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宜慶


吳江費孝通,三國時代蜀國忠臣費禕之後。江夏費禕被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稱為“貞良死節之臣”,費孝通幼年時,常見到家中的燈籠上寫有“江夏費”,這三個字,將悠久的歷史打通,成為費孝通童年的文化記憶。

外祖父是《辭源》編撰者

1910年,費孝通出生於吳江縣城(今江蘇省吳江市鬆陵鎮),是費璞安和楊紉蘭的第五個孩子。

費孝通的祖父費老先生和外祖父楊敦頤都是同裡鎮上有名望的讀書人。東城費氏到了費孝通的祖父,家道中落,但望族遺風仍存。費孝通的祖父很聰明,喜歡研究算學,但並不熱衷科舉功名。外祖父楊敦頤在科舉中取得進士,被朝廷派到江蘇當學政;後棄官,辦實業。客居上海時,楊敦頤任商務印書館編輯,是《辭源》編撰者之一。

費孝通的祖父去世時把兒子費璞安託付給楊敦頤。費璞安22歲時,楊敦頤把大女兒楊紉蘭嫁給費璞安,還把幾十畝田產作為陪嫁。費孝通說,母親嫁到費家果然“很有地位,說話算數”。

費璞安曾經考中清王朝最後一屆秀才,科舉制廢止後,吳江縣把他們一批人送到日本留學。1909年1月,費璞安應好友張謇的邀請,在張謇創辦的中國第一個師範學校——通州民立師範任教。費孝通名字中的“通”字,即出自父親在通州師範學校任教的這段經歷。

辛亥革命爆發後,費璞安在上海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發起組織紅十字會,募集經費,製備藥品、擔架,計劃赴武漢參加起義。正候船出發時,上海宣佈光復,於是回到故鄉吳江。

費璞安以吳江縣議會議長的身份,召集各界代表協商後,主持召開民眾大會,宣佈吳江光復。後來,費璞安追逐民主政治的夢想破滅,他仍幹老本行,從事教育工作。

"

劉宜慶


吳江費孝通,三國時代蜀國忠臣費禕之後。江夏費禕被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稱為“貞良死節之臣”,費孝通幼年時,常見到家中的燈籠上寫有“江夏費”,這三個字,將悠久的歷史打通,成為費孝通童年的文化記憶。

外祖父是《辭源》編撰者

1910年,費孝通出生於吳江縣城(今江蘇省吳江市鬆陵鎮),是費璞安和楊紉蘭的第五個孩子。

費孝通的祖父費老先生和外祖父楊敦頤都是同裡鎮上有名望的讀書人。東城費氏到了費孝通的祖父,家道中落,但望族遺風仍存。費孝通的祖父很聰明,喜歡研究算學,但並不熱衷科舉功名。外祖父楊敦頤在科舉中取得進士,被朝廷派到江蘇當學政;後棄官,辦實業。客居上海時,楊敦頤任商務印書館編輯,是《辭源》編撰者之一。

費孝通的祖父去世時把兒子費璞安託付給楊敦頤。費璞安22歲時,楊敦頤把大女兒楊紉蘭嫁給費璞安,還把幾十畝田產作為陪嫁。費孝通說,母親嫁到費家果然“很有地位,說話算數”。

費璞安曾經考中清王朝最後一屆秀才,科舉制廢止後,吳江縣把他們一批人送到日本留學。1909年1月,費璞安應好友張謇的邀請,在張謇創辦的中國第一個師範學校——通州民立師範任教。費孝通名字中的“通”字,即出自父親在通州師範學校任教的這段經歷。

辛亥革命爆發後,費璞安在上海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發起組織紅十字會,募集經費,製備藥品、擔架,計劃赴武漢參加起義。正候船出發時,上海宣佈光復,於是回到故鄉吳江。

費璞安以吳江縣議會議長的身份,召集各界代表協商後,主持召開民眾大會,宣佈吳江光復。後來,費璞安追逐民主政治的夢想破滅,他仍幹老本行,從事教育工作。

費孝通家族往事

費孝通的母親楊紉蘭(1880一1927)於1911年和子女們的合影。懷中所抱是剛滿8個月的費孝通,其餘四人左起依次為長子費振東,次子費青,女兒費達生,三子費霍。

母親是時代風雲人物

費孝通的母親楊紉蘭是那個時代的風雲人物,其名氣比費璞安還要大。楊紉蘭是賢妻良母,也是職業女性;是名門的大家閨秀,也是婦女解放的先驅。楊敦頤在上海期間,接受了資產階級維新思潮和民主革命思潮,“變革”“共和”“新式教育”“實業救國”等理念貫穿他的大半生。

費璞安和楊紉蘭青梅竹馬,1901年左右喜結連理。楊紉蘭生下長子費振東後,做了一個震驚當地的決定——到上海求學,讀務本女學。務本女學是一所採用西方教育方式培養學生的新式學校,也是中國近代較早創辦的女子學校之一,為中國培養了不少婦女社會活動家,著名的有湯國梨、吳若安、張敬莊、張默君等。

楊紉蘭學成回到家鄉後,父親楊敦頤出資在鎮上開辦了一所專收女童的群雅女塾(費孝通的回憶文章中說是同裡的第一家蒙養院),楊紉蘭掌管並執教。楊紉蘭還為金鬆岑的《女界鍾》作序,成為轟動一時的佳話。《女界鍾》被譽為“近代史上最早的婦女解放運動專著”。

楊紉蘭在此書序中以犀利的文筆鼓勵女性:

聰明才智之姊妹,讀之奮發投袂而起,逐諸女傑之後塵。

小到家庭,大到社會,楊紉蘭奉獻了自己的全部才華。可惜天妒英才,1927年,楊紉蘭不幸病逝,享年47歲。

各有成就的舅舅們

費孝通的幾個舅舅也是吳江出類拔萃的人物。

大舅楊天驥,字千里,金石、字畫、詩文樣樣精通,與柳亞子、金鬆岑、陳去病並稱吳江的“楊、柳、鬆、柏”。楊天驥18歲進入上海南洋公學,22與同鄉金鬆岑一起資助鄒容出版《革命軍》,鼓吹革命。24歲加入同盟會,協助於右任、範光啟創辦《民呼日報》。還曾兩度擔任吳江縣的縣長,最後官至國民政府的代祕書長。

八舅楊錫仁更是當年實業救國的著名人物。1910年,18歲的楊錫仁從南洋中學畢業,參加了庚子賠款第二批公費留美學生的考試,全國共招70名,楊錫仁以第一名的成績被錄取,同榜考取的胡適為第55名。1943年楊錫仁任外交部部長宋子文的駐美國特使,並參與組織了我國抗戰時期著名的“駝峰航線”的物資保障供應。

費孝通的另兩位舅舅楊錫治和楊錫鏐,也各有成就。楊錫治字左陶,留學美國,後來在好萊塢畫動畫,參與有名的動畫片《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的創作,是中國動漫電影的先驅。楊錫鏐,字右辛,留學美國,後來成為中國著名的建築設計師,是百樂門舞廳、北京工人體育場等著名建築的設計者。

"

劉宜慶


吳江費孝通,三國時代蜀國忠臣費禕之後。江夏費禕被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稱為“貞良死節之臣”,費孝通幼年時,常見到家中的燈籠上寫有“江夏費”,這三個字,將悠久的歷史打通,成為費孝通童年的文化記憶。

外祖父是《辭源》編撰者

1910年,費孝通出生於吳江縣城(今江蘇省吳江市鬆陵鎮),是費璞安和楊紉蘭的第五個孩子。

費孝通的祖父費老先生和外祖父楊敦頤都是同裡鎮上有名望的讀書人。東城費氏到了費孝通的祖父,家道中落,但望族遺風仍存。費孝通的祖父很聰明,喜歡研究算學,但並不熱衷科舉功名。外祖父楊敦頤在科舉中取得進士,被朝廷派到江蘇當學政;後棄官,辦實業。客居上海時,楊敦頤任商務印書館編輯,是《辭源》編撰者之一。

費孝通的祖父去世時把兒子費璞安託付給楊敦頤。費璞安22歲時,楊敦頤把大女兒楊紉蘭嫁給費璞安,還把幾十畝田產作為陪嫁。費孝通說,母親嫁到費家果然“很有地位,說話算數”。

費璞安曾經考中清王朝最後一屆秀才,科舉制廢止後,吳江縣把他們一批人送到日本留學。1909年1月,費璞安應好友張謇的邀請,在張謇創辦的中國第一個師範學校——通州民立師範任教。費孝通名字中的“通”字,即出自父親在通州師範學校任教的這段經歷。

辛亥革命爆發後,費璞安在上海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發起組織紅十字會,募集經費,製備藥品、擔架,計劃赴武漢參加起義。正候船出發時,上海宣佈光復,於是回到故鄉吳江。

費璞安以吳江縣議會議長的身份,召集各界代表協商後,主持召開民眾大會,宣佈吳江光復。後來,費璞安追逐民主政治的夢想破滅,他仍幹老本行,從事教育工作。

費孝通家族往事

費孝通的母親楊紉蘭(1880一1927)於1911年和子女們的合影。懷中所抱是剛滿8個月的費孝通,其餘四人左起依次為長子費振東,次子費青,女兒費達生,三子費霍。

母親是時代風雲人物

費孝通的母親楊紉蘭是那個時代的風雲人物,其名氣比費璞安還要大。楊紉蘭是賢妻良母,也是職業女性;是名門的大家閨秀,也是婦女解放的先驅。楊敦頤在上海期間,接受了資產階級維新思潮和民主革命思潮,“變革”“共和”“新式教育”“實業救國”等理念貫穿他的大半生。

費璞安和楊紉蘭青梅竹馬,1901年左右喜結連理。楊紉蘭生下長子費振東後,做了一個震驚當地的決定——到上海求學,讀務本女學。務本女學是一所採用西方教育方式培養學生的新式學校,也是中國近代較早創辦的女子學校之一,為中國培養了不少婦女社會活動家,著名的有湯國梨、吳若安、張敬莊、張默君等。

楊紉蘭學成回到家鄉後,父親楊敦頤出資在鎮上開辦了一所專收女童的群雅女塾(費孝通的回憶文章中說是同裡的第一家蒙養院),楊紉蘭掌管並執教。楊紉蘭還為金鬆岑的《女界鍾》作序,成為轟動一時的佳話。《女界鍾》被譽為“近代史上最早的婦女解放運動專著”。

楊紉蘭在此書序中以犀利的文筆鼓勵女性:

聰明才智之姊妹,讀之奮發投袂而起,逐諸女傑之後塵。

小到家庭,大到社會,楊紉蘭奉獻了自己的全部才華。可惜天妒英才,1927年,楊紉蘭不幸病逝,享年47歲。

各有成就的舅舅們

費孝通的幾個舅舅也是吳江出類拔萃的人物。

大舅楊天驥,字千里,金石、字畫、詩文樣樣精通,與柳亞子、金鬆岑、陳去病並稱吳江的“楊、柳、鬆、柏”。楊天驥18歲進入上海南洋公學,22與同鄉金鬆岑一起資助鄒容出版《革命軍》,鼓吹革命。24歲加入同盟會,協助於右任、範光啟創辦《民呼日報》。還曾兩度擔任吳江縣的縣長,最後官至國民政府的代祕書長。

八舅楊錫仁更是當年實業救國的著名人物。1910年,18歲的楊錫仁從南洋中學畢業,參加了庚子賠款第二批公費留美學生的考試,全國共招70名,楊錫仁以第一名的成績被錄取,同榜考取的胡適為第55名。1943年楊錫仁任外交部部長宋子文的駐美國特使,並參與組織了我國抗戰時期著名的“駝峰航線”的物資保障供應。

費孝通的另兩位舅舅楊錫治和楊錫鏐,也各有成就。楊錫治字左陶,留學美國,後來在好萊塢畫動畫,參與有名的動畫片《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的創作,是中國動漫電影的先驅。楊錫鏐,字右辛,留學美國,後來成為中國著名的建築設計師,是百樂門舞廳、北京工人體育場等著名建築的設計者。

費孝通家族往事

費孝通(左)、費振東(中)和費青(右)三兄弟合影


費氏兄弟學術一路同行

費青生於1907年,是費孝通的二哥,比費孝通大三歲。費青與費孝通兩人的人生道路最為相似。

費青在東吳大學讀書時,正是北伐戰爭時期,受到大哥費振東進步思想的影響,他積極投入大革命的洪流中,組織同學參加歡迎北伐軍入城的活動。五卅慘案中,費青邀請中共黨員惲代英、蕭楚女等人來校演講,轟動一時;他又組織東吳大學學生會,創辦“平成工人義務夜校”。

1926年,費青被推舉為全國第八屆學生代表大會江蘇省代表,赴羊城參加大會,後遭軍閥孫傳芳通緝,被迫離開蘇州。費青感到學醫只能醫治自身的疾病,不能救國救民。在當時“依法治國”思想的影響下,他決定轉到東吳大學設在上海租界的法學院就讀法學專科。

費青求學的轉變,也影響了費孝通。抱著“學好醫也只能治一人之病,學好社會學才能治萬人之病”的理想,轉而到燕京大學攻讀社會學。

1934年,費青通過清華大學“庚款”留美資格考試,因英美法系與中國的法系差距太大,故申請轉赴德國留學。

費青畢業於德國柏林大學法律系,於1939年底回國來到昆明,受聘於雲大法律系。1939年至1941年,1945年至1946年,西南聯大法律學系聘請費青為教授。費青和費孝通同在雲大、聯大執教,先後在昆明結婚成家。

1946年聯大復員後,費青執教北大,費孝通執教清華,費氏兄弟繼續投入愛國民主鬥爭中,一同迎來了北平解放。

費青先後任北大法律系主任、北京政法學院教務長,主持兩校院系的教學工作;同時被任命為共和國最高法院委員、國家法制委員會專門委員,協助董必武同志起草、制定新中國第一部憲法。

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首次會議開幕。費振東、費孝通均當選為人大代表出席會議,費青作為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也列席大會,共商國是。

20世紀50年代初,費青舊疾復發,他的哮喘病影響了身體的健康。他接受手術切除了右肺。後來病逝於太湖之濱,年僅51歲。

1952年,高等教育院系調整,社會學被取消,費孝通被分配到中央民族學院擔任副院長。

80年代復出之後,曾先後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和全國政協副主席。晚年,他名滿天下,長壽而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