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市圈對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日益凸顯,越來越多的地方正在加快打造都市圈。

中部省份江西近日正式印發《大南昌都市圈發展規劃(2019-2025年)》(下稱《規劃》)提出,到2022年,都市圈發展的制度框架和規劃、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南昌市、贛江新區和九江市、撫州市及周邊縣城同城化取得積極進展,規劃對接、政策銜接實現重大突破,成本分擔、利益共享機制基本形成並加快落地。到2035年,經濟發達、社會文明、空間集約、生態優良、融合互補的都市圈發展格局更加成熟,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成為引領中部地區崛起、國內國際影響力較強的現代化都市圈。

"

都市圈對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日益凸顯,越來越多的地方正在加快打造都市圈。

中部省份江西近日正式印發《大南昌都市圈發展規劃(2019-2025年)》(下稱《規劃》)提出,到2022年,都市圈發展的制度框架和規劃、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南昌市、贛江新區和九江市、撫州市及周邊縣城同城化取得積極進展,規劃對接、政策銜接實現重大突破,成本分擔、利益共享機制基本形成並加快落地。到2035年,經濟發達、社會文明、空間集約、生態優良、融合互補的都市圈發展格局更加成熟,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成為引領中部地區崛起、國內國際影響力較強的現代化都市圈。

規避周邊城市群吸附效應,江西支持南昌創建國家中心城市

從範圍上看,大南昌都市圈包括南昌市、九江市和撫州市臨川區、東鄉區,宜春市的豐城市、樟樹市、高安市和靖安縣、奉新縣,上饒市的鄱陽縣、餘干縣、萬年縣,含國家級新區贛江新區(圖1)。2018年,國土面積4.5萬平方公里,年末總人口1790萬人,地區生產總值(GDP)10506億元。

大南昌都市圈聚集了全省五分之三的科研機構和三分之二的普通高校,匯聚全省70%以上的科研工作者,擁有20多個國家級和200多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及超過全省一半的創新創業平臺。2018年,城鎮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8%,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階段。南昌市、九江市分別為城區人口超過300萬人和100萬人的Ⅰ型、Ⅱ型大城市,撫州市是城區人口超過50萬人的中等城市。

不過,與周邊城市群、都市圈相比,大南昌都市圈存在的短板和問題也十分突出。包括總體發展水平和質量不高、區域內部融合互補不足、交通通道網絡銜接不暢、周邊城市群吸附效應顯著四個主要方面。

今年3月,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和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共同發佈的《中國都市圈發展報告2018》顯示,在不含港澳臺地區的情況下,全國共識別出34箇中心城市都市圈。報告將各都市圈按發展水平分為三個層級,即成熟型都市圈、發展型都市圈和培育型都市圈。這其中,南昌都市圈屬於培育型都市圈,培育型都市圈在發展質量方面與發展型都市圈有較大差距,呈現出發展質量亟待提高的問題。

在周邊城市群吸附方面,目前周邊省會城市都市圈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明顯高於大南昌都市圈,容易在資源、要素、人才、市場等方面形成對大南昌都市圈發展的吸附效應。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支持海西經濟區和福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建自貿區等建設,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都可能導致大南昌都市圈進入國家戰略的邊緣地位。

江西省社科院經濟所所長麻智輝對第一財經分析,目前南昌與周邊的幾個中部省會在主要經濟指標上都存在明顯差距,並且這種差距還有擴大的趨勢。同時,由於毗鄰的長珠閩更為發達,加之南昌中心引領作用不夠,因此贛東北、贛南等地的人力、資金等要素被長珠閩“吸附”更為明顯。

因此加快打造大南昌都市圈,對江西經濟發展十分關鍵。麻智輝說,大南昌都市圈不僅侷限於南昌市,而且還包括了周邊密切聯繫的地區,通過與周邊地區聯動發展,可以增強南昌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力、影響力,發揮南昌對全省的中心引領帶動作用。

在空間格局上,《規劃》提出,將優化提升南昌市中心城區和贛江新區核心主導地位,強化九江、撫州兩市中心城區戰略增長極功能,構建九江—南昌—撫州和沿滬昆高鐵通道兩大發展軸,培育豐樟高、奉靖、鄱餘萬都組團發展能力,增強其他縣市支撐功能,形成“一核兩極兩軸、三組團多支撐”的都市圈區域格局。

這其中,“一核”十分關鍵,包括南昌市中心城區和贛江新區,將打造都市圈發展的核心引擎、引領全省發展的核心增長極、全國內陸雙向開放試驗區建設先導區、國際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核心區,建設產城融合發展示範區。其中,南昌市中心城區將加快打造都市圈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品質消費中心和高端服務業發展中心。

前述《中國都市圈發展報告2018》指出,培育型都市圈首先應該加強中心城市的綜合實力,再帶動周邊城市的聯動發展,逐步向發展型都市圈的層級邁進。

《規劃》提到,要鼓勵南昌市發揮Ⅰ型大城市引領示範作用、九江市培育Ⅱ大城市示範帶動功能,發揮規模效應,增強對高端要素、高端人才、高端產業、高端服務集聚力,提升大城市核心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加快提升創新能級和人口、經濟密度。支持南昌市爭創國家中心城市。

目前我國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9座城市被明確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此外,包括瀋陽、濟南、南京、杭州、青島等城市都積極申創國家中心城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