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別》:活到淋漓,尊嚴死去

讀書 固倫淑慧長公主 穎欣何 2019-04-07


《最好的告別》:活到淋漓,尊嚴死去

穎欣何

獨立雙子女

讀書/寫文 、行走/看世界

煲湯/養花、早起/愛運動


即便戀生惡死是人之常態,但關於死亡的問題,我似乎從不避諱,有時候悲觀起來,覺得自己可以立馬消失在這個世界裡。

我不喜歡李誕關於人間不值的論調,我覺得這個世界還是挺值得來的.

我眼中最好的告別是:活到淋漓,尊嚴死去。


《最好的告別》:活到淋漓,尊嚴死去


死亡是我們的一道必答題

曾經參加過一個活動,關於立遺囑的。

我發現人在面對死亡時,最看重還是活時與人產生情感鏈接。

最難以放下的是對父母養育之恩尚未完報的遺憾,對朋友知遇之恩未能全說的痛心(那時我尚未考慮自己可能會有愛人家庭和孩子)。

現在看來,當時立遺囑這件事,讓我學會了將衰老死亡像吃飯睡覺一樣正常的去思考和看待。

現世的花紅柳綠、死亡過程的掙扎抗拒和對於來世的困惑迷茫都是死亡降臨時不可避免的糾結。

死亡就像是我們人生要面對的最後一道考題。

如何面對死神的召喚,如何安頓這顆不安的靈魂,如何尊嚴的死去,是現代安寧緩和醫療的首要課題,也是每個凡人需要藉助靈魂修煉才能坦然面對的生命節目。

在看完《最好的告別》這本書後,我對死亡和衰老有了更多理性的思考。


《最好的告別》:活到淋漓,尊嚴死去


活著不僅僅只是呼吸

《最好的告別》這本書的作者阿圖·葛文德是一名外科醫生,在這本書裡,他用講故事的方式給我們上了關於生命的最後一課。

這本書建議每10年讀一次。

書中講述了妻子姥姥高齡獨居的故事(從自信走向自欺,再到可悲的歷程);

講一對醫學專家夫婦一步一步邁入衰老的棧道,親歷失能、失明、失智,生活品質逐漸下滑,最後滑向深淵的故事;


《最好的告別》:活到淋漓,尊嚴死去


講一個有創意的社區醫生突發奇想,改造傳統養老機構的革命性勝利(一個允許餵養寵物的決定令養老院頓時生機盎然)。

在養老奉親這件事上似乎也不分國界,書裡還講了美國的普通家庭如何承受養老奉親難以負擔的經濟壓力。

但社會福利養老機構總是各種死角和盲點,而居家養老又無法提供社群交往的支撐,這些矛盾幾乎無法調和。


《最好的告別》:活到淋漓,尊嚴死去


看完書後,我內心平靜的思考了以下現實問題:當我年老、體弱、不能照顧自己時,我要不要接受療養院服務還是在家孤獨終老;

面對不治之症時我是選擇用醫學的手段抗爭到底,還是接受疾病導致身體的日益凋零;

當我理智不清不能自主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時,我要將這個決定的責任轉移到誰的身上等。


《最好的告別》:活到淋漓,尊嚴死去


當我們無法準確知道還有多少時日時,當我們想象自己擁有時間比當下擁有的時間多得多的時候,我們衝動的選擇每一種醫學治療都是戰鬥。

但我不想自己死的時候,血管裡還留著化療藥物,喉頭插著管子,肉裡還有新的縫線。

這些都不是我對自己死亡的想象。

我們接受治療的最終目的不是好死,而是好好地活到終了。

現階段我們在對待病人和老人方面最殘酷的失敗,是沒有認識到,除了安全和長壽,他們還有優先考慮事項;建構個人故事的機會是維持人生意義的根本。

我們要以生命尊嚴和保持有意義生活作為生存的追求,而不是僅僅只是會呼吸的假象存活。


《最好的告別》:活到淋漓,尊嚴死去


思考死亡是為了活得更好

有時候我也會和大多數人一樣,覺得連生存問題都沒解決,想死亡豈不是扯淡。

但在以方向為人生意義的人眼中,不瞄準的人生是慌亂,也是一件很扯淡的事情。

我喜歡凡事以終為始,不斷的給自己找方向定目標做任務,沒有方向,我就容易拔劍四顧心茫然,人生方向解決不了,往哪走都是扯。

我計劃了未來想要的體驗,但不以放棄享用此刻和委屈當下為交換,我深深地相信,向死而生,永遠是最端正的生活態度——如果有明天,那麼此刻我該做此事;


《最好的告別》:活到淋漓,尊嚴死去


(阿圖·葛文德的部分作品,每一本都推薦閱讀)

如果沒有明天,那麼我此刻依然會做此事。

活到淋漓,隨時可以死去;

如果幸運地可以活到很老,那麼今天的所為要讓明天淋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