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報評:致考生,願你永遠對求知充滿熱望

高考 朱清時 數學 大學 未來網新聞 2017-06-10

過完今天,高考將告一段落,所有的緊張、焦慮、辛勞和期盼都將化作歷史,成為高考40年記憶中的一部分。

這些天,包括白巖鬆在內的各界人士紛紛發表自己對高考的看法,一個深深楔入中國社會肌理的高考更加立體地呈現在人們面前。但在規則、夢想、公平、正義這些宏大的詞彙之外,高考也不乏殘酷的一面,這一點,只要稍稍對衡水中學或是毛坦廠中學之類有所瞭解人,恐怕都不難理解。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一些考生坦言,高考之前,高考就是全部的理想,高考之後,還不知道理想是什麼。這樣的回答,大概代表了相當一部分學子的心聲。高考前,不管是家長、老師還是長輩都會告訴你,只要闖過了高考這一關,以後就一馬平川,想怎麼休息就怎麼休息,想怎麼玩兒就怎麼玩兒,可真等到考試結束,許多人卻發現自己真不知道該幹嘛了。

南科大創始校長朱清時在談及對中國教育的看法時,曾不無憂慮地說,“中國高等教育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學生求知興味的普遍喪失”。朱清時發現,一些學生以極高的分數考進大學後,求知慾望不增反減,因為他們在過去的十幾年耗費了太多時間和心力在枯燥乏味的應試教育之上。書山題海,晨讀晚修,讓學生壓力山大的同時,也對知識和學習產生了一種厭倦甚至牴觸心理,簡單說,就是求知興味嚴重透支。

一份哈佛大學列出的本科新生研討會課程選修單曾在網上流傳,這些課程包括:人的進化、翅膀的進化、細菌的歷史、銀河與宇宙、象棋與數學、疾病的話語、DNA簡史、火星上的水……光看名字就很讓人心動吧?沒錯,即使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高等學府,也是希望學生帶著興味去感知和探究這個絢爛多姿的世界,而不是把知識變成枷鎖,把最優秀的求知者變成最精緻的囚徒。

有句話說得真好:真正的教育,是引領一群孩童,突破由事務主義引起的短視,來到星空之下,整個世界,政治、經濟、文化、歷史、數學、物理、生物、心理,像星星一樣在深藍的天空中閃耀,大人們手把手地告訴兒童,那個星叫什麼星,它離我們有多遠,它又為什麼在那裡。而高考的殘酷之處在於,它在一定程度上稀釋了學子們求知的興味,將原本其樂無窮的事變得面目可憎。

但無論如何,從現階段來看,高考至少還是最不壞的制度安排。在這一前提下,當緊張殘酷的高考結束之後,孩子們面前的知識之門才剛剛開啟,而不是相反。在語數外和物理、化學等等之外,還有太多閃耀著智慧之光的知識果實等待著我們去採擷,那裡有馬爾克斯心中奇妙的馬孔多,那裡有托馬斯曼精心壘築的魔山,還有福樓拜用情與欲成就的包法利夫人……

高考只是漫漫求知路的開端,而不是終點。假如機械枯燥的應試教育不可避免,那麼從高考結束的那一刻開始,你就擁有了在知識海洋中乘風破浪的無限可能。無論何時,對知識和智慧最原始的衝動與渴求都是推動人類前行的動力之源,願你永遠對求知充滿熱望,願你在高考之後能展開雙翼,奔向寫滿祕密的浩瀚蒼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