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雖吃敗仗可還有700萬軍隊為何投降?並非怕美國原子彈

二戰 日本 原子彈 軍事歷史 史鑑今朝 2017-03-28

二戰時期,日本天皇的野心瞄準了中國這塊肥沃大地,舉國侵略中國,可以說搞得我國生靈塗炭。但是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邪不勝正,最終日本以投降結束了這場殘忍的戰爭。

二戰日本雖吃敗仗可還有700萬軍隊為何投降?並非怕美國原子彈

一直以武士道精神聞名的日軍為何會選擇投降呢?據說在日本投降的時候,日本還擁有朝鮮、東南亞等大片領土,還有關東軍,東南亞軍,朝鮮軍,本土軍等接近700萬的軍隊,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這700萬軍隊也足夠我們喝一壺的,難道天皇怕全軍覆沒,給日本留點種?

二戰日本雖吃敗仗可還有700萬軍隊為何投降?並非怕美國原子彈

有人說,這是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嚇到了日本天皇。真是那麼回事嗎?美國共向日本投放兩次原子彈,第一次投在日本小城市廣島。結果日本政府不以為然,不在乎一個小城市,繼續我行我素,於是美國就把目標放在了日本的工業重地長崎。這一刻原子彈下去長崎瞬間灰飛煙滅,日本天皇也慌了,幾十年的工業城市,一夜之間沒有了。但是被野心充實的日本天皇怎麼會害怕這麼兩顆原子彈呢?他所顧慮的是美國究竟有多少這樣的原子彈,若上百顆上千顆,那日本真的完了。這個時候溫和派開始主張投降保命了,還是中國一句古話,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嘛,但是日本天皇就不信這個邪,依舊沒有放棄侵略的念頭。因為他還有關東軍。

二戰日本雖吃敗仗可還有700萬軍隊為何投降?並非怕美國原子彈

天皇那是把目光瞄準了強大的蘇聯軍隊,只要能與蘇聯聯盟,日軍700萬軍隊進駐東北,依靠蘇聯軍隊這個強大後盾,與美國、英國等盟國頑抗到底,這樣就有了一線生機。可是,日本派了外交官前去商談,蘇聯一直不表態,也許那時的蘇聯也有所顧慮,不想把自己國家推向尖端,人人喊伐的境界。日本天皇見蘇聯不答應同盟,知道這聯盟之事吹了,但是又害怕蘇聯攻打日本,所以就和蘇聯簽訂了一個互不侵犯條約,以此來約束蘇聯。

二戰日本雖吃敗仗可還有700萬軍隊為何投降?並非怕美國原子彈

可是日本天皇的如意算盤被美軍識破,以犧牲中國利益的代價,換來了蘇聯對日本的開戰。日本這個時候真的是四面受敵,700萬軍隊若一舉進攻中國,也許當時的我們背水一戰也會兩敗俱傷,但在強大的抗日軍隊裡,700萬軍隊不值一提。這個時候的日本天皇害怕了,他只有兩條路:一,自殺,亡國。二,投降保命。他果斷的選擇了後者。

二戰日本雖吃敗仗可還有700萬軍隊為何投降?並非怕美國原子彈

那麼問題來了,一直以武士道精神治國的日本天皇為何不選擇拼死一戰,破腹自殺呢?也許他也怕死,想給日本留點種,還是那句話: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日本的野心一直未變,我們中國人的熱血一直還在。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