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家娘們!我媽還穿補丁襪子,你怎麼有臉買兩千塊的連衣裙?”'

"


"


“敗家娘們!我媽還穿補丁襪子,你怎麼有臉買兩千塊的連衣裙?”

​文/唯晨

去年看了一個綜藝節目,柳巖在裡面說的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她說:“我帶家人去世界旅行,我想給他們最好的。我們在一個比較有名的景點,我爸單獨跟我走在一塊,他對我說了一段話。

他說,我活到這個歲數,人生夠了。我看了世界上那麼好的風景,我以後再也不出來旅遊了,因為我不配。我沒有付出過什麼,我的母親沒有享受過這一切,我在鄉下的兩個妹妹沒有享受過這一切,而我享受了,我不配。

他一直在跟我講這番話的時候我不知道怎麼安慰他。”

這樣的事情深入人心,“不配”的思想滲透在很多子女的生命中,於是他們的人生一直備受折磨生活在苦難中,即便經濟充盈也消費不出幸福感,因為“匱乏感”在他們的骨子裡已經生根且無法拔除。

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家裡有一門親戚,逢到春節父親就會帶我去拜年。那大概是父親的姨或者姑姑家,每次我都極不情願地跟著父親去走親戚。

"


“敗家娘們!我媽還穿補丁襪子,你怎麼有臉買兩千塊的連衣裙?”

​文/唯晨

去年看了一個綜藝節目,柳巖在裡面說的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她說:“我帶家人去世界旅行,我想給他們最好的。我們在一個比較有名的景點,我爸單獨跟我走在一塊,他對我說了一段話。

他說,我活到這個歲數,人生夠了。我看了世界上那麼好的風景,我以後再也不出來旅遊了,因為我不配。我沒有付出過什麼,我的母親沒有享受過這一切,我在鄉下的兩個妹妹沒有享受過這一切,而我享受了,我不配。

他一直在跟我講這番話的時候我不知道怎麼安慰他。”

這樣的事情深入人心,“不配”的思想滲透在很多子女的生命中,於是他們的人生一直備受折磨生活在苦難中,即便經濟充盈也消費不出幸福感,因為“匱乏感”在他們的骨子裡已經生根且無法拔除。

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家裡有一門親戚,逢到春節父親就會帶我去拜年。那大概是父親的姨或者姑姑家,每次我都極不情願地跟著父親去走親戚。

“敗家娘們!我媽還穿補丁襪子,你怎麼有臉買兩千塊的連衣裙?”

​四五歲的我不願意去走這門親戚是有原因的,因為每次到他家就會有一個和爺爺年齡差不多的老人絮絮叨叨講述過去的日子有多苦,這種“話家常”一聊就是一下午,我收了壓歲錢不能出去花,又不能自由走動,幾乎一下午都被父親圈在懷裡被迫“憶苦思甜”,那感覺別提有多痛苦。

每次見他都是那麼幾個故事翻來覆去地講,到現在我都還記得他說生產隊記工分和因為窮吃不起白麵吃麩和紅薯的事情。每次講到動情處,他還會揩揩眼淚以示辛酸。

末了再用恨鐵不成鋼的語氣指責小輩們不會過日子,鋪張浪費,飯粒掉到地上後不撿起來吃掉,衣服補補還能穿就直接扔了...

我聽的頭皮發麻,因為每次他講完故事,回到家後父親都要再跟我講一遍,然後要走我所有的壓歲錢,說:“我先幫你存著,等以後有大用處的時候才能花。”可是當時的我只想用壓歲錢買糖和果凍吃,小賣部還有兔子造型的氣球很好玩。沒有零花錢,讓我的童年很是匱乏。

現在想想那個親戚的“憶苦思甜”便是匱乏感,只不過在當時的人們心中,那是真理,是人生經驗。

"


“敗家娘們!我媽還穿補丁襪子,你怎麼有臉買兩千塊的連衣裙?”

​文/唯晨

去年看了一個綜藝節目,柳巖在裡面說的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她說:“我帶家人去世界旅行,我想給他們最好的。我們在一個比較有名的景點,我爸單獨跟我走在一塊,他對我說了一段話。

他說,我活到這個歲數,人生夠了。我看了世界上那麼好的風景,我以後再也不出來旅遊了,因為我不配。我沒有付出過什麼,我的母親沒有享受過這一切,我在鄉下的兩個妹妹沒有享受過這一切,而我享受了,我不配。

他一直在跟我講這番話的時候我不知道怎麼安慰他。”

這樣的事情深入人心,“不配”的思想滲透在很多子女的生命中,於是他們的人生一直備受折磨生活在苦難中,即便經濟充盈也消費不出幸福感,因為“匱乏感”在他們的骨子裡已經生根且無法拔除。

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家裡有一門親戚,逢到春節父親就會帶我去拜年。那大概是父親的姨或者姑姑家,每次我都極不情願地跟著父親去走親戚。

“敗家娘們!我媽還穿補丁襪子,你怎麼有臉買兩千塊的連衣裙?”

​四五歲的我不願意去走這門親戚是有原因的,因為每次到他家就會有一個和爺爺年齡差不多的老人絮絮叨叨講述過去的日子有多苦,這種“話家常”一聊就是一下午,我收了壓歲錢不能出去花,又不能自由走動,幾乎一下午都被父親圈在懷裡被迫“憶苦思甜”,那感覺別提有多痛苦。

每次見他都是那麼幾個故事翻來覆去地講,到現在我都還記得他說生產隊記工分和因為窮吃不起白麵吃麩和紅薯的事情。每次講到動情處,他還會揩揩眼淚以示辛酸。

末了再用恨鐵不成鋼的語氣指責小輩們不會過日子,鋪張浪費,飯粒掉到地上後不撿起來吃掉,衣服補補還能穿就直接扔了...

我聽的頭皮發麻,因為每次他講完故事,回到家後父親都要再跟我講一遍,然後要走我所有的壓歲錢,說:“我先幫你存著,等以後有大用處的時候才能花。”可是當時的我只想用壓歲錢買糖和果凍吃,小賣部還有兔子造型的氣球很好玩。沒有零花錢,讓我的童年很是匱乏。

現在想想那個親戚的“憶苦思甜”便是匱乏感,只不過在當時的人們心中,那是真理,是人生經驗。

“敗家娘們!我媽還穿補丁襪子,你怎麼有臉買兩千塊的連衣裙?”

​匱乏感是一個時代的烙印,它折磨著一代人,同時又影響著另一代人。

來找我諮詢的大多是女性,也有少數的男性。這位諮詢者今年不到30歲,雖是90後卻給人一種60後的感覺。

張先生說:“唯晨,我的妻子很愛花錢特別敗家,怎麼跟她說都不聽,上週因為一句話非要離婚,鬧到現在仍不罷休。你幫我勸勸她。”

經過艱難的溝通後,我才得知張先生和妻子上週是因為一條兩千塊的連衣裙而吵架。他和妻子結婚以來經濟一直分開管理,張先生每個月工資不到六千,但他嚴格要求自己每個月至少存下五千,妻子每個月工資有小一萬,可最多隻能存下兩千,她會不停地買購置生活用品買新衣服偶爾還會做美容。

就拿廚房的鍋來說,原本用的是30塊錢的普通炒鍋,妻子卻不吭聲給換了個六百多的品牌不粘炒鍋,也沒見做出的飯味道好到哪裡去。

"


“敗家娘們!我媽還穿補丁襪子,你怎麼有臉買兩千塊的連衣裙?”

​文/唯晨

去年看了一個綜藝節目,柳巖在裡面說的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她說:“我帶家人去世界旅行,我想給他們最好的。我們在一個比較有名的景點,我爸單獨跟我走在一塊,他對我說了一段話。

他說,我活到這個歲數,人生夠了。我看了世界上那麼好的風景,我以後再也不出來旅遊了,因為我不配。我沒有付出過什麼,我的母親沒有享受過這一切,我在鄉下的兩個妹妹沒有享受過這一切,而我享受了,我不配。

他一直在跟我講這番話的時候我不知道怎麼安慰他。”

這樣的事情深入人心,“不配”的思想滲透在很多子女的生命中,於是他們的人生一直備受折磨生活在苦難中,即便經濟充盈也消費不出幸福感,因為“匱乏感”在他們的骨子裡已經生根且無法拔除。

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家裡有一門親戚,逢到春節父親就會帶我去拜年。那大概是父親的姨或者姑姑家,每次我都極不情願地跟著父親去走親戚。

“敗家娘們!我媽還穿補丁襪子,你怎麼有臉買兩千塊的連衣裙?”

​四五歲的我不願意去走這門親戚是有原因的,因為每次到他家就會有一個和爺爺年齡差不多的老人絮絮叨叨講述過去的日子有多苦,這種“話家常”一聊就是一下午,我收了壓歲錢不能出去花,又不能自由走動,幾乎一下午都被父親圈在懷裡被迫“憶苦思甜”,那感覺別提有多痛苦。

每次見他都是那麼幾個故事翻來覆去地講,到現在我都還記得他說生產隊記工分和因為窮吃不起白麵吃麩和紅薯的事情。每次講到動情處,他還會揩揩眼淚以示辛酸。

末了再用恨鐵不成鋼的語氣指責小輩們不會過日子,鋪張浪費,飯粒掉到地上後不撿起來吃掉,衣服補補還能穿就直接扔了...

我聽的頭皮發麻,因為每次他講完故事,回到家後父親都要再跟我講一遍,然後要走我所有的壓歲錢,說:“我先幫你存著,等以後有大用處的時候才能花。”可是當時的我只想用壓歲錢買糖和果凍吃,小賣部還有兔子造型的氣球很好玩。沒有零花錢,讓我的童年很是匱乏。

現在想想那個親戚的“憶苦思甜”便是匱乏感,只不過在當時的人們心中,那是真理,是人生經驗。

“敗家娘們!我媽還穿補丁襪子,你怎麼有臉買兩千塊的連衣裙?”

​匱乏感是一個時代的烙印,它折磨著一代人,同時又影響著另一代人。

來找我諮詢的大多是女性,也有少數的男性。這位諮詢者今年不到30歲,雖是90後卻給人一種60後的感覺。

張先生說:“唯晨,我的妻子很愛花錢特別敗家,怎麼跟她說都不聽,上週因為一句話非要離婚,鬧到現在仍不罷休。你幫我勸勸她。”

經過艱難的溝通後,我才得知張先生和妻子上週是因為一條兩千塊的連衣裙而吵架。他和妻子結婚以來經濟一直分開管理,張先生每個月工資不到六千,但他嚴格要求自己每個月至少存下五千,妻子每個月工資有小一萬,可最多隻能存下兩千,她會不停地買購置生活用品買新衣服偶爾還會做美容。

就拿廚房的鍋來說,原本用的是30塊錢的普通炒鍋,妻子卻不吭聲給換了個六百多的品牌不粘炒鍋,也沒見做出的飯味道好到哪裡去。

“敗家娘們!我媽還穿補丁襪子,你怎麼有臉買兩千塊的連衣裙?”

​張先生講述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細枝末節,比如妻子會買成卷的垃圾袋,會換掉滌綸布料的床單,還會丟掉他放在冰箱裡的剩飯等。

最可氣的是上週妻子買了一件連衣裙穿給他看還問他好不好看,裙子看起來很合身也很亮眼,在毫不吝嗇地誇讚一番後,卻看到發票上的價錢一千九百九十九。

這四個數字刺激到他的神經,剛剛還一臉欣賞的他瞬間滿臉暴怒,因為他想到了遠在老家的母親,去年回家還看見母親穿著補丁襪子。他怒吼道:“敗家娘們!我媽還穿補丁襪子,你怎麼有臉買兩千塊的連衣裙?”

妻子被他突如其來的憤怒鎮住了,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那是你媽有病!你摸著良心說哪次回去我不給她買新衣服,光紅包都要包上五千。”

確實每次過年回老家張先生的妻子都會給婆婆買衣服包紅包,但聽到她罵自己媽媽有病,怎麼聽怎麼大逆不道,於是他順手摔了茶几上的一隻玻璃杯:“你少跟我嚷嚷,婆吃鹹菜媳就不能吃海鮮,這是老祖宗的規矩!”

"


“敗家娘們!我媽還穿補丁襪子,你怎麼有臉買兩千塊的連衣裙?”

​文/唯晨

去年看了一個綜藝節目,柳巖在裡面說的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她說:“我帶家人去世界旅行,我想給他們最好的。我們在一個比較有名的景點,我爸單獨跟我走在一塊,他對我說了一段話。

他說,我活到這個歲數,人生夠了。我看了世界上那麼好的風景,我以後再也不出來旅遊了,因為我不配。我沒有付出過什麼,我的母親沒有享受過這一切,我在鄉下的兩個妹妹沒有享受過這一切,而我享受了,我不配。

他一直在跟我講這番話的時候我不知道怎麼安慰他。”

這樣的事情深入人心,“不配”的思想滲透在很多子女的生命中,於是他們的人生一直備受折磨生活在苦難中,即便經濟充盈也消費不出幸福感,因為“匱乏感”在他們的骨子裡已經生根且無法拔除。

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家裡有一門親戚,逢到春節父親就會帶我去拜年。那大概是父親的姨或者姑姑家,每次我都極不情願地跟著父親去走親戚。

“敗家娘們!我媽還穿補丁襪子,你怎麼有臉買兩千塊的連衣裙?”

​四五歲的我不願意去走這門親戚是有原因的,因為每次到他家就會有一個和爺爺年齡差不多的老人絮絮叨叨講述過去的日子有多苦,這種“話家常”一聊就是一下午,我收了壓歲錢不能出去花,又不能自由走動,幾乎一下午都被父親圈在懷裡被迫“憶苦思甜”,那感覺別提有多痛苦。

每次見他都是那麼幾個故事翻來覆去地講,到現在我都還記得他說生產隊記工分和因為窮吃不起白麵吃麩和紅薯的事情。每次講到動情處,他還會揩揩眼淚以示辛酸。

末了再用恨鐵不成鋼的語氣指責小輩們不會過日子,鋪張浪費,飯粒掉到地上後不撿起來吃掉,衣服補補還能穿就直接扔了...

我聽的頭皮發麻,因為每次他講完故事,回到家後父親都要再跟我講一遍,然後要走我所有的壓歲錢,說:“我先幫你存著,等以後有大用處的時候才能花。”可是當時的我只想用壓歲錢買糖和果凍吃,小賣部還有兔子造型的氣球很好玩。沒有零花錢,讓我的童年很是匱乏。

現在想想那個親戚的“憶苦思甜”便是匱乏感,只不過在當時的人們心中,那是真理,是人生經驗。

“敗家娘們!我媽還穿補丁襪子,你怎麼有臉買兩千塊的連衣裙?”

​匱乏感是一個時代的烙印,它折磨著一代人,同時又影響著另一代人。

來找我諮詢的大多是女性,也有少數的男性。這位諮詢者今年不到30歲,雖是90後卻給人一種60後的感覺。

張先生說:“唯晨,我的妻子很愛花錢特別敗家,怎麼跟她說都不聽,上週因為一句話非要離婚,鬧到現在仍不罷休。你幫我勸勸她。”

經過艱難的溝通後,我才得知張先生和妻子上週是因為一條兩千塊的連衣裙而吵架。他和妻子結婚以來經濟一直分開管理,張先生每個月工資不到六千,但他嚴格要求自己每個月至少存下五千,妻子每個月工資有小一萬,可最多隻能存下兩千,她會不停地買購置生活用品買新衣服偶爾還會做美容。

就拿廚房的鍋來說,原本用的是30塊錢的普通炒鍋,妻子卻不吭聲給換了個六百多的品牌不粘炒鍋,也沒見做出的飯味道好到哪裡去。

“敗家娘們!我媽還穿補丁襪子,你怎麼有臉買兩千塊的連衣裙?”

​張先生講述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細枝末節,比如妻子會買成卷的垃圾袋,會換掉滌綸布料的床單,還會丟掉他放在冰箱裡的剩飯等。

最可氣的是上週妻子買了一件連衣裙穿給他看還問他好不好看,裙子看起來很合身也很亮眼,在毫不吝嗇地誇讚一番後,卻看到發票上的價錢一千九百九十九。

這四個數字刺激到他的神經,剛剛還一臉欣賞的他瞬間滿臉暴怒,因為他想到了遠在老家的母親,去年回家還看見母親穿著補丁襪子。他怒吼道:“敗家娘們!我媽還穿補丁襪子,你怎麼有臉買兩千塊的連衣裙?”

妻子被他突如其來的憤怒鎮住了,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那是你媽有病!你摸著良心說哪次回去我不給她買新衣服,光紅包都要包上五千。”

確實每次過年回老家張先生的妻子都會給婆婆買衣服包紅包,但聽到她罵自己媽媽有病,怎麼聽怎麼大逆不道,於是他順手摔了茶几上的一隻玻璃杯:“你少跟我嚷嚷,婆吃鹹菜媳就不能吃海鮮,這是老祖宗的規矩!”

“敗家娘們!我媽還穿補丁襪子,你怎麼有臉買兩千塊的連衣裙?”

​張先生說這場爭吵妻子敗下陣來,但她不僅不知悔改還非要離婚。這都冷戰5天了還沒想明白。

這場諮詢我幾乎插不上話,全程有百分之八十五的時間都是他在講述和抱怨,在諮詢的過程中我突然想到小時候那位遠房親戚的“憶苦思甜”,張先生有著同樣的思想和價值觀。

在唯晨看來張先生的妻子應該是個爽朗灑脫之人,自己有能力賺錢,對自己好的同時也對家人和婆婆好,妻子不是個小氣的人,不然她也不會每年都給婆婆添新衣服包大紅包。

而張先生顯然繼承了母親的匱乏感,生活過度節儉恨不得一分錢掰兩半花。這樣的兩個人能結為夫妻還共同生活了幾年,實屬不易。也許兩千塊的連衣裙對一般家庭來說確實偏貴了點,但也不至於鬧到離婚的境地。

當然,我沒有去勸他的妻子,只是跟他講個幾個關於匱乏感和美好人生的故事。希望他聽完之後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能夠悟出一些生活道理,從此用輕鬆的心情和美好的心境去面對餘生。

"


“敗家娘們!我媽還穿補丁襪子,你怎麼有臉買兩千塊的連衣裙?”

​文/唯晨

去年看了一個綜藝節目,柳巖在裡面說的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她說:“我帶家人去世界旅行,我想給他們最好的。我們在一個比較有名的景點,我爸單獨跟我走在一塊,他對我說了一段話。

他說,我活到這個歲數,人生夠了。我看了世界上那麼好的風景,我以後再也不出來旅遊了,因為我不配。我沒有付出過什麼,我的母親沒有享受過這一切,我在鄉下的兩個妹妹沒有享受過這一切,而我享受了,我不配。

他一直在跟我講這番話的時候我不知道怎麼安慰他。”

這樣的事情深入人心,“不配”的思想滲透在很多子女的生命中,於是他們的人生一直備受折磨生活在苦難中,即便經濟充盈也消費不出幸福感,因為“匱乏感”在他們的骨子裡已經生根且無法拔除。

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家裡有一門親戚,逢到春節父親就會帶我去拜年。那大概是父親的姨或者姑姑家,每次我都極不情願地跟著父親去走親戚。

“敗家娘們!我媽還穿補丁襪子,你怎麼有臉買兩千塊的連衣裙?”

​四五歲的我不願意去走這門親戚是有原因的,因為每次到他家就會有一個和爺爺年齡差不多的老人絮絮叨叨講述過去的日子有多苦,這種“話家常”一聊就是一下午,我收了壓歲錢不能出去花,又不能自由走動,幾乎一下午都被父親圈在懷裡被迫“憶苦思甜”,那感覺別提有多痛苦。

每次見他都是那麼幾個故事翻來覆去地講,到現在我都還記得他說生產隊記工分和因為窮吃不起白麵吃麩和紅薯的事情。每次講到動情處,他還會揩揩眼淚以示辛酸。

末了再用恨鐵不成鋼的語氣指責小輩們不會過日子,鋪張浪費,飯粒掉到地上後不撿起來吃掉,衣服補補還能穿就直接扔了...

我聽的頭皮發麻,因為每次他講完故事,回到家後父親都要再跟我講一遍,然後要走我所有的壓歲錢,說:“我先幫你存著,等以後有大用處的時候才能花。”可是當時的我只想用壓歲錢買糖和果凍吃,小賣部還有兔子造型的氣球很好玩。沒有零花錢,讓我的童年很是匱乏。

現在想想那個親戚的“憶苦思甜”便是匱乏感,只不過在當時的人們心中,那是真理,是人生經驗。

“敗家娘們!我媽還穿補丁襪子,你怎麼有臉買兩千塊的連衣裙?”

​匱乏感是一個時代的烙印,它折磨著一代人,同時又影響著另一代人。

來找我諮詢的大多是女性,也有少數的男性。這位諮詢者今年不到30歲,雖是90後卻給人一種60後的感覺。

張先生說:“唯晨,我的妻子很愛花錢特別敗家,怎麼跟她說都不聽,上週因為一句話非要離婚,鬧到現在仍不罷休。你幫我勸勸她。”

經過艱難的溝通後,我才得知張先生和妻子上週是因為一條兩千塊的連衣裙而吵架。他和妻子結婚以來經濟一直分開管理,張先生每個月工資不到六千,但他嚴格要求自己每個月至少存下五千,妻子每個月工資有小一萬,可最多隻能存下兩千,她會不停地買購置生活用品買新衣服偶爾還會做美容。

就拿廚房的鍋來說,原本用的是30塊錢的普通炒鍋,妻子卻不吭聲給換了個六百多的品牌不粘炒鍋,也沒見做出的飯味道好到哪裡去。

“敗家娘們!我媽還穿補丁襪子,你怎麼有臉買兩千塊的連衣裙?”

​張先生講述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細枝末節,比如妻子會買成卷的垃圾袋,會換掉滌綸布料的床單,還會丟掉他放在冰箱裡的剩飯等。

最可氣的是上週妻子買了一件連衣裙穿給他看還問他好不好看,裙子看起來很合身也很亮眼,在毫不吝嗇地誇讚一番後,卻看到發票上的價錢一千九百九十九。

這四個數字刺激到他的神經,剛剛還一臉欣賞的他瞬間滿臉暴怒,因為他想到了遠在老家的母親,去年回家還看見母親穿著補丁襪子。他怒吼道:“敗家娘們!我媽還穿補丁襪子,你怎麼有臉買兩千塊的連衣裙?”

妻子被他突如其來的憤怒鎮住了,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那是你媽有病!你摸著良心說哪次回去我不給她買新衣服,光紅包都要包上五千。”

確實每次過年回老家張先生的妻子都會給婆婆買衣服包紅包,但聽到她罵自己媽媽有病,怎麼聽怎麼大逆不道,於是他順手摔了茶几上的一隻玻璃杯:“你少跟我嚷嚷,婆吃鹹菜媳就不能吃海鮮,這是老祖宗的規矩!”

“敗家娘們!我媽還穿補丁襪子,你怎麼有臉買兩千塊的連衣裙?”

​張先生說這場爭吵妻子敗下陣來,但她不僅不知悔改還非要離婚。這都冷戰5天了還沒想明白。

這場諮詢我幾乎插不上話,全程有百分之八十五的時間都是他在講述和抱怨,在諮詢的過程中我突然想到小時候那位遠房親戚的“憶苦思甜”,張先生有著同樣的思想和價值觀。

在唯晨看來張先生的妻子應該是個爽朗灑脫之人,自己有能力賺錢,對自己好的同時也對家人和婆婆好,妻子不是個小氣的人,不然她也不會每年都給婆婆添新衣服包大紅包。

而張先生顯然繼承了母親的匱乏感,生活過度節儉恨不得一分錢掰兩半花。這樣的兩個人能結為夫妻還共同生活了幾年,實屬不易。也許兩千塊的連衣裙對一般家庭來說確實偏貴了點,但也不至於鬧到離婚的境地。

當然,我沒有去勸他的妻子,只是跟他講個幾個關於匱乏感和美好人生的故事。希望他聽完之後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能夠悟出一些生活道理,從此用輕鬆的心情和美好的心境去面對餘生。

“敗家娘們!我媽還穿補丁襪子,你怎麼有臉買兩千塊的連衣裙?”

唯晨的話

“不配”是個涼薄的詞,它像一朵烏雲懸在自責之人的頭頂。有的人能在人生的頓悟中醒來主動驅散頭頂的烏雲,有的人卻始終陷在內心的昏暗當中,錯把烏雲當傘蓬。

作為子女確實不應該刻意地去強迫長輩改變屬於他們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也沒必要為了追求內心的“心安理得”而讓自己活在深深的負罪感之中。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承受的事情就不要再去施加給別人。這個“別人”可能是親朋好友也可能是伴侶子女,總之是身邊之人。

一代人吃過的苦就不要讓下一代再繼續延續,唯晨在此奉勸那些在經濟條件富足的情況下仍舊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的父母,為了孩子的幸福儘量不要在不多的團圓時光裡“憶苦思甜”,有些苦早已一去不復返,沒必要反反覆覆拿出來唸叨,給孩子造成心理負擔。

畢竟,有孝心的子女才會為父輩的苦而心生壓抑,而無孝心的子女在聽完“飢餓”的故事後仍舊不會為之所動。既然如此,曾經痛苦的事情,過去了就過去吧,不美好的回憶,要它何用!

今日話題:我們該不該因上一輩人吃過的苦生出負罪感?期待你的留言點評。


唯晨說:願你的生活 在遇到我的文字後 更加美好

感謝您的支持,喜歡請關注唯晨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