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劇本背後故事:為人民反腐的願望唱讚歌

反腐倡廉 文學 周梅森 徐才厚 光明網頭條號 2017-04-11

為人民反腐的願望唱讚歌

——翟泰豐講述《人民的名義》劇本背後的故事

光明日報記者 靳昊

作為《人民的名義》劇本的顧問,中宣部原副部長、中國作協黨組原書記翟泰豐為編劇周梅森的創作提出過很多寶貴意見。4月8日,光明日報記者專訪翟泰豐,請他講述劇本背後的故事,談談這部“現象級”作品是怎樣“煉成”的。

《人民的名義》劇本背後故事:為人民反腐的願望唱讚歌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劇照 資料圖片

記者:劇本創作過程中發生過哪些故事?聽說您與編劇產生過分歧?

翟泰豐:周梅森一貫堅持現實主義創作,寫出了很多好作品。但是這次寫《人民的名義》之前,因為種種原因,他已經撂筆10餘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對黨內腐敗現象重拳出擊。周梅森深為感動,他腦子裡已經積累了大量材料。在最高檢的支持下,他要重新創作,我自然為他高興。

劇本寫到20多集的時候,大概是2015年4月份,周梅森把作品送過來。我用了一天一夜看完了,深感他仍然處於精神壓抑狀態,放不開手。後來就給他打電話,我為他著急,話語有些重,手在抖。我說,你要寫出有你周梅森氣勢的時代作品來。現在黨中央的反腐是一個接一個的鋼拳頭打出來,都打到周永康、徐才厚這樣的人身上了,力度大啊!這是你十八大以後的作品嗎?劇本能這麼輕描淡寫嗎?

他很認真聽取意見,對劇本進行了修改。作品研討會召開時,大家基本都是贊同的意見。不是因為該劇有了副國級的“大老虎”,而是在於走進了十八大後黨中央治國理政的大局,唱響了大時代的聲音,為人民反腐的願望唱讚歌。

記者:這部作品深受大家喜愛,其成功之處在哪裡?

翟泰豐:這部作品是反腐題材,但不是侷限於單純講反腐敗,是寫大社會、大歷史,是站在時代大背景下寫反腐敗,站在人民立場上呼喚偉大復興。今天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共產黨怎樣通過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使我們的黨更加堅強有力,把13億人凝聚起來走向共同富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是面臨的重大時代課題。所以,我認為“反腐小說”“政治小說”的提法都不準確,值得商榷。

這部作品受歡迎,原因有三:一是人民需要這樣的作品,作家講出了人民的心裡話。作者始終為人民吶喊,為工人失掉股權爭償還,為信訪百姓遭刁難鳴不平。二是狠狠鞭撻貪腐,深刻揭露了從基層至副國級貪腐分子所編織的層層貪腐網。三是始終歌頌黨中央強大的反腐力度。人們看到,有精幹的反腐人員,強大的反腐機構,腐敗分子難逃法網,增強了反腐必勝的信心。

記者:怎樣才能寫出屬於時代屬於人民的好作品?

翟泰豐:周梅森之所以能寫出好作品,是因為他不是空喊口號,而是紮根在群眾中間,與人民同呼吸。他是一名人民作家。他善於在創作中探覓各類人群的內心世界,這樣就增強了作品的深度和力度。

我認為,作家要寫出好作品,有三個條件。第一,知識基礎要非常紮實,要懂經濟學、哲學、社會學……還要懂中國的文化傳統根脈。第二,要有深厚的生活積累,對各個層面都十分熟悉。第三,要有勇於創新的精神,大膽創作、無所畏懼。

記者:周梅森寫了很多反腐題材作品,這次有什麼新突破?此類作品如何把握好創作取向?

翟泰豐:這次作品的新突破關鍵在於挖掘人物內心世界。比如祁同偉,最早是緝毒英雄,後來變成不擇手段往上爬的腐敗分子。我們從他身上找到了腐敗的根源,那就是權勢和金錢支配下黨性修養的缺失和人性的異變。另外,作品中也蘊含著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完善黨紀國法、構建選好乾部用好乾部機制等內容。

反腐要大膽寫,但一定要把握三條:第一,不是簡單展示腐敗,而要反腐敗和鞭撻腐敗。第二,反腐只靠專業人員是不行的,專業力量必須深入人民群眾、依靠人民群眾。第三,要寫得好看,要善於編織複雜的人物關係,要有戲劇衝突,要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把人物的靈魂亮出來。這是一種技巧,而這要以深厚的富有哲理的內容為基礎。

《光明日報》( 2017年04月10日 05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