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小項羽”,自認為值一個開國公,高歡卻認為他只值二百棍'

"

​公元534年,高歡擁立元善見登基,史稱魏孝靜帝;公元535,宇文泰毒殺魏孝武帝元修,擁立元寶炬登基,史稱魏文帝。至此,東西魏並立的格局正式形成。

高歡擁立元善見登基之後,依然沒有獨步朝堂的實力,但河北地區再也沒有哪一股勢力敢與高歡公開作對了。

此時的高歡,更像赤壁之戰前的曹操,而非滅蜀之後的司馬昭。沒人敢公開與高歡作對,不代表大家都服氣。

"

​公元534年,高歡擁立元善見登基,史稱魏孝靜帝;公元535,宇文泰毒殺魏孝武帝元修,擁立元寶炬登基,史稱魏文帝。至此,東西魏並立的格局正式形成。

高歡擁立元善見登基之後,依然沒有獨步朝堂的實力,但河北地區再也沒有哪一股勢力敢與高歡公開作對了。

此時的高歡,更像赤壁之戰前的曹操,而非滅蜀之後的司馬昭。沒人敢公開與高歡作對,不代表大家都服氣。

被稱為“小項羽”,自認為值一個開國公,高歡卻認為他只值二百棍


比如說高乾的三弟高敖曹,人送外號“小項羽”,早在高乾決定與高歡聯盟的時候,高敖曹就一再表示不服。後來,高歡命自己的兒子高澄,以拜見長輩的禮節去拜訪高敖曹,最終才擺平了這件事。

敖曹馬槊絕世,左右無不一當百,時人比之項籍。——《資治通鑑》·樑紀十一

高敖曹時在外略地,聞之,以乾為婦人,遺以布裙。歡使世子澄以子孫禮見之,敖曹乃與俱來。——《資治通鑑》·樑紀十一

但這種擺平,也只是暫時安撫住了高敖曹,不代表高歡真正降服了高敖曹。事實上,高敖曹一直是“降漢不降曹”的狀態:和你高歡一起扶持北魏?可以。你高歡想稱帝?沒門!

五年前,當魏孝武帝元修與高歡矛盾公開之後,高敖曹的哥哥高乾曾在元修和高歡之間搞投機,高歡借元修之手除掉了高乾。後來,高歡一見高敖曹就放聲大哭:“你大哥死得好慘啊!”

歡抱其首哭曰:“天子枉害司空!”——《資治通鑑》·樑紀十二

元修聽到高歡說這種話,當時就急眼了:“高乾到底是怎麼死的,你心裡沒點數嗎?別想把黑鍋甩給我!”

朕既闇昧,不知佞人為誰。頃高乾之死,豈獨朕意!——《資治通鑑》·樑紀十二

當時的鮮卑人普遍輕視漢人,但是唯獨懼怕高敖曹。高歡平時向將士們發號施令時常用鮮卑語,但只要高敖曹在,就一定會改用漢語。高敖曹有一次前往高歡的府邸,不經通報便要闖入。守門人不讓他進,高敖曹當場開弓射死守門人。高歡知道後,也不敢怪罪高敖曹。

時鮮卑共輕華人,唯憚高敖曹。歡號令將士,常鮮卑語,敖曹在列,則為之華言。——《資治通鑑》·樑紀十三

敖曹嘗詣相府,門者不納,敖曹引弓射之,歡知而不責。——《資治通鑑》·樑紀十三

有這樣一個猛人在身邊,高歡做事時依然要小心翼翼,否則一步踏錯,就有可能滿盤皆輸。

"

​公元534年,高歡擁立元善見登基,史稱魏孝靜帝;公元535,宇文泰毒殺魏孝武帝元修,擁立元寶炬登基,史稱魏文帝。至此,東西魏並立的格局正式形成。

高歡擁立元善見登基之後,依然沒有獨步朝堂的實力,但河北地區再也沒有哪一股勢力敢與高歡公開作對了。

此時的高歡,更像赤壁之戰前的曹操,而非滅蜀之後的司馬昭。沒人敢公開與高歡作對,不代表大家都服氣。

被稱為“小項羽”,自認為值一個開國公,高歡卻認為他只值二百棍


比如說高乾的三弟高敖曹,人送外號“小項羽”,早在高乾決定與高歡聯盟的時候,高敖曹就一再表示不服。後來,高歡命自己的兒子高澄,以拜見長輩的禮節去拜訪高敖曹,最終才擺平了這件事。

敖曹馬槊絕世,左右無不一當百,時人比之項籍。——《資治通鑑》·樑紀十一

高敖曹時在外略地,聞之,以乾為婦人,遺以布裙。歡使世子澄以子孫禮見之,敖曹乃與俱來。——《資治通鑑》·樑紀十一

但這種擺平,也只是暫時安撫住了高敖曹,不代表高歡真正降服了高敖曹。事實上,高敖曹一直是“降漢不降曹”的狀態:和你高歡一起扶持北魏?可以。你高歡想稱帝?沒門!

五年前,當魏孝武帝元修與高歡矛盾公開之後,高敖曹的哥哥高乾曾在元修和高歡之間搞投機,高歡借元修之手除掉了高乾。後來,高歡一見高敖曹就放聲大哭:“你大哥死得好慘啊!”

歡抱其首哭曰:“天子枉害司空!”——《資治通鑑》·樑紀十二

元修聽到高歡說這種話,當時就急眼了:“高乾到底是怎麼死的,你心裡沒點數嗎?別想把黑鍋甩給我!”

朕既闇昧,不知佞人為誰。頃高乾之死,豈獨朕意!——《資治通鑑》·樑紀十二

當時的鮮卑人普遍輕視漢人,但是唯獨懼怕高敖曹。高歡平時向將士們發號施令時常用鮮卑語,但只要高敖曹在,就一定會改用漢語。高敖曹有一次前往高歡的府邸,不經通報便要闖入。守門人不讓他進,高敖曹當場開弓射死守門人。高歡知道後,也不敢怪罪高敖曹。

時鮮卑共輕華人,唯憚高敖曹。歡號令將士,常鮮卑語,敖曹在列,則為之華言。——《資治通鑑》·樑紀十三

敖曹嘗詣相府,門者不納,敖曹引弓射之,歡知而不責。——《資治通鑑》·樑紀十三

有這樣一個猛人在身邊,高歡做事時依然要小心翼翼,否則一步踏錯,就有可能滿盤皆輸。

被稱為“小項羽”,自認為值一個開國公,高歡卻認為他只值二百棍


但到了公元538年,高敖曹在與西魏作戰時陣亡,他之所以會落個如此下場,是因為高歡一系在背後下了黑手。

高敖曹與侯景等人圍攻金墉(洛陽西北),宇文泰率軍救援。高敖曹率軍迎戰,卻被宇文泰集中兵力猛攻,於是只得敗逃至河陽南城。

東魏侯景、高敖曹等圍魏獨孤信於金墉,太師歡帥大軍繼之。魏人盡銳攻之,一軍皆沒,敖曹單騎走投河陽南城。——《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河陽太守是高歡本家侄子高永樂,與高敖曹素有舊怨,所以就關閉城門不讓他進城。高敖曹又要求城上放一根繩子下來,也沒人理他。高敖曹氣得拔刀砍門,還沒等他把城門砍開,追兵就到了,高敖曹因此被殺。

守將北豫州刺史高永樂,歡之從祖兄子也,與敖曹有怨,閉門不受。敖曹仰呼求繩,不得,拔刀穿闔未徹而追兵至。——《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從表面上看,高敖曹之所以會兵敗身亡,完全是因為高永樂蓄意謀殺。但高歡在事後追究責任的時候,只是打了高永樂二百軍棍。

高歡聞之,如喪肝膽,杖高永樂二百。——《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大家千萬別以為這二百軍棍有多厲害。軍隊行刑的軍棍,如果認真打,我估計十棍就能把人打死。二百棍如果用盡全力,高永樂當場就要被打成肉泥。關於這一點,大家可以瞭解一下明朝的廷杖,看看有多少人被當庭杖斃。

可高永樂被打了二百棍,不但沒有生命危險,反而還能跟高歡正常交流,這叫什麼責罰?

高永樂公報私仇,導致高敖曹被殺。從法理上講是死罪!怎麼可能打二百杖就了事?更何況,高敖曹不是普通人,他是敢與高歡嗆聲的軍政大佬。

高敖曹在臨死前對追兵說:“我這條命值一個開國公”,可在高歡那裡,只換來了高永樂的二百軍棍。這本身就證明,高歡一系與高敖曹的關係,並沒有傳說中的那樣和睦。高永樂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才敢下黑手整死高敖曹。

當宇文泰得知高敖曹去世的消息之後,表現得欣喜若狂:直接賞賜了萬段布絹。這筆賞賜不是一次性發放,而是逐年發放。一直到宇文氏所建立的北周滅亡之後,這筆賞賜還沒發完。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筆賞賜有多豐厚。

泰賞殺敖曹者布絹萬段,歲歲稍與之,比及周亡,猶未能足。——《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可從高歡的角度來看,高敖曹陣亡的消息恐怕是喜憂參半的:喜悅很好理解,因為在高歡的統治範圍內,少了一名強力競爭對手;憂慮也不難理解,因為高敖曹是一個強有力的合作伙伴。

如果高敖曹活著,高歡或許能駕馭他,但是高歡的兒子基本不可能駕馭他。

高敖曹遠比侯景更強悍,史書上關於高敖曹桀驁不馴的例子非常多,侯景在高敖曹面前只能黯然失色。高歡的兒子高澄,在面對侯景時尚且害怕不已,如果面對高敖曹,我估計高澄只能安心當傀儡。

"

​公元534年,高歡擁立元善見登基,史稱魏孝靜帝;公元535,宇文泰毒殺魏孝武帝元修,擁立元寶炬登基,史稱魏文帝。至此,東西魏並立的格局正式形成。

高歡擁立元善見登基之後,依然沒有獨步朝堂的實力,但河北地區再也沒有哪一股勢力敢與高歡公開作對了。

此時的高歡,更像赤壁之戰前的曹操,而非滅蜀之後的司馬昭。沒人敢公開與高歡作對,不代表大家都服氣。

被稱為“小項羽”,自認為值一個開國公,高歡卻認為他只值二百棍


比如說高乾的三弟高敖曹,人送外號“小項羽”,早在高乾決定與高歡聯盟的時候,高敖曹就一再表示不服。後來,高歡命自己的兒子高澄,以拜見長輩的禮節去拜訪高敖曹,最終才擺平了這件事。

敖曹馬槊絕世,左右無不一當百,時人比之項籍。——《資治通鑑》·樑紀十一

高敖曹時在外略地,聞之,以乾為婦人,遺以布裙。歡使世子澄以子孫禮見之,敖曹乃與俱來。——《資治通鑑》·樑紀十一

但這種擺平,也只是暫時安撫住了高敖曹,不代表高歡真正降服了高敖曹。事實上,高敖曹一直是“降漢不降曹”的狀態:和你高歡一起扶持北魏?可以。你高歡想稱帝?沒門!

五年前,當魏孝武帝元修與高歡矛盾公開之後,高敖曹的哥哥高乾曾在元修和高歡之間搞投機,高歡借元修之手除掉了高乾。後來,高歡一見高敖曹就放聲大哭:“你大哥死得好慘啊!”

歡抱其首哭曰:“天子枉害司空!”——《資治通鑑》·樑紀十二

元修聽到高歡說這種話,當時就急眼了:“高乾到底是怎麼死的,你心裡沒點數嗎?別想把黑鍋甩給我!”

朕既闇昧,不知佞人為誰。頃高乾之死,豈獨朕意!——《資治通鑑》·樑紀十二

當時的鮮卑人普遍輕視漢人,但是唯獨懼怕高敖曹。高歡平時向將士們發號施令時常用鮮卑語,但只要高敖曹在,就一定會改用漢語。高敖曹有一次前往高歡的府邸,不經通報便要闖入。守門人不讓他進,高敖曹當場開弓射死守門人。高歡知道後,也不敢怪罪高敖曹。

時鮮卑共輕華人,唯憚高敖曹。歡號令將士,常鮮卑語,敖曹在列,則為之華言。——《資治通鑑》·樑紀十三

敖曹嘗詣相府,門者不納,敖曹引弓射之,歡知而不責。——《資治通鑑》·樑紀十三

有這樣一個猛人在身邊,高歡做事時依然要小心翼翼,否則一步踏錯,就有可能滿盤皆輸。

被稱為“小項羽”,自認為值一個開國公,高歡卻認為他只值二百棍


但到了公元538年,高敖曹在與西魏作戰時陣亡,他之所以會落個如此下場,是因為高歡一系在背後下了黑手。

高敖曹與侯景等人圍攻金墉(洛陽西北),宇文泰率軍救援。高敖曹率軍迎戰,卻被宇文泰集中兵力猛攻,於是只得敗逃至河陽南城。

東魏侯景、高敖曹等圍魏獨孤信於金墉,太師歡帥大軍繼之。魏人盡銳攻之,一軍皆沒,敖曹單騎走投河陽南城。——《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河陽太守是高歡本家侄子高永樂,與高敖曹素有舊怨,所以就關閉城門不讓他進城。高敖曹又要求城上放一根繩子下來,也沒人理他。高敖曹氣得拔刀砍門,還沒等他把城門砍開,追兵就到了,高敖曹因此被殺。

守將北豫州刺史高永樂,歡之從祖兄子也,與敖曹有怨,閉門不受。敖曹仰呼求繩,不得,拔刀穿闔未徹而追兵至。——《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從表面上看,高敖曹之所以會兵敗身亡,完全是因為高永樂蓄意謀殺。但高歡在事後追究責任的時候,只是打了高永樂二百軍棍。

高歡聞之,如喪肝膽,杖高永樂二百。——《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大家千萬別以為這二百軍棍有多厲害。軍隊行刑的軍棍,如果認真打,我估計十棍就能把人打死。二百棍如果用盡全力,高永樂當場就要被打成肉泥。關於這一點,大家可以瞭解一下明朝的廷杖,看看有多少人被當庭杖斃。

可高永樂被打了二百棍,不但沒有生命危險,反而還能跟高歡正常交流,這叫什麼責罰?

高永樂公報私仇,導致高敖曹被殺。從法理上講是死罪!怎麼可能打二百杖就了事?更何況,高敖曹不是普通人,他是敢與高歡嗆聲的軍政大佬。

高敖曹在臨死前對追兵說:“我這條命值一個開國公”,可在高歡那裡,只換來了高永樂的二百軍棍。這本身就證明,高歡一系與高敖曹的關係,並沒有傳說中的那樣和睦。高永樂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才敢下黑手整死高敖曹。

當宇文泰得知高敖曹去世的消息之後,表現得欣喜若狂:直接賞賜了萬段布絹。這筆賞賜不是一次性發放,而是逐年發放。一直到宇文氏所建立的北周滅亡之後,這筆賞賜還沒發完。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筆賞賜有多豐厚。

泰賞殺敖曹者布絹萬段,歲歲稍與之,比及周亡,猶未能足。——《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可從高歡的角度來看,高敖曹陣亡的消息恐怕是喜憂參半的:喜悅很好理解,因為在高歡的統治範圍內,少了一名強力競爭對手;憂慮也不難理解,因為高敖曹是一個強有力的合作伙伴。

如果高敖曹活著,高歡或許能駕馭他,但是高歡的兒子基本不可能駕馭他。

高敖曹遠比侯景更強悍,史書上關於高敖曹桀驁不馴的例子非常多,侯景在高敖曹面前只能黯然失色。高歡的兒子高澄,在面對侯景時尚且害怕不已,如果面對高敖曹,我估計高澄只能安心當傀儡。

被稱為“小項羽”,自認為值一個開國公,高歡卻認為他只值二百棍


隨著高敖曹的去世,高歡對河北高氏(高敖曹兄弟一系)的打擊和削弱也開始變本加厲了。在這種背景下,高敖曹的二哥高慎選擇了叛逃出鏡,投降宇文泰。史書對此的說法是:高歡的兒子高澄經常調戲高慎的女人,高慎不願意戴綠帽,所以選擇了叛逃。

仲密後妻李氏豔而慧,澄見而悅之,李氏不從,衣服皆裂,以告仲密,仲密益怨。尋出為北豫州刺史,陰謀外叛。丞相歡疑之,遣鎮城奚壽興典軍事,仲密但知民務。仲密置酒延壽興,伏壯士,執之,二月,壬申,以虎牢叛,降魏。——《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高敖曹兄弟四人,老大高乾和老三高敖曹被殺,老二高慎叛逃,老四高季式卻沒有跟隨二哥一起叛逃,反而把這個消息通報給了高歡。高季式的用意很明確,就是要跟高慎劃清界限。

高季式在永安戍,仲密遣信報之;季式走告歡,歡待之如舊。——《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高季式之所以會這樣做,也是因為他無路可退。留在東魏固然會被高歡打擊,但逃到西魏宇文泰那裡就一定會有好結果嗎?君不見魏孝武帝元修,就是逃到西魏之後被宇文泰毒死的。

跟著高歡混,前路或許會越來越黯淡,但逃到宇文泰那裡,恐怕連前路都不會有。

在打擊河北高氏(高敖曹兄弟一系)的同時,高歡對於其他元老重臣也展開了打擊,大多數人都選擇了屈服,只有高慎選擇了公開反抗。

高歡在接到高季式的密報之後,便停止了對河北高氏(高敖曹兄弟一系)的打擊,並命兒子高澄娶了高慎的女人。在我看來,這個舉動是為了方便收編高慎的遺留勢力。所謂高澄調戲高慎的女人,逼得高慎投降西魏的說法,大約也是據此附會而來的。

仲密妻李氏當死,高澄盛服見之,曰:“今日何如?”李氏默然,遂納之。——《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

​公元534年,高歡擁立元善見登基,史稱魏孝靜帝;公元535,宇文泰毒殺魏孝武帝元修,擁立元寶炬登基,史稱魏文帝。至此,東西魏並立的格局正式形成。

高歡擁立元善見登基之後,依然沒有獨步朝堂的實力,但河北地區再也沒有哪一股勢力敢與高歡公開作對了。

此時的高歡,更像赤壁之戰前的曹操,而非滅蜀之後的司馬昭。沒人敢公開與高歡作對,不代表大家都服氣。

被稱為“小項羽”,自認為值一個開國公,高歡卻認為他只值二百棍


比如說高乾的三弟高敖曹,人送外號“小項羽”,早在高乾決定與高歡聯盟的時候,高敖曹就一再表示不服。後來,高歡命自己的兒子高澄,以拜見長輩的禮節去拜訪高敖曹,最終才擺平了這件事。

敖曹馬槊絕世,左右無不一當百,時人比之項籍。——《資治通鑑》·樑紀十一

高敖曹時在外略地,聞之,以乾為婦人,遺以布裙。歡使世子澄以子孫禮見之,敖曹乃與俱來。——《資治通鑑》·樑紀十一

但這種擺平,也只是暫時安撫住了高敖曹,不代表高歡真正降服了高敖曹。事實上,高敖曹一直是“降漢不降曹”的狀態:和你高歡一起扶持北魏?可以。你高歡想稱帝?沒門!

五年前,當魏孝武帝元修與高歡矛盾公開之後,高敖曹的哥哥高乾曾在元修和高歡之間搞投機,高歡借元修之手除掉了高乾。後來,高歡一見高敖曹就放聲大哭:“你大哥死得好慘啊!”

歡抱其首哭曰:“天子枉害司空!”——《資治通鑑》·樑紀十二

元修聽到高歡說這種話,當時就急眼了:“高乾到底是怎麼死的,你心裡沒點數嗎?別想把黑鍋甩給我!”

朕既闇昧,不知佞人為誰。頃高乾之死,豈獨朕意!——《資治通鑑》·樑紀十二

當時的鮮卑人普遍輕視漢人,但是唯獨懼怕高敖曹。高歡平時向將士們發號施令時常用鮮卑語,但只要高敖曹在,就一定會改用漢語。高敖曹有一次前往高歡的府邸,不經通報便要闖入。守門人不讓他進,高敖曹當場開弓射死守門人。高歡知道後,也不敢怪罪高敖曹。

時鮮卑共輕華人,唯憚高敖曹。歡號令將士,常鮮卑語,敖曹在列,則為之華言。——《資治通鑑》·樑紀十三

敖曹嘗詣相府,門者不納,敖曹引弓射之,歡知而不責。——《資治通鑑》·樑紀十三

有這樣一個猛人在身邊,高歡做事時依然要小心翼翼,否則一步踏錯,就有可能滿盤皆輸。

被稱為“小項羽”,自認為值一個開國公,高歡卻認為他只值二百棍


但到了公元538年,高敖曹在與西魏作戰時陣亡,他之所以會落個如此下場,是因為高歡一系在背後下了黑手。

高敖曹與侯景等人圍攻金墉(洛陽西北),宇文泰率軍救援。高敖曹率軍迎戰,卻被宇文泰集中兵力猛攻,於是只得敗逃至河陽南城。

東魏侯景、高敖曹等圍魏獨孤信於金墉,太師歡帥大軍繼之。魏人盡銳攻之,一軍皆沒,敖曹單騎走投河陽南城。——《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河陽太守是高歡本家侄子高永樂,與高敖曹素有舊怨,所以就關閉城門不讓他進城。高敖曹又要求城上放一根繩子下來,也沒人理他。高敖曹氣得拔刀砍門,還沒等他把城門砍開,追兵就到了,高敖曹因此被殺。

守將北豫州刺史高永樂,歡之從祖兄子也,與敖曹有怨,閉門不受。敖曹仰呼求繩,不得,拔刀穿闔未徹而追兵至。——《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從表面上看,高敖曹之所以會兵敗身亡,完全是因為高永樂蓄意謀殺。但高歡在事後追究責任的時候,只是打了高永樂二百軍棍。

高歡聞之,如喪肝膽,杖高永樂二百。——《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大家千萬別以為這二百軍棍有多厲害。軍隊行刑的軍棍,如果認真打,我估計十棍就能把人打死。二百棍如果用盡全力,高永樂當場就要被打成肉泥。關於這一點,大家可以瞭解一下明朝的廷杖,看看有多少人被當庭杖斃。

可高永樂被打了二百棍,不但沒有生命危險,反而還能跟高歡正常交流,這叫什麼責罰?

高永樂公報私仇,導致高敖曹被殺。從法理上講是死罪!怎麼可能打二百杖就了事?更何況,高敖曹不是普通人,他是敢與高歡嗆聲的軍政大佬。

高敖曹在臨死前對追兵說:“我這條命值一個開國公”,可在高歡那裡,只換來了高永樂的二百軍棍。這本身就證明,高歡一系與高敖曹的關係,並沒有傳說中的那樣和睦。高永樂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才敢下黑手整死高敖曹。

當宇文泰得知高敖曹去世的消息之後,表現得欣喜若狂:直接賞賜了萬段布絹。這筆賞賜不是一次性發放,而是逐年發放。一直到宇文氏所建立的北周滅亡之後,這筆賞賜還沒發完。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筆賞賜有多豐厚。

泰賞殺敖曹者布絹萬段,歲歲稍與之,比及周亡,猶未能足。——《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可從高歡的角度來看,高敖曹陣亡的消息恐怕是喜憂參半的:喜悅很好理解,因為在高歡的統治範圍內,少了一名強力競爭對手;憂慮也不難理解,因為高敖曹是一個強有力的合作伙伴。

如果高敖曹活著,高歡或許能駕馭他,但是高歡的兒子基本不可能駕馭他。

高敖曹遠比侯景更強悍,史書上關於高敖曹桀驁不馴的例子非常多,侯景在高敖曹面前只能黯然失色。高歡的兒子高澄,在面對侯景時尚且害怕不已,如果面對高敖曹,我估計高澄只能安心當傀儡。

被稱為“小項羽”,自認為值一個開國公,高歡卻認為他只值二百棍


隨著高敖曹的去世,高歡對河北高氏(高敖曹兄弟一系)的打擊和削弱也開始變本加厲了。在這種背景下,高敖曹的二哥高慎選擇了叛逃出鏡,投降宇文泰。史書對此的說法是:高歡的兒子高澄經常調戲高慎的女人,高慎不願意戴綠帽,所以選擇了叛逃。

仲密後妻李氏豔而慧,澄見而悅之,李氏不從,衣服皆裂,以告仲密,仲密益怨。尋出為北豫州刺史,陰謀外叛。丞相歡疑之,遣鎮城奚壽興典軍事,仲密但知民務。仲密置酒延壽興,伏壯士,執之,二月,壬申,以虎牢叛,降魏。——《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高敖曹兄弟四人,老大高乾和老三高敖曹被殺,老二高慎叛逃,老四高季式卻沒有跟隨二哥一起叛逃,反而把這個消息通報給了高歡。高季式的用意很明確,就是要跟高慎劃清界限。

高季式在永安戍,仲密遣信報之;季式走告歡,歡待之如舊。——《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高季式之所以會這樣做,也是因為他無路可退。留在東魏固然會被高歡打擊,但逃到西魏宇文泰那裡就一定會有好結果嗎?君不見魏孝武帝元修,就是逃到西魏之後被宇文泰毒死的。

跟著高歡混,前路或許會越來越黯淡,但逃到宇文泰那裡,恐怕連前路都不會有。

在打擊河北高氏(高敖曹兄弟一系)的同時,高歡對於其他元老重臣也展開了打擊,大多數人都選擇了屈服,只有高慎選擇了公開反抗。

高歡在接到高季式的密報之後,便停止了對河北高氏(高敖曹兄弟一系)的打擊,並命兒子高澄娶了高慎的女人。在我看來,這個舉動是為了方便收編高慎的遺留勢力。所謂高澄調戲高慎的女人,逼得高慎投降西魏的說法,大約也是據此附會而來的。

仲密妻李氏當死,高澄盛服見之,曰:“今日何如?”李氏默然,遂納之。——《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被稱為“小項羽”,自認為值一個開國公,高歡卻認為他只值二百棍


高慎叛逃事件引發了極大的動亂。在高慎出逃之後,宇文泰親自率軍接應。而高歡在擺平內部紛擾之後,也親自率軍出征。東魏和西魏展開了一次空前慘烈的大會戰。

在這場慘烈的會戰中,宇文泰差點被殺,高歡死裡逃生。

歡使彭樂追泰,泰窘,謂樂曰:“汝非彭樂邪?痴男子!今日無我,明日豈有汝邪!何不急還營,收汝金寶!”樂從其言,獲泰金帶一囊以歸。——《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歡失馬,赫連陽順下馬以授歡。歡上馬走,從者步騎七人,追兵至,親信都督尉興慶曰:“王速去,興慶腰有百箭,足殺百人。”歡曰:“事濟,以爾為懷州刺史;若死,用爾子!”興慶曰:“兒小,願用兄!”歡許之。興慶拒戰,矢盡而死。——《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歡氣殆絕,河州刺史劉洪徽從傍射勝,中其二騎,武衛將軍段韶射勝馬,斃之。比副馬至,歡已逸去。勝嘆曰:“今日不執弓矢,天也!”——《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一場戰鬥打到這個程度,雙方的主君全部死裡逃生。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無論是東魏還是西魏,對於高慎叛逃事件都極為重視。

如果高慎叛逃事件真是由高澄引發的,那高歡絕對不會輕饒高澄,這簍子捅得也太大了。

"

​公元534年,高歡擁立元善見登基,史稱魏孝靜帝;公元535,宇文泰毒殺魏孝武帝元修,擁立元寶炬登基,史稱魏文帝。至此,東西魏並立的格局正式形成。

高歡擁立元善見登基之後,依然沒有獨步朝堂的實力,但河北地區再也沒有哪一股勢力敢與高歡公開作對了。

此時的高歡,更像赤壁之戰前的曹操,而非滅蜀之後的司馬昭。沒人敢公開與高歡作對,不代表大家都服氣。

被稱為“小項羽”,自認為值一個開國公,高歡卻認為他只值二百棍


比如說高乾的三弟高敖曹,人送外號“小項羽”,早在高乾決定與高歡聯盟的時候,高敖曹就一再表示不服。後來,高歡命自己的兒子高澄,以拜見長輩的禮節去拜訪高敖曹,最終才擺平了這件事。

敖曹馬槊絕世,左右無不一當百,時人比之項籍。——《資治通鑑》·樑紀十一

高敖曹時在外略地,聞之,以乾為婦人,遺以布裙。歡使世子澄以子孫禮見之,敖曹乃與俱來。——《資治通鑑》·樑紀十一

但這種擺平,也只是暫時安撫住了高敖曹,不代表高歡真正降服了高敖曹。事實上,高敖曹一直是“降漢不降曹”的狀態:和你高歡一起扶持北魏?可以。你高歡想稱帝?沒門!

五年前,當魏孝武帝元修與高歡矛盾公開之後,高敖曹的哥哥高乾曾在元修和高歡之間搞投機,高歡借元修之手除掉了高乾。後來,高歡一見高敖曹就放聲大哭:“你大哥死得好慘啊!”

歡抱其首哭曰:“天子枉害司空!”——《資治通鑑》·樑紀十二

元修聽到高歡說這種話,當時就急眼了:“高乾到底是怎麼死的,你心裡沒點數嗎?別想把黑鍋甩給我!”

朕既闇昧,不知佞人為誰。頃高乾之死,豈獨朕意!——《資治通鑑》·樑紀十二

當時的鮮卑人普遍輕視漢人,但是唯獨懼怕高敖曹。高歡平時向將士們發號施令時常用鮮卑語,但只要高敖曹在,就一定會改用漢語。高敖曹有一次前往高歡的府邸,不經通報便要闖入。守門人不讓他進,高敖曹當場開弓射死守門人。高歡知道後,也不敢怪罪高敖曹。

時鮮卑共輕華人,唯憚高敖曹。歡號令將士,常鮮卑語,敖曹在列,則為之華言。——《資治通鑑》·樑紀十三

敖曹嘗詣相府,門者不納,敖曹引弓射之,歡知而不責。——《資治通鑑》·樑紀十三

有這樣一個猛人在身邊,高歡做事時依然要小心翼翼,否則一步踏錯,就有可能滿盤皆輸。

被稱為“小項羽”,自認為值一個開國公,高歡卻認為他只值二百棍


但到了公元538年,高敖曹在與西魏作戰時陣亡,他之所以會落個如此下場,是因為高歡一系在背後下了黑手。

高敖曹與侯景等人圍攻金墉(洛陽西北),宇文泰率軍救援。高敖曹率軍迎戰,卻被宇文泰集中兵力猛攻,於是只得敗逃至河陽南城。

東魏侯景、高敖曹等圍魏獨孤信於金墉,太師歡帥大軍繼之。魏人盡銳攻之,一軍皆沒,敖曹單騎走投河陽南城。——《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河陽太守是高歡本家侄子高永樂,與高敖曹素有舊怨,所以就關閉城門不讓他進城。高敖曹又要求城上放一根繩子下來,也沒人理他。高敖曹氣得拔刀砍門,還沒等他把城門砍開,追兵就到了,高敖曹因此被殺。

守將北豫州刺史高永樂,歡之從祖兄子也,與敖曹有怨,閉門不受。敖曹仰呼求繩,不得,拔刀穿闔未徹而追兵至。——《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從表面上看,高敖曹之所以會兵敗身亡,完全是因為高永樂蓄意謀殺。但高歡在事後追究責任的時候,只是打了高永樂二百軍棍。

高歡聞之,如喪肝膽,杖高永樂二百。——《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大家千萬別以為這二百軍棍有多厲害。軍隊行刑的軍棍,如果認真打,我估計十棍就能把人打死。二百棍如果用盡全力,高永樂當場就要被打成肉泥。關於這一點,大家可以瞭解一下明朝的廷杖,看看有多少人被當庭杖斃。

可高永樂被打了二百棍,不但沒有生命危險,反而還能跟高歡正常交流,這叫什麼責罰?

高永樂公報私仇,導致高敖曹被殺。從法理上講是死罪!怎麼可能打二百杖就了事?更何況,高敖曹不是普通人,他是敢與高歡嗆聲的軍政大佬。

高敖曹在臨死前對追兵說:“我這條命值一個開國公”,可在高歡那裡,只換來了高永樂的二百軍棍。這本身就證明,高歡一系與高敖曹的關係,並沒有傳說中的那樣和睦。高永樂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才敢下黑手整死高敖曹。

當宇文泰得知高敖曹去世的消息之後,表現得欣喜若狂:直接賞賜了萬段布絹。這筆賞賜不是一次性發放,而是逐年發放。一直到宇文氏所建立的北周滅亡之後,這筆賞賜還沒發完。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筆賞賜有多豐厚。

泰賞殺敖曹者布絹萬段,歲歲稍與之,比及周亡,猶未能足。——《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可從高歡的角度來看,高敖曹陣亡的消息恐怕是喜憂參半的:喜悅很好理解,因為在高歡的統治範圍內,少了一名強力競爭對手;憂慮也不難理解,因為高敖曹是一個強有力的合作伙伴。

如果高敖曹活著,高歡或許能駕馭他,但是高歡的兒子基本不可能駕馭他。

高敖曹遠比侯景更強悍,史書上關於高敖曹桀驁不馴的例子非常多,侯景在高敖曹面前只能黯然失色。高歡的兒子高澄,在面對侯景時尚且害怕不已,如果面對高敖曹,我估計高澄只能安心當傀儡。

被稱為“小項羽”,自認為值一個開國公,高歡卻認為他只值二百棍


隨著高敖曹的去世,高歡對河北高氏(高敖曹兄弟一系)的打擊和削弱也開始變本加厲了。在這種背景下,高敖曹的二哥高慎選擇了叛逃出鏡,投降宇文泰。史書對此的說法是:高歡的兒子高澄經常調戲高慎的女人,高慎不願意戴綠帽,所以選擇了叛逃。

仲密後妻李氏豔而慧,澄見而悅之,李氏不從,衣服皆裂,以告仲密,仲密益怨。尋出為北豫州刺史,陰謀外叛。丞相歡疑之,遣鎮城奚壽興典軍事,仲密但知民務。仲密置酒延壽興,伏壯士,執之,二月,壬申,以虎牢叛,降魏。——《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高敖曹兄弟四人,老大高乾和老三高敖曹被殺,老二高慎叛逃,老四高季式卻沒有跟隨二哥一起叛逃,反而把這個消息通報給了高歡。高季式的用意很明確,就是要跟高慎劃清界限。

高季式在永安戍,仲密遣信報之;季式走告歡,歡待之如舊。——《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高季式之所以會這樣做,也是因為他無路可退。留在東魏固然會被高歡打擊,但逃到西魏宇文泰那裡就一定會有好結果嗎?君不見魏孝武帝元修,就是逃到西魏之後被宇文泰毒死的。

跟著高歡混,前路或許會越來越黯淡,但逃到宇文泰那裡,恐怕連前路都不會有。

在打擊河北高氏(高敖曹兄弟一系)的同時,高歡對於其他元老重臣也展開了打擊,大多數人都選擇了屈服,只有高慎選擇了公開反抗。

高歡在接到高季式的密報之後,便停止了對河北高氏(高敖曹兄弟一系)的打擊,並命兒子高澄娶了高慎的女人。在我看來,這個舉動是為了方便收編高慎的遺留勢力。所謂高澄調戲高慎的女人,逼得高慎投降西魏的說法,大約也是據此附會而來的。

仲密妻李氏當死,高澄盛服見之,曰:“今日何如?”李氏默然,遂納之。——《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被稱為“小項羽”,自認為值一個開國公,高歡卻認為他只值二百棍


高慎叛逃事件引發了極大的動亂。在高慎出逃之後,宇文泰親自率軍接應。而高歡在擺平內部紛擾之後,也親自率軍出征。東魏和西魏展開了一次空前慘烈的大會戰。

在這場慘烈的會戰中,宇文泰差點被殺,高歡死裡逃生。

歡使彭樂追泰,泰窘,謂樂曰:“汝非彭樂邪?痴男子!今日無我,明日豈有汝邪!何不急還營,收汝金寶!”樂從其言,獲泰金帶一囊以歸。——《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歡失馬,赫連陽順下馬以授歡。歡上馬走,從者步騎七人,追兵至,親信都督尉興慶曰:“王速去,興慶腰有百箭,足殺百人。”歡曰:“事濟,以爾為懷州刺史;若死,用爾子!”興慶曰:“兒小,願用兄!”歡許之。興慶拒戰,矢盡而死。——《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歡氣殆絕,河州刺史劉洪徽從傍射勝,中其二騎,武衛將軍段韶射勝馬,斃之。比副馬至,歡已逸去。勝嘆曰:“今日不執弓矢,天也!”——《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一場戰鬥打到這個程度,雙方的主君全部死裡逃生。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無論是東魏還是西魏,對於高慎叛逃事件都極為重視。

如果高慎叛逃事件真是由高澄引發的,那高歡絕對不會輕饒高澄,這簍子捅得也太大了。

被稱為“小項羽”,自認為值一個開國公,高歡卻認為他只值二百棍


從這個角度來看,高慎叛逃事件只是高歡打壓和削弱元老重臣的產物。絕不是高慎和高澄因為一個女人引發的血案。

高慎叛逃事件發生之後,高歡本打算殺掉高澄的頭號親信崔暹,給元老重臣一個交代,也給自己找一個背鍋的人,但最終還是不了了之。

歡以仲密之叛由崔暹,將殺之,高澄匿暹,為之固請。元康為之言於歡曰:“大王方以天下付大將軍,大將軍有一崔暹不能免其杖,父子尚爾,況於它人!”歡乃釋之。——《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隨著高慎叛逃事件的發生,河北高氏(高敖曹兄弟一系)轟然倒塌,高歡在集權的道路上大踏步前進。他會停下腳步嗎?不,他只會加速前進。


往期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爾朱兆無奈放手,高歡佔據河北

高歡強行破局,元修狼狽西逃

高歡另立元善見,宇文泰毒殺元修

"

​公元534年,高歡擁立元善見登基,史稱魏孝靜帝;公元535,宇文泰毒殺魏孝武帝元修,擁立元寶炬登基,史稱魏文帝。至此,東西魏並立的格局正式形成。

高歡擁立元善見登基之後,依然沒有獨步朝堂的實力,但河北地區再也沒有哪一股勢力敢與高歡公開作對了。

此時的高歡,更像赤壁之戰前的曹操,而非滅蜀之後的司馬昭。沒人敢公開與高歡作對,不代表大家都服氣。

被稱為“小項羽”,自認為值一個開國公,高歡卻認為他只值二百棍


比如說高乾的三弟高敖曹,人送外號“小項羽”,早在高乾決定與高歡聯盟的時候,高敖曹就一再表示不服。後來,高歡命自己的兒子高澄,以拜見長輩的禮節去拜訪高敖曹,最終才擺平了這件事。

敖曹馬槊絕世,左右無不一當百,時人比之項籍。——《資治通鑑》·樑紀十一

高敖曹時在外略地,聞之,以乾為婦人,遺以布裙。歡使世子澄以子孫禮見之,敖曹乃與俱來。——《資治通鑑》·樑紀十一

但這種擺平,也只是暫時安撫住了高敖曹,不代表高歡真正降服了高敖曹。事實上,高敖曹一直是“降漢不降曹”的狀態:和你高歡一起扶持北魏?可以。你高歡想稱帝?沒門!

五年前,當魏孝武帝元修與高歡矛盾公開之後,高敖曹的哥哥高乾曾在元修和高歡之間搞投機,高歡借元修之手除掉了高乾。後來,高歡一見高敖曹就放聲大哭:“你大哥死得好慘啊!”

歡抱其首哭曰:“天子枉害司空!”——《資治通鑑》·樑紀十二

元修聽到高歡說這種話,當時就急眼了:“高乾到底是怎麼死的,你心裡沒點數嗎?別想把黑鍋甩給我!”

朕既闇昧,不知佞人為誰。頃高乾之死,豈獨朕意!——《資治通鑑》·樑紀十二

當時的鮮卑人普遍輕視漢人,但是唯獨懼怕高敖曹。高歡平時向將士們發號施令時常用鮮卑語,但只要高敖曹在,就一定會改用漢語。高敖曹有一次前往高歡的府邸,不經通報便要闖入。守門人不讓他進,高敖曹當場開弓射死守門人。高歡知道後,也不敢怪罪高敖曹。

時鮮卑共輕華人,唯憚高敖曹。歡號令將士,常鮮卑語,敖曹在列,則為之華言。——《資治通鑑》·樑紀十三

敖曹嘗詣相府,門者不納,敖曹引弓射之,歡知而不責。——《資治通鑑》·樑紀十三

有這樣一個猛人在身邊,高歡做事時依然要小心翼翼,否則一步踏錯,就有可能滿盤皆輸。

被稱為“小項羽”,自認為值一個開國公,高歡卻認為他只值二百棍


但到了公元538年,高敖曹在與西魏作戰時陣亡,他之所以會落個如此下場,是因為高歡一系在背後下了黑手。

高敖曹與侯景等人圍攻金墉(洛陽西北),宇文泰率軍救援。高敖曹率軍迎戰,卻被宇文泰集中兵力猛攻,於是只得敗逃至河陽南城。

東魏侯景、高敖曹等圍魏獨孤信於金墉,太師歡帥大軍繼之。魏人盡銳攻之,一軍皆沒,敖曹單騎走投河陽南城。——《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河陽太守是高歡本家侄子高永樂,與高敖曹素有舊怨,所以就關閉城門不讓他進城。高敖曹又要求城上放一根繩子下來,也沒人理他。高敖曹氣得拔刀砍門,還沒等他把城門砍開,追兵就到了,高敖曹因此被殺。

守將北豫州刺史高永樂,歡之從祖兄子也,與敖曹有怨,閉門不受。敖曹仰呼求繩,不得,拔刀穿闔未徹而追兵至。——《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從表面上看,高敖曹之所以會兵敗身亡,完全是因為高永樂蓄意謀殺。但高歡在事後追究責任的時候,只是打了高永樂二百軍棍。

高歡聞之,如喪肝膽,杖高永樂二百。——《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大家千萬別以為這二百軍棍有多厲害。軍隊行刑的軍棍,如果認真打,我估計十棍就能把人打死。二百棍如果用盡全力,高永樂當場就要被打成肉泥。關於這一點,大家可以瞭解一下明朝的廷杖,看看有多少人被當庭杖斃。

可高永樂被打了二百棍,不但沒有生命危險,反而還能跟高歡正常交流,這叫什麼責罰?

高永樂公報私仇,導致高敖曹被殺。從法理上講是死罪!怎麼可能打二百杖就了事?更何況,高敖曹不是普通人,他是敢與高歡嗆聲的軍政大佬。

高敖曹在臨死前對追兵說:“我這條命值一個開國公”,可在高歡那裡,只換來了高永樂的二百軍棍。這本身就證明,高歡一系與高敖曹的關係,並沒有傳說中的那樣和睦。高永樂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才敢下黑手整死高敖曹。

當宇文泰得知高敖曹去世的消息之後,表現得欣喜若狂:直接賞賜了萬段布絹。這筆賞賜不是一次性發放,而是逐年發放。一直到宇文氏所建立的北周滅亡之後,這筆賞賜還沒發完。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筆賞賜有多豐厚。

泰賞殺敖曹者布絹萬段,歲歲稍與之,比及周亡,猶未能足。——《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可從高歡的角度來看,高敖曹陣亡的消息恐怕是喜憂參半的:喜悅很好理解,因為在高歡的統治範圍內,少了一名強力競爭對手;憂慮也不難理解,因為高敖曹是一個強有力的合作伙伴。

如果高敖曹活著,高歡或許能駕馭他,但是高歡的兒子基本不可能駕馭他。

高敖曹遠比侯景更強悍,史書上關於高敖曹桀驁不馴的例子非常多,侯景在高敖曹面前只能黯然失色。高歡的兒子高澄,在面對侯景時尚且害怕不已,如果面對高敖曹,我估計高澄只能安心當傀儡。

被稱為“小項羽”,自認為值一個開國公,高歡卻認為他只值二百棍


隨著高敖曹的去世,高歡對河北高氏(高敖曹兄弟一系)的打擊和削弱也開始變本加厲了。在這種背景下,高敖曹的二哥高慎選擇了叛逃出鏡,投降宇文泰。史書對此的說法是:高歡的兒子高澄經常調戲高慎的女人,高慎不願意戴綠帽,所以選擇了叛逃。

仲密後妻李氏豔而慧,澄見而悅之,李氏不從,衣服皆裂,以告仲密,仲密益怨。尋出為北豫州刺史,陰謀外叛。丞相歡疑之,遣鎮城奚壽興典軍事,仲密但知民務。仲密置酒延壽興,伏壯士,執之,二月,壬申,以虎牢叛,降魏。——《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高敖曹兄弟四人,老大高乾和老三高敖曹被殺,老二高慎叛逃,老四高季式卻沒有跟隨二哥一起叛逃,反而把這個消息通報給了高歡。高季式的用意很明確,就是要跟高慎劃清界限。

高季式在永安戍,仲密遣信報之;季式走告歡,歡待之如舊。——《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高季式之所以會這樣做,也是因為他無路可退。留在東魏固然會被高歡打擊,但逃到西魏宇文泰那裡就一定會有好結果嗎?君不見魏孝武帝元修,就是逃到西魏之後被宇文泰毒死的。

跟著高歡混,前路或許會越來越黯淡,但逃到宇文泰那裡,恐怕連前路都不會有。

在打擊河北高氏(高敖曹兄弟一系)的同時,高歡對於其他元老重臣也展開了打擊,大多數人都選擇了屈服,只有高慎選擇了公開反抗。

高歡在接到高季式的密報之後,便停止了對河北高氏(高敖曹兄弟一系)的打擊,並命兒子高澄娶了高慎的女人。在我看來,這個舉動是為了方便收編高慎的遺留勢力。所謂高澄調戲高慎的女人,逼得高慎投降西魏的說法,大約也是據此附會而來的。

仲密妻李氏當死,高澄盛服見之,曰:“今日何如?”李氏默然,遂納之。——《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被稱為“小項羽”,自認為值一個開國公,高歡卻認為他只值二百棍


高慎叛逃事件引發了極大的動亂。在高慎出逃之後,宇文泰親自率軍接應。而高歡在擺平內部紛擾之後,也親自率軍出征。東魏和西魏展開了一次空前慘烈的大會戰。

在這場慘烈的會戰中,宇文泰差點被殺,高歡死裡逃生。

歡使彭樂追泰,泰窘,謂樂曰:“汝非彭樂邪?痴男子!今日無我,明日豈有汝邪!何不急還營,收汝金寶!”樂從其言,獲泰金帶一囊以歸。——《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歡失馬,赫連陽順下馬以授歡。歡上馬走,從者步騎七人,追兵至,親信都督尉興慶曰:“王速去,興慶腰有百箭,足殺百人。”歡曰:“事濟,以爾為懷州刺史;若死,用爾子!”興慶曰:“兒小,願用兄!”歡許之。興慶拒戰,矢盡而死。——《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歡氣殆絕,河州刺史劉洪徽從傍射勝,中其二騎,武衛將軍段韶射勝馬,斃之。比副馬至,歡已逸去。勝嘆曰:“今日不執弓矢,天也!”——《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一場戰鬥打到這個程度,雙方的主君全部死裡逃生。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無論是東魏還是西魏,對於高慎叛逃事件都極為重視。

如果高慎叛逃事件真是由高澄引發的,那高歡絕對不會輕饒高澄,這簍子捅得也太大了。

被稱為“小項羽”,自認為值一個開國公,高歡卻認為他只值二百棍


從這個角度來看,高慎叛逃事件只是高歡打壓和削弱元老重臣的產物。絕不是高慎和高澄因為一個女人引發的血案。

高慎叛逃事件發生之後,高歡本打算殺掉高澄的頭號親信崔暹,給元老重臣一個交代,也給自己找一個背鍋的人,但最終還是不了了之。

歡以仲密之叛由崔暹,將殺之,高澄匿暹,為之固請。元康為之言於歡曰:“大王方以天下付大將軍,大將軍有一崔暹不能免其杖,父子尚爾,況於它人!”歡乃釋之。——《資治通鑑》·樑紀十四

隨著高慎叛逃事件的發生,河北高氏(高敖曹兄弟一系)轟然倒塌,高歡在集權的道路上大踏步前進。他會停下腳步嗎?不,他只會加速前進。


往期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爾朱兆無奈放手,高歡佔據河北

高歡強行破局,元修狼狽西逃

高歡另立元善見,宇文泰毒殺元修

被稱為“小項羽”,自認為值一個開國公,高歡卻認為他只值二百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