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就是會在細節裡出賣你的東西

有關教養的幾件小事。

一九二六年

三月十六日,思想家梁啟超因為頻繁尿血,被送上協和醫院的手術檯。主刀大夫是協和醫院首任華人院長、哈佛博士劉瑞恆。為保險起見,劉大夫割掉了梁啟超的右腎,然而,樑的病症並沒有因此減輕。坊間由此以訛傳訛,甚至說協和醫院誤割了梁啟超的好腎。

消息傳出來,一時輿論譁然,據說好些門人弟子想寫文章抨擊協和、批評西醫,為老師“討個公道”。但梁啟超的第一反應是:絕不可以。他對周圍人說:中國老百姓剛剛開始相信西醫,還有很多人在觀望,舊觀念還沒轉過來,不能因為我的病例,讓老百姓再起疑惑。

三個月以後,梁啟超親自寫了一篇文章《我的病與協和醫院》,發表在發行量最大的《晨報》上。他這樣寫道:右腎是一定要割,這是醫學上的問題。我們門外漢無從判斷,據當時的診查結果,罪在右腎,斷無可疑。……出院之後,直到今日,我還是繼續吃協和的藥,病雖然沒有清楚,但是比未受手術之前的確好了許多。

文章末尾,言辭更加懇切:我們不能因為現代人科學智識還幼稚,便根本懷疑到科學這樣東西。我盼望社會上別借我的這回病為口實,生出一種反動的怪論,成為中國醫學前途進步之障礙。

苦心孤詣,令人動容。

他是拿自己的命為現代化做犧牲。與其說,這是他的道德境界,毋寧說這是他的教養。思想、道德是可以學的,可以放在嘴上說的,可是遭遇性命攸關的大節,教養裝不出來。

"教養,就是會在細節裡出賣你的東西

有關教養的幾件小事。

一九二六年

三月十六日,思想家梁啟超因為頻繁尿血,被送上協和醫院的手術檯。主刀大夫是協和醫院首任華人院長、哈佛博士劉瑞恆。為保險起見,劉大夫割掉了梁啟超的右腎,然而,樑的病症並沒有因此減輕。坊間由此以訛傳訛,甚至說協和醫院誤割了梁啟超的好腎。

消息傳出來,一時輿論譁然,據說好些門人弟子想寫文章抨擊協和、批評西醫,為老師“討個公道”。但梁啟超的第一反應是:絕不可以。他對周圍人說:中國老百姓剛剛開始相信西醫,還有很多人在觀望,舊觀念還沒轉過來,不能因為我的病例,讓老百姓再起疑惑。

三個月以後,梁啟超親自寫了一篇文章《我的病與協和醫院》,發表在發行量最大的《晨報》上。他這樣寫道:右腎是一定要割,這是醫學上的問題。我們門外漢無從判斷,據當時的診查結果,罪在右腎,斷無可疑。……出院之後,直到今日,我還是繼續吃協和的藥,病雖然沒有清楚,但是比未受手術之前的確好了許多。

文章末尾,言辭更加懇切:我們不能因為現代人科學智識還幼稚,便根本懷疑到科學這樣東西。我盼望社會上別借我的這回病為口實,生出一種反動的怪論,成為中國醫學前途進步之障礙。

苦心孤詣,令人動容。

他是拿自己的命為現代化做犧牲。與其說,這是他的道德境界,毋寧說這是他的教養。思想、道德是可以學的,可以放在嘴上說的,可是遭遇性命攸關的大節,教養裝不出來。

教養,就是會在細節裡出賣你的東西

一九六六年

九月三日凌晨,翻譯家傅雷和夫人朱梅馥整理家中財產,發現僅有的一百一十元五角九分的現鈔和兩張銀行存款單。

傅雷隨後在遺書中寫道:

現鈔五十五元二角九分,請代付九月份房租。現鈔五十三元三角,作為我們的火葬費用。一張六百元的存單,留給保姆周菊娣,作過渡時期生活費,她是勞動人民,一生孤苦,我們不願她無故受累。另一張三百七十元的存單,作為給姑母傅儀的補償——她寄存在我家之飾物,與我們自有的,同時被取去沒收。

隨後,傅雷夫婦從一塊浦東土布做的被單上撕下兩長條,打結,懸在鐵窗橫框上自盡。為了避免踢倒方凳打擾鄰居,他們在地上鋪了棉胎。

"教養,就是會在細節裡出賣你的東西

有關教養的幾件小事。

一九二六年

三月十六日,思想家梁啟超因為頻繁尿血,被送上協和醫院的手術檯。主刀大夫是協和醫院首任華人院長、哈佛博士劉瑞恆。為保險起見,劉大夫割掉了梁啟超的右腎,然而,樑的病症並沒有因此減輕。坊間由此以訛傳訛,甚至說協和醫院誤割了梁啟超的好腎。

消息傳出來,一時輿論譁然,據說好些門人弟子想寫文章抨擊協和、批評西醫,為老師“討個公道”。但梁啟超的第一反應是:絕不可以。他對周圍人說:中國老百姓剛剛開始相信西醫,還有很多人在觀望,舊觀念還沒轉過來,不能因為我的病例,讓老百姓再起疑惑。

三個月以後,梁啟超親自寫了一篇文章《我的病與協和醫院》,發表在發行量最大的《晨報》上。他這樣寫道:右腎是一定要割,這是醫學上的問題。我們門外漢無從判斷,據當時的診查結果,罪在右腎,斷無可疑。……出院之後,直到今日,我還是繼續吃協和的藥,病雖然沒有清楚,但是比未受手術之前的確好了許多。

文章末尾,言辭更加懇切:我們不能因為現代人科學智識還幼稚,便根本懷疑到科學這樣東西。我盼望社會上別借我的這回病為口實,生出一種反動的怪論,成為中國醫學前途進步之障礙。

苦心孤詣,令人動容。

他是拿自己的命為現代化做犧牲。與其說,這是他的道德境界,毋寧說這是他的教養。思想、道德是可以學的,可以放在嘴上說的,可是遭遇性命攸關的大節,教養裝不出來。

教養,就是會在細節裡出賣你的東西

一九六六年

九月三日凌晨,翻譯家傅雷和夫人朱梅馥整理家中財產,發現僅有的一百一十元五角九分的現鈔和兩張銀行存款單。

傅雷隨後在遺書中寫道:

現鈔五十五元二角九分,請代付九月份房租。現鈔五十三元三角,作為我們的火葬費用。一張六百元的存單,留給保姆周菊娣,作過渡時期生活費,她是勞動人民,一生孤苦,我們不願她無故受累。另一張三百七十元的存單,作為給姑母傅儀的補償——她寄存在我家之飾物,與我們自有的,同時被取去沒收。

隨後,傅雷夫婦從一塊浦東土布做的被單上撕下兩長條,打結,懸在鐵窗橫框上自盡。為了避免踢倒方凳打擾鄰居,他們在地上鋪了棉胎。

教養,就是會在細節裡出賣你的東西

一九九一年

十一月一日下午三點半,愛荷華大學凡艾倫物理系大樓(Van Allen Hall)309教室裡,來自北大物理系的留學生盧剛用一隻巴西製造的金牛星牌0.38口徑左輪手槍,射殺了三位老師和一位中國同學。

事情發生後,美國物理學界一片痛惜之聲。據說,當時全世界天體物理研究領域,一共有六個最頂尖的教授,盧剛三槍就打死了其中三個,都是五六十歲,正當學術研究的壯年。有人評論說,天體物理研究近百年的累積,一半變成空白。

真正匪夷所思的事,發生在後面。

愛荷華區是個大學區,有近千名中國留學生。盧剛案件發生後,中國留學生和家屬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我們在別人國家犯了案,殺了人,出門怎麼面對美國人?

可是就在案發當天晚上,愛荷華所有中國留學生家門口都有一封信塞進來,是當地教堂散發的,大意是說:請所有中國人不要緊張,不要愧疚,我們都是罪人,都是上帝的孩子,請大家一起為死難者祈禱,為凶手祈禱。

中國人安心了,第二天上學、上班,到了學校、公司,又受到美國同學和同事的口頭安慰,然後教堂請中國人,不管你信不信教,都來參加儀式,原諒罪人,超度死者。

"教養,就是會在細節裡出賣你的東西

有關教養的幾件小事。

一九二六年

三月十六日,思想家梁啟超因為頻繁尿血,被送上協和醫院的手術檯。主刀大夫是協和醫院首任華人院長、哈佛博士劉瑞恆。為保險起見,劉大夫割掉了梁啟超的右腎,然而,樑的病症並沒有因此減輕。坊間由此以訛傳訛,甚至說協和醫院誤割了梁啟超的好腎。

消息傳出來,一時輿論譁然,據說好些門人弟子想寫文章抨擊協和、批評西醫,為老師“討個公道”。但梁啟超的第一反應是:絕不可以。他對周圍人說:中國老百姓剛剛開始相信西醫,還有很多人在觀望,舊觀念還沒轉過來,不能因為我的病例,讓老百姓再起疑惑。

三個月以後,梁啟超親自寫了一篇文章《我的病與協和醫院》,發表在發行量最大的《晨報》上。他這樣寫道:右腎是一定要割,這是醫學上的問題。我們門外漢無從判斷,據當時的診查結果,罪在右腎,斷無可疑。……出院之後,直到今日,我還是繼續吃協和的藥,病雖然沒有清楚,但是比未受手術之前的確好了許多。

文章末尾,言辭更加懇切:我們不能因為現代人科學智識還幼稚,便根本懷疑到科學這樣東西。我盼望社會上別借我的這回病為口實,生出一種反動的怪論,成為中國醫學前途進步之障礙。

苦心孤詣,令人動容。

他是拿自己的命為現代化做犧牲。與其說,這是他的道德境界,毋寧說這是他的教養。思想、道德是可以學的,可以放在嘴上說的,可是遭遇性命攸關的大節,教養裝不出來。

教養,就是會在細節裡出賣你的東西

一九六六年

九月三日凌晨,翻譯家傅雷和夫人朱梅馥整理家中財產,發現僅有的一百一十元五角九分的現鈔和兩張銀行存款單。

傅雷隨後在遺書中寫道:

現鈔五十五元二角九分,請代付九月份房租。現鈔五十三元三角,作為我們的火葬費用。一張六百元的存單,留給保姆周菊娣,作過渡時期生活費,她是勞動人民,一生孤苦,我們不願她無故受累。另一張三百七十元的存單,作為給姑母傅儀的補償——她寄存在我家之飾物,與我們自有的,同時被取去沒收。

隨後,傅雷夫婦從一塊浦東土布做的被單上撕下兩長條,打結,懸在鐵窗橫框上自盡。為了避免踢倒方凳打擾鄰居,他們在地上鋪了棉胎。

教養,就是會在細節裡出賣你的東西

一九九一年

十一月一日下午三點半,愛荷華大學凡艾倫物理系大樓(Van Allen Hall)309教室裡,來自北大物理系的留學生盧剛用一隻巴西製造的金牛星牌0.38口徑左輪手槍,射殺了三位老師和一位中國同學。

事情發生後,美國物理學界一片痛惜之聲。據說,當時全世界天體物理研究領域,一共有六個最頂尖的教授,盧剛三槍就打死了其中三個,都是五六十歲,正當學術研究的壯年。有人評論說,天體物理研究近百年的累積,一半變成空白。

真正匪夷所思的事,發生在後面。

愛荷華區是個大學區,有近千名中國留學生。盧剛案件發生後,中國留學生和家屬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我們在別人國家犯了案,殺了人,出門怎麼面對美國人?

可是就在案發當天晚上,愛荷華所有中國留學生家門口都有一封信塞進來,是當地教堂散發的,大意是說:請所有中國人不要緊張,不要愧疚,我們都是罪人,都是上帝的孩子,請大家一起為死難者祈禱,為凶手祈禱。

中國人安心了,第二天上學、上班,到了學校、公司,又受到美國同學和同事的口頭安慰,然後教堂請中國人,不管你信不信教,都來參加儀式,原諒罪人,超度死者。

教養,就是會在細節裡出賣你的東西

二〇〇八年

元旦,我在日本名古屋市中心的三越百貨逛街。迎面走過一對母女。五歲的小姑娘一不留神把手上的熱巧克力打翻,身上鞋上地上,潑得到處都是。身邊的年輕的媽媽立即蹲下來,拿出餐巾紙,她的第一個動作,是先把被弄髒的地面擦的乾乾淨淨,然後才轉身幫著孩子收拾衣服鞋子——這中間,媽媽一句話也沒說,可是我相信,小姑娘已經全部看在眼裡。

二〇一〇年

她和他相親。第一次吃飯,她吃的很少很少,剩下不少。

她原以為,一般相親第一次請女孩子,吃飯時應該不至於打包吧,更何況他家境很好。沒想到他很自然的跟服務員要了打包盒,細條慢理的整理好。感覺女孩在看自己,他抬起頭很自然的對她笑了笑。

後來她說,那一刻,覺得自己喜歡上他了。

"教養,就是會在細節裡出賣你的東西

有關教養的幾件小事。

一九二六年

三月十六日,思想家梁啟超因為頻繁尿血,被送上協和醫院的手術檯。主刀大夫是協和醫院首任華人院長、哈佛博士劉瑞恆。為保險起見,劉大夫割掉了梁啟超的右腎,然而,樑的病症並沒有因此減輕。坊間由此以訛傳訛,甚至說協和醫院誤割了梁啟超的好腎。

消息傳出來,一時輿論譁然,據說好些門人弟子想寫文章抨擊協和、批評西醫,為老師“討個公道”。但梁啟超的第一反應是:絕不可以。他對周圍人說:中國老百姓剛剛開始相信西醫,還有很多人在觀望,舊觀念還沒轉過來,不能因為我的病例,讓老百姓再起疑惑。

三個月以後,梁啟超親自寫了一篇文章《我的病與協和醫院》,發表在發行量最大的《晨報》上。他這樣寫道:右腎是一定要割,這是醫學上的問題。我們門外漢無從判斷,據當時的診查結果,罪在右腎,斷無可疑。……出院之後,直到今日,我還是繼續吃協和的藥,病雖然沒有清楚,但是比未受手術之前的確好了許多。

文章末尾,言辭更加懇切:我們不能因為現代人科學智識還幼稚,便根本懷疑到科學這樣東西。我盼望社會上別借我的這回病為口實,生出一種反動的怪論,成為中國醫學前途進步之障礙。

苦心孤詣,令人動容。

他是拿自己的命為現代化做犧牲。與其說,這是他的道德境界,毋寧說這是他的教養。思想、道德是可以學的,可以放在嘴上說的,可是遭遇性命攸關的大節,教養裝不出來。

教養,就是會在細節裡出賣你的東西

一九六六年

九月三日凌晨,翻譯家傅雷和夫人朱梅馥整理家中財產,發現僅有的一百一十元五角九分的現鈔和兩張銀行存款單。

傅雷隨後在遺書中寫道:

現鈔五十五元二角九分,請代付九月份房租。現鈔五十三元三角,作為我們的火葬費用。一張六百元的存單,留給保姆周菊娣,作過渡時期生活費,她是勞動人民,一生孤苦,我們不願她無故受累。另一張三百七十元的存單,作為給姑母傅儀的補償——她寄存在我家之飾物,與我們自有的,同時被取去沒收。

隨後,傅雷夫婦從一塊浦東土布做的被單上撕下兩長條,打結,懸在鐵窗橫框上自盡。為了避免踢倒方凳打擾鄰居,他們在地上鋪了棉胎。

教養,就是會在細節裡出賣你的東西

一九九一年

十一月一日下午三點半,愛荷華大學凡艾倫物理系大樓(Van Allen Hall)309教室裡,來自北大物理系的留學生盧剛用一隻巴西製造的金牛星牌0.38口徑左輪手槍,射殺了三位老師和一位中國同學。

事情發生後,美國物理學界一片痛惜之聲。據說,當時全世界天體物理研究領域,一共有六個最頂尖的教授,盧剛三槍就打死了其中三個,都是五六十歲,正當學術研究的壯年。有人評論說,天體物理研究近百年的累積,一半變成空白。

真正匪夷所思的事,發生在後面。

愛荷華區是個大學區,有近千名中國留學生。盧剛案件發生後,中國留學生和家屬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我們在別人國家犯了案,殺了人,出門怎麼面對美國人?

可是就在案發當天晚上,愛荷華所有中國留學生家門口都有一封信塞進來,是當地教堂散發的,大意是說:請所有中國人不要緊張,不要愧疚,我們都是罪人,都是上帝的孩子,請大家一起為死難者祈禱,為凶手祈禱。

中國人安心了,第二天上學、上班,到了學校、公司,又受到美國同學和同事的口頭安慰,然後教堂請中國人,不管你信不信教,都來參加儀式,原諒罪人,超度死者。

教養,就是會在細節裡出賣你的東西

二〇〇八年

元旦,我在日本名古屋市中心的三越百貨逛街。迎面走過一對母女。五歲的小姑娘一不留神把手上的熱巧克力打翻,身上鞋上地上,潑得到處都是。身邊的年輕的媽媽立即蹲下來,拿出餐巾紙,她的第一個動作,是先把被弄髒的地面擦的乾乾淨淨,然後才轉身幫著孩子收拾衣服鞋子——這中間,媽媽一句話也沒說,可是我相信,小姑娘已經全部看在眼裡。

二〇一〇年

她和他相親。第一次吃飯,她吃的很少很少,剩下不少。

她原以為,一般相親第一次請女孩子,吃飯時應該不至於打包吧,更何況他家境很好。沒想到他很自然的跟服務員要了打包盒,細條慢理的整理好。感覺女孩在看自己,他抬起頭很自然的對她笑了笑。

後來她說,那一刻,覺得自己喜歡上他了。

教養,就是會在細節裡出賣你的東西

二〇一一年

這一年除夕的春晚,兩岸三地三個歌手,方大同、蕭敬騰、李健,臨時組了一個“新勢力”組合。方大同唱《愛愛愛》,蕭敬騰唱《收藏》,李健唱《嚮往》。

三個人站成一個三角形,輪到誰的歌,誰就站到最前面去唱。那個時候,李健的名氣,還遠遠比不上兩位港臺的同行。方大同唱完,換位的時候,禮貌地對李健一躬身,伸手做了個“請”的動作——即便是舞臺上的“作秀”,也是有教養的“作秀”,不是麼?

輪到蕭敬騰了。雨神那天重感冒,接連破音走調。方大同察覺到了,於是看似不經意地幫忙助唱:不過在唱了一句“是否一樣”之後,方大同就不唱了,任由後面大段的蕭敬騰唱不上去的音空掉。

畢竟是別人的歌,你幫唱一句,可以,你替唱整首,那就不行。這個就是教養。

"教養,就是會在細節裡出賣你的東西

有關教養的幾件小事。

一九二六年

三月十六日,思想家梁啟超因為頻繁尿血,被送上協和醫院的手術檯。主刀大夫是協和醫院首任華人院長、哈佛博士劉瑞恆。為保險起見,劉大夫割掉了梁啟超的右腎,然而,樑的病症並沒有因此減輕。坊間由此以訛傳訛,甚至說協和醫院誤割了梁啟超的好腎。

消息傳出來,一時輿論譁然,據說好些門人弟子想寫文章抨擊協和、批評西醫,為老師“討個公道”。但梁啟超的第一反應是:絕不可以。他對周圍人說:中國老百姓剛剛開始相信西醫,還有很多人在觀望,舊觀念還沒轉過來,不能因為我的病例,讓老百姓再起疑惑。

三個月以後,梁啟超親自寫了一篇文章《我的病與協和醫院》,發表在發行量最大的《晨報》上。他這樣寫道:右腎是一定要割,這是醫學上的問題。我們門外漢無從判斷,據當時的診查結果,罪在右腎,斷無可疑。……出院之後,直到今日,我還是繼續吃協和的藥,病雖然沒有清楚,但是比未受手術之前的確好了許多。

文章末尾,言辭更加懇切:我們不能因為現代人科學智識還幼稚,便根本懷疑到科學這樣東西。我盼望社會上別借我的這回病為口實,生出一種反動的怪論,成為中國醫學前途進步之障礙。

苦心孤詣,令人動容。

他是拿自己的命為現代化做犧牲。與其說,這是他的道德境界,毋寧說這是他的教養。思想、道德是可以學的,可以放在嘴上說的,可是遭遇性命攸關的大節,教養裝不出來。

教養,就是會在細節裡出賣你的東西

一九六六年

九月三日凌晨,翻譯家傅雷和夫人朱梅馥整理家中財產,發現僅有的一百一十元五角九分的現鈔和兩張銀行存款單。

傅雷隨後在遺書中寫道:

現鈔五十五元二角九分,請代付九月份房租。現鈔五十三元三角,作為我們的火葬費用。一張六百元的存單,留給保姆周菊娣,作過渡時期生活費,她是勞動人民,一生孤苦,我們不願她無故受累。另一張三百七十元的存單,作為給姑母傅儀的補償——她寄存在我家之飾物,與我們自有的,同時被取去沒收。

隨後,傅雷夫婦從一塊浦東土布做的被單上撕下兩長條,打結,懸在鐵窗橫框上自盡。為了避免踢倒方凳打擾鄰居,他們在地上鋪了棉胎。

教養,就是會在細節裡出賣你的東西

一九九一年

十一月一日下午三點半,愛荷華大學凡艾倫物理系大樓(Van Allen Hall)309教室裡,來自北大物理系的留學生盧剛用一隻巴西製造的金牛星牌0.38口徑左輪手槍,射殺了三位老師和一位中國同學。

事情發生後,美國物理學界一片痛惜之聲。據說,當時全世界天體物理研究領域,一共有六個最頂尖的教授,盧剛三槍就打死了其中三個,都是五六十歲,正當學術研究的壯年。有人評論說,天體物理研究近百年的累積,一半變成空白。

真正匪夷所思的事,發生在後面。

愛荷華區是個大學區,有近千名中國留學生。盧剛案件發生後,中國留學生和家屬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我們在別人國家犯了案,殺了人,出門怎麼面對美國人?

可是就在案發當天晚上,愛荷華所有中國留學生家門口都有一封信塞進來,是當地教堂散發的,大意是說:請所有中國人不要緊張,不要愧疚,我們都是罪人,都是上帝的孩子,請大家一起為死難者祈禱,為凶手祈禱。

中國人安心了,第二天上學、上班,到了學校、公司,又受到美國同學和同事的口頭安慰,然後教堂請中國人,不管你信不信教,都來參加儀式,原諒罪人,超度死者。

教養,就是會在細節裡出賣你的東西

二〇〇八年

元旦,我在日本名古屋市中心的三越百貨逛街。迎面走過一對母女。五歲的小姑娘一不留神把手上的熱巧克力打翻,身上鞋上地上,潑得到處都是。身邊的年輕的媽媽立即蹲下來,拿出餐巾紙,她的第一個動作,是先把被弄髒的地面擦的乾乾淨淨,然後才轉身幫著孩子收拾衣服鞋子——這中間,媽媽一句話也沒說,可是我相信,小姑娘已經全部看在眼裡。

二〇一〇年

她和他相親。第一次吃飯,她吃的很少很少,剩下不少。

她原以為,一般相親第一次請女孩子,吃飯時應該不至於打包吧,更何況他家境很好。沒想到他很自然的跟服務員要了打包盒,細條慢理的整理好。感覺女孩在看自己,他抬起頭很自然的對她笑了笑。

後來她說,那一刻,覺得自己喜歡上他了。

教養,就是會在細節裡出賣你的東西

二〇一一年

這一年除夕的春晚,兩岸三地三個歌手,方大同、蕭敬騰、李健,臨時組了一個“新勢力”組合。方大同唱《愛愛愛》,蕭敬騰唱《收藏》,李健唱《嚮往》。

三個人站成一個三角形,輪到誰的歌,誰就站到最前面去唱。那個時候,李健的名氣,還遠遠比不上兩位港臺的同行。方大同唱完,換位的時候,禮貌地對李健一躬身,伸手做了個“請”的動作——即便是舞臺上的“作秀”,也是有教養的“作秀”,不是麼?

輪到蕭敬騰了。雨神那天重感冒,接連破音走調。方大同察覺到了,於是看似不經意地幫忙助唱:不過在唱了一句“是否一樣”之後,方大同就不唱了,任由後面大段的蕭敬騰唱不上去的音空掉。

畢竟是別人的歌,你幫唱一句,可以,你替唱整首,那就不行。這個就是教養。

教養,就是會在細節裡出賣你的東西

二〇一四年

東南大學中文系王步高教授,快七十了。在全校開《唐詩鑑賞》公選課,晚上七點上課,老爺子六點四十就會在教室呆著,他的解釋是:我怕自己沒有足夠的時間醞釀自己的感情,害怕講不好,對不起大家。

有一次,因為堵車,老爺子晚了幾分鐘到教室,上課的時候,他特意向全班同學道歉。道完歉之後,據說底下有女同學哭了。

二〇一五年

外科醫生劉老六(化名)說:

有個患者老太太,八十多了,腦出血後遺症,情況穩定後神經外科轉入康復科,偏癱失語,但是意識清晰。有次我去查房,她老伴出去了,只有護工在邊上。我隨口問她幾個問題,老太太當時語言功能還很差,交流很困難。我總感覺老人想跟我說什麼,但是我和護工兩個人都理解不了。猜了幾次她也搖頭,弄的我也挺著急,生怕她有什麼不舒服。一會她老伴回來了,貼到耳邊說了幾句,老人點了點頭。她老伴轉身跟我說:她說讓您坐著,站著累。

十幾年前,也有個同樣的故事。一個彌留中的老人,靜靜地等待生命最後一刻的到來。突然,他覺得特別難受,旁邊的祕書見狀,伏在老人耳朵邊說:您彆著急,我去叫大夫!就在她推門剛準備出去時,老人突然喚她回來。祕書疑惑不解時,老人艱難地對她說:不是“叫”,是“請”!

這位老人叫夏衍,那一年他九十七歲。

"教養,就是會在細節裡出賣你的東西

有關教養的幾件小事。

一九二六年

三月十六日,思想家梁啟超因為頻繁尿血,被送上協和醫院的手術檯。主刀大夫是協和醫院首任華人院長、哈佛博士劉瑞恆。為保險起見,劉大夫割掉了梁啟超的右腎,然而,樑的病症並沒有因此減輕。坊間由此以訛傳訛,甚至說協和醫院誤割了梁啟超的好腎。

消息傳出來,一時輿論譁然,據說好些門人弟子想寫文章抨擊協和、批評西醫,為老師“討個公道”。但梁啟超的第一反應是:絕不可以。他對周圍人說:中國老百姓剛剛開始相信西醫,還有很多人在觀望,舊觀念還沒轉過來,不能因為我的病例,讓老百姓再起疑惑。

三個月以後,梁啟超親自寫了一篇文章《我的病與協和醫院》,發表在發行量最大的《晨報》上。他這樣寫道:右腎是一定要割,這是醫學上的問題。我們門外漢無從判斷,據當時的診查結果,罪在右腎,斷無可疑。……出院之後,直到今日,我還是繼續吃協和的藥,病雖然沒有清楚,但是比未受手術之前的確好了許多。

文章末尾,言辭更加懇切:我們不能因為現代人科學智識還幼稚,便根本懷疑到科學這樣東西。我盼望社會上別借我的這回病為口實,生出一種反動的怪論,成為中國醫學前途進步之障礙。

苦心孤詣,令人動容。

他是拿自己的命為現代化做犧牲。與其說,這是他的道德境界,毋寧說這是他的教養。思想、道德是可以學的,可以放在嘴上說的,可是遭遇性命攸關的大節,教養裝不出來。

教養,就是會在細節裡出賣你的東西

一九六六年

九月三日凌晨,翻譯家傅雷和夫人朱梅馥整理家中財產,發現僅有的一百一十元五角九分的現鈔和兩張銀行存款單。

傅雷隨後在遺書中寫道:

現鈔五十五元二角九分,請代付九月份房租。現鈔五十三元三角,作為我們的火葬費用。一張六百元的存單,留給保姆周菊娣,作過渡時期生活費,她是勞動人民,一生孤苦,我們不願她無故受累。另一張三百七十元的存單,作為給姑母傅儀的補償——她寄存在我家之飾物,與我們自有的,同時被取去沒收。

隨後,傅雷夫婦從一塊浦東土布做的被單上撕下兩長條,打結,懸在鐵窗橫框上自盡。為了避免踢倒方凳打擾鄰居,他們在地上鋪了棉胎。

教養,就是會在細節裡出賣你的東西

一九九一年

十一月一日下午三點半,愛荷華大學凡艾倫物理系大樓(Van Allen Hall)309教室裡,來自北大物理系的留學生盧剛用一隻巴西製造的金牛星牌0.38口徑左輪手槍,射殺了三位老師和一位中國同學。

事情發生後,美國物理學界一片痛惜之聲。據說,當時全世界天體物理研究領域,一共有六個最頂尖的教授,盧剛三槍就打死了其中三個,都是五六十歲,正當學術研究的壯年。有人評論說,天體物理研究近百年的累積,一半變成空白。

真正匪夷所思的事,發生在後面。

愛荷華區是個大學區,有近千名中國留學生。盧剛案件發生後,中國留學生和家屬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我們在別人國家犯了案,殺了人,出門怎麼面對美國人?

可是就在案發當天晚上,愛荷華所有中國留學生家門口都有一封信塞進來,是當地教堂散發的,大意是說:請所有中國人不要緊張,不要愧疚,我們都是罪人,都是上帝的孩子,請大家一起為死難者祈禱,為凶手祈禱。

中國人安心了,第二天上學、上班,到了學校、公司,又受到美國同學和同事的口頭安慰,然後教堂請中國人,不管你信不信教,都來參加儀式,原諒罪人,超度死者。

教養,就是會在細節裡出賣你的東西

二〇〇八年

元旦,我在日本名古屋市中心的三越百貨逛街。迎面走過一對母女。五歲的小姑娘一不留神把手上的熱巧克力打翻,身上鞋上地上,潑得到處都是。身邊的年輕的媽媽立即蹲下來,拿出餐巾紙,她的第一個動作,是先把被弄髒的地面擦的乾乾淨淨,然後才轉身幫著孩子收拾衣服鞋子——這中間,媽媽一句話也沒說,可是我相信,小姑娘已經全部看在眼裡。

二〇一〇年

她和他相親。第一次吃飯,她吃的很少很少,剩下不少。

她原以為,一般相親第一次請女孩子,吃飯時應該不至於打包吧,更何況他家境很好。沒想到他很自然的跟服務員要了打包盒,細條慢理的整理好。感覺女孩在看自己,他抬起頭很自然的對她笑了笑。

後來她說,那一刻,覺得自己喜歡上他了。

教養,就是會在細節裡出賣你的東西

二〇一一年

這一年除夕的春晚,兩岸三地三個歌手,方大同、蕭敬騰、李健,臨時組了一個“新勢力”組合。方大同唱《愛愛愛》,蕭敬騰唱《收藏》,李健唱《嚮往》。

三個人站成一個三角形,輪到誰的歌,誰就站到最前面去唱。那個時候,李健的名氣,還遠遠比不上兩位港臺的同行。方大同唱完,換位的時候,禮貌地對李健一躬身,伸手做了個“請”的動作——即便是舞臺上的“作秀”,也是有教養的“作秀”,不是麼?

輪到蕭敬騰了。雨神那天重感冒,接連破音走調。方大同察覺到了,於是看似不經意地幫忙助唱:不過在唱了一句“是否一樣”之後,方大同就不唱了,任由後面大段的蕭敬騰唱不上去的音空掉。

畢竟是別人的歌,你幫唱一句,可以,你替唱整首,那就不行。這個就是教養。

教養,就是會在細節裡出賣你的東西

二〇一四年

東南大學中文系王步高教授,快七十了。在全校開《唐詩鑑賞》公選課,晚上七點上課,老爺子六點四十就會在教室呆著,他的解釋是:我怕自己沒有足夠的時間醞釀自己的感情,害怕講不好,對不起大家。

有一次,因為堵車,老爺子晚了幾分鐘到教室,上課的時候,他特意向全班同學道歉。道完歉之後,據說底下有女同學哭了。

二〇一五年

外科醫生劉老六(化名)說:

有個患者老太太,八十多了,腦出血後遺症,情況穩定後神經外科轉入康復科,偏癱失語,但是意識清晰。有次我去查房,她老伴出去了,只有護工在邊上。我隨口問她幾個問題,老太太當時語言功能還很差,交流很困難。我總感覺老人想跟我說什麼,但是我和護工兩個人都理解不了。猜了幾次她也搖頭,弄的我也挺著急,生怕她有什麼不舒服。一會她老伴回來了,貼到耳邊說了幾句,老人點了點頭。她老伴轉身跟我說:她說讓您坐著,站著累。

十幾年前,也有個同樣的故事。一個彌留中的老人,靜靜地等待生命最後一刻的到來。突然,他覺得特別難受,旁邊的祕書見狀,伏在老人耳朵邊說:您彆著急,我去叫大夫!就在她推門剛準備出去時,老人突然喚她回來。祕書疑惑不解時,老人艱難地對她說:不是“叫”,是“請”!

這位老人叫夏衍,那一年他九十七歲。

教養,就是會在細節裡出賣你的東西

二〇一八年

其他城市我不大清楚,在南京,絕大部分公交車司機,遇到斑馬線,會主動做手勢,讓行人先走。公交車司機駕駛作風經常讓人詬病,但是這一點,足令人稱讚。

每時每刻

我最屬意的教養:其一,哪怕熟悉到可以共用一個水杯,也不要隨便打聽對方的隱私;其二,儘可能的剋制優越感,哪怕有十足的資本。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