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爾朱榮堪比清末袁世凱:名義領袖高高在上,稍有不慎滿盤皆輸

北魏梟雄爾朱榮可謂出場不凡:在六鎮叛亂過程中招降納叛,高歡等豪傑盡入彀中;在洛陽呼風喚雨,胡靈太后與達官顯貴全部命歸西天;在與葛榮作戰的過程中盡顯勇武,葛榮一戰盡墨,自此退出歷史舞臺。

但就在此時,爾朱榮突然有些進退失據了。

北魏爾朱榮堪比清末袁世凱:名義領袖高高在上,稍有不慎滿盤皆輸


接下來應該怎麼辦?似乎是趁勝追擊,徹底打垮北魏,自己登基稱帝,建國立業。退一步說,就算無法登基稱帝,也應該重建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北魏新政府。

如果爾朱榮打算徹底推翻北魏登基稱帝,他必然要擁有足夠的實力,才能讓北魏的其他割據勢力真正向他低頭,而不是暫時服從,這無疑是比較難的。

可如果爾朱榮只是打算重建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北魏新政府,難度相對會較低。但這意味著爾朱榮必須給其他實力派留下足夠的位置,否則這個新政府的合法性就會受到質疑。

在這種背景下,爾朱榮只能讓自己的嫡系力量在新政府中佔據主導地位,卻不能讓自己的嫡系力量在新政府中佔據絕大多數席位。

既然如此,這個重建的北魏新政府就不是爾朱榮所能操縱的,他也不敢給人留下“貪婪擅權”的印象。如果事情走到了那一步,爾朱榮就只能成為第二個董卓。

這就是爾朱榮無法遷都的主要原因,也是爾朱榮的死因。

如果爾朱榮能把都城遷到自己的勢力範圍內,孝莊帝元子攸再想動手殺爾朱榮就比較困難了。因為在爾朱榮的勢力範圍內,元子攸必然會完全處於爾朱榮的控制之下。

北魏爾朱榮堪比清末袁世凱:名義領袖高高在上,稍有不慎滿盤皆輸


爾朱榮為什麼無法實現遷都呢?從表面的歷史去看,這幾乎是無法想象的。

不久前,爾朱榮一怒,竟然把洛陽的達官顯貴集體屠殺了,這種無法無天的野蠻行為震驚了所有人。按理說爾朱榮再提出什麼意見,絕不應該再有人反對才是。因為爾朱榮一怒,那是什麼無法無天的事都敢幹。

更重要的是,爾朱榮一舉屠殺兩千多達官顯貴,本身意味著整個北魏帝國中央政府已大換血了。換而言之,現在政府中的那些官員,都是爾朱榮野蠻行為的直接或間接受益者。

簡單的去看這種事實,爾朱榮似乎想怎麼幹,就可以怎麼幹。可事實卻是:當爾朱榮打算遷都的時候,卻被趙郡王元諶當面頂撞了。

面對元諶的反對,爾朱榮氣得破口大罵:“你有什麼資格反對?我在河陰的時候怎麼把你這個貨給漏了?”

都官尚書元諶爭之,以為不可,榮怒曰:“何關君事,而固執也!且河陰之役,君應知之。”——《資治通鑑》·樑紀八

元諶毫不示弱,直接硬頂爾朱榮:“遷都關係著天下人的利益,我當然有資格反對,別老拿河陰的事來嚇唬我!”

諶曰:“天下事當與天下論之,奈何以河陰之酷而恐元諶!諶,國之宗室,位居常伯,生既無益,死復何損!正使今日碎首流腸,亦無所懼!”——《資治通鑑》·樑紀八

雙方你來我往一頓亂噴,結果是誰也沒能說服誰。可事後,爾朱榮卻沒有動手殺元湛,甚至都沒有治元湛的罪。

因為一切正如元湛所說,遷都關係著天下人的利益,誰都有權利發表自己的意見。

反對遷都的人,絕不是隻有元湛一人,只是元湛把自己的意見公開了。爾朱榮之所以敢把洛陽達官顯貴屠殺殆盡,是因為這種行為雖然駭人聽聞,卻依然代表著社會普遍利益群體的共同想法。如果爾朱榮敢因為遷都的事情遷怒元湛,甚至是一意孤行遷都到自己的地盤,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北魏爾朱榮堪比清末袁世凱:名義領袖高高在上,稍有不慎滿盤皆輸


沉默是一種很可怕的力量,因為沉默的人永遠佔絕大多數。而集體的沉默,就意味著統治秩序已經無法正常運轉了。

統治者想要維持統治,就需要有足夠多的的人積極支持他,更需要有足夠多的人對他表示效忠。如果絕大多數人都保持了沉默,本身就意味著人們開始與他劃清界限、保持距離了。在這種背景下,如果有人振臂一呼,就可能產生難以控制的連鎖反應。

我們無法還原,爾朱榮決定屠殺洛陽達官顯貴時的情形。但是我們可以推想,當爾朱榮提出這種想法時,肯定會有許多人反對它,因為這種想法太駭人聽聞了。但我相信,支持爾朱榮的人一定更多,因為繼續支持腐朽的北魏政府,顯然是看不到出路的。

我們無法還原,爾朱榮決定遷都時的情形。但是我們可以推想,當爾朱榮決定遷都時,肯定沒有幾個人支持他,當然也沒有多少人反對他。絕大多數的人,都報以一種沉默的態度,就算強行讓他們發表意見,他們也只會含糊其詞。

在這種背景下,那些舉足輕重的大佬,自然就有機會活稀泥了。他們會露出一副替爾朱榮著想的樣子:在這種背景下遷都,恐怕會對您不利。

人與人其實並沒有本質的差別,爾朱榮雖然很了不起,但是如果他敢違背大家的共同意願,肯定也會輸得很難看。

爾朱榮膽敢把皇太后和皇帝扔進黃河,爾朱榮膽敢屠殺兩千多位達官顯貴,爾朱榮膽敢帶著七千軍隊直面葛榮的三十萬大軍,但爾朱榮絕不敢強行遷都。

前面的事(集體屠殺政府官員),雖然說起來駭人聽聞,但因為爾朱榮站在了時代潮流的前面(各種利益集團博弈的合力點上),所以很順利地就可以取得成功。

後面的事(稱帝、遷都),說起來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卻顯然是逆社會潮流的事,因為大家的沉默和含糊其詞的表態,本身就意味著他們都不支持這件事。於是爾朱榮面對這種局面,也只有無可奈何地表示退讓。

史書還總是強調,因為爾朱榮幾次鑄金人失敗,所以是老天不讓他稱帝,於是他只能放棄。可現實卻是:爾朱榮想遷都都困難,他哪有稱帝的資格呢?

榮乃自鑄金為像,凡四鑄,不成。——《資治通鑑》·樑紀八

北魏爾朱榮堪比清末袁世凱:名義領袖高高在上,稍有不慎滿盤皆輸


很多人認為:爾朱榮連遷都都做不到,證明爾朱榮的實力遠遜於當年的董卓。可在我看來,這恰恰證明:爾朱榮的實力遠勝於當年的董卓。

處於爾朱榮的位置,他有機會組建一個能號令天下的新政府。在這種背景下,爾朱榮自然得充分尊重各大實力派的利益。

處於董卓的位置,他沒有機會組建一個能號令天下的新政府。在這種背景下,董卓自然不必尊重各大實力派的利益。

董卓進京之後,十八路諸侯聯軍討伐董卓的局面已經形成,實力派割據一方的事實也已形成,它並不會因為董卓遷都與否或稱帝與否而改變。在這種背景下,董卓所顧慮的東西,自然遠比爾朱榮要少。

爾朱榮收編了葛榮的軍隊之後,既沒有十八路諸侯討伐他的局面,也沒有實力派割據一方的事實。在這種背景下,給人的感覺也是:如果爾朱榮願意尊重各大實力派的利益,就有可能組建起一個號令天下的新政府,並且利用這個新央政府,實現自己稱霸天下的夢想。在這種背景下,爾朱榮的顧慮自然比董卓要多。

從某種意義上將,當時的董卓只是一個破罐子,所以他可以破摔,但爾朱榮不可以。

既然無法遷都,爾朱榮就只能在洛陽重新組建新政府,這個新政府的核心力量,自然爾朱榮的嫡系。在爾朱氏之外,還有四股重要力量。

第一股力量以最早追隨爾朱榮的六鎮軍人勢力為主,代表人物是高歡和賀拔勝兄弟等人。

第二股力量以葛榮旗下的六鎮軍人勢力為主,這股力量沒有什麼代表人物,但其影響力絕對不容低估。

第三股力量以最早與爾朱榮合作的北魏舊勢力為主,代表人物是上黨王元天穆等人。

第四股力量以最晚與爾朱榮合作的北魏舊勢力為主,也沒有具體的代表人物,但在洛陽達官顯貴被屠殺之後,這股力量接管了洛陽。

基於上述四股力量的利益,也許只有爾朱氏會支持爾朱榮當皇帝,或支持爾朱榮遷都,其他人都不會有這種想法。

大家不支持爾朱榮遷都,主要是因為:他們都不希望爾朱榮一系變得難以制約。

只要都城還在洛陽,爾朱榮一系對新政府的控制力就會變得及其有限,因為洛陽的新政府中有眾多的異己力量,爾朱榮想坐在自己的地盤上遙控新政府,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爾朱榮當然可以讓自己的嫡系力量大舉接管洛陽地區,但洛陽是一個四戰之地,沒有哪個實力派願意把籌碼押在洛陽這個地區。劉淵、劉聰、劉曜、石勒、桓溫、苻健、姚萇……這些亂世梟雄都不願意親自坐鎮洛陽,爾朱榮自然也不例外。

這也導致了一個後果:爾朱榮對於洛陽的控制力度及其有限,所以爾朱榮進入洛陽之後,就被孝莊帝元子攸帶著幾十個親信火併了。爾朱氏打算為爾朱榮報仇的時候,圍著洛陽打了快兩個月。如果爾朱氏在洛陽影響力極大,就絕不可能發生這種事。

北魏爾朱榮堪比清末袁世凱:名義領袖高高在上,稍有不慎滿盤皆輸


爾朱榮的境遇,實際上與清末的袁世凱極為相似。

他們之所以能夠成為執政官,主要是因為當時大多數人都在反對舊政府,爾朱榮和袁世凱都及時地站在了這股潮流的前面。

從表面上看,他們控制了整個天下。但實際上,能和他們分庭抗禮的力量多得是。

袁世凱以為自己可以左右時代潮流,於是他強行稱帝。可冰冷的現實卻令袁世凱絕望:幾乎全世界都在反對他。

史書在寫到袁世凱無法稱帝時,通常都說是當時的人民渴望民主,所以都在反對袁世凱稱帝。但實際上,這關當時的人民什麼事來著?

在當時的人民眼中,官老爺和公僕沒有什麼區別;在當時的人民眼中,皇帝和總統也沒有什麼區別,總督和督軍也沒有什麼區別,他們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袁世凱稱帝,侵犯了大多數利益集團的既得利益,所以這些人就打著保衛人民利益的旗號,把袁世凱徹底打倒,這根本不是什麼新鮮招數。

歷史上的亂臣賊子們,最擅長的就是打著高大上的旗號造反;如果亂臣賊子們的做法保障了利益集團的利益,大家談起這件事必然是一臉同情。

可如果亂臣賊子們的做法侵犯了利益集團的利益,利益集團必然會打著保衛皇帝和政權的旗號收拾亂臣賊子。可實際上,無論是亂臣賊子還是利益集團,他們誰也不會真正把皇帝和皇權(人民)當回事的。

我們通常都認為:反對袁世凱稱帝的人都是好鳥。但實際上,他們與袁世凱也就是烏鴉和豬的區別而已。因為在袁世凱倒下之後,中國並沒有迎來和平,反而開啟了另一個亂世。

爾朱榮強行遷都和強行稱帝的結果,恐怕與袁世凱強行稱帝的結果大同小異。到時,爾朱榮連哭也哭不出來。


往期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北魏因明君而亡,胡靈太后擔罵名

爾朱榮趁勢而起,七千戰勝三十萬

北魏爾朱榮堪比清末袁世凱:名義領袖高高在上,稍有不慎滿盤皆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