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福建11名外國人被殺,地方官對領事說:要多少人頭'

"

偌大的紫禁城,已經裝不下光緒帝的惆悵。

清軍在甲午戰爭中的表現讓他痛心疾首,登基以來從未遭此挫辱!慘敗的爛攤子還沒收拾完,他又在為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而焦灼不安。

屋漏偏逢連夜雨啊,這時一份來自福建的緊急奏摺送達御前:古田縣發生教案,外國傳教士及其家屬11人被殺、5人受傷。

此事無異於一枚子彈直衝光緒帝心窩。教案的殺傷力,他清楚得很。

“西林教案”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索之一;“天津教案”引發外國軍艦聚集渤海,經曾國藩、李鴻章兩位名臣折衝,方才避免開戰;“重慶教案”“酉陽教案”致當地百姓傷亡近千人,英、法、美趁機敲詐勒索……

我們可以推想,光緒帝一定頹然地坐在龍椅上,心裡痛斥著地方官玩忽職守、因循敷衍。

怎麼了結呢?

一、清晨慘案

中、英、美三國保存了許多“古田教案”的檔案材料,尤其是英國佈列斯托大學網站公佈了一組相關的老照片,我們可以藉助文字和影像還原此案的概貌。

1895年7月30日(光緒二十一年六月十日)晚,古田崑山髻火把通明、人聲鼎沸,齋教中的200名成員在此聚會,商量著即將開始的行動。

"

偌大的紫禁城,已經裝不下光緒帝的惆悵。

清軍在甲午戰爭中的表現讓他痛心疾首,登基以來從未遭此挫辱!慘敗的爛攤子還沒收拾完,他又在為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而焦灼不安。

屋漏偏逢連夜雨啊,這時一份來自福建的緊急奏摺送達御前:古田縣發生教案,外國傳教士及其家屬11人被殺、5人受傷。

此事無異於一枚子彈直衝光緒帝心窩。教案的殺傷力,他清楚得很。

“西林教案”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索之一;“天津教案”引發外國軍艦聚集渤海,經曾國藩、李鴻章兩位名臣折衝,方才避免開戰;“重慶教案”“酉陽教案”致當地百姓傷亡近千人,英、法、美趁機敲詐勒索……

我們可以推想,光緒帝一定頹然地坐在龍椅上,心裡痛斥著地方官玩忽職守、因循敷衍。

怎麼了結呢?

一、清晨慘案

中、英、美三國保存了許多“古田教案”的檔案材料,尤其是英國佈列斯托大學網站公佈了一組相關的老照片,我們可以藉助文字和影像還原此案的概貌。

1895年7月30日(光緒二十一年六月十日)晚,古田崑山髻火把通明、人聲鼎沸,齋教中的200名成員在此聚會,商量著即將開始的行動。

晚清福建11名外國人被殺,地方官對領事說:要多少人頭

教案發生之後的情景。

他們趁著夜色出發了,有的手執三角紅旗,有的手執刀械,也有徒手前行的。這一支浩蕩隊伍的目的地是華山上外國傳教士居住的洋房。

洋房內住著史葷伯等英美傳教士及其家屬共17人(另有多名中國籍漢語老師和傭人),他們對自己所要遭遇的危險渾然不覺。

8月1日清晨6點半左右,這夥人來到華山洋房附近。不過,已有一半人在沿途散去。隨著黃嫩弟吹響竹筒、林難民點放號炮,突然而至的刺耳聲音劃破清晨的寧靜。

20多人氣勢洶洶地撲向洋房,20多人在外接贓,10多人附和助勢,其餘人等躲進竹林未敢露面。

一時間,洋房內喊殺聲、哭喊聲、打砸聲交織混雜,未幾火光又起……黃嫩弟一幫人出出進進,傳遞著搶來的財物。

半個多小時後,又一聲號炮響起,這夥人轟然散去,像幽靈一樣無影無蹤。

洋房還在燃燒,但已沒有人聲。

"

偌大的紫禁城,已經裝不下光緒帝的惆悵。

清軍在甲午戰爭中的表現讓他痛心疾首,登基以來從未遭此挫辱!慘敗的爛攤子還沒收拾完,他又在為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而焦灼不安。

屋漏偏逢連夜雨啊,這時一份來自福建的緊急奏摺送達御前:古田縣發生教案,外國傳教士及其家屬11人被殺、5人受傷。

此事無異於一枚子彈直衝光緒帝心窩。教案的殺傷力,他清楚得很。

“西林教案”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索之一;“天津教案”引發外國軍艦聚集渤海,經曾國藩、李鴻章兩位名臣折衝,方才避免開戰;“重慶教案”“酉陽教案”致當地百姓傷亡近千人,英、法、美趁機敲詐勒索……

我們可以推想,光緒帝一定頹然地坐在龍椅上,心裡痛斥著地方官玩忽職守、因循敷衍。

怎麼了結呢?

一、清晨慘案

中、英、美三國保存了許多“古田教案”的檔案材料,尤其是英國佈列斯托大學網站公佈了一組相關的老照片,我們可以藉助文字和影像還原此案的概貌。

1895年7月30日(光緒二十一年六月十日)晚,古田崑山髻火把通明、人聲鼎沸,齋教中的200名成員在此聚會,商量著即將開始的行動。

晚清福建11名外國人被殺,地方官對領事說:要多少人頭

教案發生之後的情景。

他們趁著夜色出發了,有的手執三角紅旗,有的手執刀械,也有徒手前行的。這一支浩蕩隊伍的目的地是華山上外國傳教士居住的洋房。

洋房內住著史葷伯等英美傳教士及其家屬共17人(另有多名中國籍漢語老師和傭人),他們對自己所要遭遇的危險渾然不覺。

8月1日清晨6點半左右,這夥人來到華山洋房附近。不過,已有一半人在沿途散去。隨著黃嫩弟吹響竹筒、林難民點放號炮,突然而至的刺耳聲音劃破清晨的寧靜。

20多人氣勢洶洶地撲向洋房,20多人在外接贓,10多人附和助勢,其餘人等躲進竹林未敢露面。

一時間,洋房內喊殺聲、哭喊聲、打砸聲交織混雜,未幾火光又起……黃嫩弟一幫人出出進進,傳遞著搶來的財物。

半個多小時後,又一聲號炮響起,這夥人轟然散去,像幽靈一樣無影無蹤。

洋房還在燃燒,但已沒有人聲。

晚清福建11名外國人被殺,地方官對領事說:要多少人頭

教案發生後,洋房變成廢墟。

結果,史葷伯等11人遇害(皆為英國籍),喀靈頓等5人受傷(4人英國籍、1人美國籍)。死傷者中除史葷伯是成年男性外,其他人皆為婦孺。

二、至暗時刻

事發時洋房內是一幅什麼樣的情景?我們聽聽當事人是怎麼說的。

8月1日一大早,史葷伯11歲的女兒加西靈士得臥正在院子裡採花,忽見一群男人拿著刀矛闖入。她情知不好,馬上關門藏起來。

這位僥倖逃脫的女孩告訴《字林西報》:“未久他們打爛門進來,到睡房先把睡衣扯下,打開抽屜,愛的東西就拿,將窗櫺等物打碎,又用刀棍砍打米勒都列。後來他們出去時候,有一人見我在床下,用木棍照我頭一下,甚疼。我們見託卜謝士灣地二士臉龐受重刀傷,被匪徒拿住來回走,一面問他的話,若答的遲,就用矛扎他。我們聽見匪徒問他的錢,他答以所有銀錢已被拿盡。”

英國女傳教士喀靈頓剛剛起床,梳洗之際聽到院內一陣吵鬧。沒等她反應過來怎麼回事,所有逃路均遭封堵。

喀靈頓身上的戒指、銀錢被搶劫一空,“隨有一人將我的衣領抓住,用刀對正咽喉就要刺入,而彼此兩眼一迎,彼即心軟,遂釋手而去。”她身上多處受傷,好在撿回一條性命。

英美方面的調查報告描述了這樣一幕:“林祥興迎面撞見寶師姑(英國女傳教士寶精英),她正好從屋裡出來想弄清楚外面亂哄哄是怎麼一回事。林祥興抱定致她於死地的決心,大喝一聲,用手中的三齒叉向她刺去。她死勁抓住這件武器——耳朵下面受些擦傷——躲過了衝刺,但由於接著發生的推擠而倒在地下。這個惡棍還不放過她,用三齒叉的木柄敲她。”

命懸一線之時,寶師姑的中國傭人和漢語老師的妻子及時出現,救下了她。

由此可見,齋教這些人既謀財又害命。

"

偌大的紫禁城,已經裝不下光緒帝的惆悵。

清軍在甲午戰爭中的表現讓他痛心疾首,登基以來從未遭此挫辱!慘敗的爛攤子還沒收拾完,他又在為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而焦灼不安。

屋漏偏逢連夜雨啊,這時一份來自福建的緊急奏摺送達御前:古田縣發生教案,外國傳教士及其家屬11人被殺、5人受傷。

此事無異於一枚子彈直衝光緒帝心窩。教案的殺傷力,他清楚得很。

“西林教案”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索之一;“天津教案”引發外國軍艦聚集渤海,經曾國藩、李鴻章兩位名臣折衝,方才避免開戰;“重慶教案”“酉陽教案”致當地百姓傷亡近千人,英、法、美趁機敲詐勒索……

我們可以推想,光緒帝一定頹然地坐在龍椅上,心裡痛斥著地方官玩忽職守、因循敷衍。

怎麼了結呢?

一、清晨慘案

中、英、美三國保存了許多“古田教案”的檔案材料,尤其是英國佈列斯托大學網站公佈了一組相關的老照片,我們可以藉助文字和影像還原此案的概貌。

1895年7月30日(光緒二十一年六月十日)晚,古田崑山髻火把通明、人聲鼎沸,齋教中的200名成員在此聚會,商量著即將開始的行動。

晚清福建11名外國人被殺,地方官對領事說:要多少人頭

教案發生之後的情景。

他們趁著夜色出發了,有的手執三角紅旗,有的手執刀械,也有徒手前行的。這一支浩蕩隊伍的目的地是華山上外國傳教士居住的洋房。

洋房內住著史葷伯等英美傳教士及其家屬共17人(另有多名中國籍漢語老師和傭人),他們對自己所要遭遇的危險渾然不覺。

8月1日清晨6點半左右,這夥人來到華山洋房附近。不過,已有一半人在沿途散去。隨著黃嫩弟吹響竹筒、林難民點放號炮,突然而至的刺耳聲音劃破清晨的寧靜。

20多人氣勢洶洶地撲向洋房,20多人在外接贓,10多人附和助勢,其餘人等躲進竹林未敢露面。

一時間,洋房內喊殺聲、哭喊聲、打砸聲交織混雜,未幾火光又起……黃嫩弟一幫人出出進進,傳遞著搶來的財物。

半個多小時後,又一聲號炮響起,這夥人轟然散去,像幽靈一樣無影無蹤。

洋房還在燃燒,但已沒有人聲。

晚清福建11名外國人被殺,地方官對領事說:要多少人頭

教案發生後,洋房變成廢墟。

結果,史葷伯等11人遇害(皆為英國籍),喀靈頓等5人受傷(4人英國籍、1人美國籍)。死傷者中除史葷伯是成年男性外,其他人皆為婦孺。

二、至暗時刻

事發時洋房內是一幅什麼樣的情景?我們聽聽當事人是怎麼說的。

8月1日一大早,史葷伯11歲的女兒加西靈士得臥正在院子裡採花,忽見一群男人拿著刀矛闖入。她情知不好,馬上關門藏起來。

這位僥倖逃脫的女孩告訴《字林西報》:“未久他們打爛門進來,到睡房先把睡衣扯下,打開抽屜,愛的東西就拿,將窗櫺等物打碎,又用刀棍砍打米勒都列。後來他們出去時候,有一人見我在床下,用木棍照我頭一下,甚疼。我們見託卜謝士灣地二士臉龐受重刀傷,被匪徒拿住來回走,一面問他的話,若答的遲,就用矛扎他。我們聽見匪徒問他的錢,他答以所有銀錢已被拿盡。”

英國女傳教士喀靈頓剛剛起床,梳洗之際聽到院內一陣吵鬧。沒等她反應過來怎麼回事,所有逃路均遭封堵。

喀靈頓身上的戒指、銀錢被搶劫一空,“隨有一人將我的衣領抓住,用刀對正咽喉就要刺入,而彼此兩眼一迎,彼即心軟,遂釋手而去。”她身上多處受傷,好在撿回一條性命。

英美方面的調查報告描述了這樣一幕:“林祥興迎面撞見寶師姑(英國女傳教士寶精英),她正好從屋裡出來想弄清楚外面亂哄哄是怎麼一回事。林祥興抱定致她於死地的決心,大喝一聲,用手中的三齒叉向她刺去。她死勁抓住這件武器——耳朵下面受些擦傷——躲過了衝刺,但由於接著發生的推擠而倒在地下。這個惡棍還不放過她,用三齒叉的木柄敲她。”

命懸一線之時,寶師姑的中國傭人和漢語老師的妻子及時出現,救下了她。

由此可見,齋教這些人既謀財又害命。

晚清福建11名外國人被殺,地方官對領事說:要多少人頭

被抓獲的教案凶手。

凶手柳久速供述稱:“這些進洋房的先把廳上的自鳴鐘等物打毀,小的走入房內,見床上有小洋人兩個,不知男女,砍了四刀,沒有身死。走出遇見葉蝴蝶,就同他把椅桌堆起,用洋油潑上放火。又到下座洋房把字紙簍潑洋油放火,不一會火都著起。”

凶手陳番仔供述:“小的和黃嫩弟走入房內,看見史教士在床邊,黃嫩弟用刀戳去,被史教士接住拉奪,小的就用刀戳傷史教士肚腹。這林難民也上前戳傷史教士肚旁,倒床身死。小的又到別間房內,見有一個洋姑娘約二十歲左右,就用槍連戳他背上三下。這謝開汰也砍了他腰上一刀,倒在地上。”

凶手林先供述:“小的走到山坪,看見洋姑娘四個被十幾個人圍住,有不識姓名幾個人各執刀槍亂砍亂戳,小的也用刀從旁戳傷洋姑娘項頸一下。”

齋教人員散去之後,現場有了片刻寧靜,繼而又起騷動。英美方面調查說:“凶手離開後,鄉里人迅速地將可以拿走的東西搬走,拒絕幫助將受傷者抬到家裡,也不肯給以任何照料。9月26日,委員會前來踏勘這些廢墟時,哪怕極小片的金屬都找不到了,全被鄉民偷個精光。”

原本應該像往常一樣慵懶、清淨的早晨,卻變成了史葷伯等人的至暗時刻,到死他們也沒明白何以如此。

三、何以如此

齋教是個什麼樣的組織?他們何以在華山洋房“快意恩仇”?

齋教又名“菜會”,由江西人劉祥興在古田創立,入會稱為“吃菜”,其成員多為底層貧民。這些人敬奉普陀佛,吃素唸經,戒菸草戒鴉片。

"

偌大的紫禁城,已經裝不下光緒帝的惆悵。

清軍在甲午戰爭中的表現讓他痛心疾首,登基以來從未遭此挫辱!慘敗的爛攤子還沒收拾完,他又在為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而焦灼不安。

屋漏偏逢連夜雨啊,這時一份來自福建的緊急奏摺送達御前:古田縣發生教案,外國傳教士及其家屬11人被殺、5人受傷。

此事無異於一枚子彈直衝光緒帝心窩。教案的殺傷力,他清楚得很。

“西林教案”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索之一;“天津教案”引發外國軍艦聚集渤海,經曾國藩、李鴻章兩位名臣折衝,方才避免開戰;“重慶教案”“酉陽教案”致當地百姓傷亡近千人,英、法、美趁機敲詐勒索……

我們可以推想,光緒帝一定頹然地坐在龍椅上,心裡痛斥著地方官玩忽職守、因循敷衍。

怎麼了結呢?

一、清晨慘案

中、英、美三國保存了許多“古田教案”的檔案材料,尤其是英國佈列斯托大學網站公佈了一組相關的老照片,我們可以藉助文字和影像還原此案的概貌。

1895年7月30日(光緒二十一年六月十日)晚,古田崑山髻火把通明、人聲鼎沸,齋教中的200名成員在此聚會,商量著即將開始的行動。

晚清福建11名外國人被殺,地方官對領事說:要多少人頭

教案發生之後的情景。

他們趁著夜色出發了,有的手執三角紅旗,有的手執刀械,也有徒手前行的。這一支浩蕩隊伍的目的地是華山上外國傳教士居住的洋房。

洋房內住著史葷伯等英美傳教士及其家屬共17人(另有多名中國籍漢語老師和傭人),他們對自己所要遭遇的危險渾然不覺。

8月1日清晨6點半左右,這夥人來到華山洋房附近。不過,已有一半人在沿途散去。隨著黃嫩弟吹響竹筒、林難民點放號炮,突然而至的刺耳聲音劃破清晨的寧靜。

20多人氣勢洶洶地撲向洋房,20多人在外接贓,10多人附和助勢,其餘人等躲進竹林未敢露面。

一時間,洋房內喊殺聲、哭喊聲、打砸聲交織混雜,未幾火光又起……黃嫩弟一幫人出出進進,傳遞著搶來的財物。

半個多小時後,又一聲號炮響起,這夥人轟然散去,像幽靈一樣無影無蹤。

洋房還在燃燒,但已沒有人聲。

晚清福建11名外國人被殺,地方官對領事說:要多少人頭

教案發生後,洋房變成廢墟。

結果,史葷伯等11人遇害(皆為英國籍),喀靈頓等5人受傷(4人英國籍、1人美國籍)。死傷者中除史葷伯是成年男性外,其他人皆為婦孺。

二、至暗時刻

事發時洋房內是一幅什麼樣的情景?我們聽聽當事人是怎麼說的。

8月1日一大早,史葷伯11歲的女兒加西靈士得臥正在院子裡採花,忽見一群男人拿著刀矛闖入。她情知不好,馬上關門藏起來。

這位僥倖逃脫的女孩告訴《字林西報》:“未久他們打爛門進來,到睡房先把睡衣扯下,打開抽屜,愛的東西就拿,將窗櫺等物打碎,又用刀棍砍打米勒都列。後來他們出去時候,有一人見我在床下,用木棍照我頭一下,甚疼。我們見託卜謝士灣地二士臉龐受重刀傷,被匪徒拿住來回走,一面問他的話,若答的遲,就用矛扎他。我們聽見匪徒問他的錢,他答以所有銀錢已被拿盡。”

英國女傳教士喀靈頓剛剛起床,梳洗之際聽到院內一陣吵鬧。沒等她反應過來怎麼回事,所有逃路均遭封堵。

喀靈頓身上的戒指、銀錢被搶劫一空,“隨有一人將我的衣領抓住,用刀對正咽喉就要刺入,而彼此兩眼一迎,彼即心軟,遂釋手而去。”她身上多處受傷,好在撿回一條性命。

英美方面的調查報告描述了這樣一幕:“林祥興迎面撞見寶師姑(英國女傳教士寶精英),她正好從屋裡出來想弄清楚外面亂哄哄是怎麼一回事。林祥興抱定致她於死地的決心,大喝一聲,用手中的三齒叉向她刺去。她死勁抓住這件武器——耳朵下面受些擦傷——躲過了衝刺,但由於接著發生的推擠而倒在地下。這個惡棍還不放過她,用三齒叉的木柄敲她。”

命懸一線之時,寶師姑的中國傭人和漢語老師的妻子及時出現,救下了她。

由此可見,齋教這些人既謀財又害命。

晚清福建11名外國人被殺,地方官對領事說:要多少人頭

被抓獲的教案凶手。

凶手柳久速供述稱:“這些進洋房的先把廳上的自鳴鐘等物打毀,小的走入房內,見床上有小洋人兩個,不知男女,砍了四刀,沒有身死。走出遇見葉蝴蝶,就同他把椅桌堆起,用洋油潑上放火。又到下座洋房把字紙簍潑洋油放火,不一會火都著起。”

凶手陳番仔供述:“小的和黃嫩弟走入房內,看見史教士在床邊,黃嫩弟用刀戳去,被史教士接住拉奪,小的就用刀戳傷史教士肚腹。這林難民也上前戳傷史教士肚旁,倒床身死。小的又到別間房內,見有一個洋姑娘約二十歲左右,就用槍連戳他背上三下。這謝開汰也砍了他腰上一刀,倒在地上。”

凶手林先供述:“小的走到山坪,看見洋姑娘四個被十幾個人圍住,有不識姓名幾個人各執刀槍亂砍亂戳,小的也用刀從旁戳傷洋姑娘項頸一下。”

齋教人員散去之後,現場有了片刻寧靜,繼而又起騷動。英美方面調查說:“凶手離開後,鄉里人迅速地將可以拿走的東西搬走,拒絕幫助將受傷者抬到家裡,也不肯給以任何照料。9月26日,委員會前來踏勘這些廢墟時,哪怕極小片的金屬都找不到了,全被鄉民偷個精光。”

原本應該像往常一樣慵懶、清淨的早晨,卻變成了史葷伯等人的至暗時刻,到死他們也沒明白何以如此。

三、何以如此

齋教是個什麼樣的組織?他們何以在華山洋房“快意恩仇”?

齋教又名“菜會”,由江西人劉祥興在古田創立,入會稱為“吃菜”,其成員多為底層貧民。這些人敬奉普陀佛,吃素唸經,戒菸草戒鴉片。

晚清福建11名外國人被殺,地方官對領事說:要多少人頭

被抓獲的教案凶手。

在劉祥興的煽惑下,齋教發展很快,聚集了數千會眾。他們不止於教人戒菸、求保平安,而有更多的訴求。

第一,他們結成黨羽,橫行無忌。劉祥興供稱:“遇有被人欺侮或沒錢使用,就邀眾報復訛詐。有小鄉小姓的人都怕菜會中人眾,不敢控告。”可見,齋教打家劫舍,已成百姓之害。

第二,他們有與官府對抗之志。1895年3月,齋教分子在縣城附近集結,聲稱打算攻城,殺死知縣和士紳。知縣汪育暘立即關閉城門,添設擋牆,做出應戰準備。後來在一位清軍武官的斡旋下,劉祥興等人進城與汪育暘談判,齋教才放棄攻城計劃。

第三,他們與西方傳教士和教民有衝突。劉祥興稱:“只有教民倚恃洋教士幫他迴護,又常受教民譏誚,說他耶穌大,小的會中普陀佛小,素有積怨。”齋教另一位頭目鄭九九(鄭淮)也有類似供述。

齋教在古田就是個不安分的存在,令官府大為頭痛。

1895年4月1日,史葷伯寫信給閩浙總督譚鍾麟,要求他派遣軍隊,“因為齋會與其說是對傳教士,不如說尤其對中國政府是個持續的威脅。”

史葷伯的這一舉動,為齋會偵知。不久,果然有兵勇到達古田。劉祥興認為,史葷伯有意藉助官府的力量打擊齋教。

進入6月,又有新任知縣王汝霖請求派兵的消息。齋教斷定,是傳教士提供了調兵所需要的資金。

7月初,劉祥興與鄭九九商謀,“想要報復洩憤,小的起意把史教士一家毀滅,燒他洋房,搶劫得贓充作糧草。”

說幹就幹,他們馬上召集人眾來到崑山髻,趕製刀械和旗幟。就在蓄勢待發之際,第三位頭目張濤卻反對這一行動。張濤說:

“劉泳(劉祥興)鄭九九們和小的說知,要把史教士一家毀滅……小的要先搶縣城富戶,和劉泳鄭九九閩清七們意見不合,次日又見這鄭九九寫一字條張貼,叫菜友自帶糧草刀槍。小的看此情形,不能做得大事,就託詞回去。”

張濤想做“大事”、進縣城搶富戶的主意,顯然沒有得到多少支持,大家最終團結在了劉祥興的旗幟之下。

原因有三:縣城是城池,有戒備,齋教實力不足;齋教跟史葷伯等傳教士的仇怨越來越深,到了了斷之時;華山洋房內的財物雖然未必比得上縣城富戶,但也很可觀。

於是,月黑風高之夜,劉祥興、鄭九九率眾出發了!

"

偌大的紫禁城,已經裝不下光緒帝的惆悵。

清軍在甲午戰爭中的表現讓他痛心疾首,登基以來從未遭此挫辱!慘敗的爛攤子還沒收拾完,他又在為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而焦灼不安。

屋漏偏逢連夜雨啊,這時一份來自福建的緊急奏摺送達御前:古田縣發生教案,外國傳教士及其家屬11人被殺、5人受傷。

此事無異於一枚子彈直衝光緒帝心窩。教案的殺傷力,他清楚得很。

“西林教案”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索之一;“天津教案”引發外國軍艦聚集渤海,經曾國藩、李鴻章兩位名臣折衝,方才避免開戰;“重慶教案”“酉陽教案”致當地百姓傷亡近千人,英、法、美趁機敲詐勒索……

我們可以推想,光緒帝一定頹然地坐在龍椅上,心裡痛斥著地方官玩忽職守、因循敷衍。

怎麼了結呢?

一、清晨慘案

中、英、美三國保存了許多“古田教案”的檔案材料,尤其是英國佈列斯托大學網站公佈了一組相關的老照片,我們可以藉助文字和影像還原此案的概貌。

1895年7月30日(光緒二十一年六月十日)晚,古田崑山髻火把通明、人聲鼎沸,齋教中的200名成員在此聚會,商量著即將開始的行動。

晚清福建11名外國人被殺,地方官對領事說:要多少人頭

教案發生之後的情景。

他們趁著夜色出發了,有的手執三角紅旗,有的手執刀械,也有徒手前行的。這一支浩蕩隊伍的目的地是華山上外國傳教士居住的洋房。

洋房內住著史葷伯等英美傳教士及其家屬共17人(另有多名中國籍漢語老師和傭人),他們對自己所要遭遇的危險渾然不覺。

8月1日清晨6點半左右,這夥人來到華山洋房附近。不過,已有一半人在沿途散去。隨著黃嫩弟吹響竹筒、林難民點放號炮,突然而至的刺耳聲音劃破清晨的寧靜。

20多人氣勢洶洶地撲向洋房,20多人在外接贓,10多人附和助勢,其餘人等躲進竹林未敢露面。

一時間,洋房內喊殺聲、哭喊聲、打砸聲交織混雜,未幾火光又起……黃嫩弟一幫人出出進進,傳遞著搶來的財物。

半個多小時後,又一聲號炮響起,這夥人轟然散去,像幽靈一樣無影無蹤。

洋房還在燃燒,但已沒有人聲。

晚清福建11名外國人被殺,地方官對領事說:要多少人頭

教案發生後,洋房變成廢墟。

結果,史葷伯等11人遇害(皆為英國籍),喀靈頓等5人受傷(4人英國籍、1人美國籍)。死傷者中除史葷伯是成年男性外,其他人皆為婦孺。

二、至暗時刻

事發時洋房內是一幅什麼樣的情景?我們聽聽當事人是怎麼說的。

8月1日一大早,史葷伯11歲的女兒加西靈士得臥正在院子裡採花,忽見一群男人拿著刀矛闖入。她情知不好,馬上關門藏起來。

這位僥倖逃脫的女孩告訴《字林西報》:“未久他們打爛門進來,到睡房先把睡衣扯下,打開抽屜,愛的東西就拿,將窗櫺等物打碎,又用刀棍砍打米勒都列。後來他們出去時候,有一人見我在床下,用木棍照我頭一下,甚疼。我們見託卜謝士灣地二士臉龐受重刀傷,被匪徒拿住來回走,一面問他的話,若答的遲,就用矛扎他。我們聽見匪徒問他的錢,他答以所有銀錢已被拿盡。”

英國女傳教士喀靈頓剛剛起床,梳洗之際聽到院內一陣吵鬧。沒等她反應過來怎麼回事,所有逃路均遭封堵。

喀靈頓身上的戒指、銀錢被搶劫一空,“隨有一人將我的衣領抓住,用刀對正咽喉就要刺入,而彼此兩眼一迎,彼即心軟,遂釋手而去。”她身上多處受傷,好在撿回一條性命。

英美方面的調查報告描述了這樣一幕:“林祥興迎面撞見寶師姑(英國女傳教士寶精英),她正好從屋裡出來想弄清楚外面亂哄哄是怎麼一回事。林祥興抱定致她於死地的決心,大喝一聲,用手中的三齒叉向她刺去。她死勁抓住這件武器——耳朵下面受些擦傷——躲過了衝刺,但由於接著發生的推擠而倒在地下。這個惡棍還不放過她,用三齒叉的木柄敲她。”

命懸一線之時,寶師姑的中國傭人和漢語老師的妻子及時出現,救下了她。

由此可見,齋教這些人既謀財又害命。

晚清福建11名外國人被殺,地方官對領事說:要多少人頭

被抓獲的教案凶手。

凶手柳久速供述稱:“這些進洋房的先把廳上的自鳴鐘等物打毀,小的走入房內,見床上有小洋人兩個,不知男女,砍了四刀,沒有身死。走出遇見葉蝴蝶,就同他把椅桌堆起,用洋油潑上放火。又到下座洋房把字紙簍潑洋油放火,不一會火都著起。”

凶手陳番仔供述:“小的和黃嫩弟走入房內,看見史教士在床邊,黃嫩弟用刀戳去,被史教士接住拉奪,小的就用刀戳傷史教士肚腹。這林難民也上前戳傷史教士肚旁,倒床身死。小的又到別間房內,見有一個洋姑娘約二十歲左右,就用槍連戳他背上三下。這謝開汰也砍了他腰上一刀,倒在地上。”

凶手林先供述:“小的走到山坪,看見洋姑娘四個被十幾個人圍住,有不識姓名幾個人各執刀槍亂砍亂戳,小的也用刀從旁戳傷洋姑娘項頸一下。”

齋教人員散去之後,現場有了片刻寧靜,繼而又起騷動。英美方面調查說:“凶手離開後,鄉里人迅速地將可以拿走的東西搬走,拒絕幫助將受傷者抬到家裡,也不肯給以任何照料。9月26日,委員會前來踏勘這些廢墟時,哪怕極小片的金屬都找不到了,全被鄉民偷個精光。”

原本應該像往常一樣慵懶、清淨的早晨,卻變成了史葷伯等人的至暗時刻,到死他們也沒明白何以如此。

三、何以如此

齋教是個什麼樣的組織?他們何以在華山洋房“快意恩仇”?

齋教又名“菜會”,由江西人劉祥興在古田創立,入會稱為“吃菜”,其成員多為底層貧民。這些人敬奉普陀佛,吃素唸經,戒菸草戒鴉片。

晚清福建11名外國人被殺,地方官對領事說:要多少人頭

被抓獲的教案凶手。

在劉祥興的煽惑下,齋教發展很快,聚集了數千會眾。他們不止於教人戒菸、求保平安,而有更多的訴求。

第一,他們結成黨羽,橫行無忌。劉祥興供稱:“遇有被人欺侮或沒錢使用,就邀眾報復訛詐。有小鄉小姓的人都怕菜會中人眾,不敢控告。”可見,齋教打家劫舍,已成百姓之害。

第二,他們有與官府對抗之志。1895年3月,齋教分子在縣城附近集結,聲稱打算攻城,殺死知縣和士紳。知縣汪育暘立即關閉城門,添設擋牆,做出應戰準備。後來在一位清軍武官的斡旋下,劉祥興等人進城與汪育暘談判,齋教才放棄攻城計劃。

第三,他們與西方傳教士和教民有衝突。劉祥興稱:“只有教民倚恃洋教士幫他迴護,又常受教民譏誚,說他耶穌大,小的會中普陀佛小,素有積怨。”齋教另一位頭目鄭九九(鄭淮)也有類似供述。

齋教在古田就是個不安分的存在,令官府大為頭痛。

1895年4月1日,史葷伯寫信給閩浙總督譚鍾麟,要求他派遣軍隊,“因為齋會與其說是對傳教士,不如說尤其對中國政府是個持續的威脅。”

史葷伯的這一舉動,為齋會偵知。不久,果然有兵勇到達古田。劉祥興認為,史葷伯有意藉助官府的力量打擊齋教。

進入6月,又有新任知縣王汝霖請求派兵的消息。齋教斷定,是傳教士提供了調兵所需要的資金。

7月初,劉祥興與鄭九九商謀,“想要報復洩憤,小的起意把史教士一家毀滅,燒他洋房,搶劫得贓充作糧草。”

說幹就幹,他們馬上召集人眾來到崑山髻,趕製刀械和旗幟。就在蓄勢待發之際,第三位頭目張濤卻反對這一行動。張濤說:

“劉泳(劉祥興)鄭九九們和小的說知,要把史教士一家毀滅……小的要先搶縣城富戶,和劉泳鄭九九閩清七們意見不合,次日又見這鄭九九寫一字條張貼,叫菜友自帶糧草刀槍。小的看此情形,不能做得大事,就託詞回去。”

張濤想做“大事”、進縣城搶富戶的主意,顯然沒有得到多少支持,大家最終團結在了劉祥興的旗幟之下。

原因有三:縣城是城池,有戒備,齋教實力不足;齋教跟史葷伯等傳教士的仇怨越來越深,到了了斷之時;華山洋房內的財物雖然未必比得上縣城富戶,但也很可觀。

於是,月黑風高之夜,劉祥興、鄭九九率眾出發了!

晚清福建11名外國人被殺,地方官對領事說:要多少人頭

教案中的死者被安葬在福州。

有人提前獲得了齋教攻打洋房的計劃,並向史葷伯報信,但他慢了一步。

四、妥協商辦

齋教那夥人在洋房進行了無差別的殺戮之後,又回到了崑山髻。頭目鄭九九說:“後聞大兵到縣拿辦,小的同劉泳們就把旗幟燒燬,刀械各物隨處丟棄,各自逃走……”

事發當天,古田官府立即派兵捉拿凶手,並逐級呈報消息。第三天,光緒帝得到奏報,大為驚恐,下旨:

“此案情節較重,該將軍等(福州將軍慶裕、總督邊寶泉)務當派兵將凶犯嚴拿務獲,按律懲辦。其餘各處教堂寓所,並著嚴飭地方營、縣各官,妥為保護,毋再生事為要。”

這道簡短的聖旨包含了兩層意思:第一,就事論事,馬上偵辦案件;第二,舉一反三,各地保護外國傳教士。

幾乎與光緒帝獲得奏報同時,英美兩國駐華公使也收到了“古田教案”的消息。

兩國政府及輿論反應強烈,通牒清廷務必嚴懲凶犯,撤換地方官員。另一方面,分別調來軍艦進泊福州閩江,揚言要把中國“置於炮口之下”。一場戰爭似乎山雨欲來。

為了避免事件升級,清朝的處理是積極的——也就是說基本上按照英美兩國的要求行事。

首先將失職的古田知縣王汝霖、副將唐有德革職,派福州知府秦炳直、道員許星翼前往調查;其次搜捕涉案凶手,抓獲劉祥興、鄭九九等近百人;再次,8月13日,由英美兩國領事、軍官、傳教士組成的調查委員會成立後,允許其參與案件的審理。

清朝上下迫不及待地想將此事擺平,以免節外生枝。光緒帝多次下旨,要求邊寶泉“責成許星翼與該領事妥協商辦,以速結案”。

許星翼直言不諱地對美國駐福州領事賀格森說:“告訴我到底要多少個人頭,我可以立即叫多少人頭落地,只要這一案件能因此最後了結。”

"

偌大的紫禁城,已經裝不下光緒帝的惆悵。

清軍在甲午戰爭中的表現讓他痛心疾首,登基以來從未遭此挫辱!慘敗的爛攤子還沒收拾完,他又在為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而焦灼不安。

屋漏偏逢連夜雨啊,這時一份來自福建的緊急奏摺送達御前:古田縣發生教案,外國傳教士及其家屬11人被殺、5人受傷。

此事無異於一枚子彈直衝光緒帝心窩。教案的殺傷力,他清楚得很。

“西林教案”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索之一;“天津教案”引發外國軍艦聚集渤海,經曾國藩、李鴻章兩位名臣折衝,方才避免開戰;“重慶教案”“酉陽教案”致當地百姓傷亡近千人,英、法、美趁機敲詐勒索……

我們可以推想,光緒帝一定頹然地坐在龍椅上,心裡痛斥著地方官玩忽職守、因循敷衍。

怎麼了結呢?

一、清晨慘案

中、英、美三國保存了許多“古田教案”的檔案材料,尤其是英國佈列斯托大學網站公佈了一組相關的老照片,我們可以藉助文字和影像還原此案的概貌。

1895年7月30日(光緒二十一年六月十日)晚,古田崑山髻火把通明、人聲鼎沸,齋教中的200名成員在此聚會,商量著即將開始的行動。

晚清福建11名外國人被殺,地方官對領事說:要多少人頭

教案發生之後的情景。

他們趁著夜色出發了,有的手執三角紅旗,有的手執刀械,也有徒手前行的。這一支浩蕩隊伍的目的地是華山上外國傳教士居住的洋房。

洋房內住著史葷伯等英美傳教士及其家屬共17人(另有多名中國籍漢語老師和傭人),他們對自己所要遭遇的危險渾然不覺。

8月1日清晨6點半左右,這夥人來到華山洋房附近。不過,已有一半人在沿途散去。隨著黃嫩弟吹響竹筒、林難民點放號炮,突然而至的刺耳聲音劃破清晨的寧靜。

20多人氣勢洶洶地撲向洋房,20多人在外接贓,10多人附和助勢,其餘人等躲進竹林未敢露面。

一時間,洋房內喊殺聲、哭喊聲、打砸聲交織混雜,未幾火光又起……黃嫩弟一幫人出出進進,傳遞著搶來的財物。

半個多小時後,又一聲號炮響起,這夥人轟然散去,像幽靈一樣無影無蹤。

洋房還在燃燒,但已沒有人聲。

晚清福建11名外國人被殺,地方官對領事說:要多少人頭

教案發生後,洋房變成廢墟。

結果,史葷伯等11人遇害(皆為英國籍),喀靈頓等5人受傷(4人英國籍、1人美國籍)。死傷者中除史葷伯是成年男性外,其他人皆為婦孺。

二、至暗時刻

事發時洋房內是一幅什麼樣的情景?我們聽聽當事人是怎麼說的。

8月1日一大早,史葷伯11歲的女兒加西靈士得臥正在院子裡採花,忽見一群男人拿著刀矛闖入。她情知不好,馬上關門藏起來。

這位僥倖逃脫的女孩告訴《字林西報》:“未久他們打爛門進來,到睡房先把睡衣扯下,打開抽屜,愛的東西就拿,將窗櫺等物打碎,又用刀棍砍打米勒都列。後來他們出去時候,有一人見我在床下,用木棍照我頭一下,甚疼。我們見託卜謝士灣地二士臉龐受重刀傷,被匪徒拿住來回走,一面問他的話,若答的遲,就用矛扎他。我們聽見匪徒問他的錢,他答以所有銀錢已被拿盡。”

英國女傳教士喀靈頓剛剛起床,梳洗之際聽到院內一陣吵鬧。沒等她反應過來怎麼回事,所有逃路均遭封堵。

喀靈頓身上的戒指、銀錢被搶劫一空,“隨有一人將我的衣領抓住,用刀對正咽喉就要刺入,而彼此兩眼一迎,彼即心軟,遂釋手而去。”她身上多處受傷,好在撿回一條性命。

英美方面的調查報告描述了這樣一幕:“林祥興迎面撞見寶師姑(英國女傳教士寶精英),她正好從屋裡出來想弄清楚外面亂哄哄是怎麼一回事。林祥興抱定致她於死地的決心,大喝一聲,用手中的三齒叉向她刺去。她死勁抓住這件武器——耳朵下面受些擦傷——躲過了衝刺,但由於接著發生的推擠而倒在地下。這個惡棍還不放過她,用三齒叉的木柄敲她。”

命懸一線之時,寶師姑的中國傭人和漢語老師的妻子及時出現,救下了她。

由此可見,齋教這些人既謀財又害命。

晚清福建11名外國人被殺,地方官對領事說:要多少人頭

被抓獲的教案凶手。

凶手柳久速供述稱:“這些進洋房的先把廳上的自鳴鐘等物打毀,小的走入房內,見床上有小洋人兩個,不知男女,砍了四刀,沒有身死。走出遇見葉蝴蝶,就同他把椅桌堆起,用洋油潑上放火。又到下座洋房把字紙簍潑洋油放火,不一會火都著起。”

凶手陳番仔供述:“小的和黃嫩弟走入房內,看見史教士在床邊,黃嫩弟用刀戳去,被史教士接住拉奪,小的就用刀戳傷史教士肚腹。這林難民也上前戳傷史教士肚旁,倒床身死。小的又到別間房內,見有一個洋姑娘約二十歲左右,就用槍連戳他背上三下。這謝開汰也砍了他腰上一刀,倒在地上。”

凶手林先供述:“小的走到山坪,看見洋姑娘四個被十幾個人圍住,有不識姓名幾個人各執刀槍亂砍亂戳,小的也用刀從旁戳傷洋姑娘項頸一下。”

齋教人員散去之後,現場有了片刻寧靜,繼而又起騷動。英美方面調查說:“凶手離開後,鄉里人迅速地將可以拿走的東西搬走,拒絕幫助將受傷者抬到家裡,也不肯給以任何照料。9月26日,委員會前來踏勘這些廢墟時,哪怕極小片的金屬都找不到了,全被鄉民偷個精光。”

原本應該像往常一樣慵懶、清淨的早晨,卻變成了史葷伯等人的至暗時刻,到死他們也沒明白何以如此。

三、何以如此

齋教是個什麼樣的組織?他們何以在華山洋房“快意恩仇”?

齋教又名“菜會”,由江西人劉祥興在古田創立,入會稱為“吃菜”,其成員多為底層貧民。這些人敬奉普陀佛,吃素唸經,戒菸草戒鴉片。

晚清福建11名外國人被殺,地方官對領事說:要多少人頭

被抓獲的教案凶手。

在劉祥興的煽惑下,齋教發展很快,聚集了數千會眾。他們不止於教人戒菸、求保平安,而有更多的訴求。

第一,他們結成黨羽,橫行無忌。劉祥興供稱:“遇有被人欺侮或沒錢使用,就邀眾報復訛詐。有小鄉小姓的人都怕菜會中人眾,不敢控告。”可見,齋教打家劫舍,已成百姓之害。

第二,他們有與官府對抗之志。1895年3月,齋教分子在縣城附近集結,聲稱打算攻城,殺死知縣和士紳。知縣汪育暘立即關閉城門,添設擋牆,做出應戰準備。後來在一位清軍武官的斡旋下,劉祥興等人進城與汪育暘談判,齋教才放棄攻城計劃。

第三,他們與西方傳教士和教民有衝突。劉祥興稱:“只有教民倚恃洋教士幫他迴護,又常受教民譏誚,說他耶穌大,小的會中普陀佛小,素有積怨。”齋教另一位頭目鄭九九(鄭淮)也有類似供述。

齋教在古田就是個不安分的存在,令官府大為頭痛。

1895年4月1日,史葷伯寫信給閩浙總督譚鍾麟,要求他派遣軍隊,“因為齋會與其說是對傳教士,不如說尤其對中國政府是個持續的威脅。”

史葷伯的這一舉動,為齋會偵知。不久,果然有兵勇到達古田。劉祥興認為,史葷伯有意藉助官府的力量打擊齋教。

進入6月,又有新任知縣王汝霖請求派兵的消息。齋教斷定,是傳教士提供了調兵所需要的資金。

7月初,劉祥興與鄭九九商謀,“想要報復洩憤,小的起意把史教士一家毀滅,燒他洋房,搶劫得贓充作糧草。”

說幹就幹,他們馬上召集人眾來到崑山髻,趕製刀械和旗幟。就在蓄勢待發之際,第三位頭目張濤卻反對這一行動。張濤說:

“劉泳(劉祥興)鄭九九們和小的說知,要把史教士一家毀滅……小的要先搶縣城富戶,和劉泳鄭九九閩清七們意見不合,次日又見這鄭九九寫一字條張貼,叫菜友自帶糧草刀槍。小的看此情形,不能做得大事,就託詞回去。”

張濤想做“大事”、進縣城搶富戶的主意,顯然沒有得到多少支持,大家最終團結在了劉祥興的旗幟之下。

原因有三:縣城是城池,有戒備,齋教實力不足;齋教跟史葷伯等傳教士的仇怨越來越深,到了了斷之時;華山洋房內的財物雖然未必比得上縣城富戶,但也很可觀。

於是,月黑風高之夜,劉祥興、鄭九九率眾出發了!

晚清福建11名外國人被殺,地方官對領事說:要多少人頭

教案中的死者被安葬在福州。

有人提前獲得了齋教攻打洋房的計劃,並向史葷伯報信,但他慢了一步。

四、妥協商辦

齋教那夥人在洋房進行了無差別的殺戮之後,又回到了崑山髻。頭目鄭九九說:“後聞大兵到縣拿辦,小的同劉泳們就把旗幟燒燬,刀械各物隨處丟棄,各自逃走……”

事發當天,古田官府立即派兵捉拿凶手,並逐級呈報消息。第三天,光緒帝得到奏報,大為驚恐,下旨:

“此案情節較重,該將軍等(福州將軍慶裕、總督邊寶泉)務當派兵將凶犯嚴拿務獲,按律懲辦。其餘各處教堂寓所,並著嚴飭地方營、縣各官,妥為保護,毋再生事為要。”

這道簡短的聖旨包含了兩層意思:第一,就事論事,馬上偵辦案件;第二,舉一反三,各地保護外國傳教士。

幾乎與光緒帝獲得奏報同時,英美兩國駐華公使也收到了“古田教案”的消息。

兩國政府及輿論反應強烈,通牒清廷務必嚴懲凶犯,撤換地方官員。另一方面,分別調來軍艦進泊福州閩江,揚言要把中國“置於炮口之下”。一場戰爭似乎山雨欲來。

為了避免事件升級,清朝的處理是積極的——也就是說基本上按照英美兩國的要求行事。

首先將失職的古田知縣王汝霖、副將唐有德革職,派福州知府秦炳直、道員許星翼前往調查;其次搜捕涉案凶手,抓獲劉祥興、鄭九九等近百人;再次,8月13日,由英美兩國領事、軍官、傳教士組成的調查委員會成立後,允許其參與案件的審理。

清朝上下迫不及待地想將此事擺平,以免節外生枝。光緒帝多次下旨,要求邊寶泉“責成許星翼與該領事妥協商辦,以速結案”。

許星翼直言不諱地對美國駐福州領事賀格森說:“告訴我到底要多少個人頭,我可以立即叫多少人頭落地,只要這一案件能因此最後了結。”

晚清福建11名外國人被殺,地方官對領事說:要多少人頭

調查審理教案的中外官員。

英國領事滿思禮在一份報告中寫道:“自從屠殺發生以後,總督的行動是強有力的和有效率的。”美國軍官鈕厄爾說:“中國人起初進行緝捕的速度是值得稱讚的。”

在案件審理過程中,英、美人員盛氣凌人,對案件審判橫加干涉。到華山者不過百人,到洋房內外者三四十人。但英美方面根據教民挾私開具的齋教會眾名單竟有200多人,逼迫秦炳直、許星翼照單抓捕。隨後又多次追加名單人數。

對這種無理要求,秦炳直表示不能株連無辜,斷難照辦。英美人員則拒絕在案卷上簽字,拒絕出席會審,一度使審理中斷。

迫不得已,清方只得屈服,“各鄉營團解到者三百數十人,最後領事據教民緝餘犯又三百餘人,合記將七百餘人”。

經過漫長的審理和討價還價,有92人被確認有罪,處以各種刑罰:26人死刑,17人發極邊充軍,5人永遠監禁,27人10年監禁,5人5年監禁,5人抱石墩3年,5人抱石墩六個月,2人枷鎖兩個月。

"

偌大的紫禁城,已經裝不下光緒帝的惆悵。

清軍在甲午戰爭中的表現讓他痛心疾首,登基以來從未遭此挫辱!慘敗的爛攤子還沒收拾完,他又在為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而焦灼不安。

屋漏偏逢連夜雨啊,這時一份來自福建的緊急奏摺送達御前:古田縣發生教案,外國傳教士及其家屬11人被殺、5人受傷。

此事無異於一枚子彈直衝光緒帝心窩。教案的殺傷力,他清楚得很。

“西林教案”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索之一;“天津教案”引發外國軍艦聚集渤海,經曾國藩、李鴻章兩位名臣折衝,方才避免開戰;“重慶教案”“酉陽教案”致當地百姓傷亡近千人,英、法、美趁機敲詐勒索……

我們可以推想,光緒帝一定頹然地坐在龍椅上,心裡痛斥著地方官玩忽職守、因循敷衍。

怎麼了結呢?

一、清晨慘案

中、英、美三國保存了許多“古田教案”的檔案材料,尤其是英國佈列斯托大學網站公佈了一組相關的老照片,我們可以藉助文字和影像還原此案的概貌。

1895年7月30日(光緒二十一年六月十日)晚,古田崑山髻火把通明、人聲鼎沸,齋教中的200名成員在此聚會,商量著即將開始的行動。

晚清福建11名外國人被殺,地方官對領事說:要多少人頭

教案發生之後的情景。

他們趁著夜色出發了,有的手執三角紅旗,有的手執刀械,也有徒手前行的。這一支浩蕩隊伍的目的地是華山上外國傳教士居住的洋房。

洋房內住著史葷伯等英美傳教士及其家屬共17人(另有多名中國籍漢語老師和傭人),他們對自己所要遭遇的危險渾然不覺。

8月1日清晨6點半左右,這夥人來到華山洋房附近。不過,已有一半人在沿途散去。隨著黃嫩弟吹響竹筒、林難民點放號炮,突然而至的刺耳聲音劃破清晨的寧靜。

20多人氣勢洶洶地撲向洋房,20多人在外接贓,10多人附和助勢,其餘人等躲進竹林未敢露面。

一時間,洋房內喊殺聲、哭喊聲、打砸聲交織混雜,未幾火光又起……黃嫩弟一幫人出出進進,傳遞著搶來的財物。

半個多小時後,又一聲號炮響起,這夥人轟然散去,像幽靈一樣無影無蹤。

洋房還在燃燒,但已沒有人聲。

晚清福建11名外國人被殺,地方官對領事說:要多少人頭

教案發生後,洋房變成廢墟。

結果,史葷伯等11人遇害(皆為英國籍),喀靈頓等5人受傷(4人英國籍、1人美國籍)。死傷者中除史葷伯是成年男性外,其他人皆為婦孺。

二、至暗時刻

事發時洋房內是一幅什麼樣的情景?我們聽聽當事人是怎麼說的。

8月1日一大早,史葷伯11歲的女兒加西靈士得臥正在院子裡採花,忽見一群男人拿著刀矛闖入。她情知不好,馬上關門藏起來。

這位僥倖逃脫的女孩告訴《字林西報》:“未久他們打爛門進來,到睡房先把睡衣扯下,打開抽屜,愛的東西就拿,將窗櫺等物打碎,又用刀棍砍打米勒都列。後來他們出去時候,有一人見我在床下,用木棍照我頭一下,甚疼。我們見託卜謝士灣地二士臉龐受重刀傷,被匪徒拿住來回走,一面問他的話,若答的遲,就用矛扎他。我們聽見匪徒問他的錢,他答以所有銀錢已被拿盡。”

英國女傳教士喀靈頓剛剛起床,梳洗之際聽到院內一陣吵鬧。沒等她反應過來怎麼回事,所有逃路均遭封堵。

喀靈頓身上的戒指、銀錢被搶劫一空,“隨有一人將我的衣領抓住,用刀對正咽喉就要刺入,而彼此兩眼一迎,彼即心軟,遂釋手而去。”她身上多處受傷,好在撿回一條性命。

英美方面的調查報告描述了這樣一幕:“林祥興迎面撞見寶師姑(英國女傳教士寶精英),她正好從屋裡出來想弄清楚外面亂哄哄是怎麼一回事。林祥興抱定致她於死地的決心,大喝一聲,用手中的三齒叉向她刺去。她死勁抓住這件武器——耳朵下面受些擦傷——躲過了衝刺,但由於接著發生的推擠而倒在地下。這個惡棍還不放過她,用三齒叉的木柄敲她。”

命懸一線之時,寶師姑的中國傭人和漢語老師的妻子及時出現,救下了她。

由此可見,齋教這些人既謀財又害命。

晚清福建11名外國人被殺,地方官對領事說:要多少人頭

被抓獲的教案凶手。

凶手柳久速供述稱:“這些進洋房的先把廳上的自鳴鐘等物打毀,小的走入房內,見床上有小洋人兩個,不知男女,砍了四刀,沒有身死。走出遇見葉蝴蝶,就同他把椅桌堆起,用洋油潑上放火。又到下座洋房把字紙簍潑洋油放火,不一會火都著起。”

凶手陳番仔供述:“小的和黃嫩弟走入房內,看見史教士在床邊,黃嫩弟用刀戳去,被史教士接住拉奪,小的就用刀戳傷史教士肚腹。這林難民也上前戳傷史教士肚旁,倒床身死。小的又到別間房內,見有一個洋姑娘約二十歲左右,就用槍連戳他背上三下。這謝開汰也砍了他腰上一刀,倒在地上。”

凶手林先供述:“小的走到山坪,看見洋姑娘四個被十幾個人圍住,有不識姓名幾個人各執刀槍亂砍亂戳,小的也用刀從旁戳傷洋姑娘項頸一下。”

齋教人員散去之後,現場有了片刻寧靜,繼而又起騷動。英美方面調查說:“凶手離開後,鄉里人迅速地將可以拿走的東西搬走,拒絕幫助將受傷者抬到家裡,也不肯給以任何照料。9月26日,委員會前來踏勘這些廢墟時,哪怕極小片的金屬都找不到了,全被鄉民偷個精光。”

原本應該像往常一樣慵懶、清淨的早晨,卻變成了史葷伯等人的至暗時刻,到死他們也沒明白何以如此。

三、何以如此

齋教是個什麼樣的組織?他們何以在華山洋房“快意恩仇”?

齋教又名“菜會”,由江西人劉祥興在古田創立,入會稱為“吃菜”,其成員多為底層貧民。這些人敬奉普陀佛,吃素唸經,戒菸草戒鴉片。

晚清福建11名外國人被殺,地方官對領事說:要多少人頭

被抓獲的教案凶手。

在劉祥興的煽惑下,齋教發展很快,聚集了數千會眾。他們不止於教人戒菸、求保平安,而有更多的訴求。

第一,他們結成黨羽,橫行無忌。劉祥興供稱:“遇有被人欺侮或沒錢使用,就邀眾報復訛詐。有小鄉小姓的人都怕菜會中人眾,不敢控告。”可見,齋教打家劫舍,已成百姓之害。

第二,他們有與官府對抗之志。1895年3月,齋教分子在縣城附近集結,聲稱打算攻城,殺死知縣和士紳。知縣汪育暘立即關閉城門,添設擋牆,做出應戰準備。後來在一位清軍武官的斡旋下,劉祥興等人進城與汪育暘談判,齋教才放棄攻城計劃。

第三,他們與西方傳教士和教民有衝突。劉祥興稱:“只有教民倚恃洋教士幫他迴護,又常受教民譏誚,說他耶穌大,小的會中普陀佛小,素有積怨。”齋教另一位頭目鄭九九(鄭淮)也有類似供述。

齋教在古田就是個不安分的存在,令官府大為頭痛。

1895年4月1日,史葷伯寫信給閩浙總督譚鍾麟,要求他派遣軍隊,“因為齋會與其說是對傳教士,不如說尤其對中國政府是個持續的威脅。”

史葷伯的這一舉動,為齋會偵知。不久,果然有兵勇到達古田。劉祥興認為,史葷伯有意藉助官府的力量打擊齋教。

進入6月,又有新任知縣王汝霖請求派兵的消息。齋教斷定,是傳教士提供了調兵所需要的資金。

7月初,劉祥興與鄭九九商謀,“想要報復洩憤,小的起意把史教士一家毀滅,燒他洋房,搶劫得贓充作糧草。”

說幹就幹,他們馬上召集人眾來到崑山髻,趕製刀械和旗幟。就在蓄勢待發之際,第三位頭目張濤卻反對這一行動。張濤說:

“劉泳(劉祥興)鄭九九們和小的說知,要把史教士一家毀滅……小的要先搶縣城富戶,和劉泳鄭九九閩清七們意見不合,次日又見這鄭九九寫一字條張貼,叫菜友自帶糧草刀槍。小的看此情形,不能做得大事,就託詞回去。”

張濤想做“大事”、進縣城搶富戶的主意,顯然沒有得到多少支持,大家最終團結在了劉祥興的旗幟之下。

原因有三:縣城是城池,有戒備,齋教實力不足;齋教跟史葷伯等傳教士的仇怨越來越深,到了了斷之時;華山洋房內的財物雖然未必比得上縣城富戶,但也很可觀。

於是,月黑風高之夜,劉祥興、鄭九九率眾出發了!

晚清福建11名外國人被殺,地方官對領事說:要多少人頭

教案中的死者被安葬在福州。

有人提前獲得了齋教攻打洋房的計劃,並向史葷伯報信,但他慢了一步。

四、妥協商辦

齋教那夥人在洋房進行了無差別的殺戮之後,又回到了崑山髻。頭目鄭九九說:“後聞大兵到縣拿辦,小的同劉泳們就把旗幟燒燬,刀械各物隨處丟棄,各自逃走……”

事發當天,古田官府立即派兵捉拿凶手,並逐級呈報消息。第三天,光緒帝得到奏報,大為驚恐,下旨:

“此案情節較重,該將軍等(福州將軍慶裕、總督邊寶泉)務當派兵將凶犯嚴拿務獲,按律懲辦。其餘各處教堂寓所,並著嚴飭地方營、縣各官,妥為保護,毋再生事為要。”

這道簡短的聖旨包含了兩層意思:第一,就事論事,馬上偵辦案件;第二,舉一反三,各地保護外國傳教士。

幾乎與光緒帝獲得奏報同時,英美兩國駐華公使也收到了“古田教案”的消息。

兩國政府及輿論反應強烈,通牒清廷務必嚴懲凶犯,撤換地方官員。另一方面,分別調來軍艦進泊福州閩江,揚言要把中國“置於炮口之下”。一場戰爭似乎山雨欲來。

為了避免事件升級,清朝的處理是積極的——也就是說基本上按照英美兩國的要求行事。

首先將失職的古田知縣王汝霖、副將唐有德革職,派福州知府秦炳直、道員許星翼前往調查;其次搜捕涉案凶手,抓獲劉祥興、鄭九九等近百人;再次,8月13日,由英美兩國領事、軍官、傳教士組成的調查委員會成立後,允許其參與案件的審理。

清朝上下迫不及待地想將此事擺平,以免節外生枝。光緒帝多次下旨,要求邊寶泉“責成許星翼與該領事妥協商辦,以速結案”。

許星翼直言不諱地對美國駐福州領事賀格森說:“告訴我到底要多少個人頭,我可以立即叫多少人頭落地,只要這一案件能因此最後了結。”

晚清福建11名外國人被殺,地方官對領事說:要多少人頭

調查審理教案的中外官員。

英國領事滿思禮在一份報告中寫道:“自從屠殺發生以後,總督的行動是強有力的和有效率的。”美國軍官鈕厄爾說:“中國人起初進行緝捕的速度是值得稱讚的。”

在案件審理過程中,英、美人員盛氣凌人,對案件審判橫加干涉。到華山者不過百人,到洋房內外者三四十人。但英美方面根據教民挾私開具的齋教會眾名單竟有200多人,逼迫秦炳直、許星翼照單抓捕。隨後又多次追加名單人數。

對這種無理要求,秦炳直表示不能株連無辜,斷難照辦。英美人員則拒絕在案卷上簽字,拒絕出席會審,一度使審理中斷。

迫不得已,清方只得屈服,“各鄉營團解到者三百數十人,最後領事據教民緝餘犯又三百餘人,合記將七百餘人”。

經過漫長的審理和討價還價,有92人被確認有罪,處以各種刑罰:26人死刑,17人發極邊充軍,5人永遠監禁,27人10年監禁,5人5年監禁,5人抱石墩3年,5人抱石墩六個月,2人枷鎖兩個月。

晚清福建11名外國人被殺,地方官對領事說:要多少人頭

教案主犯即將被處斬。

懲凶之後,因受損輕微,美國認為可以結案,受傷的女傳教士獲賠1880墨西哥銀元。

直到1896年6月13日,英國公使竇納樂才照會清廷總理衙門:“茲準本國外務大臣來電,以該教會不肯受賠等因,准此,相應照會貴王大臣查照,此案即可了結矣。”

英國方面未提賠償要求。至此,光緒帝懸了近一年的心終於平復下來了。

五、結語

“古田教案”發生後,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無論是清政府的文件,還是英美方面的調查報告,以及凶手的供述,都沒有提及洋房內被殺的中國人。

受傷逃生的11歲女孩加西靈士得臥在接受採訪時說:“由窗櫺又見匪徒在外邊毆殺中國姑娘,共有四個姑娘,內有一個的頭已經殺在地,實在難看。”

這些中國姑娘具體傷亡情況如何?她們是不是洋房裡的傭人?哪個匪徒向她們行凶?她們的家屬提出控告、得到補償了嗎?在現有官方文獻中,均未發現任何記錄。

這一場震驚中外的慘案中,外國民眾和駐華官員自然只關心史葷伯等人的生死,而光緒帝和福建地方官也聚焦於早日滿足英美方面的要求。至於那幾個中國姑娘,零落成泥,有什麼要緊呢?她們能影響中外關係大局嗎?她們能影響誰的烏紗帽嗎?

她們如同不起眼的小螻蟻,活著、死去,都無人問津。一個理性、文明的社會,不會如此!

參考資料:《清實錄·光緒朝實錄》,呂實強主編《教務教案檔·第五輯(四)》,陳增輝主編《清末教案·第五冊》,劉國平《1895年古田教案研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