要每天勝出,每堂課勝出。”

河北衡水這所學校吸引了《中國教育報》和全國教育參觀熱潮,有何辦學祕訣?

教育管理者:不要在辦學理念上追新求花,真正的教學規律是非常樸素的,應在堅守中創新!

河北衡水這所學校吸引了《中國教育報》和全國教育參觀熱潮,有何辦學祕訣?

求實是教育的一種精神。談到十三中的實際情況,學校班子成員們並沒有迴避。其前身是衡水鐵路中學,2004年7月由石家莊鐵路分局劃歸衡水市政府管理,同時由完全制中學改辦規範性普通高中,成為市教育局直屬三所國辦示範性高中之一。那時,衡水高中教育已經名噪全國,全市普通高中的教育格局也已經基本形成。這些示範性高中在師資和生源等方面都已佔儘先機,並呈現出規模擴張的強勁勢頭。眾所周知,普通高中的生源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甚至決定學校的高考升學率。當年,衡水市桃城區每年有5000名左右的中考生,在市區裡面,十三中屬於第三批次招錄學生,生源質量差。“裡面還有相當一部分流失到附近的縣重點中學,可謂是於強手林立的夾縫中生存。”擺在十三中面前的這個現實讓管理者們既焦急又冷靜,要麼圍繞優等生源展開惡性競爭,要麼正視現狀,走不唯生源所限的道路。

“我不認同千校一面的辦學模式和同質化的發展道路,更不願捲進生源惡戰,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讓中考成績‘非一流’的孩子們獲得很好的高中教育。”

白祥友給出的辦法是“本真”——追溯本源,迴歸本真。“讓教育管理者還教育本來面目,讓學校固本求真,讓師生各安其位,讓教學健康有序。”對於這兩個字,當時的教師隊伍並不完全認同。甚至有人說:“學校底子薄、生源差,怎麼折騰都是白搭。”但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學校面貌和師生精神狀態煥然一新。大家都服了氣,十三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定位。

“不搶一流生源,但求一流教育。”十三中的高考成績、辦學聲譽、教學管理逐漸在衡水教育界顯露出來,其名聲日漸凸顯,眾多當年中考成績“非一流”的學生紛紛報考十三中,都獲得了遠高於當初心理預期的高考成績。

十三中把中考成績非一流學生享受優質教育變成了現實。外界對十三中另眼相看,紛紛猜測它的模式與理念,多少夾雜著一些雜音。白祥友說:“當前教育理念存在紛繁蕪雜的現象,一些教學模式被鼓吹的眼花繚亂,眾多學校管理者盲目跟風,甚至別人用過的理念自己堅決不用,用別人的提法就是缺乏特色,沒有個性。其實,真正的教學規律是非常樸素的!不必在概念上追逐求新,守住教育的本真就是守住了教育的根。”

十三中逆境突圍,靠的就是對教學規律的敬畏和堅守。

河北衡水這所學校吸引了《中國教育報》和全國教育參觀熱潮,有何辦學祕訣?

師生:每天超越的自動波反應,激發了生命潛能實現超越

堅守本真,往往被誤認為是趨於平穩。白祥友說,樸素的教育規律不是安於現狀、故步自封,這就如草木萌生,靠的是內涵激發。因為,教育者與被教育者都是鮮活的生命個體,當教育尊重生命規律時,就一定能夠激發生命潛能,成就生命價值。他的這個理論,得到當代著名教育家、全國中學學習科學研究會理事長魏書生的認同:“尊重與發展學生的人性和個性,會使師生生活在一種相互理解、尊重、關懷、幫助、諒解、信任的和諧氛圍之中,從而真正體驗到做人的幸福感與自豪感,減少內耗,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

按照這樣的理解,十三中所推崇的本真教育是能夠激發人的生命潛能。激情不是簡單的精神亢奮,而是一種源自於內心的、昇華而成的精神營養。“比如,學校管理者的工作在於激發教師的工作激情,教師的工作在於點燃學生學習興趣的火焰。”老師們說,激情點燃的背後是紮紮實實的常規管理。

在制度上,十三中的管理者和師生們都要各負其職、各安其位、各行其“事”。應該做的必須做到,不該做的絕不越位,凡事有章可循,有規可依,確保校務運行有條不紊。

河北衡水這所學校吸引了《中國教育報》和全國教育參觀熱潮,有何辦學祕訣?

俗話說,教學質量好不好,教改很重要。三年前,十三中率先在高二年級進行了優化課堂新課改活動。首先是下大氣力把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課堂教學上,推出了教學大比武活動、領導聽評課制度、同課異構活動、大公開大評比、優秀教師觀摩課活動等一系列舉措,減少了教師教學上的無效勞動、增強了教育合力,有力地提升了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再就是主張師生互動為主,一改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主動學習,提升獲取知識的能力,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能力基礎。如今,優化課堂教學的新模式逐步形成,促使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其中,教師300多人次獲市級以上教育教學評比中獲獎。近日,衡水市教育部門下發了2016年度“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評審結果。十三中陳詠英老師報送的“百家爭鳴”一課被評為部級“優課”,葛俊芳老師報送的“平面直角座標系”一課被評為省級“優課”,張愛玲、郭芳菲、孔佳老師報送的課程被評為市級“優課”,衡水十三中獲得“優秀組織獎”。在全國中學生英語聯賽中,衡水十三中66名同學獲得特等獎。

河北衡水這所學校吸引了《中國教育報》和全國教育參觀熱潮,有何辦學祕訣?

“每名教師每天的一點超越,都是學生超越別人的基礎。”這樣的管理就是超越的根基,白祥友說,“跑操比別人有氣勢,課前向老師致敬聲音大一點,士氣旺盛一點,學習就能保持一個好的狀態;教研時每個人把自己的想法都說出來,形成合力。這樣,每一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每一刻都是生命當中美好的一刻,才能在美好的一刻做更優秀的自己。”

這種每天的超越已經成為十三中教師和學生的一種自動波。

河北衡水這所學校吸引了《中國教育報》和全國教育參觀熱潮,有何辦學祕訣?

幾年前,寫在學校教學樓上的“解放生命,激爆潛能,超越每刻,卓越一生”的16字育人方針,已經深深印到了廣大師生心中,並轉化為現實。衡水日報社社長王平權在帶隊到十三中採風時感慨地說,十三中尊重學生,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的工作只是去發現、挖掘和激發。

三年的飛躍源自每天的超越。2016年高考,十三中純文理(不含音體美藝術特長生)本一上線716人,四年本一上線人數提升65倍。純文理本一上線率67.38%,躍居衡水市所有縣市區高中第三名,四年本一上線率提升39倍,600分以上人數達到154人,創造了高中教育發展的新亮點,潛能激發奏效。

校園文化:德育的昇華

優秀傳統文化要進校園,要覆蓋從小學到大學各學段。這是國家教育部門領導在全國兩會期間談論校園文化建設時的一句話。十三中的學生們一直是在文化浸潤中成長,學校堅持把傳統文化和家鄉文化納入校園文化建設,將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融為一體,讓優秀傳統文化在孩子們心中紮根。

教學樓的樓道被學生們親手裝點成精彩的文化長廊,極具個性並形成了級部特色、班級特色,名言、詩句時刻讓你感受到濃郁的讀書氛圍。同時,溫馨宿舍文化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男女生的寢室,整潔的牆壁上都粘貼著美觀雅緻的手工藝品、催人奮進的座右銘、充滿溫情的全家福,學生們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優化了宿舍氛圍,其主題耐人回味。而利用地域文化特色開展活動成為校園文化的一種延伸。

衡水是聞名全國的毛筆之鄉,在這裡生活著侯店麻胎毛筆制筆的第16代傳人王丙強,學校邀請制筆大師走進校園現場演示毛筆的製作工藝,讓學生們感觸頗深,一位高二年級同學說:“近距離接觸學習中國傳統文化,讓我們感受到家鄉文化的魅力,從內心萌生一種家鄉自豪感,更意識到傳承文化的重要性。”

十三中的校園文化建設正在轉化為一種德育教育,從而實現了讓牆壁說話、讓環境育人的目的。

一層教學樓的某個角落被一個心形的儲物臺延伸了功能,鏤空的格子裡被水杯、飯卡、複習資料,甚至錢包“裝點”著,原來這些物品都是同學們撿到後主動放置的,懸掛在牆壁上的本子裡記錄著拾到每個物品的時間、地點,便於失主審核,很多丟失物品的同學從中受益。原來,這個角落之前堆放著雜物,影響校園環境,學校提議收拾出來設立一個平臺寄存拾物。這個“拾金不昧角”將文明習慣的培養與教育內化為學生自身素質的自覺提高。

一位來十三中採訪的記者頗有感觸地說,在這裡,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文化的薰陶;在空間上,學校的每個角落都能獲得視覺或聽覺上的滋養。十三中將校園打造成一個巨大的能量場,一切要素都在影響著學校中的每一個人。如果說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那校園文化就是學校的靈魂,在十三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這種靈魂的指引……

面向教育2030: 轉變以考試成績為標準評價學生的做法,努力為學生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和終身幸福負責!

3月5日,國家領導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突出強調辦好公平優質教育。這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前通過的《教育2030行動框架》高度契合。踐行教育2030,基層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表明未來基礎教育探索的方向,普通高中教育的發展又將直接影響我國教育改革的方向、政策與策略。

南開大學校長龔克在接受採訪時談道,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談及學生的德,總是說以德為先,但在實際教育過程中,還是會出現以分數為先的現象,這種現象能否得以扭轉,要做的事還很多。”也曾有教育工作者這樣形容當下的高中教育:“都在強化一個唯成績的一元化學校教育激勵體系。似乎,一個人的價值就在其成績。成績好的學生,似乎成了學校裡的‘甲方’。學校之間傾其人、財、物力用於學生的‘提分’工程,為提分教師、高分學生提供高額經濟激勵;校際競爭,完全淪為生源競爭、分數大戰……這種績效主義的結果,導致整個基礎教育的體系裡,瀰漫著‘分數’的味道……”

無論是掌管衡水二中的整體教學,還是主持十三中的全面工作,白祥友和他的管理者們從未間斷過對這一問題的深刻思考。他說,冰冷的現實向現行高中教育提出了質疑和挑戰。“培養什麼人”和“怎樣培養人”已經成為新時期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熱點和焦點課題。全國高中教育的未來,將觸角伸向哪裡?白祥友自問自答地說:“對於一所高中來說,教育的成功,不在於有多少學生考上清華北大,而是在於把什麼樣的學生培養成清華北大生,或者說在校三年,孩子思想進步了多少,成績進步了多少,成長了多少。”由此,他提倡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長遠有益習慣的培養,常年推進實施“自我人生規劃設計”的引導與輔導工程。

河北衡水這所學校吸引了《中國教育報》和全國教育參觀熱潮,有何辦學祕訣?

在人生規劃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學校遵循“喚醒並激活學生自我意識”的指導思想,通過對學生“自我人生規劃設計”的引導與輔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心理定向,確立自己的人生髮展方向。這項工作被譽為是立德樹人、轉變高中辦學模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在實施系列育人活動中已經收到了良好效果,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和人生幸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之所以這樣做,十三中的理由很充分。校領導和老師們認為,高中三年,正是高中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初步形成的一個關鍵階段,對未來的嚮往憧憬也更多、更豐富,當然,他們的觀點也更搖擺,更易調整、變幻,此時,幫助他們指導航向,進行良好的引導,便會讓他們對未來的人生不僅有正確的規劃,且會更加宏觀、全面地看待自身的優勢與不足,更早地養成自我教育、自我設計的理念,一定會使他們更加全面、更加健康地成長。

如今,十三中推行的“自我人生規劃設計”的引導與輔導工程受到河北省教育系統的充分肯定,河北省教科所授予該校“河北省高中生涯規劃教育實驗學校”的稱號。其中,楊燕龍、羅暢、韓林瀟、張順翔、段慶鈺、賈冰6名同學被評為河北省“踐行中華優秀十德少年先進個人”。

河北衡水這所學校吸引了《中國教育報》和全國教育參觀熱潮,有何辦學祕訣?

十三中的做法真真切切地轉變了以考試成績為標準評價學生的做法,白祥友從中捕捉到了教育2030行動的絲絲印記。

教育部門領導曾撰文稱,面向教育2030,更加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和多樣性,更加關注學生的心靈和幸福,更要強調學習能力的養成和終身教育。為了深入探討教育2030規劃的實施,十三中主動邀請全國各地的教育專家和教育工作者圍繞相關主題,承辦全國中小學高效課堂研討會、全國中小學生核心素養下的德育與班主任工作創新研討會等,這一舉動大大超出了一個基層學校的職責,探索的是整個國家教育的生態發展。

白祥友常說,升學率高不一定是素質教育,但升學率低絕對不是素質教育。高中教育應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的綜合素質應該在高考中有所體現,高考成績低不是素質高的表現。

十三中的教育成就了孩子,感動了家長,影響了社會。

河北衡水這所學校吸引了《中國教育報》和全國教育參觀熱潮,有何辦學祕訣?

2016年,高二年級張晨睿的家長在《衡水晚報》發表了感謝文章《致敬!十三中老師》,文中詳細記錄了從一個問題孩子成長為優秀生脫胎換骨的經歷。家長激動地說:“之前,孩子說自己對學習茫然,找不到目標,現在不但對學習有了積極性,對家長還特別關心。在十三中就讀的兩年中孩子成長了,而且是健康的成長,作為家長,我看到了孩子未來的希望。”

十三中的教育事蹟不僅感動了十三中學生的家長,更是引發了全國對它的關注。截止到目前,除港澳臺外已經有全國31個省區市近千所學校的7萬餘名教育工作者慕名前往參觀交流。眾多學校甚至連續組織三五次參觀,並結成友好共建校。廣東深圳一位校長在給十三中的留言中寫道:“三天的訪問儘管時間很短,但給我的影響將是一輩子,這些實實在在的教學理念和管理經驗就是教育的根本。”

河北衡水這所學校吸引了《中國教育報》和全國教育參觀熱潮,有何辦學祕訣?

儘管到十三中做過三次調研,筆者仍遲遲不敢落筆,一直在思考:好的學校到底能給學生帶來什麼?帶給社會的是什麼?家長和學生眼裡的好學校究竟是不是一個概念?社會和國家評價一個好學校和好校長的標準包括什麼?

大部分家長注重“分數”,看重“哪個學校升入清華北大的人數多”;但2017“新高考”來了,“中國教育2030”規劃即將出臺,陸續有家長注重起孩子的“人生規劃性成長”,當然更多的家長是想兩者兼顧。

再說河北衡水十三中的“變”,幾年來學校的這些“變”正是因為有白祥友這樣的一位校長、一個堅守教育信念的團隊,執著於教育中的某些“不變”而讓學校成長,最終成就了學生,成就了學生的未來,成就了學生健康的未來。

當你看到這篇文章,或許會引發你更多的思考和改變,讓孩子接受到符合自然規律、尊重人性成長的教育。作為家長,我們在思考的同時,會把希望寄託於基層千千萬萬個好學校和好校長身上。

(劉仝保 紅松)

劉仝保:新華社資深新聞策劃、智庫研究員,現供職於新華社瞭望週刊社

紅松:中國教育報資深記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