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福田一老人將被颱風吹倒的樹木撿回家 造成小船

深圳福田一老人將被颱風吹倒的樹木撿回家 造成小船

颱風過境,不少小區和道路上,一棵棵大樹轟然倒下,福田區竹子林的趙大爺有一手變廢為寶本事不忍看到它們變為垃圾,撿回家後製作成了一隻只小船。今年進入颱風季以來,他已經造了100多隻小木船。最近的兩場颱風過後,趙大爺“城市木匠”的美稱便在街坊中傳開了。今年60歲的趙文學,是遼寧瀋陽人,大學學的是日語專業,20多年前便來到深圳工作。時光飛逝,趙大爺今年迎來了退休的生活,閒來無事,便“鼓搗”起了木工活。其他人擺攤是為了生計,趙大爺擺攤只是覺得“好玩和高興”。目前女兒工作穩定,自己退休後也不愁吃穿。他打扮非常休閒——一副金絲邊眼鏡、一件白綠條紋相間的襯衫、黑色馬褲配一雙運動鞋,看起來很有活力。當天下午4點半,趙大爺來到竹子林地鐵出口,打開揹包,在地上鋪上一塊布,把各式各樣的小木船一一擺好,再往小凳上一坐,便開始用銼刀打磨起一個還未成形的“獨木舟”,一個下午的快樂時光便欣欣然開始了。

深圳福田一老人將被颱風吹倒的樹木撿回家 造成小船

“後來,6月份的一場颱風,把小區的一棵小葉榕樹吹倒了!”趙大爺說:“樹被鋸成了一段段,還沒清理,我就想著別浪費了。”他把一些大塊的枝幹當做木材搬回了家,準備用木頭做點兒什麼。因為小時候學著做過木質的“盒子炮”、駁殼槍、小船等玩具,有做木匠的基礎,所以就上網找了各式木船圖片,先是模仿學習,有了一些體會後,就開始利用工具把船艙的造型打出來,再用銼刀和鋸條一點點割、挖,慢慢地,一艘艘小船在他的手裡逐漸成型。有的木頭木質較軟,船艙就好挖一些,有的木質硬,就要折騰好幾天。他的一根小拇指,就因為搬木頭,被弄骨折了,手指也被電鋸割傷過。在攤位上,趙大爺向記者示範了他造船的方法。“要先用美工刀把它外面的樹皮削掉,然後用銼刀把裡面軟的部分銼掉並掏空。我一般是看木頭像什麼就做成什麼,有些木頭像高跟鞋,像飛起來的賽艇,像兩頭翹的木帆船,我就會把木頭做成那樣。做這個得靠悟性,沒人教過我,全靠自己琢磨。”趙大爺一邊說,一邊把餅乾的包裝紙彎曲著插進一根小木棍,做成船帆,又擺上兩根船槳。做完一隻拇指大的小木船,趙大爺只需40多分鐘就可以做成,一天能做十幾只,稍微複雜點的就要花好幾個小時。從6月份到現在,他已經用倒下的樹木做了100多隻木船。對此,趙大爺說:“廢物利用是能做出很多東西的,木匠眼裡沒廢料嘛,可以賦予這些東西新的生命。”

深圳福田一老人將被颱風吹倒的樹木撿回家 造成小船

趙大爺跟記者說,前不久有個人路過這裡,一下子就買了十隻木船,還和他嘮了一個多小時的家常。“他是在海邊長大的,對船有種情結。他爸爸是木匠,小時候他就總圍著木材轉。對木製的東西也很親切,可以喚起很多回憶。”有人覺得木船很古樸,但船周身不光滑。趙大爺說這是他有意為之,“這些船,我沒刷漆,刷漆有味道。如果做得太精緻,也就不像古代的木舟了。”他一天能賣出六七隻小船,一般是爸媽買給小孩子的,“用樹木做的嘛,能讓小孩有一種親近自然的感覺。”他說。市民李女士有天路過,看到他的木船還有些不以為然,因為船身顯粗糙,不像常見商品。可李女士卻被趙大爺的專注與認真所打動,一刀一刀的,手被劃破了也毫不在意。於是她就情不自禁地買了給孩子,拿回去後孩子非常興奮,說可以去公園的水池裡放小船了!趙大爺給小船的定價也很隨意,大的6元到16元不等,小的就白送。一個媽媽帶著個五六歲的小男孩經過問價,趙大爺隨意拿起一個說:“不要錢了,送你了!”小男孩高興地說:“真的嗎,那我可以自己選一個嗎?”於是他自己挑了一隻獨木舟,笑眯眯攥在手裡。一個月下來,趙大爺可以靠這個掙到1000多元。錢雖不多,但對他來說卻很有價值。他有一位前同事姓馬,在深圳工作,父親去年去世,老婆無業,兩個孩子都很小,小的孩子有哮喘病,看了好幾回病,用了不少錢,生活的重擔都壓在了他一人身上。本來趙大爺想給些錢幫助他,但是他不要。無奈之下,趙大爺便和他商量,將自己賣木船的錢捐給他,這位前同事經不起趙大爺的好意,便接受了這個提意。

深圳福田一老人將被颱風吹倒的樹木撿回家 造成小船

談到以後的打算,趙大爺說自己為了參觀4500年前的太陽船,曾專門到埃及旅遊,“在古埃及的傳說中,船這個東西很有意思,藉助它,法老的亡靈會在另一個世界裡跟著太陽神一起走,經過一個循環,之後再回到這個世界上來。”他一邊說,一邊給記者展示了很多在博物館拍的精美大船的照片,並表示自己將來也想做一些精品船出來。在福田工作的“90後”劉忠看到趙大爺做船的情景後頗有感觸,特意為他作了一首小詩——“小區裡一棵樹倒了,‘我’用它做了一張床,把剩下的枝丫做成船……用這小船,度我閒暇時光。雖談不上匠心,甚至於粗糙,但如童年的回憶,兒時的玩具,怎會精緻。”“當我在城市街角偶遇手藝人,我會有種恬淡的喜悅,會像小孩兒一樣蹲下來看看。”劉忠說,“我很難準確形容他們對我的影響,但我知道,他們的時光與我忙碌工作的狀態迥然不同——他們慢,他們舊,似乎每一個動作、每個剪影都蒙著懷舊的溫情。如果我沒有生存之壓,我願像他們一樣,把自己交給雖不華麗的某種詩意。”劉忠告訴記者,相較於深圳東門一個以手工、手作為主題的“小鎮”,他更喜歡街頭的手工手作,因為後者更加純樸自然,沒有商業氣息的包裹。他說:“對於這些手藝人,一個城市應該順其自然地包容——我們不倡導手藝人蜂擁而來,但也不該將他們驅離。如果某一天城市的任何角落都不能再見到手藝人,那樣的世界沒有生活氣息,估計也不宜人居住了。” 來源:晶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