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關警方“三個有力支撐”創新臨時居民身份證派出所代辦服務模式

法律 政法 社會 昭通警方 2017-06-07

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大關縣公安局為最大限度解決群眾關切的問題,最大限度提升服務群眾效能,結合轄區實際,創新推行臨時身份證派出所代辦和郵政寄遞服務模式,真正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腿,讓群眾少走路”的目標,真正向群眾釋放公安機關“放、管、服”改革成效“紅包”,受到群眾歡迎點贊。

迴應需求,高位推動,提供組織支撐

迴應群眾需求

大關縣公安局在深入推進“三百”(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憂)愛民實踐活動中收集到部分群眾反映臨時身份證鄉鎮派出所無法辦理,群眾申領臨時身份證時需要從鄉鎮到縣局戶政服務窗口辦理,既費時又費力更費錢。縣局黨委高度重視群眾意見,對全縣臨時身份證辦理情況開展專題調研,發現全年縣局辦理臨時身份證5000餘份,群眾僅從各鄉鎮到縣城的車費就需支出近100萬元,更不要說吃住所需花銷,如果派出所可以辦理該業務,每年可以為群眾節約開支200多萬元。

高位推動

大關縣公安局黨委站在最大限度解決群眾關心的難題的高度,召集治安、科技通訊、派出所等部門開會研究,向市局、省廳請示,尋求政策、技術支撐,在上級公安機關業務指導部門的指導下,縣局決定在全局推行臨時身份證由縣局集中統一辦理轉為由各鄉鎮派出所代為辦理的服務模式。在經費相對緊張的前提下,縣局籌集資金6萬餘元,為各鄉鎮派出所購置電腦、打印機、塑封機等辦證所需設備,在全縣鄉鎮戶籍窗口全面開通臨時身份證代辦服務。

規範流程,強化宣傳培訓,提供業務支撐

統一規範流程

為使工作規範有序開展,大關縣公安局制定下發了《大關縣公安局派出所代辦臨時身份證工作方案》和《大關縣公安局派出所代辦臨時身份證工作規範(試行)》,制定了“辦證窗口受理、網絡傳送審核、遠程操作打印、群眾當場領證”的流程操作,即群眾到派出所戶籍辦證窗口申請辦理,辦證窗口受理錄入雲南省人口信息管理系統發送縣局審批,戶政服務窗口通過遠程審核控制辦證,派出所當場發放證件,實現了受理、審核辦證、發證的全過程無縫對接。

強化宣傳培訓

為提升該項便民措施的群眾知曉率,大關縣公安局通過本地“微政務”和“微警務”平臺等新型媒體發佈宣傳信息200餘條。充分利用電視臺、LED顯示屏等傳統宣傳平臺發佈各類宣傳信息80條次,印製《大關縣公安局致公民的一封信》2萬份進行大範圍發放至群眾。為提升窗口部門民警全面掌握臨時身份證辦理業務,縣局3次組織全縣9各鄉鎮派出所所長、戶籍民警、戶籍協警進行戶籍業務培訓。同時戶政中隊組成辦理臨時身份證流動服務隊,下到基層辦證窗口開展點對點、面對面培訓,確保窗口辦證人員人人熟練掌握臨時身份證辦理。

錯時勤務,實現需求辦理,提供服務支撐

實行錯時勤務機制

在全縣推行預約、延時、錯時、AB角互補等勤務機制,派出所戶籍窗口開啟了證件申領“二十四”受理辦理模式,縣局戶政服務窗口實行“二十四小時”審核把關制度,一次受理,當日辦結,做到“群眾有申請、窗口有受理,平臺有支撐、需求有迴應”。同時推行節假日、雙休日正常辦證機制,滿足偏遠山區群眾週末、節假日辦證需求。二是按需推行郵寄業務。針對辦證群眾人在外地委託家人或他人代辦的情況,為了減少群眾來回奔波,確保群眾第一時間領取到證件,通過和郵政部門溝通,對需要使用郵寄業務的申領人,由代辦人留下申領人地址,由郵政部門到派出所戶籍窗口取件,直接郵寄送達到申領人手中。

按需推行郵寄業務

針對辦證群眾人在外地委託家人或他人代辦的情況,為了減少群眾來回奔波,確保群眾第一時間領取到證件,通過和郵政部門溝通,對需要使用郵寄業務的申領人,由代辦人留下申領人地址,由郵政部門到派出所戶籍窗口取件,直接郵寄送達到申領人手中。

推行臨時身份證派出所代辦服務模式以來,共為群眾辦理臨時身份證2011份,按需推行郵寄業務47人次,提供預約、延時、錯時等服務456人次,為辦事群眾節約開支40餘萬元,切實解決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實現了讓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承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