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各國家裝備總覽——蘇系野蠻裝備之陸軍2炮兵

二戰 榴彈炮 陸軍 軍事歷史 小賢賢觀世界 小賢賢觀世界 2017-10-10

縱觀二戰歷史,參戰各國孰強孰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本國的資源多少,武器裝備的是否精良,時隔十幾天,小編又和大家見面了,本期我給大家帶來的是二戰蘇聯的炮兵裝備。

OB-25式1943年型團屬野戰炮

1943年2月,172號工廠設計局(負責人特伊涅科夫)正在開發一種小型步兵火炮,這就是後來的OB-25式1943年型野戰炮。炮架取自M42式1942年型45mm反坦克炮。

試驗型樣炮在172號工廠生產出來。從1943年6月18日到26日,樣炮在格羅沃斯特試驗場接收測試。試射了157次後,發現了一系列問題,諸如精度差,駐退機不可靠。測試被取消,樣炮送回工廠改進。

二戰各國家裝備總覽——蘇系野蠻裝備之陸軍2炮兵

圖為OB-25式1943年型團屬野戰炮

OB-25具有份量輕,易操作的優點,但總的來看,它是一種不成功的火炮。它的初速太低,無法使用反坦克高爆彈,因此根本對付不了裝甲目標。在二戰後期OB-25退出了現役。

M1938式122毫米榴彈炮

20世紀30年代中蘇聯紅軍的領導者開始尋找一種新式的師級榴彈炮來替代一戰時期殘留下來的落後裝備,像是M1909和M1910式122毫米榴彈炮。最初的嘗試性設計是在德國工程師監督下由KB-2 設計局完成的Lubok方案,這一方案在1932年通過了審核並在1934年被命名為1934型122毫米榴彈炮。它擁有一根23倍口徑長度的身管(約 2.8米),俯仰角範圍在7°

二戰各國家裝備總覽——蘇系野蠻裝備之陸軍2炮兵

圖為M1938式122毫米榴彈炮

該炮為牽引式榴彈炮,又稱M30式122毫米榴彈炮。1938年定型,1939年裝備蘇軍,主要用於火力支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被廣泛使用,是蘇軍師屬炮兵主要火炮。中國也曾大量引進,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有力支援了志願軍步兵作戰,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貢獻了力量。50年代初期中國研製定型的54式122毫米牽引炮即在其基礎上改進而成。在大量國產戰爭題材影視作品中,如《英雄兒女》、《大決戰》、《亮劍》等有關炮兵轟擊敵軍陣地和汽車牽引行駛時的場面,多能看到該炮及其後輩中國54式榴彈炮的身影。

二戰各國家裝備總覽——蘇系野蠻裝備之陸軍2炮兵

正在使用M1938式122毫米榴彈炮進行火力支援的蘇聯炮兵

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多軌(不是多管)火箭炮(俄語:Катюша)是第一種被蘇聯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規模生產、投入使用的自行火箭炮。相較於其他的火炮,這種多管火箭炮能迅速地將大量的炸藥傾瀉於目標地,但其準確度較低且裝彈時間較長。它們雖比其他火炮來的脆弱,但價格低廉、易於生產。

二戰各國家裝備總覽——蘇系野蠻裝備之陸軍2炮兵

正在給喀秋莎火箭炮裝填彈藥的蘇軍

喀秋莎火箭炮,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火箭炮的流行名稱。系由沃羅涅日州的共產國際兵工廠組織生產,取共產國際俄文第一個字母K命名並印在炮車上,這是沃羅涅日共產國際工廠出廠時的標記,K即是俄文單詞共產國際的第一個字母。由於火箭炮這種新型武器當時嚴格保密,紅軍戰士也不知道它的正式名稱,就根據這個字母“K”,把該武器命名為一個女性的愛稱“喀秋莎”,這個別名迅速在蘇軍隊裡傳播開來。德軍則稱之為“斯大林的管風琴”。

二戰各國家裝備總覽——蘇系野蠻裝備之陸軍2炮兵

喀秋莎火箭炮正在傾瀉火箭彈

喀秋莎火箭炮的正式型號是BM-13,這是一種多軌道的自行火箭炮。共有8條發射滑軌,一次齊射可發射口徑為132毫米的火箭彈16發,最大射程8.5千米,既可單射,也可部分連射,或者一次齊射,裝填一次齊射的彈藥約需5~10分鐘,一次齊射僅需7~10秒。運載車時速90千米。該炮射擊火力凶猛,殺傷範圍大,是一種大面積消滅敵人密集部隊、壓制敵火力配系和摧毀敵防禦工事的有效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蘇聯﹙ML-20﹚型152毫米加農榴彈炮

蘇聯﹙ML-20﹚型152毫米榴彈炮是蘇聯二戰時期的主力重型火炮,是彼得羅夫領導下的172設計局負責研製,ML-20的生產從1937年開始直到1946年。

二戰各國家裝備總覽——蘇系野蠻裝備之陸軍2炮兵

第142集團軍屬炮兵旅的一門ml-20型152毫米榴彈炮

二戰期間,ML-20的服役範圍非常廣泛,主要作蘇軍的集團軍級的火力支援,ML-20在很多軍隊中一直服役到20世紀中後期。

二戰各國家裝備總覽——蘇系野蠻裝備之陸軍2炮兵

蘇軍ml-20型152毫米榴彈炮陣地

蘇聯B-4型203毫米榴彈炮

Br-4型1931式203毫米自行炮架可以說是蘇聯紅軍使用過的 蘇聯B-4型203毫米榴彈炮外形最為怪異的一種重型火炮,該炮由位於列寧格勒的波爾舍維克兵工廠製造,在二戰期間,該炮在對付混凝土加固的重型碉堡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哈爾科夫、柴科斯基、柯尼斯堡、但澤以及進攻柏林的途中,蘇軍一直都裝備著該炮。

二戰各國家裝備總覽——蘇系野蠻裝備之陸軍2炮兵

閱兵中的B-4型203毫米榴彈炮

9年式203毫米加榴炮卻仍然不具有自行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蘇聯野戰火炮》:

"......在最高紅軍統帥部控制下的炮兵預備隊和軍屬炮兵裡有一種看上去不是那個年代的火炮,那就是由F·F·蘭德耶爾,N·I·馬達謝夫和A·G·加伏力洛夫在列寧格勒“布爾什維克”工廠研製出來的1931型203毫米榴彈炮。在哈爾科夫,齊爾卡塞,柯尼斯堡,坦澤,波森和柏林前線對付堅固結實的混凝土工事的戰鬥中,此炮證明了自己的非凡的威力。1944年6月10日在列寧格勒戰線上,I·I·範梅登科上校指揮的1931型203毫米榴彈炮擊毀了一個三層結構的鋼筋混凝土地下工事。

二戰各國家裝備總覽——蘇系野蠻裝備之陸軍2炮兵

用於和德軍炮兵抗衡的203毫米加榴炮

總結:蘇軍是地道的大炮兵主義這種依靠強大的火力摧毀一切的氣勢,很多人都喜歡,可也有人認為這落後還浪費,應該重視空地一體化。

小編認為大炮兵主義,實際上是大陸軍主義的延伸,既強調兵種內解決問題的思路。陸軍裡最具威力的武器就是火炮,號稱戰爭之神。

蘇聯是陸地國家,以陸軍立國,其他兵種都是輔助作用,掩護或支援陸軍作戰的。它也強調合成,但是它合成的目的是充分發揮陸軍衝擊能力。所以就當時蘇聯的國情和二戰的形勢看來,這種大炮兵主義和蘇軍的大縱深戰略戰術就成為了打敗德軍的一大利器。

為了紀念蘇聯衛國戰爭勝利70週年,俄羅斯郵政於今年4月25日發行一套4枚“武器的勝利”系列——火炮郵票

二戰各國家裝備總覽——蘇系野蠻裝備之陸軍2炮兵

76毫米(ЗИС-3)加農炮

二戰各國家裝備總覽——蘇系野蠻裝備之陸軍2炮兵

122毫米、1938型(М-30)榴彈炮

二戰各國家裝備總覽——蘇系野蠻裝備之陸軍2炮兵

85毫米、1939型(52-K)高射炮

二戰各國家裝備總覽——蘇系野蠻裝備之陸軍2炮兵

“БМ-13”喀秋莎火箭炮

二戰各國家裝備總覽——蘇系野蠻裝備之陸軍2炮兵

1931型、203毫米Б-4榴彈炮

二戰各國家裝備總覽——蘇系野蠻裝備之陸軍2炮兵

1931/1937型122毫米加農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