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遊戲“暗刷流量”,合作雙方因服務費鬧上法庭!獲利均被收繳

法律 南方都市報 2019-05-25

“靠排行榜選遊戲靠譜嗎?點擊量裡面有多少水分?”5月23日,北京互聯網法院公開審理了一起涉及“暗刷流量”的案件,原告經被告委託為其提供網絡暗刷服務,後因被告未及時支付服務費3萬餘元而將其訴至法院。

法院經審理認為,原被告通過涉案合同的交易,以作弊造假的方式造成欺詐性點擊,誤導了網絡用戶的產品選擇且違反了商業道德底線。一審駁回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法院還將對原被告雙方在合同履行中的獲利予以收繳。

給遊戲“暗刷流量”,合作雙方因服務費鬧上法庭!獲利均被收繳
庭審截圖。

南都記者從該案庭審直播獲悉,2017年9月11日,被告許某通過微信向原告常某尋求“暗刷的流量資源”,服務對象是一款遊戲產品。經過溝通,雙方於2017年9月15日就“暗刷的流量資源”服務達成一致,包括結算方式、結算單價等內容。之後,原告常某開始為被告許某提供網絡暗刷的服務。

原本“順利”合作,後因許某未按時支付服務費而發生糾紛。

按照雙方此前約定,2017年10月9日至10月23日期間,第三方後臺統計27948476UV,根據1.1元每千次UV的單價,徐某應向常某支付30743元服務費。而徐某在庭審中表示,網絡暗刷服務本身是違反法律規定的,所以此類服務的提供方無權要求支付對價,依託此類服務的服務協議也應當被視為無效。許某和常某的合同效力及法律後果也成為了該案的爭議焦點之一。

關於這一點,法院從現有法律規定、社會基本價值取向等方面進行綜合判定並認為,流量成為網絡用戶選擇產品的決定性因素之一,虛假流量會扭曲網絡用戶的決策機制。原被告通過涉案合同的交易,作弊、造假以造成欺詐性點擊,違反商業道德底線,違背誠信原則。這一行為還侵害了社會公共利益,一方面侵害不特定市場競爭者的利益,使得同業競爭者價值被貶損,破壞正當的社會競爭秩序;另一方面虛假流量侵害了廣大網絡用戶的利益,虛假流量會欺騙、誤導網絡用戶作出錯誤選擇與其預期不相符合的產品。

綜上,法院認為原被告雙方訂立的合同應屬絕對無效,並駁回了原告提出的全部訴訟請求。

考慮到“暗刷流量”行為的隱蔽性以及對社會公共利益產生的損害,法院另行製作決定書予以收繳原被告雙方在合同履行中的非法獲利。

採寫:南都記者 秦楚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