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媲美巴菲特的投資經理,讓耶魯基金比耶魯大學還要牛!

風投 耶魯大學 基金 巴菲特 諾亞財富 2017-04-29

來源:諾亞財富傳播君 (微信公眾號ID:NoahGroup) ;作者:夏春

大衛·斯文森為什麼媲美巴菲特?

大衛·斯文森(David Swensen),在投資界是僅次於巴菲特的傳奇。為什麼?因為投資業績過硬。

由大衛·斯文森擔任首席投資官的耶魯捐贈基金,在過去31年間,賺了361億美元。耶魯捐贈基金的市值也因此從1985年的13億美元,增加到254億美元(扣除捐贈支出)。在過去30年,該基金創下了年化12.9%的淨回報,而同期標普500指數的年化回報約為7.4%。所以,耶魯捐贈基金也被視為主動管理戰勝被動投資的範例。

值得一提的是,麻省理工、普林斯頓、斯坦福、賓夕法尼亞、衛斯理等大學的首席投資官都是斯文森的徒弟。

他的投資到底有多牛?

2016財政年度(2015年7月-2016年6月),全美大學捐贈基金平均虧損2%,其中哈佛也虧損了2%,而耶魯斬獲了3.4%的正回報。

同期主要資產類別中,發達國家股票(-10.17%)、新興市場的股票(-12.05%)、商品(-13.34%)、對衝基金(-2.23%)和創投基金(-1.87%)的表現不濟,拖累了債券(6.04%)、美股(4.02%),房地產(7.96%)和私募股權(3.30%),擁有巨大資產規模的耶魯基金,錄得3.4%的正回報,實屬不易。

他有哪些投資哲學?

在投資哲學層面,耶魯捐贈基金有值得各類投資者學習和效仿的地方:

第一,確定目標使命。在《機構投資的創新之路》中,斯文森首先闡述了捐贈基金的使命,其核心是保障大學預算的獨立性,避免被政府撥款、學費收入等來源所約束,這樣才能確保耶魯教育使命的實現。簡單舉例,如果大學的預算主要依賴學費支持,必然是犧牲教學科研質量去擴張;而捐贈基金的穩健回報,可以讓大學不受短期的財務波動影響,有效貫徹自身的教育使命。

第二,明確投資政策。學術理論與市場判斷相結合。理論框架是均值方差分析,並不複雜,但市場判斷來自於專業和前瞻的研究,而非只是看各類數據,因為那只是後視鏡。其二是投資目標的設定,一是高於支出要求,捐贈基金的長期增長率為6.7%(扣除通脹);二是控制波動率,風險(標準差)為13.3%。其三,將約一半的比例組合配置到非流動性資產(私募股權、房地產、自然資源),期待優秀的基金經理創造超額收益(阿爾法)。

以上對高淨值人士的借鑑是,投資要有規劃,要有紀律,而不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是哪裡。尤其是結合自身的情況,合理的設定目標(收益與風險兼顧,而非僅僅是收益目標)。

第三,核心投資理念。斯文森在擔任首席投資官之後,耶魯捐贈基金的投資組合開始進行調整,從之前相對保守的被國內股票和債券主導的資產組合逐漸調整為風險更為分散的,可以在更低的風險水平下帶來更高預期收益的權益類投資為主的資產組合。從耶魯公開的資產配置比例來看,風險投資(VC)、槓桿併購、國內股票、發達國家股票、新興市場股票等資產佔比達到50%,權益投資主導的特徵非常明顯。

同時,耶魯模式非常注重主動管理,主要體現在缺乏流動性的資產類別中,如風險投資、槓桿併購、房地產、自然資源等領域,耶魯認為這些領域存在定價的低效,基金經理的主動管理價值可以得到發揮。比如,優秀的VC基金經理,可以在一個項目的早期就看到其長遠投資價值。在2015年財報中,耶魯披露了其VC投資組合中的一些GP,這些GP投資了甲骨文、Google、亞馬遜、Facebook、Uber、Airbnb、京東等知名企業。

可以媲美巴菲特的投資經理,讓耶魯基金比耶魯大學還要牛!

想培養致富習慣,快來訂閱十萬富人選擇的諾亞財富官微吧! (官微ID:NoahGroup)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