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月男嬰耳旁長了“聰明孔”,結果沒變聰明卻要做手術!

耳鼻喉科 護膚 育兒錦囊 育兒 花生寶貝 2018-12-03

你家孩子耳朵旁邊有這樣的小洞嗎?

8個月男嬰耳旁長了“聰明孔”,結果沒變聰明卻要做手術!

老一輩的人把它叫做“倉眼”

認為有這個小洞的孩子是“富貴命”

將來吃穿不愁

也有人叫它“聰明孔”

認為這個孩子以後會很聰明

實際上這個小洞真正的名字

叫“耳前瘻管”是一種先天畸形

很多人成年後仍然有

8個月男嬰耳旁長了“聰明孔”,結果沒變聰明卻要做手術!

最關鍵的是

耳朵上的這個孔,別亂碰

一位溫州婆婆因無知

用手擠壓了“富貴孔”

讓8個月大的寶寶面臨手術

耳邊兩個小洞擠出白色分泌物

今年1月,莊女士生下嘉嘉。幾天後,莊女士發現,嘉嘉兩隻耳朵邊上都有一個針尖大小的洞。

當時她還挺擔心,但婆婆告訴莊女士,這叫“聰明孔”,是孩子聰明有福的象徵。婆婆的話讓周女士吃了一顆“定心丸”。

快滿6個月時,嘉嘉右耳邊的這個小洞腫起了一小塊,摸上去還硬硬的。而且嘉嘉總覺得耳朵不適,一直用手去摳耳朵。

周女士的婆婆無意間用手擠了一下這個小洞,擠出白色分泌物,還有臭味。分泌物擠出後,凸起好像變小了,從此周女士的婆婆當起了嘉嘉耳朵的“清潔師”。

結果8個月時,耳朵兩邊小洞都腫了起來。這時,周女士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趕緊把嘉嘉帶到溫醫大附二院耳鼻喉科檢查。

耳鼻喉科主任陳波蓓說,嘉嘉如果出現嚴重的紅腫發炎,就需要進行手術,但手術涉及全麻,而嘉嘉還只有8個月。

8個月男嬰耳旁長了“聰明孔”,結果沒變聰明卻要做手術!

“聰明孔”會遺傳男孩發病率較高

從溫醫大附二院、育英兒童醫院耳鼻喉科瞭解,因為耳前瘻管發炎感染前去醫院看病的孩子真還蠻多的,1個月就有50多例。

耳朵旁邊的小洞到底是怎麼來的?

陳波蓓主任說,耳朵旁邊的小洞,在醫學上稱之為耳前瘻管,它是在胚胎髮育期,發育成耳廓的第二鰓弓的耳廓原基在發育過程中閉合不完全所致。

通俗地說,就是胚胎時期,耳朵上應該閉合的地方沒有閉合好,留下了小孔。而這個小孔可能是單根管道,也可能是多根管道,通往耳道,甚至是耳後部位。

8個月男嬰耳旁長了“聰明孔”,結果沒變聰明卻要做手術!

“耳前瘻管的發病率還挺高,而且有家族遺傳性,通常男孩子的發病率比女孩子更高

在溫醫大附二院耳鼻喉科,平均每個月接診50多例耳前瘻管的孩子,一個月手術也有10多例,通常是由於反覆感染前來手術。陳波蓓表示,一旦發炎感染,孩子需經常換藥,又麻煩又痛。

最重要的是,就算這次感染控制住了,後面還很容易再次感染,且每次復發,創面會逐漸增大,後期再做手術也更困難。

通常建議,只要孩子的耳前瘻管發生感染,在感染控制好以後,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到耳鼻喉科門診諮詢,該做手術的不要拖。這個手術並不複雜,前段時間,就有一個5個月的寶寶因為嚴重發炎,做了耳前瘻管的切除手術。

8個月男嬰耳旁長了“聰明孔”,結果沒變聰明卻要做手術!

家長切勿擠壓,容易發生感染

耳前瘻管在臨床上比較多見,大部分孩子不會發生炎症感染,發生炎症感染的是少數,主要還是因為耳前瘻管裡產生的分泌物不能及時排出,引起瘻管發炎。

有些家長反映,本來孩子都是好好的,但是用手擠壓了小孔以後,卻誘發了感染。這是怎麼回事?

醫生解釋,原本管道是通暢的,但受到外力擠壓後,反而把管道壓扁了或是變形了,導致管道梗阻,管道內的分泌物無法排出去,後面就很容易發生感染。

同時,擠壓也會導致炎症的擴散,加重感染症狀。此外,手上帶有很多細菌,家長用手擠壓,發生感染概率增高。

有家長問,如果孩子有耳前瘻管,是不是不能游泳?包括洗頭、洗澡都要非常注意?

陳波蓓說,只要沒有發生感染,游泳、洗澡都是不影響的。但建議該部位儘量少碰水,保持耳部乾燥。

8個月男嬰耳旁長了“聰明孔”,結果沒變聰明卻要做手術!

醫生提醒

耳前瘻管的人一定不要揉,不要用手去擠壓;

要保持局部清潔。洗臉的時候,記得用清水洗洗耳朵前後;

保持耳部乾燥。如果耳朵周圍有水,用棉籤擦拭就可以;

發癢了、感染了及時就醫諮詢,需要手術的不要拖時間。

這個耳前瘻管跟“富貴命”

真沒多大關係

有症狀儘早就醫,及時治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