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法正活到像孔明那樣的壽命,能否左右蜀漢北伐結局'

"

歷史上,法正(字孝直)對劉玄德的意義重大,論才能孝直有陳平的影子,而且也深得劉玄德信任,這是孔明不能及的。

倘若孝直不死,對蜀漢後期的格局以致整個三國格局都有極大的影響。

"

歷史上,法正(字孝直)對劉玄德的意義重大,論才能孝直有陳平的影子,而且也深得劉玄德信任,這是孔明不能及的。

倘若孝直不死,對蜀漢後期的格局以致整個三國格局都有極大的影響。

若法正活到像孔明那樣的壽命,能否左右蜀漢北伐結局

簡單說,孝直就是(郭嘉+賈詡)/2的蜀漢版本。

剛烈,狠辣,豁得出去,現實,殘忍,精確,睚眥必報。

孝直在劉璋手下做校尉時,大家都說孝直德性不行。

之後孝直投靠劉玄德,任蜀郡太守後,“為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感覺智商高的人好多都睚眥必報呢)

意思是說:孝直心胸狹窄,由於大家曾經看不起他,就為過去的一點小小的恩怨,哪怕是一頓飯的事都進行報復,殺了好幾個人,真可以說是草菅人命。

實則,孝直是個極其現實的人,孝直非常看不上虛名之輩。

孝直對“天下之人”其實頗抱小覷之意,簡單說就是:孝直非常清醒的,對全世界都懷有智商的優越感。

雖然孝直脾氣不大好,但有鑑於孔明之前對孝直的遷就放縱聽任,可見孔明對孝直戰略戰術能力的認同。

在南征北伐中自然可以幫上孔明不少,甚至在第一次北伐中便可以佔據隴西涼州之地。

這對蜀漢的消耗對方資源、拖走對方人口資源的大戰略大有裨益。

孝直雖說與孔明不相通,但卻能各有分工,輔佐劉玄德。

可惜的是,孝直也像曹魏的郭嘉一樣,在劉玄德的事業達到巔峰之時,早逝了。

劉玄德也成了孤家寡人,再沒有個心機BOY做心腹。

以至於,後來,劉玄德夷陵之戰大敗。

據三國志記載劉玄德伐吳孔明與趙雲是反對的,但是劉玄德都不採納,孔明於是嘆息孝直如果活著一定能使劉玄德改變主意的。

"

歷史上,法正(字孝直)對劉玄德的意義重大,論才能孝直有陳平的影子,而且也深得劉玄德信任,這是孔明不能及的。

倘若孝直不死,對蜀漢後期的格局以致整個三國格局都有極大的影響。

若法正活到像孔明那樣的壽命,能否左右蜀漢北伐結局

簡單說,孝直就是(郭嘉+賈詡)/2的蜀漢版本。

剛烈,狠辣,豁得出去,現實,殘忍,精確,睚眥必報。

孝直在劉璋手下做校尉時,大家都說孝直德性不行。

之後孝直投靠劉玄德,任蜀郡太守後,“為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感覺智商高的人好多都睚眥必報呢)

意思是說:孝直心胸狹窄,由於大家曾經看不起他,就為過去的一點小小的恩怨,哪怕是一頓飯的事都進行報復,殺了好幾個人,真可以說是草菅人命。

實則,孝直是個極其現實的人,孝直非常看不上虛名之輩。

孝直對“天下之人”其實頗抱小覷之意,簡單說就是:孝直非常清醒的,對全世界都懷有智商的優越感。

雖然孝直脾氣不大好,但有鑑於孔明之前對孝直的遷就放縱聽任,可見孔明對孝直戰略戰術能力的認同。

在南征北伐中自然可以幫上孔明不少,甚至在第一次北伐中便可以佔據隴西涼州之地。

這對蜀漢的消耗對方資源、拖走對方人口資源的大戰略大有裨益。

孝直雖說與孔明不相通,但卻能各有分工,輔佐劉玄德。

可惜的是,孝直也像曹魏的郭嘉一樣,在劉玄德的事業達到巔峰之時,早逝了。

劉玄德也成了孤家寡人,再沒有個心機BOY做心腹。

以至於,後來,劉玄德夷陵之戰大敗。

據三國志記載劉玄德伐吳孔明與趙雲是反對的,但是劉玄德都不採納,孔明於是嘆息孝直如果活著一定能使劉玄德改變主意的。

若法正活到像孔明那樣的壽命,能否左右蜀漢北伐結局

孝直不死,蜀漢結局

孝直若是還活著,蜀國的發展,反觀政治這點,好像沒有對蜀漢後期內部的狀態沒多大改變。

因為孝直精通軍事謀略,是典型的謀士,不同於孔明的治國才幹。

舉個例子吧:劉玄德入蜀後,孔明針對劉璋時期,四川法度鬆弛,國家對民眾控制力有限的弊端。

採取了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實行嚴格的法令,以動員全國之力對抗曹孟德。

可是孝直卻在朝堂上,以漢高祖劉邦入關後實行“約法三章”的寬鬆法度為由,對孔明的治國方針提出了異議。

孝直若還活著,蜀漢結局還不好說。

因為這其實牽扯出了另一個問題,即孝直和孔明這兩個性格強勢而又都極其聰明的人能否在劉玄德死後和諧共存。

如果可以,那麼魏延和李嚴的結局會發生很大變化。

北伐大概就是孝直和魏延領兵,孔明作為丞相坐鎮後方,李嚴作為後勤部長督管物資供應。

這個配置在當時來看,堪稱奢華,而北伐戰果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是如果這兩人不能和平共存,那麼恐怕就是內鬥不止,迅速衰敗了。

"

歷史上,法正(字孝直)對劉玄德的意義重大,論才能孝直有陳平的影子,而且也深得劉玄德信任,這是孔明不能及的。

倘若孝直不死,對蜀漢後期的格局以致整個三國格局都有極大的影響。

若法正活到像孔明那樣的壽命,能否左右蜀漢北伐結局

簡單說,孝直就是(郭嘉+賈詡)/2的蜀漢版本。

剛烈,狠辣,豁得出去,現實,殘忍,精確,睚眥必報。

孝直在劉璋手下做校尉時,大家都說孝直德性不行。

之後孝直投靠劉玄德,任蜀郡太守後,“為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感覺智商高的人好多都睚眥必報呢)

意思是說:孝直心胸狹窄,由於大家曾經看不起他,就為過去的一點小小的恩怨,哪怕是一頓飯的事都進行報復,殺了好幾個人,真可以說是草菅人命。

實則,孝直是個極其現實的人,孝直非常看不上虛名之輩。

孝直對“天下之人”其實頗抱小覷之意,簡單說就是:孝直非常清醒的,對全世界都懷有智商的優越感。

雖然孝直脾氣不大好,但有鑑於孔明之前對孝直的遷就放縱聽任,可見孔明對孝直戰略戰術能力的認同。

在南征北伐中自然可以幫上孔明不少,甚至在第一次北伐中便可以佔據隴西涼州之地。

這對蜀漢的消耗對方資源、拖走對方人口資源的大戰略大有裨益。

孝直雖說與孔明不相通,但卻能各有分工,輔佐劉玄德。

可惜的是,孝直也像曹魏的郭嘉一樣,在劉玄德的事業達到巔峰之時,早逝了。

劉玄德也成了孤家寡人,再沒有個心機BOY做心腹。

以至於,後來,劉玄德夷陵之戰大敗。

據三國志記載劉玄德伐吳孔明與趙雲是反對的,但是劉玄德都不採納,孔明於是嘆息孝直如果活著一定能使劉玄德改變主意的。

若法正活到像孔明那樣的壽命,能否左右蜀漢北伐結局

孝直不死,蜀漢結局

孝直若是還活著,蜀國的發展,反觀政治這點,好像沒有對蜀漢後期內部的狀態沒多大改變。

因為孝直精通軍事謀略,是典型的謀士,不同於孔明的治國才幹。

舉個例子吧:劉玄德入蜀後,孔明針對劉璋時期,四川法度鬆弛,國家對民眾控制力有限的弊端。

採取了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實行嚴格的法令,以動員全國之力對抗曹孟德。

可是孝直卻在朝堂上,以漢高祖劉邦入關後實行“約法三章”的寬鬆法度為由,對孔明的治國方針提出了異議。

孝直若還活著,蜀漢結局還不好說。

因為這其實牽扯出了另一個問題,即孝直和孔明這兩個性格強勢而又都極其聰明的人能否在劉玄德死後和諧共存。

如果可以,那麼魏延和李嚴的結局會發生很大變化。

北伐大概就是孝直和魏延領兵,孔明作為丞相坐鎮後方,李嚴作為後勤部長督管物資供應。

這個配置在當時來看,堪稱奢華,而北伐戰果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是如果這兩人不能和平共存,那麼恐怕就是內鬥不止,迅速衰敗了。

若法正活到像孔明那樣的壽命,能否左右蜀漢北伐結局

但有兩點肯定性較大:

1.若孝直不死,能續很多人的命

若孝直不死,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續命,而且不是續七七四十九天這種,而是續個一二十年。

先帝、張三爺,還有死於那場浩劫的蜀漢精銳。以及孔明軍師不會過度操勞。

那場戰爭是蜀國衰落的轉折點,有孝直在,即便戰爭發生,也能極大地減少損失。

但姜維,就不知道去哪裡了。

2. 若孝直不死,天下有變,無論魏吳

魏國不過三代,司馬家崛起了。吳國大皇帝還在世的時候內部就已經亂得不行。

而蜀漢,即便孔明死後,也能保證各個勢力的平衡,此消彼長,正式孔明軍師所言的天下有變。

倘若第一步的孝直為很多人續命成功,那麼第二步便是趁天下有變了。

當然,可能沒有孔明軍師的北伐,司馬懿不會被魏國重用,就沒後面的晉國了。

"

歷史上,法正(字孝直)對劉玄德的意義重大,論才能孝直有陳平的影子,而且也深得劉玄德信任,這是孔明不能及的。

倘若孝直不死,對蜀漢後期的格局以致整個三國格局都有極大的影響。

若法正活到像孔明那樣的壽命,能否左右蜀漢北伐結局

簡單說,孝直就是(郭嘉+賈詡)/2的蜀漢版本。

剛烈,狠辣,豁得出去,現實,殘忍,精確,睚眥必報。

孝直在劉璋手下做校尉時,大家都說孝直德性不行。

之後孝直投靠劉玄德,任蜀郡太守後,“為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感覺智商高的人好多都睚眥必報呢)

意思是說:孝直心胸狹窄,由於大家曾經看不起他,就為過去的一點小小的恩怨,哪怕是一頓飯的事都進行報復,殺了好幾個人,真可以說是草菅人命。

實則,孝直是個極其現實的人,孝直非常看不上虛名之輩。

孝直對“天下之人”其實頗抱小覷之意,簡單說就是:孝直非常清醒的,對全世界都懷有智商的優越感。

雖然孝直脾氣不大好,但有鑑於孔明之前對孝直的遷就放縱聽任,可見孔明對孝直戰略戰術能力的認同。

在南征北伐中自然可以幫上孔明不少,甚至在第一次北伐中便可以佔據隴西涼州之地。

這對蜀漢的消耗對方資源、拖走對方人口資源的大戰略大有裨益。

孝直雖說與孔明不相通,但卻能各有分工,輔佐劉玄德。

可惜的是,孝直也像曹魏的郭嘉一樣,在劉玄德的事業達到巔峰之時,早逝了。

劉玄德也成了孤家寡人,再沒有個心機BOY做心腹。

以至於,後來,劉玄德夷陵之戰大敗。

據三國志記載劉玄德伐吳孔明與趙雲是反對的,但是劉玄德都不採納,孔明於是嘆息孝直如果活著一定能使劉玄德改變主意的。

若法正活到像孔明那樣的壽命,能否左右蜀漢北伐結局

孝直不死,蜀漢結局

孝直若是還活著,蜀國的發展,反觀政治這點,好像沒有對蜀漢後期內部的狀態沒多大改變。

因為孝直精通軍事謀略,是典型的謀士,不同於孔明的治國才幹。

舉個例子吧:劉玄德入蜀後,孔明針對劉璋時期,四川法度鬆弛,國家對民眾控制力有限的弊端。

採取了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實行嚴格的法令,以動員全國之力對抗曹孟德。

可是孝直卻在朝堂上,以漢高祖劉邦入關後實行“約法三章”的寬鬆法度為由,對孔明的治國方針提出了異議。

孝直若還活著,蜀漢結局還不好說。

因為這其實牽扯出了另一個問題,即孝直和孔明這兩個性格強勢而又都極其聰明的人能否在劉玄德死後和諧共存。

如果可以,那麼魏延和李嚴的結局會發生很大變化。

北伐大概就是孝直和魏延領兵,孔明作為丞相坐鎮後方,李嚴作為後勤部長督管物資供應。

這個配置在當時來看,堪稱奢華,而北伐戰果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是如果這兩人不能和平共存,那麼恐怕就是內鬥不止,迅速衰敗了。

若法正活到像孔明那樣的壽命,能否左右蜀漢北伐結局

但有兩點肯定性較大:

1.若孝直不死,能續很多人的命

若孝直不死,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續命,而且不是續七七四十九天這種,而是續個一二十年。

先帝、張三爺,還有死於那場浩劫的蜀漢精銳。以及孔明軍師不會過度操勞。

那場戰爭是蜀國衰落的轉折點,有孝直在,即便戰爭發生,也能極大地減少損失。

但姜維,就不知道去哪裡了。

2. 若孝直不死,天下有變,無論魏吳

魏國不過三代,司馬家崛起了。吳國大皇帝還在世的時候內部就已經亂得不行。

而蜀漢,即便孔明死後,也能保證各個勢力的平衡,此消彼長,正式孔明軍師所言的天下有變。

倘若第一步的孝直為很多人續命成功,那麼第二步便是趁天下有變了。

當然,可能沒有孔明軍師的北伐,司馬懿不會被魏國重用,就沒後面的晉國了。

若法正活到像孔明那樣的壽命,能否左右蜀漢北伐結局

我想拿到的完美劇本是:

孝直不死,那麼最大的可能就是,關羽也不會死,荊州不會丟。

法孝直要是在,劉玄德東征參謀團就更靠譜,也許不至於敗的那麼慘。

而夷陵之敗對蜀漢的影響,就無需贅言了吧,那麼就能按照孔明隆中對的路線來走了。

不用北伐,只要守住自己的地盤,好好搞生產,往西南深入,保證大後方,順便拉些人看住東吳,之後就等那個“天下有變”了。

但我又覺得,估計劉玄德不會先去搭救獻帝,而是先把東吳趕到南方窮山惡水的地方去。

再等著曹孟德(或他兒子)篡位,然後自己兩路人馬(荊州、益州)搞掉篡位的“奸臣”,順便自己當個皇帝。

"

歷史上,法正(字孝直)對劉玄德的意義重大,論才能孝直有陳平的影子,而且也深得劉玄德信任,這是孔明不能及的。

倘若孝直不死,對蜀漢後期的格局以致整個三國格局都有極大的影響。

若法正活到像孔明那樣的壽命,能否左右蜀漢北伐結局

簡單說,孝直就是(郭嘉+賈詡)/2的蜀漢版本。

剛烈,狠辣,豁得出去,現實,殘忍,精確,睚眥必報。

孝直在劉璋手下做校尉時,大家都說孝直德性不行。

之後孝直投靠劉玄德,任蜀郡太守後,“為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感覺智商高的人好多都睚眥必報呢)

意思是說:孝直心胸狹窄,由於大家曾經看不起他,就為過去的一點小小的恩怨,哪怕是一頓飯的事都進行報復,殺了好幾個人,真可以說是草菅人命。

實則,孝直是個極其現實的人,孝直非常看不上虛名之輩。

孝直對“天下之人”其實頗抱小覷之意,簡單說就是:孝直非常清醒的,對全世界都懷有智商的優越感。

雖然孝直脾氣不大好,但有鑑於孔明之前對孝直的遷就放縱聽任,可見孔明對孝直戰略戰術能力的認同。

在南征北伐中自然可以幫上孔明不少,甚至在第一次北伐中便可以佔據隴西涼州之地。

這對蜀漢的消耗對方資源、拖走對方人口資源的大戰略大有裨益。

孝直雖說與孔明不相通,但卻能各有分工,輔佐劉玄德。

可惜的是,孝直也像曹魏的郭嘉一樣,在劉玄德的事業達到巔峰之時,早逝了。

劉玄德也成了孤家寡人,再沒有個心機BOY做心腹。

以至於,後來,劉玄德夷陵之戰大敗。

據三國志記載劉玄德伐吳孔明與趙雲是反對的,但是劉玄德都不採納,孔明於是嘆息孝直如果活著一定能使劉玄德改變主意的。

若法正活到像孔明那樣的壽命,能否左右蜀漢北伐結局

孝直不死,蜀漢結局

孝直若是還活著,蜀國的發展,反觀政治這點,好像沒有對蜀漢後期內部的狀態沒多大改變。

因為孝直精通軍事謀略,是典型的謀士,不同於孔明的治國才幹。

舉個例子吧:劉玄德入蜀後,孔明針對劉璋時期,四川法度鬆弛,國家對民眾控制力有限的弊端。

採取了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實行嚴格的法令,以動員全國之力對抗曹孟德。

可是孝直卻在朝堂上,以漢高祖劉邦入關後實行“約法三章”的寬鬆法度為由,對孔明的治國方針提出了異議。

孝直若還活著,蜀漢結局還不好說。

因為這其實牽扯出了另一個問題,即孝直和孔明這兩個性格強勢而又都極其聰明的人能否在劉玄德死後和諧共存。

如果可以,那麼魏延和李嚴的結局會發生很大變化。

北伐大概就是孝直和魏延領兵,孔明作為丞相坐鎮後方,李嚴作為後勤部長督管物資供應。

這個配置在當時來看,堪稱奢華,而北伐戰果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是如果這兩人不能和平共存,那麼恐怕就是內鬥不止,迅速衰敗了。

若法正活到像孔明那樣的壽命,能否左右蜀漢北伐結局

但有兩點肯定性較大:

1.若孝直不死,能續很多人的命

若孝直不死,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續命,而且不是續七七四十九天這種,而是續個一二十年。

先帝、張三爺,還有死於那場浩劫的蜀漢精銳。以及孔明軍師不會過度操勞。

那場戰爭是蜀國衰落的轉折點,有孝直在,即便戰爭發生,也能極大地減少損失。

但姜維,就不知道去哪裡了。

2. 若孝直不死,天下有變,無論魏吳

魏國不過三代,司馬家崛起了。吳國大皇帝還在世的時候內部就已經亂得不行。

而蜀漢,即便孔明死後,也能保證各個勢力的平衡,此消彼長,正式孔明軍師所言的天下有變。

倘若第一步的孝直為很多人續命成功,那麼第二步便是趁天下有變了。

當然,可能沒有孔明軍師的北伐,司馬懿不會被魏國重用,就沒後面的晉國了。

若法正活到像孔明那樣的壽命,能否左右蜀漢北伐結局

我想拿到的完美劇本是:

孝直不死,那麼最大的可能就是,關羽也不會死,荊州不會丟。

法孝直要是在,劉玄德東征參謀團就更靠譜,也許不至於敗的那麼慘。

而夷陵之敗對蜀漢的影響,就無需贅言了吧,那麼就能按照孔明隆中對的路線來走了。

不用北伐,只要守住自己的地盤,好好搞生產,往西南深入,保證大後方,順便拉些人看住東吳,之後就等那個“天下有變”了。

但我又覺得,估計劉玄德不會先去搭救獻帝,而是先把東吳趕到南方窮山惡水的地方去。

再等著曹孟德(或他兒子)篡位,然後自己兩路人馬(荊州、益州)搞掉篡位的“奸臣”,順便自己當個皇帝。

若法正活到像孔明那樣的壽命,能否左右蜀漢北伐結局

再說如果荊州丟了,劉玄德死了,那麼北伐還是要的,而帶隊的就可能是孝直了,畢竟正史上孝直比孔明先生會打仗。

我們看演義知道,孔明北伐有一次是被小主給叫回去的,本來都要有突破了,還是功虧一簣。

有孝直在就不同了,孔明在家搞生產,搞後勤,順便好好管著小主,防住小人,孝直領著人馬收地盤。

說不定用上魏延,奇兵出子午谷,那可就發大發了。

至少也不必像孔明北伐那樣憋屈,打了幾次還是沒什麼實際成果(雖然保住了蜀漢)。

本期的歷史知識就講到這了,如果你有不同的看點,歡迎文章底部留言,我們下一期再見。

本文由作者歷史風聲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