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省會蘭州。對於甘肅省這個地名,是取甘州與肅州二地的首字而成。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甘肅省一方面因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另一方面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立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截至2018年,甘肅省下轄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86個縣(市、區)。其中,臨澤縣來說,人口僅15萬,隸屬於張掖市。在歷史上,該地區曾經名為昭武縣,到了西晉時期,因為避司馬昭的名諱,所以改昭武縣為臨澤縣,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

"

甘肅省,省會蘭州。對於甘肅省這個地名,是取甘州與肅州二地的首字而成。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甘肅省一方面因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另一方面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立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截至2018年,甘肅省下轄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86個縣(市、區)。其中,臨澤縣來說,人口僅15萬,隸屬於張掖市。在歷史上,該地區曾經名為昭武縣,到了西晉時期,因為避司馬昭的名諱,所以改昭武縣為臨澤縣,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

甘肅省一個縣,人口僅15萬,因為司馬昭而改名

首先,臨澤縣隸屬於甘肅省張掖市。在地理位置上,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地處東經99°51'-100°30',北緯38°57'-39°42'之間。東鄰張掖市甘州區,西接高臺縣,南依祁連山與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接壤,北毗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右旗,總面積2729平方公里。就臨澤縣的歷史來說,周朝到秦朝時期,該地區為烏孫、月氏駐牧。也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後,並沒有將今甘肅省臨澤縣一帶納入到秦朝的疆域。西漢初期,今張掖市臨澤縣一帶屬匈奴。當然,等到漢武帝這位皇帝在位時,終於將該地區納入到西漢王朝的版圖內了。

"

甘肅省,省會蘭州。對於甘肅省這個地名,是取甘州與肅州二地的首字而成。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甘肅省一方面因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另一方面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立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截至2018年,甘肅省下轄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86個縣(市、區)。其中,臨澤縣來說,人口僅15萬,隸屬於張掖市。在歷史上,該地區曾經名為昭武縣,到了西晉時期,因為避司馬昭的名諱,所以改昭武縣為臨澤縣,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

甘肅省一個縣,人口僅15萬,因為司馬昭而改名

首先,臨澤縣隸屬於甘肅省張掖市。在地理位置上,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地處東經99°51'-100°30',北緯38°57'-39°42'之間。東鄰張掖市甘州區,西接高臺縣,南依祁連山與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接壤,北毗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右旗,總面積2729平方公里。就臨澤縣的歷史來說,周朝到秦朝時期,該地區為烏孫、月氏駐牧。也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後,並沒有將今甘肅省臨澤縣一帶納入到秦朝的疆域。西漢初期,今張掖市臨澤縣一帶屬匈奴。當然,等到漢武帝這位皇帝在位時,終於將該地區納入到西漢王朝的版圖內了。

甘肅省一個縣,人口僅15萬,因為司馬昭而改名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河西四郡。縣境設昭武縣。對於昭武縣來說,因境內月氏駐牧時築昭武城,漢縣因之,故名,隸於張掖郡。公元前9年,改昭武縣為渠武縣;東漢建武五年(29年),復改渠武縣為昭武縣,今臨澤縣一帶屬之。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臨澤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年),也即司馬炎建立西晉王朝之後,因為避司馬昭的名諱,所以改昭武縣為臨澤縣。由此,就臨澤縣這一建制,始於公元265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

"

甘肅省,省會蘭州。對於甘肅省這個地名,是取甘州與肅州二地的首字而成。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甘肅省一方面因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另一方面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立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截至2018年,甘肅省下轄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86個縣(市、區)。其中,臨澤縣來說,人口僅15萬,隸屬於張掖市。在歷史上,該地區曾經名為昭武縣,到了西晉時期,因為避司馬昭的名諱,所以改昭武縣為臨澤縣,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

甘肅省一個縣,人口僅15萬,因為司馬昭而改名

首先,臨澤縣隸屬於甘肅省張掖市。在地理位置上,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地處東經99°51'-100°30',北緯38°57'-39°42'之間。東鄰張掖市甘州區,西接高臺縣,南依祁連山與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接壤,北毗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右旗,總面積2729平方公里。就臨澤縣的歷史來說,周朝到秦朝時期,該地區為烏孫、月氏駐牧。也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後,並沒有將今甘肅省臨澤縣一帶納入到秦朝的疆域。西漢初期,今張掖市臨澤縣一帶屬匈奴。當然,等到漢武帝這位皇帝在位時,終於將該地區納入到西漢王朝的版圖內了。

甘肅省一個縣,人口僅15萬,因為司馬昭而改名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河西四郡。縣境設昭武縣。對於昭武縣來說,因境內月氏駐牧時築昭武城,漢縣因之,故名,隸於張掖郡。公元前9年,改昭武縣為渠武縣;東漢建武五年(29年),復改渠武縣為昭武縣,今臨澤縣一帶屬之。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臨澤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年),也即司馬炎建立西晉王朝之後,因為避司馬昭的名諱,所以改昭武縣為臨澤縣。由此,就臨澤縣這一建制,始於公元265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

甘肅省一個縣,人口僅15萬,因為司馬昭而改名

對於臨澤縣來說,據《讀史方輿紀要》,古張掖河,流經峽口,入居延海,居延海亦謂之居延澤,因以臨居延澤為名。到了公元397年,以臨澤縣地設立臨池郡(治臨澤);隆安五年(401年),廢臨池郡。公元449年,也即北魏時期,撤銷臨澤縣,併入永平(今張掖)縣。也即在南北朝時期,今臨澤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吐蕃據甘州,今臨澤縣一帶屬吐蕃;懿宗鹹通十三年(872年),該地區被回鶻佔。宋朝時期,今臨澤縣一帶屬西夏。

"

甘肅省,省會蘭州。對於甘肅省這個地名,是取甘州與肅州二地的首字而成。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甘肅省一方面因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另一方面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立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截至2018年,甘肅省下轄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86個縣(市、區)。其中,臨澤縣來說,人口僅15萬,隸屬於張掖市。在歷史上,該地區曾經名為昭武縣,到了西晉時期,因為避司馬昭的名諱,所以改昭武縣為臨澤縣,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

甘肅省一個縣,人口僅15萬,因為司馬昭而改名

首先,臨澤縣隸屬於甘肅省張掖市。在地理位置上,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地處東經99°51'-100°30',北緯38°57'-39°42'之間。東鄰張掖市甘州區,西接高臺縣,南依祁連山與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接壤,北毗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右旗,總面積2729平方公里。就臨澤縣的歷史來說,周朝到秦朝時期,該地區為烏孫、月氏駐牧。也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後,並沒有將今甘肅省臨澤縣一帶納入到秦朝的疆域。西漢初期,今張掖市臨澤縣一帶屬匈奴。當然,等到漢武帝這位皇帝在位時,終於將該地區納入到西漢王朝的版圖內了。

甘肅省一個縣,人口僅15萬,因為司馬昭而改名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河西四郡。縣境設昭武縣。對於昭武縣來說,因境內月氏駐牧時築昭武城,漢縣因之,故名,隸於張掖郡。公元前9年,改昭武縣為渠武縣;東漢建武五年(29年),復改渠武縣為昭武縣,今臨澤縣一帶屬之。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臨澤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年),也即司馬炎建立西晉王朝之後,因為避司馬昭的名諱,所以改昭武縣為臨澤縣。由此,就臨澤縣這一建制,始於公元265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

甘肅省一個縣,人口僅15萬,因為司馬昭而改名

對於臨澤縣來說,據《讀史方輿紀要》,古張掖河,流經峽口,入居延海,居延海亦謂之居延澤,因以臨居延澤為名。到了公元397年,以臨澤縣地設立臨池郡(治臨澤);隆安五年(401年),廢臨池郡。公元449年,也即北魏時期,撤銷臨澤縣,併入永平(今張掖)縣。也即在南北朝時期,今臨澤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吐蕃據甘州,今臨澤縣一帶屬吐蕃;懿宗鹹通十三年(872年),該地區被回鶻佔。宋朝時期,今臨澤縣一帶屬西夏。

甘肅省一個縣,人口僅15萬,因為司馬昭而改名

最後,元朝時期,今臨澤縣一帶屬甘州路這一建制。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該地區甘州右衛地。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設立甘州府撫彝分府,治所撫彝(今蓼泉),屬甘州府。到了1913年,在該地區設立撫彝縣,屬甘涼道。1929年,改撫彝縣為臨澤縣。1958年,撤銷臨澤縣。1962年,又恢復了臨澤縣這一建制。2002年3月1日,撤銷張掖地區和縣級張掖市,設立地級張掖市,臨澤縣屬之至今。截至2018年底,臨澤縣總面積達2729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15萬人,也即為甘肅省人口較少的一個縣。

文/情懷歷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