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開徵數字稅具有時代象徵意義'

法國 歐洲 法蘭西人 經濟 歐洲時報 2019-08-03
"

【歐洲時報】七月中旬,法國國會通過了徵收數字稅法案,美國隨後表示要對法國產品加徵關稅,因為在美方看來法國的決定顯然針對美國企業,那就是在跟美國過不去。最新的態勢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揚言要對法國葡萄酒加徵關稅,使大西洋兩岸的貿易緊張局勢明顯升溫。

顧名思義,法國推出的數字稅指的是對全球數字業務年營業收入超過7.5億歐元和在法國境內年營業收入超過2500萬歐元的企業徵收3%的數字稅。理論上說,無論是美國、中國還是法國的相關企業都將納入數字稅範疇。不過,誰都知道,一旦法案生效,谷歌、臉書、蘋果、亞馬遜等為代表的美國互聯網巨頭受到衝擊最大。因此,美方表現得非常惱火,無論法方如何解釋此稅“一視同仁”、法國企業也同樣會被徵稅,美國當局充耳不聞,先是祭出“301條款”大棒(美國針對“不公平貿易”的措施,往往是採取貿易報復的前奏),繼而由總統親自出馬,對法國貨的“象徵”葡萄酒大加撻伐,要讓法國人知道美國的厲害。

面對美國的大棒,法方的迴應顯得比較謹慎,表示要爭取在G7範圍內協商解決。畢竟,法國政府不能不顧及經濟界的擔憂;更有媒體表示,若法美貿易衝突升級,法國恐怕難以承受美方的壓力。這是一種相當尷尬的局面:法國理直氣壯地做出了一個正確的決定,但美國的霸道又讓法國不得不瞻前顧後。

說法國做出了一個正確的決定,並非純粹一面之詞,因為它得到許多國家和輿論的支持。理由並不複雜:跨國科技集團——尤其是其中的巨頭——盈利之巨並非祕密,納稅之少同樣盡人皆知;考慮到它們在全球範圍內對傳統經濟造成的衝擊——如企業大批倒閉、失業不斷上升——而其經濟和社會成本依然主要由其它企業和相關國家的民眾來承擔,這種局面不僅極不公平,而且難以持續。即使在美國,對科技巨頭徵稅也早已進入公眾視野,只不過國會對科技巨頭的聽證演變成了廉價喜劇或鬧劇,以議員們“對偉大的美國企業感到驕傲”的結論收場,要指望美國當局對這種局面作出實質性調整恐怕還得等待相當長的時間。

法國對科技巨頭徵稅的決定可以視為糾正極端自由化和無序全球化的一種嘗試,雖然步子並不大,但畢竟具有象徵意義。從最近跡象來看,歐洲已經有不少國家在準備採取類似措施,其出發點大同小異,即都希望藉此治理貧富差異日益嚴重等社會和經濟不公現象。美國的做法則恰恰相反,它要維護的並非是在全球化語境下的公平競爭,而是以超級大國的霸道去維護美國科技巨頭日益令人不安的“贏家通吃”的趨勢。美國當局近年來不斷以單邊強權壓制、打擊多邊規則,導致許多貿易伙伴戰戰兢兢,這也是目前法國開徵數字稅未能在歐盟範圍內獲得全面支持的重要原因,否則,美國在揮舞大棒時恐怕多少會有些顧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法國開徵數字稅是一個理性的、符合時代發展趨勢的決策,希望能獲得歐盟乃至世界輿論儘可能廣泛的理解和支持,希望更多的國家能採取這種推動公平競爭的政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