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聯”,爆了。

對,火已經不能形容了。

是爆。

《復聯4》為什麼設計了這樣的結局?

有多爆?

朋友圈、微信、微博,幾乎互聯網的每個角落,每個聊天群,每個社交平臺,都在討論著復仇者聯盟。

看過的:我告訴你……

沒看過的:閉嘴!!

《復聯4》為什麼設計了這樣的結局?

豆瓣評分9.1,好評如潮,差評也不少,爭議越大,想看的人越多。好像沒有看過電影,就和時代脫節了一樣。

以前總有人來問我:電影XX好看嗎?值不值一張電影票?

現在來問我的都是:我要去看復聯,你要不要一起去?

對的,不管好不好看,但復聯一定要看。

這,就是這部電影當下的狀態。

今天一早起來,看到一個熱搜,復聯的隱藏彩蛋。

結尾時的音樂裡,暗藏著《鋼鐵俠1》中唐尼製作Mark1時打鐵的聲音▼▼▼

微博上一片男默女淚 ,哭得好大聲。

《復聯4》為什麼設計了這樣的結局?

鋼鐵俠,是漫威宇宙首個出道的“超能英雄咖”。

在此之前,漫威是個到處賤賣版權維持生計的公司。頭上有DC這座大山壓著,看上去像是一輩子都翻不了身,坐死萬年老二。

咖位最大的明星,只有一個——斯坦·李▼▼▼

《復聯4》為什麼設計了這樣的結局?

捧鋼鐵俠出道的,是現任漫威影業掌舵人,也是「漫威宇宙」理念的提出者——凱文·費奇!

一個常年戴著棒球帽的男人▼▼▼

《復聯4》為什麼設計了這樣的結局?

漫威說說手裡超能英雄一打,但都是18線開外的小咖,幾乎等同於素人。先捧哪一個,這個很重要。

漫威做了個市場調查,他們找了群孩子,列出每個超能英雄的技能、裝備和道具。

然後,讓娃們選,最想拿到哪個玩具?

鋼鐵俠!

《復聯4》為什麼設計了這樣的結局?

what?當時漫威的內心是拒絕的,孩兒們,這個吊兒郎當的花花公子,三觀好像不是太正啊。

技能也不是滿分,不過是一個會飛的普通人而已。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離“英雄”好像也就地球到阿斯加德的距離。

《復聯4》為什麼設計了這樣的結局?

漫威決定堵一把。

他們找了羅伯特·唐尼,因為窮以及摳。妮妮(粉絲對唐尼的愛稱)當時很潦倒,焦慮、落魄,和鋼鐵俠一樣。

250萬,演不演?成交。

give me 5.

《復聯4》為什麼設計了這樣的結局?

《鋼鐵俠》2005年籌備,2008年上映。

2008年那年,託比·馬奎爾的《蜘蛛俠》三部曲,賺得盆滿缽滿,個人英雄主義已經發芽;

而前一年,《變形金剛》被搬上大銀幕,觀眾科幻的癮頭被挑了起來,機械齒輪的聲響和各種超世代的概念,讓人耳目一新;

《鋼鐵俠》上映時,海報上是這麼安利的:媲美《變形金剛》、《蜘蛛俠》 超級英雄鉅獻。▼▼▼

《復聯4》為什麼設計了這樣的結局?

漫威賭贏了。

1.4億美元的成本,換來5.8億美元的票房。

至今,在棒球帽男凱文·費奇的辦公室裡,還有“吉祥物”鋼鐵俠MARK一代戰甲的模型▼▼▼

《復聯4》為什麼設計了這樣的結局?

看到《鋼鐵俠》這不一樣的焰火,大家驚呼“好紈絝一男的”,不過,“我喜歡”。

首發個人專輯就大賣的鋼鐵俠,出道了。

《復聯4》為什麼設計了這樣的結局?

隨後,綠巨人登場,儘管業務水平強,但外表不太討喜,還有點暴躁症,人氣有點撲街;

不要緊,黑寡婦、雷神、鷹眼、美國隊長等練習生紛紛出道,復聯天團成立。

《復聯4》為什麼設計了這樣的結局?

每個英雄,各有特點。

託尼·斯塔克,紈絝富二代。

遭遇生死危機,變成了鐵人以後,不改炫耀的臭脾氣,惹得一身騷▼▼▼

《復聯4》為什麼設計了這樣的結局?

雷神,根正苗紅的神二代。

遇上了宮鬥,被貶下凡。遇上了真愛,被凡人分手,還有個搞事的弟弟要殺老爹▼▼▼

《復聯4》為什麼設計了這樣的結局?

蟻人,名牌大學出來的學霸。

吃了牢飯,找不到工作,只能當小偷,變成了蟻人,但依舊打不過老婆▼▼▼

《復聯4》為什麼設計了這樣的結局?

美隊,管團隊紀律的班長擔當。

胸懷抱負卻不受待見,打了血清還是隻能在文工團工作,最後好歹有個團隊,能揮斥方遒了。

內戰了,好基友還是導火索▼▼▼

《復聯4》為什麼設計了這樣的結局?

鷹眼,拿起了弓,就不能抱老婆;抱住了老婆,就不能拯救世界。

工作生活兩耽誤,和996沒什麼區別▼▼▼

《復聯4》為什麼設計了這樣的結局?

小蜘蛛呢,差不多就是我們身邊的話癆朋友了▼▼▼

《復聯4》為什麼設計了這樣的結局?

還有那個紫薯怪,也不是真的壞,只是一個在實現理想的道路上孤獨狂奔的人。

你看他實現了理想,就變成了一個田園養生Vlog博主▼▼▼

《復聯4》為什麼設計了這樣的結局?

這些復仇者們,去掉超能力,基本就是身邊一刻不得閒的諸位了。

就是這麼一群奇奇怪怪、一點都不高大全的人,組成了“漫威天團”以及大反派,坐擁粉絲無數。

為什麼?

導演烏爾善也問過這個問題,“為什麼漫威電影講的不是中國的故事,也不是中國的人物,還在中國有這麼多的粉絲?”

《復聯4》為什麼設計了這樣的結局?

凡是漫威英雄人物的電影,都會在片頭放上MARVEL的標誌,就是提醒大家,這些角色的親爹是我們漫威啊!

不是因為這件事情和我們有關聯,是情感引起了我們的共鳴,是人物陪伴我們成長。

首要,是人物的真實。

凱文·費奇寫過一句話:英雄亦凡人。

導演羅素兄弟說,對漫威來說,人設很重要。必須要令觀眾有共鳴。

《復聯4》為什麼設計了這樣的結局?

導演喬·羅素

雖然是超能英雄,但他們也有缺點,也會鬧矛盾,也會喪。

美隊有時候叨叨叨,宣教工作過頭了,有點讓人心煩。

《復聯4》為什麼設計了這樣的結局?

肌肉男雷神5年不運動,啤酒喝喝、遊戲打打,過著糜爛的生活,也會變成肥宅▼▼▼

《復聯4》為什麼設計了這樣的結局?

這些英雄很“接地氣”。

但同時,他們也在成長,讓我們有情感的寄託,“替我成為了我想成為的人”。

就拿鐵人來說,從第一部《鋼鐵俠》到《復聯4》,託尼·斯塔克從一個自私自利的花花公子,變成了責任一肩挑的英雄。

《復聯4》為什麼設計了這樣的結局?

他在第二部中和父親和解,

第三部改掉了花心的毛病,

《復聯1》學會了團隊合作,

《復聯2》責任心已經在首位了,

《內戰》中多了理性,

《蜘蛛俠:開學季》裡是一個優秀的“父親”,

《復聯3》已經蛻變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英雄,

《復聯4》更是讓人淚目。

#愛你三千遍#

《復聯4》為什麼設計了這樣的結局?

這是鋼鐵俠的成長,和飾演者唐尼的成長很像。

唐尼年少成名,卻自甘墮落,最後自我救贖,像極了“I‘m the Iron Man”本man▼▼▼

《復聯4》為什麼設計了這樣的結局?

還有美隊,也從一本正經,變成了可以開玩笑的“美國翹臀”,和大家相處和諧▼▼▼

《復聯4》為什麼設計了這樣的結局?

綠巨人治好了自己的暴躁症,風度翩翩,擁有了很多鐵粉#雖然我還是很懷念他胖揍洛基的樣子#▼▼▼

《復聯4》為什麼設計了這樣的結局?

漫威的小“心思”,是成功的。

偶像的成長,是很容易讓粉絲產生共情的。尤其是看漫畫的讀者,大多數都是兒童,或者說還處在成長的過程中。

《復聯4》為什麼設計了這樣的結局?

根據燈塔專業版顯示,觀看電影的主力人群,20~24歲佔比最高。

這樣推算的話,這11年來,22部漫威電影,正是伴隨他們從10來歲的中學生到如今的社會人……

漫威電影陪伴了他們的價值觀形成。

《復聯4》為什麼設計了這樣的結局?

你真情實感追星追了10年,無論你是通過什麼方式入的坑,是原著黨也好,CP粉也好,毒唯也罷。

有一天,經紀公司說,這個天團要解散了,4月23號就是他們的告別演出。

聽到這個消息,除了罵羅素兄弟,還不得一邊不捨,一邊乖乖掏錢買票。

《復聯4》為什麼設計了這樣的結局?

人類是天生帶有儀式感的生物。

不信你去看,在復聯4還沒開畫前,零點場票房冠軍是《速度與激情8》,保羅沃克的遺作。

《see you again》響起,和範迪塞爾在岔路口分離,區區電影票錢,給你就是了。

《復聯4》為什麼設計了這樣的結局?

423,宇宙第一天團——復仇者聯盟的告別演唱會,所有成員最後一次大集結。

廣告語一出,10年的陪伴,追過的愛豆,最後的告別,不能錯過。

《復聯4》為什麼設計了這樣的結局?

有評論說,《復聯4》就是一部情懷片,配不上豆瓣9.1分和票房,作為史詩級還差一口氣。

當然。《復聯4》的熱,不是電影本身。

對漫威粉來說,這部電影,就如同哈利·波特迷看到伏地魔最終被打敗,這是一場夢的終結。

現實中,哪有什麼世界要我們去拯救。

有一個託尼·斯塔克來告訴我們,家庭、團隊、責任、犧牲和愛的意義。

足夠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