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行動》| 真實的緝毒工作中,證據蒐集為何如此之難?

毒品 陸豐 廣東 雷霆掃毒 汕尾 刑法 石油 壹號青年 2019-06-05

文 | 京畿部長

2013年12月29日凌晨4時,3000餘名警力、570輛車、2架警用直升機,組成了109個抓捕小組,以雷霆萬鈞之勢同時撲向汕尾陸豐市博社村。他們的目標,是博社村內盤踞多年且多達百人的製毒販毒集團。

《破冰行動》| 真實的緝毒工作中,證據蒐集為何如此之難?

在經過12小時的行動之後,廣東警方大獲成功,共抓獲182名嫌疑人,搗毀77個製毒工廠,繳獲冰毒2900多公斤。同時該製毒販毒集團核心人物,博社村原黨支部書記、汕尾、陸豐兩級人大代表蔡東家也在行動中被捕伏法。

《破冰行動》| 真實的緝毒工作中,證據蒐集為何如此之難?

△2015年12月24日,蔡東家在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受審。

自此,這個擁有0.54平方公里的面積,住著1700多戶人家,1萬4千多人口,曾被國家禁毒委兩次列為涉毒重點整治地區的毒窩,經此一役被徹底肅清。

行動

“生意做不做,關鍵看博社。”

這是當時國內製販毒圈內流傳的一句話,也是博社村在販毒圈內影響力的真實寫照。作為廣東省陸豐市甲西鎮最大的一個村,博社本是個名不見經傳的村子,但在蔡東家為首的宗族勢力帶動下,這個村三分之一的家庭直接參與製造冰毒,其冰毒產量在整個陸豐都高居榜首,而整個陸豐的冰毒產量又佔了全國的三分之一。

龐大的產量讓博社村的一舉一動對全國乃至世界的冰毒價格都會產生巨大影響。在以蔡東家為首的制販毒集團的經營下,這個原本破落貧窮的海邊漁村在短短數年間,慢慢發展成了一座包庇著數量驚人的制販冰毒家庭的堅固堡壘。

《破冰行動》| 真實的緝毒工作中,證據蒐集為何如此之難?

△博社村

發展成這個樣子,以蔡東家為首的犯罪分子如此囂張也是有內在原因的,他們以宗親關係為紐帶把村民們綁成了利益共同體,同時到處收買了一些高官,為其犯罪活動保駕護航,而村內複雜的道路環境又給了緝毒工作很大的困難。

據媒體披露,博社村的入村路口,每天都有小混混在望風,遍佈村口的明哨暗哨警惕地注視著往來人群,別說警察,來個陌生人都會被跟蹤監視,但凡看到有警察出現,消息就會像一陣風似的傳遍村內每個製毒家庭,往往是人還沒到,證據已經被徹底銷燬。在這種環境下,民警想要進村抓捕制販毒分子,其困難可想而知。

更有甚者,緝毒警甚至連村內都進不去,不得不多次喬裝打扮才能深入其中。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公安民警還是完成了偵查和取證工作,最終在2013年底“雷霆掃毒”行動中被我公安民警和邊防部隊一舉消滅,這個中國製毒第一村依舊難逃覆滅的結局。

改編

如今時隔六年,這一行動被改編,正式搬上了熒幕與大家見面,再現了當年緝毒幹警們的傳奇經歷。就是現在大火的熱劇《破冰行動》,如今已經全劇終了,還沒看的小夥伴現在可以一口氣追完了。

整部電視劇是以“雷霆掃毒”行動為藍本,把當時這場行動的來龍去脈以及驚心動魄,完美的進行了還原,而其中犯罪分子和我公安民警的鬥智鬥勇更是讓人大呼過癮。這部劇雖在劇末稍有瑕疵,但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還沒看的小夥伴可以去看看。

《破冰行動》| 真實的緝毒工作中,證據蒐集為何如此之難?

△《破冰行動》海報

一直以來,緝毒工作最難的一點就在於收集證據,正所謂抓賊抓贓。販賣毒品是毒品犯罪中數量最多,涉及範圍最廣的一種犯罪,毒品的販賣是毒品從製造到消費過程的主渠道和中心環節,世界毒品貿易的利潤已經超過了石油利潤,巨大的利益背後是很多人的鋌而走險,也讓販毒成為了全球性的問題。目前,全球販毒案件在全部毒品案件中所佔比例越來越高,並逐年上升,不同於普通的刑事案件,販毒案件的隱蔽性和組織性都比其他的案件更高,案件偵破難度越來越大,同時證據收集也越來越難了。

正如《破冰行動》中蔡永強所強調的一樣,證據,永遠是破案和定罪的關鍵。

《破冰行動》| 真實的緝毒工作中,證據蒐集為何如此之難?

證據

在販毒案件中,首先發現證據線索就是一個難題。很多販毒案件都是小規模、零星發生的,販毒和吸毒人員之間普遍採用暗號或電話單線聯繫,交易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時間短,聯繫少,犯罪現場幾乎沒有痕跡留下,做的非常隱蔽。同時現在家庭化、集團化的販毒情況慢慢增多,以販養吸的現象層出不窮,進而形成了非常穩定且固定的供需網絡,高效且不被察覺,幾乎難以被人發現。

其次,提取直接證據也不是個容易的事。現在很多毒販到處流竄,普遍跨省,跨地域,居無定所流動性大,不僅如此,不少毒販還利用假身份打掩護,這樣一來公安機關提取證據就變得很難了。除非個別情況下人贓並獲,但這種情況少之又少。而且販毒嫌疑人對於販毒基本事實是很清楚的,就算被抓捕,證詞也往往極具迷惑性,有的因為作案次數太多,時間週期長跨度又大,證詞又自相矛盾,供述真偽難以固定,給了取證工作困擾和迷惑。

再次,不少販毒案件是在毒品交易尚未結束就被破獲的,對於嫌疑人上線的證據,交易雙方的證人證言、毒品和毒資無法全面收集,甚至有時候交易雙方連彼此身份都不知道,不過就是交易完成,分道揚鑣而已。這樣一來,相關人員證據也就沒有地方獲得了,最關鍵的一點在於,毒品本身就是消耗品,只要過個幾天,時間、地點、數量上的不吻合因素會逐漸增加,這樣的結果就是讓收集的證據無法形成有效的證據鏈。

最後,很多時候,販毒者為了交易安全,選的地方都是有水的地方。這樣做的目的在於方便銷燬毒品,同時販毒人員又把販毒帶來的毒資拿去購買毒品,這樣一來,就讓毒資和毒品的追繳變得困難,也無從查起了。

除此之外,由於販毒案件涉及的中間環節比較多,且販毒份子頻頻使用假身份,如此一來利用不知情的人和馬仔將很多毒品和毒資銷燬,參與的人發生變化,就讓案件再次變得錯綜複雜,也就讓公安幹警難以深入查清全案。很多時候除了現場抓住的毒品數量以外,以前販賣的毒品數量難以查證,所以導致查清全部犯罪事實變得異常困難。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販賣鴉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數量大的就可以判死刑,而很多時候,毒販交易的數量都是超過這些的。由於販毒行業的特殊性,和成一單所獲得的巨大利潤,讓販毒份子的身邊變得非常迷糊,這種不確定性,讓他們有時候能像個普通人一樣正常生活,但有時候卻又變得窮凶極惡十惡不赦,這種身份的不確定性給緝毒幹警和普通人迷惑。

緝毒

無法確定的身份,無從明確的交易,喪失人性的罪犯,都讓緝毒工作變得困難且凶險。

現今,我國吸毒人口已經達到了255.3萬人,覆蓋著城市山村的每一個大大小小的角落。而這龐大的數據背後,湧動著暗黑的一切,這些都比我們所能想象的恐怖的多。毒品危害社會,荼毒每一個因放鬆警惕而陷入它魔掌的人,對於此,我們每個人都要有清醒的認識和堅定的立場,拒絕毒品,也不要放棄每一個要擺脫毒品困擾的朋友。

對於緝毒警而言,他們做著最險惡的工作,守護的卻是千千萬萬樸素又普通的百姓。可以說當我們看《破冰行動》的時候,都會為角色的處境而捏一把汗,即使是這種加工的藝術。而我們的緝毒警確實真真實實在直面這些罪惡,承受這些凶險。即使如此,我想說的是,沒有什麼犧牲是悄無聲息的,也沒有什麼重擔是不為人知的,你們的付出,我們永遠記得!人民感謝你們!

《破冰行動》| 真實的緝毒工作中,證據蒐集為何如此之難?

願每一次任務,都能平安歸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