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部長張軍迴應“律師權益受侵害”“天價鑑定費”

法律 刑法 民主 中國人民大學 民主與法制時報 2017-03-29

司法部部長張軍迴應“律師權益受侵害”“天價鑑定費”

新任司法部部長張軍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首度公開亮相。面對記者提出的“律師權益受侵害”“天價鑑定費”兩個犀利問題,張軍不疾不徐,娓娓道來。張軍首次公開亮相的表現,記者們給出了高分。

《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 鄧益輝 全國兩會報道

3月12日上午,在2017年全國兩會的“部長通道”,新任司法部部長張軍首度公開亮相。

列席全國人大全體會議的部長們,進出會場時,需要經過一段位於人民大會堂北大廳的通道,長約百米,紅毯鋪陳。“部長通道”一詞曾經只是兩會記者們約定採訪的“私下暗語”,如今這裡已是兩會新聞發佈的主戰場之一。

民主與法制社記者現場觀察可知,從2014年開始,全國人大便派出工作人員,在“部長通道”主動邀請經過的部長們受訪。從此,記者在這裡拉著、喊著部長接受採訪的景象,一去不返。

按照議程,12日上午9時,全國人大將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聽取“兩高”報告。上午8點10分,“部長通道”開啟,記者早已雲集。

當天,司法部部長張軍第一位亮相。而據《北京青年報》報道,張軍部長在7點50就已經在等待接受採訪。

面對記者提出的“律師權益受侵害”“天價鑑定費”兩個犀利問題,張軍不疾不徐,娓娓道來。

“生死判官”

2月24日下午,經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表決,張軍被任命為司法部部長。

張軍現年60週歲,本碩博全部畢業於知名高校法律專業。他在十八大後擔任中央紀委副書記,分管法規、案件檢查等工作。

據瞭解,他對法制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有著深入的研究探索,直接領導並參與了《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一批黨內重要法規的修訂工作。

此消息由自媒體搶先發布,當即在微信朋友圈內廣泛傳播。據記者觀察,法學界及律師界對於張軍履新司法部長更為關注和期待。

公開履歷顯示,張軍於1985年進入最高法院任研究室綜合處書記員。從這個基層崗位開始,他歷任刑事處副處長、處長、審判員,研究室副主任,刑一庭庭長,刑二庭庭長等職。

2001年底,他升任最高法院副院長、黨組成員,時年45歲。一年半後,張軍調任司法部副部長。兩年後,他又被調回最高法院,曾分管死刑複核業務。此次履新司法部部長,是張軍離開11年後,重回司法部。

張軍的法學專業背景是眾人期待的理由之一。他的本科、碩士分別就讀於吉林大學法律系與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刑法專業,工作後又攻讀了武漢大學法學院的刑法學博士學位。他的碩士和博士導師則分別是著名刑法學專家王作富教授與馬克昌教授。

張軍深厚的法學專業功底,體現在他於各種刊物上發表的50餘篇學術論文,以及30餘部學術著作,而其題材主要涉及的是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領域。因此,他還擔任了多年的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直到離開最高法院後才卸任。

張軍任最高法院分管死刑複核業務的副院長時,媒體界將其譽為“生死判官”。

據民主與法制社記者報道,最高人民法院審委會有關刑事方面的專門會議,每週都要開,討論死刑複核案件,張軍分管的時候,白天沒有時間開,就晚上開。每次開會,法官彙報案件都很緊張。因為審委會的這些領導幾乎都是從辦案崗位出來的,也可以說,是從案卷堆裡爬出來的,問的問題都很專業,能一下子問到最關鍵的地方,經常一個問題就把辦案法官問住了,張口結舌,不知道該答什麼,會後趕緊彌補,下週開會再彙報。

媒體評價,張軍既具備較高的理論水平,同時又有豐富的實務經驗。

律師是法官的朋友

2012年5月,《經濟觀察報》刊發名為《法院副院長們的壓力》的稿件。報道中釋放的信息,曾經讓一些律師對張軍有所微詞。

報道中提到,時任最高法院副院長的張軍,給來自全國高中級法院的副院長們上了一堂《刑事訴訟法修改對刑事審判的影響》的課。課上,張軍談到要特別注重程序正義,法官要提高駕馭庭審能力。同時,他在講課時對律師炒作案件、鬧庭等現象提出批評。

如今張軍擔任司法部部長,律師隊伍建設和管理成為他的職責。

在3月12日“部長通道”受訪時,記者頭一個問題就問:“最近很多律師表示自己的權益在執業過程中受到了侵害,不知道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張軍一開始便引用鄧小平同志談律師工作講過的話——“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民主法治需要30萬的律師”,並闡述二十幾年我國律師隊伍的發展,“改革開放以後,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正在由弱變強。”

張軍認為,律師隊伍二十幾年的時間有長足的進步,十分不易。“當年,我們是為少律師、找不到律師在苦惱,今天是為律師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務,如何能給律師依法執業創造更好的條件和環境提供保障。”他說。

接著,張軍的回答更讓人印象深刻:“在法院工作的時候,我作為法官曾經講過,律師是法官的朋友,儘管律師在法庭上是以他們不同的意見,在法庭上提出辯護的主張,與不同的代理人有不同的見解,有的時候在法官的判斷之外,給法官的審理帶來一定的壓力,但是,正是律師的這種作用促進了司法公正。在這個意義上,我是發自內心地講,律師是法官的朋友。”

他繼續補充回答稱,“今天我在司法部工作,更加感受到律師還是我們檢察官的朋友,還是我們公安機關警察的朋友,因為他們以自己的職業,使起訴、使公安辦案有不一樣的、來自社會的監督,促進了公正、按程序、依法辦案。”

基於這段發言,各大媒體據此提煉出新聞標題——“律師是法官檢察官警察的朋友”。隨後,這則新聞成為本次兩會的熱點之一。

對於律師權益保障問題,張軍談得很充分。他表示,“兩高”、公安、安全、司法部在2015年出臺了《關於依法維護律師執業權利的規定》,對律師依法執業的各項訴訟環節的權利作了非常明晰、非常明確的規定。

“執行當中總的是好的。但是,一項規定從基層執行起,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在解決克服當中。”張軍說。

同時,張軍也強調,“中辦、國辦已印發了《關於深化律師制度改革的意見》,不僅有對律師執業的保障,也對律師隊伍的自律提出了要求,我們正在貫徹落實過程當中。”

“律師隊伍也同樣有一個打鐵還需自身硬的問題,依法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幫助,那麼自己怎樣嚴格依法依規辦案?”對此,張軍稱,要把全國律協2014年出臺的6條律師職業基本道德準則貫徹落實到位,重在執行。

亮相得高分

對於媒體提出的“天價鑑定費”問題,張軍同樣應對自如。

2016年底,律師王萬瓊在四川辦理一個合同糾紛案時,案件司法鑑定費高達17萬餘元。而同樣訴訟標的、同樣鑑定內容,廣東某鑑定機構報價6.9萬元,北京某鑑定機構報價5.7萬元。

該司法鑑定機構依據的是,2009年國家發改委和司法部頒佈的《司法鑑定收費管理辦法》。

對此問題,張軍首先肯定了司法鑑定隊伍。他表示,從2005年人大常委會關於司法鑑定管理的規定出臺,被稱作“白衣法官”的鑑定人,為訴訟的公正,為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維護,運用他們的專業知識、科技能力提供了無法替代的幫助,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他承認,在過程當中,也確實存在鑑定質量和收費管理中的等等問題。近幾年,每年通過監管撤銷登記的鑑定機構都在百餘個,撤銷的鑑定人都在3000到4000人,去年是132個鑑定機構、4400個鑑定人被註銷登記,永遠不能再踏入鑑定人的隊伍,監管的力度不可謂不大。

“但是,同時也反映,這麼大的數量被註銷,我們准入的門檻是不是監管得足夠嚴?進來以後的管理是不是足夠到位?”張軍認為,“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作為新任司法部部長,張軍面對記者表態:“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司法鑑定的質量管理,不斷地提高鑑定質量,不斷地規範收費的標準,已經有16個省(區、市)會同國務院、國家物價管理部門出臺了適合本地的收費標準,剩下的今年都要完成。同時,我們還要健全完善司法鑑定的統一管理體制,統一管理還在建設中,說明我們是走在路上。我們還要提高質量的管理標準,同時,建立司法鑑定人行業協會,加強自律管理。我們還要建設司法鑑定國家標準機構,統一鑑定標準。”

張軍用“死刑案件使用DNA鑑定作為司法裁判科學依據”的例子類比,告訴記者“是不是這個人作案,居然有十幾種不同的表述標準”。他說,質量統一的標準急需建設,這是今後的重要努力內容。

在張軍任司法部部長的消息正式公佈後,業界知名人士評價,張軍“是一位既有政治立場、又有法治思維,還有平民情懷、更有專業水平的新部長”。

“部長通道”採訪結束後,親眼見證了司法部部長張軍公開亮相的記者們,對於他的表現,給出了高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