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案現場的那束光——記刑事技術女探長馬迪
罪案現場的那束光——記刑事技術女探長馬迪
罪案現場的那束光——記刑事技術女探長馬迪
罪案現場的那束光——記刑事技術女探長馬迪
罪案現場的那束光——記刑事技術女探長馬迪
罪案現場的那束光——記刑事技術女探長馬迪
罪案現場的那束光——記刑事技術女探長馬迪
罪案現場的那束光——記刑事技術女探長馬迪
罪案現場的那束光——記刑事技術女探長馬迪
罪案現場的那束光——記刑事技術女探長馬迪
罪案現場的那束光——記刑事技術女探長馬迪
罪案現場的那束光——記刑事技術女探長馬迪
罪案現場的那束光——記刑事技術女探長馬迪
罪案現場的那束光——記刑事技術女探長馬迪
罪案現場的那束光——記刑事技術女探長馬迪
罪案現場的那束光——記刑事技術女探長馬迪
罪案現場的那束光——記刑事技術女探長馬迪
罪案現場的那束光——記刑事技術女探長馬迪
罪案現場的那束光——記刑事技術女探長馬迪
豐臺警事
1/18 有人說,刑事技術偵查員的眼一定要很亮,這樣才能發現隱藏在現場的痕跡,在黑暗的罪案現場照出那把解開謎題的鑰匙。
2/18 這位玩抓娃娃機的女孩叫馬迪,87年生人,北京警院刑事技術專業科班出身,現在是豐臺刑偵支隊技術隊的一名探長。
3/18 “迪哥,早。”“最多時一天出了11個現場,男偵查員乾的活我也能幹。刑警隊沒有女孩,只有偵查員,別把自己當女孩慣著自己。”馬迪名言。對自己的這股子狠勁換來了“迪哥”這個尊稱。
4/18 穿上制服,換下便服,關上櫃門前馬迪再看看這隻便服上的小貓。關閉櫃門的一剎那也意味著工作的開始,換上制服的“迪哥”,角色的轉變。
5/18 現場勘查、法醫檢驗、痕跡提取、串併案件、實驗室痕跡顯現......刑事技術崗位涉及的業務“迪哥”樣樣抓得起來,這些痕跡物證輔助破案,將一個個犯罪分子繩之於法。是因為天賦還是後期努力?“迪哥”自己也說不太好。也許正如抓娃娃一樣,不斷的練習才能成為這個領域的高手。看著一排抓來的戰利品暗自得意。
6/18 休閒時“迪哥”最愛穿的匡威鞋,但是出現場就要換上厚重的勘查靴,穿勘查靴的時間遠遠比穿匡威的時間長。
7/18 刑事案件現場,特別是命案現場,展現的往往是人性最邪惡的一面。放在刑警隊窗臺上的小綠植,生機勃勃。
8/18 冬天零下十幾度戶外勘察,手指、耳朵凍得近乎失去知覺;夏天三十多度室內高腐現場,受害者屍體散發的味道......像“迪哥”這樣的現場勘查員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受害者,為了抓住凶手。
9/18 不論現場面積多大,只要可能有痕跡的部位就要彎著腰一點一點“走”一遍。刑事技術崗的偵查員都有體會,勘查現場是個累腰的活。
10/18 相對光明,有的時候黑暗環境下更有利於觀察。藉助強光燈射出的光,痕跡顯現,“迪哥”出現場從不會空手而歸。
11/18 幾年來,大大小小的案件現場出了2000多個,實戰多了,練出了對現場痕跡那種特有的感覺,旁人看似無奇的痕跡紋路,在“迪哥”眼裡就是千差萬別,自己採的痕跡自己認識,判斷比對不一定藉助儀器。
12/18 痕跡可能出現在常人想不到的地方,幾十層高的樓,半個身子探出窗外找尋、採集痕跡是家常便飯。
13/18 你永遠無法選擇現場,沒有電梯,“迪哥”他們就要揹著十幾斤的設備爬上爬下,六層樓爬上爬下20多次也不是沒有過。爬樓,“迪哥”這些刑事技術偵查員的日常。
14/18 探長“迪哥”和他的徒弟。一個人的力量永遠是有限的,集體的力量是無限的,話雖然老但是道理。年紀輕輕的“迪哥”是偵查員、是探長、還是師傅。
15/18 被稱為師傅的人,不一定是滿頭白髮一臉滄桑。一臉稚氣的“迪哥”平時也會和兩位徒弟互開玩笑,但一說工作、一說業務,“迪哥”就會氣場全開。不特意介紹您看得出中間是師傅兩邊是徒弟?
16/18 “迪哥”記得全豐臺區麥當勞的位置,因為出現場總耽誤吃飯,而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附近找個麥當勞吃。每次只點麥辣雞漢堡套餐,節省思考點餐時間,買完就走,邊走邊吃,趕往下一個現場。
17/18 值班24小時,天已經黑了,“迪哥”不是在現場就是在趕往現場的路上。
18/18 咱豐臺刑事技術隊的“迪哥”
2017-08-02

相關推薦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