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學就像攪動中國教育這池水的鯰魚

大學 高考 經濟 美國 新文化報 2017-04-12

“我們已經通知所有學生、家長,取消原定4月15日的高中新生報到,肯定在6月中考以後。”4月10日上午,一位要求匿名的衡水第一中學平湖學校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3月下旬,由河北衡水中學、衡水第一中學、浙江嘉興港區管委會、廣州高新集團創辦,位於浙江平湖市的衡水第一中學平湖學校揭牌,旋即引發爭議,有人認為是社會和學生的共同選擇,有人則認為“引進衡水模式是浙江素質教育的倒退”(據4月10日澎湃新聞)。

中國教育界神一樣的存在衡水中學終於開始了她拓展的腳步,悍然殺進了浙江省。儘管這個衡水第一中學是一所和企業合辦的民辦中學,血統上不那麼純正,但衡水中學的赫赫威名仍然讓浙江的同行們如臨大敵。而所謂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PK,也是浙江省的教育圈子裡先拋出來的。

我想每一個從高考的殘酷競爭中走過來的人,都不會對衡水中學這種監獄式的教學模式有好感。在人們眼裡,衡水中學不像是一個教育機構,更像是一個培訓機構。就像是英語補習學校,通過高強度複習和訓練應試技巧在考場上勝出,至於英語真的學會了沒有,那並不重要。

與之相反,人們所向往的,是學生真正能夠學到知識,塑造品格,陶冶情操的素質教育。就好像我們常常拿來對比的美國式教育,雖然在考試上美國孩子完全不是中國孩子的對手,但要說到獨立自主性和動手能力,美國孩子就把中國孩子甩在身後了。這才是我們想要的教育,於是有條件的家長把孩子送出國接受教育,他們認為那是一條通往素質之路。不過後來我看到更多關於美國教育的文章,意識到一個真相:我們所推崇的美式素質教育,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應試教育。

從歷史上來看,高等教育從來都是一種精英教育,大學向更廣泛的人群開放,那是近代以後的事情了。美國的大學自然也並不例外,早期進入大學接受教育的,基本上都是上流社會的子弟們。但美國是個移民國家,總有貧困的外國移民來到美國。教育自然是改變命運的最佳途徑,於是大學考試的競爭就激烈起來。和那些刻苦學習的貧困學生相比,來自富裕家庭的學生們並無優勢可言。

問題是這私立大學都是富人出錢支撐著,怎麼能把他們的孩子拒之門外呢?不得已,各大學開始研究場外招,增加了一系列和學習本身無關的考核項目,比如說演講能力,比如說領導力,比如說文體特長,比如說志願者經歷等等。這些東西沒有錢是萬萬辦不到的,於是名牌大學學位又成了精英子弟的囊中之物。然而好景不長,隨著經濟的發展,美國的中產階級發展壯大起來,為了讓下一代實現階層跨越,中產階級也不遺餘力地讓孩子擁有這些技能和經歷。最終,這種教育成為了美國主流教育模式,這就是所謂的素質教育。

所以說,美國的素質教育只是應試教育的一個變種,置身其中的學生同樣苦不堪言。而且這種教育模式有一個巨大的問題,就是加強了階層固化。因為這種教育成本非常高,中產階級勉強能夠支撐,但底層民眾就完全無能為力了。可以說,素質教育的成本問題堵住了底層民眾通過教育向上攀爬的通道。而與之相對應的,則是中國的應試教育仍然以其簡單公平的模式,給底層民眾通過高考改變命運的機會。儘管這幾年農村考生的比例在逐年下降,但橫向對比,中國教育的活力要遠超過美國。而實際上,美國最近幾年興起的所謂“憲章學校”,使用的正是中國式的應試教育。

當然,說這麼多並不是想要替應試教育辯解,對學生來說這無論如何都不是一個理想的教育模式。這個新聞裡真正耐人尋味的是浙江方面對衡水中學的態度。雙方的背後,其實正是階層的分歧,浙江代表的正是中國富裕的中產階級,而衡水中學代表的,則是想要通過刻苦學習改變命運的底層民眾。那麼教育理念之爭的背後,難道不就是中產階級和底層民眾對有限的高等教育資源的爭奪嗎?

強調素質的浙江教育界和強調應試的衡水中學,就像是美國當年精英與平民競爭的翻版。在浙江的學校看來,衡水中學就像是“門口的野蠻人”。而這背後隱隱的,卻是階層固化的趨勢。我想這不是我們想看到的。所以也許我們不喜歡應試教育,不喜歡衡水中學,但我們卻不能不尊重它。衡水中學就像是一條鯰魚,讓中國教育這池水始終能保持活力,就像當年的遊牧民族入侵中原,帶來的不僅是競爭還有新鮮血液。而對於底層的學生們來說,衡水中學更是意義重大,用學者萬維剛的話說:他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拼搏,就有資格———而且也有可能———對中國的好東西分一杯羹。

本報評論員牛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