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定三生的故事(源於民間傳說)

唐朝代宗末年,都城洛陽有位名叫李源的學士。他本是官宦之後,自幼才學過人,年紀輕輕就已官至諫議大夫。李源的妻子阿珍,不但長得美若天仙,而且能歌善舞,詩詞繪畫無所不精,深得李源喜愛。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一日,阿珍外出遊玩,路遇當朝太傅之子劉秉雲。劉秉雲是個好色之徒,見了美貌的阿珍像掉了魂似的,纏住不放。阿珍東躲西避,不小心一腳踏空,落入湖中。劉秉雲站在岸邊,看著她哈哈大笑,旁人畏懼他的權勢,也不敢相救。可憐阿珍好半天才掙扎起來,回家後一病不起。李源悲憤難當,一張奏摺向皇上告了御狀。

當時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太傅正得皇上寵愛。皇上明知此事屬實,卻嘻嘻哈哈地打圓場,說劉秉雲年紀輕,風流一點兒在所難免,還讓李源管教一下自己的妻子,別讓她隨便外出,招蜂引蝶。阿珍得知這些話後,又羞又憤,不幾日便撒手西去了。李源傷心欲絕,辭官回家,變賣了所有家產,捐給了洛陽惠林寺,並搬到寺裡住了下來。惠林寺的住持圓濟大師,不僅明曉佛理,還精通音樂與詩律,一向與李源很投緣,曾是李源家的常客。李源住進寺後,兩人更是形影不離,整日談經論道,樂此不疲,李源在他的影響下,也開始篤信佛教。

緣定三生的故事(源於民間傳說)

轉眼過了三年,這天晚上,圓濟忽然對李源說:“我與你相交十餘年,可謂志趣相投,只可惜我們緣分將盡了。”李源大驚,忙問何出此言。圓濟道:“實不相瞞,我本是富商之子,之所以自小便入佛門,都是因為與佛有緣,前世就開始了修行。如今此生的壽命已至,馬上就要轉世投胎了。”李源雖沒見過真的轉世投胎,但待在佛門這麼長時間,對轉世之說已是耳熟能詳。他見圓濟神情肅穆,想來不會欺騙摯友,想起十餘年的感情,一時間非常悲痛。

圓濟見他傷心的模樣,猶豫再三說道:“如果你真的想念我,可於一月後到東郊吳家村。那裡住著吳鳳和吳明一對姐弟倆。弟弟吳明陽壽已盡,佛祖念我一向虔誠,安排我直接去投他的陽身,繼續修行。”接著,圓濟告訴李源,無論如何自己終究是死過一世,所以很多東西會記不清,他讓李源交給他一件信物,也好到時相認。

李源聽罷,從脖子上摘下祖傳玉佩,敲成兩半,交給圓濟一半。圓濟收好後,便回房休息去了。第二天,李源剛起床,就聽到寺僧驚慌不已地說,圓濟大師已於昨晚圓寂了。李源知道圓濟已經投胎去了,所以並不哀傷。為圓濟的肉身守靈一月後,李源收拾了幾件衣物,向東郊尋去。

到了吳家村,李源一打聽,果然有一對姐弟叫吳鳳和吳明。弟弟吳明昨天突發重病,請了幾個大夫都說醫不好,捱到夜晚就死了,今天正要出殯。李源一聽大驚:那豈不要將圓濟活葬?他急匆匆地趕到吳鳳家,果然見幾個人抬著棺材正往外走,一個秀麗的女子痛哭著跟在棺材後。李源急忙上前拼死攔住,說棺內的人還沒死。村民與他素不相識,都以為他是個瘋子,幾人上前要趕他走,卻被那女子攔住。原來女子就是吳鳳,她心疼弟弟,見李源堅持,決定開棺一試。

棺材打開了,一個十多歲的男孩躺在裡面,雙目緊閉,面色卻還紅潤。李源大聲叫道:“圓濟,快快醒來!”連叫數聲後,那男孩的眼睛竟真的睜開了,眼睛直直地盯著李源,問道:“你是誰,怎會如此面善?”李源掏出半截玉佩,問他還記不記得。男孩見了玉佩,像想起什麼似的,抬起自己的左手,鬆開一看,手裡竟也握著半截玉佩。兩人將玉佩湊攏合成一塊,居然絲毫不差!男孩大喜,“真的是你,你果然沒有負約!”

從此,李源就在吳明家住了下來。吳鳳吳明父母早亡,姐弟倆相依為命。平日裡種幾畝薄田,閒暇時則習武賣藝。李源與吳明交談時發現,吳明果如圓濟生前所言,忘了很多東西,對佛理也是一知半解,不少事情要經他再三提醒才想得起來,心中不由多了幾分遺憾。

這天夜裡,李源又想起了妻子,在床上輾轉很久睡不著,於是出門想散散心。當夜天空晴朗無雲,一輪圓月照得地下一片清明,他信步走到門前的竹林旁,忽然聽到竹林深處傳來一陣斷斷續續的笛聲,不由得渾身一震。因為,這曲調他再熟悉不過了!曲名叫《珍源吟》,是他和死去的妻子一起譜寫的,只有妻子與他合奏過。耳邊的這笛聲雖然有點兒走調,但絕對可以肯定是《珍源吟》無疑!他順著笛聲,來到林中一塊巨石旁,只見一個女子身披阿珍以前愛穿的綠紗,正坐在巨石上吹奏—不是阿珍是誰!

李源又驚又喜,他使勁揉了揉眼睛,猛地撲上去,一把抱住阿珍哭叫道:“阿珍,你讓我想得好苦呀!”懷中的女子一怔,卻一把推開了他。李源定睛一看,哪裡是阿珍,原來是吳鳳!吳鳳羞得滿臉通紅,雙手捂臉跑走了,笛子也掉在了地下。李源愣了半晌才回過神來,他撿起地上的笛子仔細端詳,正是妻子以前常用的那支!怎麼會落到吳鳳手裡呢?李源心裡不由得充滿了疑問。

第二天一早,李源就拿著笛子,問吳明知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吳明想了一會兒,忽然一拍頭道:“哎呀!你看我這記性!”原來,圓濟圓寂後見到阿珍的遊魂在旁邊轉悠。他問阿珍,阿珍說因為捨不得相公,所以遲遲不願去投胎,還求他想個辦法讓夫妻二人再聚。圓濟被她的痴情感動,就讓她隨自己到了吳家,著在吳鳳身上。因為一個肉身擠進了兩個魂魄,所以很多事情她也會很迷糊。

李源聽罷,百感交集。自那以後,他仔細觀察吳鳳,果然在她身上經常見到阿珍的習慣。又過了一段時間,他再也忍受不住思念之情,冒昧地向吳鳳求婚,吳鳳羞答答地答應了。從此,李源左有前生摯友,右有前生愛妻,過上了神仙般的日子。

神仙日子沒過多久,皇上忽然派使者召李源進宮。原來,皇上荒淫日久,忽生悔悟之心,決定重振朝綱。李源熟悉皇帝的德性,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心裡一百個不樂意,吳明吳鳳也勸他不要去,但皇上的旨意豈敢違抗?回到朝中,李源再次施展抱負,改革朝政,處置了一批奸佞小人,其中當然包括劉太傅。此舉,引起許多大臣的嫉妒和太傅餘黨的怨恨,他們紛紛上折彈劾李源,說他假借皇命報私怨,陷害大臣,危害江山社稷。皇上本就是個昏君,哪裡分得清黑白,馬上龍顏大怒,罷免了李源。李源一腔熱血,再次落得如此下場,又悲又憤,決定帶著吳明和吳鳳遠走他鄉,過隱居的生活。這天,三人走到一個山腳下時,忽然躥出一夥手執大刀的歹徒。李源一看,領頭的正是被自己削職為民,現又官復原職的劉太傅之子劉秉雲。劉秉雲用刀指著他,哈哈大笑道:“李源,你早該知道有今天!”李源長嘆一聲,知道今天無論如何是逃不過去了,只可惜連累了吳明吳鳳。他掉轉頭,正想叫吳明吳鳳快跑,卻見吳鳳和吳明抖開行李,摯出兩柄大刀,迎著歹徒殺了上去。

混戰中,吳明和吳鳳刀法精湛,越戰越勇,歹徒雖多,一時也奈何他們不得。李源正看得頭昏目眩,劉秉雲帶著幾人繞開吳鳳姐弟,偷偷從後面逼了過來。吳明見勢緊急,忙叫姐姐帶李源先走。吳鳳扶著李源上了馬,忽聽身後傳來一聲慘叫,原來吳明獨自身陷重圍,寡不敵眾,被一人用暗槍刺倒在地,眾歹徒一擁而上,亂刀直朝他身上砍去!

吳鳳身子一顫,咬咬牙,翻身上馬,撥轉馬頭,疾馳而去。李源扯住馬頭大叫道:“別管我,快救吳明快救吳明!”吳鳳一邊快馬揚鞭,一邊答道:“相公不用擔心,他自會轉世投胎。”李源這才想到圓濟的神通,心中稍安。

轉眼間,馬兒便將眾歹徒拋在後面。不知跑了多久,李源感到吳鳳摟得緊緊的手慢慢鬆開了,頸上溼溼的,有什麼滴落。他扭頭一看,吳鳳滿眼是淚,臉色異常蒼白,忙扯住韁繩。馬一停,吳鳳手一鬆,竟從馬背上軟軟地滑落墜地。李源大驚,下馬扶住,這才發現,她的背上竟插著一隻拇指粗的長箭,想是剛上馬時被敵人射中的。箭頭穿胸而出,前胸後背一片鮮血淋漓,就是神仙也難救了。李源抱住吳鳳痛哭流涕。驀然,他想起圓濟所說的轉世,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似的,急聲懇求吳鳳說出轉世的地點,想與她再緣定三生。吳鳳悽慘地笑著,艱難地伸出滿是鮮血的手,撫摸著他的臉,愛憐地說道:“傻相公,哪有什麼轉世呀……”

吳鳳用顫抖的聲音告訴李源,自己的父親叫吳天憫,是洛陽戍衛軍的校尉。一天,吳天憫因路見不平,打死了一個惡霸。這本是他職責範圍之內的事,最多判個誤傷,不想這惡霸是朝中高官的衙內,他父親馬上奏請皇上,要把他全家抄斬!李源得知這事後,憤憤不平,拼死力奏,終於保住了吳天憫的家人,但吳天憫卻在牢中被活活折磨至死。臨死前,吳天憫再三叮囑姐弟倆,一定要想方設法報答李源的大恩。

李源的妻子死後,吳鳳本想借此機會自薦枕蓆,好好照顧他來報答恩情。不想李源思妻心切,忠貞不二,從此不提續絃之事。吳鳳心中又敬又愛,於是變賣了部分家產,天天到惠林寺用重金燒香拜佛,引起了圓濟大師的注意。圓濟大師問明瞭原由,被她的真情深深感動,這才設計了一場“轉世投胎”的騙局。吳明手中的半截玉佩、吳鳳手中阿珍的玉笛、吳鳳學吹的《珍源吟》等,都是圓濟事先安排好的……

天色漸暗,晚風漸冷,李源的心也隨著吳鳳的身體慢慢冰涼。沒了摯友,沒了愛妻,連三生之緣的夢也破滅了,李源心如死灰,只覺得天地雖大,卻已無處可去了。他抽出吳鳳身上的箭,對準自己胸前猛插下去!

箭插到一半,忽然頓住了。李源睜眼一看,一隻禪杖攔在箭前。李源抬頭,茫茫夜色中,一個身材高大的僧人立在面前,正口唸“阿彌陀佛”。李源大喜,躍起身一把抱住他道:“我知道你不會騙我的,你果然能轉世!”

原來,眼前的僧人正是圓濟大師。李源喜極而泣,請求圓濟再讓阿珍轉世,好再續三生之緣。圓濟問道:“一個阿珍,一個吳鳳,你到底要選擇誰?”李源想起阿珍的恩愛和吳鳳的深情,一時難以回答。圓濟又問道:“當今皇帝昏庸,亂世即將到來,你一介書生,再續前緣,能保得住自己,保得住她嗎?”李源心亂如麻,半晌無法回答。

圓濟這才長嘆一聲道:“阿彌陀佛!如此看來,即便這世上真有轉世投胎,也不過是多幾世的痛苦罷了,你還看不透嗎?”

原來,吳鳳所說的不錯,圓濟根本就沒有轉世投胎,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死。他之所以騙李源,一則是因為有要事要遠行一趟,二則是為了把戲演得更真,以成全吳鳳。李源這才徹底明白了,他安葬好吳鳳姐弟,隨圓濟浪跡天涯而去。

選自《上海故事》

(段明 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