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新一波全球化浪潮正到來

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新一波全球化浪潮正到來

時代週報記者 吳平 發自廣州

在香港的十大富豪當中,馮國經雖不是財富最多的,卻是最具學者氣質的一個。作為成功領導馮氏集團發展壯大的企業家,以及香港貿發局前任主席和香港機場管理局前任主席,他對於宏觀經濟、金融、實體經濟、全球貿易都有著獨特的深刻理解。

把公司傳給下一代打理之後,馮國經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學術和研究當中。2011年,馮國經始任經倫國際經濟研究院主席。這是由他和兄弟馮國綸名字命名的非營利性智庫,香港證監會前主席沈聯濤擔任研究院院長。馮國經還擔任了一家基金會的主席,組織學者展開研究。

6月20日,時代週報記者專訪了馮國經,他暢談了全球化第二波浪潮、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等問題的看法。

香港十大富豪

在《福布斯》2010年統計的香港十大富豪榜單上,李嘉誠以213億美元的淨資產排名榜首,李兆基則以190億美元居第二,而馮國綸以30億美元的淨資產位居第九名,馮國經則以29億美元的淨資產排名第十。

而在2011年的《福布斯》香港十大富豪統計中,則把馮氏兄弟合併到一起,兩人的總身家達到86億美元,排名第五位。當年排在他們前面的四位香港富豪,則均為地產商,馮氏兄弟則不同,做的是供應鏈和零售生意。

20世紀80年代前後,馮國經接手家族生意的時候,宏觀情況對他非常不利。當時,馮氏家族主要做的是採購代理的生意。但隨著全球經濟快速發展,採購商和生產商的力量都不斷變大變強。此外,隨著科技的發展,全球的信息互聯時代將很快到來,作為中介性質的採購代理生意,馮氏家族的前景堪憂,公司佣金從10%下降到3%。

馮國經很快找到了突破點,那就是改變了原有的生意模式。他一方面選擇走出去,把生意觸角擴展到全球其他地區,這樣,公司就能提供不同國家的不同產品,而不僅僅是單一選擇,提升了競爭力;另一方面,馮國經拓展了業務鏈條,不僅提供採購代理,還提供物流運輸、生產、組裝、原材料等供應鏈的各種環節服務,這讓馮氏家族的生意越做越大。

1985年,馮國經成立了利豐零售有限公司,開始進軍零售連鎖業務,把便利店和玩具反斗城開到了中國臺灣、中國內地和東南亞,也走出貿易領域,為馮氏家族開闢了新業務。

馮國經還通過併購不斷擴張版圖。1995年,馮氏家族收購了英之傑採購服務,這是他們當時在香港最大的競爭對手,1999年,馮氏家族還收購了太古集團旗下的太古貿易有限公司和金巴莉有限公司。

2012年8月,利豐集團改名為馮氏集團,目前,馮氏集團在全球40個國家和地區設立300多個辦事處和分支,全球僱員總數達到4萬名左右。

最好的突破口是全球化

站在當下,面對複雜的國際政治、經濟局勢,無論是內地企業還是香港企業,都到了需要尋找突破口的時候。馮國經有什麼應對之策?

在馮國經看來,雖然全球經濟面臨下滑的壓力,中國的增長模式也面臨挑戰,站在當前的時點,最好的突破口是全球化。

此前,在全球經濟鏈條上,東亞負責生產,西方負責消費,尤其是中國,處於整個鏈條的最後一段,貨物、原材料進入到中國,進行最終的組裝和完工,再銷售到全世界。

如今,最值得注意的動向是,中國企業在海外客戶的幫助下,大規模走出內地,走向海外,比如去越南、印尼、印度、埃及等地區。這將對全球經濟格局產生深刻影響,並且形成新一波的全球化浪潮。

馮氏家族的生意可追溯到1906年,當時,馮國經的爺爺在廣州創立了利豐貿易公司,專門從事瓷器和絲綢生意,是當時中國第一家華資的對外出口企業;1937年,馮氏家族在香港創立分支機構,成立了利豐有限公司。

1943年,馮國經的爺爺去世,父親開始主持公司大局。當時正值戰亂,難民湧入香港,馮氏家族就利用勞動力優勢,生產製造服裝、玩具、煙花等商品出口,很快把公司做到香港以現金計算的最大出口商之一。

馮國經1945年出生於香港,1962年赴美留學,獲哈佛大學商業經濟博士學位。1974年,馮國經返回香港參與家族生意,1981年接替父親擔任董事長。馮國經和兄弟馮國綸為家族生意引進了現代管理制度,使公司走上了專業化發展 的道路。1973年,利豐有限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並且獲得了113倍的超額認購。

時至今日,回首馮氏家族的百年生意,馮國經對於從廣州到香港的這片土地抱有著深厚的感情。

馮國經目前還擔任2022基金會的主席,這家非營利性質的基金主要任務是資助研究項目。

2018年5月,在2022基金會的名義下,馮國經開始主導一項有關“大灣區的未來發展與香港的機遇”的研究。2019年初,2022基金會在網站上公佈了這份名為《大灣區的未來發展與香港的機遇》的研究報告。

在馮國經看來,大灣區最應該做的事情之一,就是促進教育合作。香港、澳門和廣東的大學和教育機構之間的互動相對有限,大灣區並沒有充分利用其教育和研究資源。香港有很多世界頂尖的大學,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協同發展中,應該利用好這些大學的資源和智慧。

(時代週報:Q 馮國經:A)

Q:為什麼說中國企業出海,會引領一波全球化浪潮?

A:目前全球經濟和貿易領域,正發生一種革命性的變化。

過去,雖然處於最後一段,但中國在經濟鏈條上獲取的附加值並沒有多很多,依然只能拿到很少一部分的利潤,反而讓中國承擔了貿易不平衡的輿論壓力。這最後一步的工作,放在世界上其他國家,也沒有太大問題,例如放到越南去進行最後的組裝和完工,獲得的附加值和利潤是類似的。

這意味著,中國的企業將重新選擇進行組裝和最後完工的地址,而重新選址,將會根據實際產品的銷售市場的位置、人力成本等因素決定。在我看來,這將會形成新一波的全球化浪潮,也可以說是一種全球的工業化擴散。國際產業鏈條將會被打破。過去,亞洲負責生產,銷售到全世界,從我爺爺的時代開始就是如此,但現在,這種安排正在被打破,未來很有可能是全球生產、全球消費。

Q:為什麼是現在發生?

A:在全球分工的過程中,生產者選擇工廠地址,除了要考慮勞動力價格,還要考慮自然條件、產業配套等許多因素,但是,在過去的發展中,卻依然不約而同地選擇到中國進行最後的組裝和完工。

這完全是時代的選擇,幾十年前,中國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打開國門招商引資,而當時全球化分工也需要中國這樣的生產者。但目前,政策和時代都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

Q:這樣的“革命性變化”,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A:這將是最大的機遇,並且也是應對全球經濟下滑的突破口。

尤其是對於新興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在中國尋找新的工廠廠址和當地合作伙伴的過程中,他們能夠獲取到很多寶貴的發展機會。

對於市場上的其他參與者,包括企業家和金融機構,這波浪潮也將提供新的增長機會。馮氏集團所處的供應鏈領域,最主要的變化將是:全球生產、全球消費,並且,數字化浪潮將進一步從消費端走向生產端。

Q:這樣的浪潮,對粵港澳大灣區會帶來哪些影響?該怎樣應對?

A:大灣區的發展潛力巨大。根據我們統計,2017年,大灣區的GDP達到1.5萬億美元,這相當於俄羅斯和韓國的水平,在全世界國家GDP排名中,也能排到第13位。

大灣區是順應時代潮流的產物,個別城市單打獨鬥的年代應過去,區域經濟合作和競爭才是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在大灣區中,廣州是傳統的貿易區域,是大灣區發展的主心骨和穩定器,深圳則是創新之都,在電子和科技領域具備很強實力,會吸引越來越多的科技人才,香港則提供國際化、金融方面的支持。

大灣區各地雖然存在各種商會,但大灣區商會並沒有成立。我們提議成立一個正規的大灣區商會,會員包括企業和個人,以促進大灣區企業的利益。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