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辰溪的龍舟文化

端午節 賽龍舟 屈原 沅水 懷化新聞網 2017-05-17
上辰溪的龍舟文化

說道龍船,應該在端午節前,以加深人們對龍船的瞭解,過一個龍舟文化氛圍濃厚的端午節。可我偏要在端午節後來講述龍船的故事,那是因為我們史稱“上辰溪” 、現在叫“辰溪瑤鄉”的黃溪口片區,人們只過五月半,不過端午節,只在五月半劃龍船、賽龍船,不在端午節劃龍船、賽龍船。

而且,我們辰溪瑤鄉及其相鄰幾個縣如中方、漵浦、麻陽的龍船都是“豬嘴蛇身燕子尾” ,有 30 多眼艙,約 30 多米長,最寬處 1.5 米左右,是真正的龍船;而外地龍舟則大都是龍頭、龍身、龍尾,只十幾眼艙,大約 15 米長,1 米來寬,是正兒八經的龍舟。不僅如此,以辰溪瑤鄉為中心,沅水流域大江口至銅灣等地龍船都按宗族姓氏的不同,將船尾巴染上不同顏色的花紋,為了區分同一姓氏中不同自然村的龍舟,所使用的旗幟的顏色又不同。而外地龍舟大都是彩色的畫中龍,並在船頭插有一面旗幟,以標識某某參賽船隊。

此外,上辰溪及其沅水兩頭相鄰區域的每隻龍船的船員都在 50 至60 人之間,而外地每隻龍舟的人員大都只 20 人至 30 人。比如 2016 年廣州龍舟賽,參賽龍舟的人員都只20 人。上辰溪及其沅水兩頭相鄰區域的每隻龍船都設有如下崗位: (1)“蜷豬嘴”的; (這裡“蜷”讀 luan、第一聲)2 一 3 人; (2)划船 48 人(指滿位) ; (3)舞頭旗 1 人,要對整個龍船負總責。 (4)舞腰旗 1 人 ;(5)鼓手 1 人; (6)鑼手 1 人; (7)吹嗩吶 1 人; (8)收“紅”1 人; (9)艄公 2 人;且每一崗位職責明析。而外地每隻龍舟的人員大都只 20 人至 30 人,就打鼓指揮、划船、掌艄三崗位,即 18 人划船,1 人坐船頭打鼓指揮, 1 人掌艄 (艄槳是固定的)把握方向。

上辰溪人劃龍船或賽龍船的地點不是固定的,一般都在境內三個集市之水域,即五月十二日黃溪口趕集,就去黃溪口的白泡潭划船,十三日龍頭庵趕集,就去龍頭庵的坡巖潭水域比賽,十五日是仙人灣趕集,就划船去仙人灣的仙李潭,因而,一般要劃 3 一 5 天。上辰溪的龍船賽,無論是在龍頭庵或黃溪口,或者是在仙人灣,都是自由邀約比賽,是真正的自娛自樂。比如甲船碰到乙船,甲船的頭旗手打出向乙船靠攏的旗語,乙船若劃開,表明不願比賽,則作罷;若向甲船靠攏,表明兩船自願比賽,兩船蜷豬嘴的將兩船頭並齊、頭旗手指揮打鼓佬緊鼓後,再一下子推開兩船頭竟劃,比誰的船員槳劃得齊,力用得大,船跑的快,快的只要超過龍船頭就贏了一局,一般是三局定輸贏,三賽二贏。但如果實力懸殊,賽一局輸者便走了。因為這種競賽的目的只是為了展示自己,重在參與。而外地龍舟,若不比賽,則自我劃舟自我展示。若參加比賽,則必須遵守主辦方頒佈的競賽規則和規程,一船一航道,不得犯規,競賽的目的是奪名次,爭榮譽。

歷史上,上辰溪人劃龍船、賽龍船的三大賽場就只龍頭庵最熱鬧,一是來划船、參賽的龍船最多;二是來龍頭庵趕集、看龍船比賽的觀眾最多。傳說 1946 年 5 月 13 日來龍頭庵的龍船有 38 只,當然比2012 年 5 月 13 日的 59 只龍船少得多。每年的 5 月 13 日,兩岸河堤上站滿了觀眾,那真是黑壓壓兩大片,人潮如湧,發飄如雲,被擠得水洩不通。人多、船多,船劃的越上勁,競賽中的兩隻龍船,就象射出去的兩隻箭。你聽, “呀嗨、呀嗨”的吶喊聲和鑼鼓聲、聲聲摧人用力、攢勁 ; 你看, 水下划槳翻滾、 艄槳滾翻,槳槳促船疾行、前進。船上所有的人都在吶喊,所有的船員都在拼命,不然是要挨批評的。不僅船員在拼命,看龍船的觀眾也在用力。傳說古時候一抱嬰兒的青年婦女看龍船看得最起勁,邊看邊喊邊嶄勁,雙手將懷裡的嬰兒箍得臉色鐵青,幾乎窒息,自己卻不知道,他人發現後在郎中的救治下才得以生還。

每年農曆 5 月 13 日的龍頭庵沅江水域,河面上頭旗、腰旗翻舞,彩 “紅” 飄揚 ; 河兩岸紅傘、 藍傘遮陽,斗笠、草帽五彩繽紛。龍船上的吶喊聲、號子聲、鑼鼓聲夾雜著岸上的歡呼聲,瀰漫整個賽場。那場面、那情景,榮譽感、勝利感,無不使參與者的全身細胞都興奮,所有的船員都隨著鼓聲、號子聲拼命攢勁,拼命吶喊,奮力划船,特別是兩船競賽未分勝負之時。

為什麼五月十三日龍頭庵的龍船賽就這麼熱鬧呢?(1)歷史上的上辰溪, 有均 (均和鄉) 、 正 (正和鄉) 、永(永和鄉) 、 太(太和鄉)四大鄉。永和鄉的治所龍頭庵集鎮正處中心地帶,是上辰溪人民生產、生活物資的集散地,也是文化發達的中心地帶。 (2) 歷史上上辰溪境內的沅江,只有龍頭庵集鎮前鴨溪口至赤巖灣溪口約 3000 米長、 400 米寬的水面,處豬牙溜與牛兒巖兩灘之間,水流平緩,水域寬闊,是劃龍船、賽龍船的最佳水域。 (3)歷史上,上辰溪的漢子最愛劃龍船,龍頭庵的漢子猶甚。若按村排序, 舊社會有“三口搭一灣”之說,最愛龍船的村子是龍頭庵的長衝口、石溪口、中溪口和中方縣銅鼎鎮的赤巖灣(民國前、中期屬辰溪縣均和鄉所轄)四個村。 “文革”時,龍頭庵公社的龍船都被縣政府作價買收、銷燬,只剩下雪峰大隊長衝口一隻龍船。1978 年,長衝口村年青人不聽公社幹部勸告,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於農歷五月十三日硬是把龍船劃到了龍頭庵,此後各村龍船又重新做齊,連原來沒有龍船的小村,也合夥做了龍船。此外,民國初期永和鄉長衝口保,還專門闢有一處地方做新龍船,就是現在雪峰村的“龍船坪”自然村。若舉例到人,捐錢超千上萬的富家和揹著老婆把下蛋雞婆買了出興錢的窮人比比皆是。辰溪瑤鄉人做龍船和修涼亭一樣,自覺自願出工捐錢。張三幾條樹,李四制面鼓, 王五買纜索, 趙六出錢請木匠,船就做成了。舊社會石溪口村一農民,家裡窮,糧食不夠吃蕨根,村裡做龍船,他就把蕨渣捐了扎船縫。長衝口一農民乘老婆娘家去了,把家裡兩隻“鹽船” (即下蛋母鴨)都買了,捐了一面鑼。還有那愛劃龍船的,上了船不肯下、劃三天龍船,喉嚨都喊嘶啞了、後背都晒脫了一層皮還勁火十足者,更是不勝枚舉。

瑤鄉人都知道,赤巖灣村的老頭旗手 “謝老” , 2013年冬天過80歲生日,擺了 20 多桌酒席,請全村的男青年陪他劃了半天龍船,過了半天舞頭旗的癮。上辰溪人不僅男人愛龍船,女人也愛龍船,上述那抱嬰兒的婦女傳說就是龍頭庵人。另外,做新龍船出錢多的是婦女,以龍頭庵鄉大村為例,2012 年 5 月半劃龍船,男丁槽錢(每把划槳攤派的錢)總計 6 萬多元,而出嫁女上“紅”的錢是 12 萬多元。

瑤鄉人做新龍船一般挑選農曆四五月或七八月兩個時段,新龍船做成則要舉行下水儀式,這儀式稱之為“發毛把火” , 實質是祭奠河神。發毛把火由主家(做新龍船的自然村)主辦,由打造新龍船的木匠師傅主持祭神。祭神的程序和咒語一般是 : (1)殺雞宴煞 ; 主祭人唸咒語 :“此雞不是非凡雞, 生得頭高尾巴低。別人拿去沒用處, (我)魯班拿來宴煞雞。 ”唸完,殺雞滴血,繞龍船一週; (2)請神敬神;宴煞後主祭人撒茶葉米穀,再念咒語: “一撒東方,請我東海龍王。保我人船平安,敬您穀米百石。 ”二撒西方……三撒….. 四……咒語除方位外, 都相同。完了再謝河神: “去是您的兵,來是我的將。去成雙,來成雙,去平安,來吉祥” 。 (3)恭賀新船下水;敬神完畢後點燃稿把火, 大聲念賀詞 : “賀主家龍船,越劃越興旺,越劃越高強,三聲發喊拉下江,三聲發喊轉回鄉” 。 邊念邊甩拋粽子入河。 同時,號子手一聲號子, 眾人三聲大喊 : “呀嗨、呀嗨、呀嗨” ,以最快的速度拉船下河,開始劃龍船。新龍船下水,緊鼓三通之後再參拜家神,一般是船頭朝著本家族祠堂方向劃拜,而米姓龍船都是朝拜“四官廟” 。劃龍船拜祖宗, 上辰溪人稱之為“參神” 。上辰溪人劃龍船、賽龍船與外地如岳陽、廣州等地賽龍舟、划龍舟之不同,表明龍舟文化的基因是不同的。毋庸質疑,外地端午節賽龍舟,是為紀念屈原。那上辰溪劃龍船、賽龍船又是為了什麼呢 ? 對此有兩種回答。 一是 : “紀念屈原說” ;絕大多數的上辰溪人都是這種回答。瑤鄉詩人、辰溪縣詩詞楹聯家協會副會長舒象田曾賦七絕一首讚揚瑤鄉龍船賽: “手提粽子祭忠卿,江上時聞劈浪聲。勁棹群龍催戰鼓,離騷一曲勵征程” ,所持觀點就是“紀念屈原說”的代表。那為什麼不過端午節不在五月初五劃龍船、賽龍船呢?蕭守資老師在他的《辰溪七姓瑤》一書中作了解釋: “相傳馬援擬五月初五進攻五溪蠻,士卒有難色。馬說, 今天是端午節, 蠻首必醉,進兵必勝。 事成, 於十五日補過節日。故五溪一帶,沿習至今。 ”五月十五是五月半,於是上辰溪人都過“五月半” ,後來進而演變為入中旬後隨集日過。另一種回答是: “祭祀五穀之神。 ” 持這一觀點的主要是年青人。他們認為: (1)龍船最初就是祭祀的工具,這網上有文論證過。上辰溪俗話說: “龍船劃生熟” 。是說上辰溪劃龍船都在出新糧之後,一是收麥後五月半都劃龍船,一是打稻穀後八月半劃新龍船,顯然是祭祀、感謝五穀之神; (2)上辰溪龍船長而大,不是追趕、尋找屈原屍體的龍舟, 而是貨真價實的祭祀龍船。 “豬嘴蛇身燕子尾” ,船裝三牲祭品之豬頭祭祀神靈,然後祭來了吉祥(燕子) 。 (3)上辰溪人劃龍船要給龍船披紅 (婦女得給孃家龍船上 “紅” )掛彩,打鑼鼓,吹雙嗩吶,這都是祭祀活動中的活動要素。上辰溪龍船要是為了紀念屈原而參加龍舟賽,跟 20 人劃的龍舟比速度,那是註定要吃豬尾巴的。

網文認為: “龍船之在楚,不僅僅是一種橫渡江河的工具,更是巫師用來通聯神鬼的法器” , 這我贊成。網文還說: “到了晚些時候,人們又借用龍船賽的形式祭祀屈原” ,這我也不反對。上辰溪人劃龍船恐怕就屬於這種情況。不管是“紀念屈原”也好,是“祭祀神靈”也罷,上辰溪的龍船文化博大精深,值得研究,上辰溪的龍船精神,尤其那種團隊拼命精神,氣如長虹,值得傳承。( (作者:謝志德,筆名老謝哥,男, 退休教師, 中共黨員, 現年 64 歲,懷化市作家協會會員,住辰溪縣黃溪口鎮社區移民新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