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這回虧大了!銀隆新能源高管涉嫌詐騙過億,6人被拘

近日,銀隆新能源公司原管理團隊涉嫌詐騙的消息震驚眾人。據銀隆新能源公司公告顯示,高層魏銀倉和孫國華等涉嫌侵佔公司利益總計高達14億多,其中包含了騙取國家財政補貼的1.1億元。

說到銀隆新能源,我們不禁會聯想到格力和董明珠,正是因為有董明珠這樣的大佬做背書,才使得銀隆新能源成為資本和輿論關注的焦點。但銀隆新能源這一路走來,可謂是風波不斷。

董明珠這回虧大了!銀隆新能源高管涉嫌詐騙過億,6人被拘

董明珠的造車夢

銀隆新能源原本是做鋰電池相關產品的研發和銷售,後來才延伸到電動汽車的整車研發與生產。巧的是它的總部跟格力一樣都是在珠海,這也更能引起董明珠的關注與瞭解。再加上當時國家對新能源汽車進行大力扶持和財政補貼,董明珠敏銳的嗅到了商機,一直心心念唸的想要投資銀隆新能源。在2016年格力的股東大會上,由於股東反對格力出資130億收購珠海銀隆的議案,董明珠為此現場拍桌發飆“格力沒有虧待你們”。最後,這起收購事件宣告失敗。

董明珠這回虧大了!銀隆新能源高管涉嫌詐騙過億,6人被拘

對於造車夢,儘管外界存在各種反對與不看好的聲音,作為“鐵娘子”的董小姐依然沒有放棄。在收購銀隆議案被否的兩個月後,董明珠以個人的名義用30億人民幣如願以償地投資了銀隆新能源,之後還拉來了首富王健林5億元的投資。從此,在董明珠、王健林等大佬的支持下,銀隆新能源獲得前所未有的資本關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簽下總計約800億元的7個新能源產業園,遍佈全國各地,其中就包含了董明珠投資的南京銀隆產業園。

風波不斷

自2018年以來,新聞上關於銀隆新能源的負面報道越來越多。在2018年的1月份,銀隆新能源被爆拖欠供應商貨款10億元,其中液冷充電樁供應商珠海思奇公司的員工還穿著白衣黑褲前往銀隆總部拉橫幅討債。之後,銀隆新能源公司的多地工廠出現停工。與此同時,河北廠區員工由原來的2000人縮減至500人;天津廠區還積壓著7億元的新能源客車;成都廠區處於半停工狀態;計劃投資150億元的洛陽廠區尚未開工;作為老基地的珠海本部雖然生產還在繼續,但是鋰電池的業務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董明珠這回虧大了!銀隆新能源高管涉嫌詐騙過億,6人被拘

除了生產線受阻,銀隆新能源的IPO之路也被擱淺了。在2018年的5月份,據悉,銀隆新能源在1月份的時候就開始中止IPO輔導,這基本可以理解成銀隆新能源公司放棄上市之路了。

接著在2018年7月份,一條“南京銀隆新能源產業園被查封”的消息震驚眾人。據瞭解這個產業園是董明珠所投資的,目前處於調試階段,預計在今年8月份的時候投入生產,將計劃生產2.5萬輛純電動商用車,5億Ah電池和40萬輛汽車啟動電源,預計帶來146億元的年收入。針對此次查封的消息,南京銀隆對外做出的解釋是因為該合作項目與銀隆新能源在合同履行上產生分歧,向法院申請訴訟,所以法院進行查封。之後,經雙方協商和解,合作方已經向法院申請解封,並表示公司的運營一切正常。儘管在當時只是虛驚一場,但是這場風波也為近日的詐騙事件起了苗頭。

董明珠這回虧大了!銀隆新能源高管涉嫌詐騙過億,6人被拘

銀隆出了什麼問題

在董明珠、王健林等大佬的支持下,依然做不好的銀隆新能源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首先是銀隆新能源的產能跟不上資本擴張的速度。據財務數據顯示,銀隆新能源公司2016年和2017年的營業收入分別是78.98億、87.52億,淨利潤分別為8.36億和2.68億元,2017年的淨利潤只到2016年淨利潤的四分之一。此外,2017年新能源汽車的訂單銷量只有6000輛遠遠沒有達到3萬輛的生產目標。

其次是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補貼下滑導致公司資金壓力增加。在過去的5年,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高達150億美元,隨著國家對新能源補貼力度降低以及補貼門檻的提高,讓缺乏競爭力的銀隆新能源面臨更加嚴峻的財政壓力。

最後是銀隆新能源內部頻繁變動。自從董明珠成為銀隆第二大股東之後,銀隆新能源的財務、採購、品質和生產技術的副總裁均被替換成格力的高管。此外,銀隆新能源的供應鏈也被改成“格力體系”。這樣頻繁更換高層管理團隊和調整供應鏈必然導致銀隆新能源內部管理上的混亂,這也將為銀隆新能源原管理層的潰敗埋下伏筆。

董明珠這回虧大了!銀隆新能源高管涉嫌詐騙過億,6人被拘

關於銀隆新能源,董明珠曾表示:這個項目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主要是企業在管理上出現了漏銅。面對質疑的時候,董明珠也表示外界看到的只是表面。如今,看到銀隆新能源管理層的潰敗,作為最大受害者的董明珠想必內心也是無比失望。曾經對銀隆愛得如此深沉,往後該何去何從呢?

本文由陸水新知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