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歐洲憲兵"的俄國,在歐洲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在歐洲所有的事務中,都離不開它的影子。為了對抗以德奧為主的同盟國,英國和法國把它拉到了自己的一方,組成了協約國,共同對付新崛起的德國。地廣人多的俄國巨人,像具有魔力似的迷惑著歐洲。儘管它在19世紀的克里米亞戰爭和日俄戰爭中的慘敗暴露出了它在軍事上的無能,但是人們仍然認為俄國是不可能被徹底戰勝的。俄國凶悍殘忍的哥薩克騎兵和取之不盡的兵源,在歐洲已是深入人心只要一想起德國後背的這個龐然大物,協約國中的英國和法國就感到心中踏實,而德國人則對他們背後的那隻"北極熊"提心吊膽,寢食難安。

“歐洲憲兵”沙皇俄國

俄國陸軍人數之多,對歐洲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一支不可輕視的力量,它在平時的常備兵力有150萬人,一經戰爭動員,馬上就可以達到近700萬人。當然,腐敗的機構和落後的交通,使俄軍在開始發動時不免緩慢,但是一旦充分發動後,它那驚人的潛力,將足以拖垮任何敵人。對此,英國的外交部長愛德華·格雷爵士曾對法國總統普恩加來說:"俄國的資源非常富足,就是我們不去支援俄國,時間一長,德國人也要山窮水盡的。"在法國人的想法中,一旦戰爭爆發後,霞飛的"第十七號計劃"能不能取得成功,關鍵得取決於俄國,取決於俄國人到時能不能在德國的東部拖住德軍的部分力量,也就是要看俄國人能不能在戰爭的前半個月內對德國發動進攻。當然,法國人心裡也明白,這樣的要求對於俄國來說是不可能辦到的,法國人只希望在戰爭的前半個月中,俄國人將其手頭已有的力量投入戰場就心滿意足了,不管怎麼說,一定要讓德國在一開戰的時候,就要陷入兩面作戰之中,藉以削弱德軍在西線所投入的兵力。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法國陸軍部的參謀長迪巴伊將軍在戰爭爆發的前三年就被派到了俄國,去給俄國的戰爭決策者們灌輸必須奪取主動的作戰思想,並把它變成了兩國之間的協議。要求俄國儘早發動攻勢的協議在隨後的兩年中,經過兩國的總參謀部之間的商談而越來越得以確定。經過日俄戰爭的慘敗,俄國人已經對它龐大的軍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俄國人因為他們的軍隊蒙受的恥辱而急於重振軍威,現在的聖彼得堡充滿自信,認為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然而,出於俄國人所慣有的惰性,他們只是制定了戰略上的計劃,而對於這個計劃的具體細節,並沒有事先制定。井井有條,一絲不苟,那不是俄軍的習慣。但俄國人同意和法國人同時對德軍展開進攻,法國人派往俄國的迪巴伊參謀長得到了俄國人的保證,一旦開戰,俄軍對德國的進攻將在動員後的第16天開始,不等動員完畢,俄軍將把它的前線部隊先行越過德國與俄國的邊界。

其實俄國人的這個承諾是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派出大軍進入敵國境內打一場戰爭,是一件充滿複雜而又危險的事情,是需要做好充分準備的,然而俄國人完全沒有考慮那些,比如它的戰時運輸是否對夠對此提供足夠的保障,俄軍的武器彈藥到時是否能夠得到充分的補充。開戰後這些問題讓俄軍吃盡了苦頭,沒有糧食,沒有彈藥,沒有援軍,使得俄軍因此遭到了敗北,但是此舉卻救了法國人,使德國在西線最為緊張時分兵東線,從而導致了馬恩河會戰的失敗,俄國人這種舍已為人的精神實在是難得。

“歐洲憲兵”沙皇俄國

當時的俄軍是存在許多不足的,這一點英國的軍事觀察員早就指出過,俄軍在訓練以及情報和保密方面都有明顯的問題,但對於俄軍這些軍事上的弱點,英法並不擔心,它們所關心的只是要讓俄國這個巨人動起來,至於它所發揮的作用則無關緊要,英法對俄軍的企望,也只不過是牽制德軍。俄軍的優勢在於易於管理、吃苦耐勞和視死如歸的巨大人力資源,但裝備和彈藥嚴重不足。在高層指揮上,除了作為總司令的尼古拉大公和少數人之外,大都是漫不經心和庸碌無能之輩,其總參謀部亦同樣糟糕。俄軍有個龐大的軍官團,其中的軍官們基本上都是依仗有社會關係而得到提升的,在俄國的制度下,真正有才幹的人是很難被提到重要位置上的,那些高級軍官們平時從不鍛鍊,鬥紙牌就是他們平時的工作。在戰爭爆發後的一年中,被淘汰的軍官人數比法軍全部的軍官還要多,而真正稱職的軍官卻嚴重缺乏。曾任英國首相的維特伯爵曾說:"它是集怯懦、盲目、狡詐、愚蠢於一體的大雜燴。"沙皇尼古拉二世是個既無才智也無精力的人,他所依靠的朝臣們都是出身於貴族世家的官僚階級,管理政府的就是這批人。這個政體得以生存主要是依靠人數眾多的祕密警察,這些祕密警察遍佈全國,無孔不人。尼古拉二世在處理國家大事上處處受皇后亞歷山德羅的影響,當皇后被個叫拉斯普京的"妖僧"左右了之後,尼古拉二世便失去了許多人的支持。隨著戰爭的失敗,俄國的國家經濟瀕於崩潰,民不聊生的俄國終於爆發了革命,尼古拉二世失去了他的政權,十月革命後,俄國退出了戰爭。

“歐洲憲兵”沙皇俄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