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
"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西涼董卓趁機起兵進京,獨霸朝綱,一通倒行逆施直弄得民不聊生,致使千里山河,盡是一片“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荒涼之景。

董卓的所作所為激起了天下公憤,引來諸侯聯軍共同討伐,至此天下烽煙四起,歷史的腳步逐漸走入了三國時代。

然而,東漢王朝雖然歸於寂寥,卻給後世留下了一個大坑。這般坑人的操作令魏蜀吳三國都苦惱不已,甚至直接影響了吳蜀兩國統一天下的步伐。那麼,東漢留下的這個大坑,究竟是什麼呢?

一、東漢篇

說起東漢留下的大坑,就不得不提它的貨幣政策。東漢的法定貨幣承襲了西漢武帝時期的“五銖錢”。所謂“五銖錢”,就是重量為五銖的銅金屬,換算成現代計重單位約等於3.5-4克。

"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西涼董卓趁機起兵進京,獨霸朝綱,一通倒行逆施直弄得民不聊生,致使千里山河,盡是一片“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荒涼之景。

董卓的所作所為激起了天下公憤,引來諸侯聯軍共同討伐,至此天下烽煙四起,歷史的腳步逐漸走入了三國時代。

然而,東漢王朝雖然歸於寂寥,卻給後世留下了一個大坑。這般坑人的操作令魏蜀吳三國都苦惱不已,甚至直接影響了吳蜀兩國統一天下的步伐。那麼,東漢留下的這個大坑,究竟是什麼呢?

一、東漢篇

說起東漢留下的大坑,就不得不提它的貨幣政策。東漢的法定貨幣承襲了西漢武帝時期的“五銖錢”。所謂“五銖錢”,就是重量為五銖的銅金屬,換算成現代計重單位約等於3.5-4克。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然而,隨著漢末戰亂不斷,經濟制度受到極大的挑戰。董卓專權後,為了迅速攫取財物,更直接廢除了原本的“五銖錢”,改為鑄造“小錢”。

董卓發行的小錢直徑僅為1.2-1.5釐米,重量僅0.5-1克,卻依然被稱為“五銖錢”。

小錢誕生之前,五銖錢的重量是足額的,而銅金屬又無法人為製造,因此東漢早期的貨幣政策尚未出現嚴重問題。可隨著小錢的大量問世,整個貨幣體系被完全打亂,民間物價日日飛漲,一場嚴重的通貨膨脹,就此席捲九州大地。

更坑的是,董卓為了多鑄小錢,竟將秦代收藏的十二銅人當作鑄錢的原材料。與此同時,為了節約鑄造成本,小錢的質量奇差,上面的花紋字體全都模糊不清,一度被稱作“無文錢”。

"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西涼董卓趁機起兵進京,獨霸朝綱,一通倒行逆施直弄得民不聊生,致使千里山河,盡是一片“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荒涼之景。

董卓的所作所為激起了天下公憤,引來諸侯聯軍共同討伐,至此天下烽煙四起,歷史的腳步逐漸走入了三國時代。

然而,東漢王朝雖然歸於寂寥,卻給後世留下了一個大坑。這般坑人的操作令魏蜀吳三國都苦惱不已,甚至直接影響了吳蜀兩國統一天下的步伐。那麼,東漢留下的這個大坑,究竟是什麼呢?

一、東漢篇

說起東漢留下的大坑,就不得不提它的貨幣政策。東漢的法定貨幣承襲了西漢武帝時期的“五銖錢”。所謂“五銖錢”,就是重量為五銖的銅金屬,換算成現代計重單位約等於3.5-4克。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然而,隨著漢末戰亂不斷,經濟制度受到極大的挑戰。董卓專權後,為了迅速攫取財物,更直接廢除了原本的“五銖錢”,改為鑄造“小錢”。

董卓發行的小錢直徑僅為1.2-1.5釐米,重量僅0.5-1克,卻依然被稱為“五銖錢”。

小錢誕生之前,五銖錢的重量是足額的,而銅金屬又無法人為製造,因此東漢早期的貨幣政策尚未出現嚴重問題。可隨著小錢的大量問世,整個貨幣體系被完全打亂,民間物價日日飛漲,一場嚴重的通貨膨脹,就此席捲九州大地。

更坑的是,董卓為了多鑄小錢,竟將秦代收藏的十二銅人當作鑄錢的原材料。與此同時,為了節約鑄造成本,小錢的質量奇差,上面的花紋字體全都模糊不清,一度被稱作“無文錢”。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據《後漢書》記載,小錢發行帶來的通貨膨脹,令民間“貨賤物貴,谷石數萬”。但這樣的物價還不是最誇張的,等到董卓被滅後,物價一度達到了“谷一斛五十萬,豆、麥二十萬,人相啖食,白骨委積,臭穢滿路”的恐怖程度。

那麼,面對東漢末年的一斛穀子五十萬錢的恐怖物價,魏蜀吳三國又是如何抵禦通貨膨脹的呢?

二、曹魏篇

為了解決小錢帶來的通貨膨脹,公元196年,曹操在謀士棗袛、韓浩等人的建議下,開始在許昌招募農民屯田,當年就收穫了大量糧食,解決了當地百姓最為迫切的吃飯問題。

"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西涼董卓趁機起兵進京,獨霸朝綱,一通倒行逆施直弄得民不聊生,致使千里山河,盡是一片“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荒涼之景。

董卓的所作所為激起了天下公憤,引來諸侯聯軍共同討伐,至此天下烽煙四起,歷史的腳步逐漸走入了三國時代。

然而,東漢王朝雖然歸於寂寥,卻給後世留下了一個大坑。這般坑人的操作令魏蜀吳三國都苦惱不已,甚至直接影響了吳蜀兩國統一天下的步伐。那麼,東漢留下的這個大坑,究竟是什麼呢?

一、東漢篇

說起東漢留下的大坑,就不得不提它的貨幣政策。東漢的法定貨幣承襲了西漢武帝時期的“五銖錢”。所謂“五銖錢”,就是重量為五銖的銅金屬,換算成現代計重單位約等於3.5-4克。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然而,隨著漢末戰亂不斷,經濟制度受到極大的挑戰。董卓專權後,為了迅速攫取財物,更直接廢除了原本的“五銖錢”,改為鑄造“小錢”。

董卓發行的小錢直徑僅為1.2-1.5釐米,重量僅0.5-1克,卻依然被稱為“五銖錢”。

小錢誕生之前,五銖錢的重量是足額的,而銅金屬又無法人為製造,因此東漢早期的貨幣政策尚未出現嚴重問題。可隨著小錢的大量問世,整個貨幣體系被完全打亂,民間物價日日飛漲,一場嚴重的通貨膨脹,就此席捲九州大地。

更坑的是,董卓為了多鑄小錢,竟將秦代收藏的十二銅人當作鑄錢的原材料。與此同時,為了節約鑄造成本,小錢的質量奇差,上面的花紋字體全都模糊不清,一度被稱作“無文錢”。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據《後漢書》記載,小錢發行帶來的通貨膨脹,令民間“貨賤物貴,谷石數萬”。但這樣的物價還不是最誇張的,等到董卓被滅後,物價一度達到了“谷一斛五十萬,豆、麥二十萬,人相啖食,白骨委積,臭穢滿路”的恐怖程度。

那麼,面對東漢末年的一斛穀子五十萬錢的恐怖物價,魏蜀吳三國又是如何抵禦通貨膨脹的呢?

二、曹魏篇

為了解決小錢帶來的通貨膨脹,公元196年,曹操在謀士棗袛、韓浩等人的建議下,開始在許昌招募農民屯田,當年就收穫了大量糧食,解決了當地百姓最為迫切的吃飯問題。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此後,曹操的屯田規模不斷擴大,從而使魏國的糧食儲備愈加充盈,這些糧食既為曹操行軍作戰提供了軍需,又緩解了當時飛漲的糧價。

更為重要的是,曹操徵收的地租在東漢晚期的基礎上減輕了許多,而且徵收的對象全部是實物田租,最大程度避免了小錢帶來的影響。

在曹操的努力下,曹魏政權的經濟漸漸迸發出新的活力。建安十三年,曹操又罷董卓小錢,恢復使用從前的五銖錢,進一步消除了董卓亂政帶來的影響。

可惜好景不長,曹操去世後,曹丕以“谷貴”為由,再次廢除五銖錢,改用谷、帛作為貨幣,開展以物易物的經濟政策。

"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西涼董卓趁機起兵進京,獨霸朝綱,一通倒行逆施直弄得民不聊生,致使千里山河,盡是一片“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荒涼之景。

董卓的所作所為激起了天下公憤,引來諸侯聯軍共同討伐,至此天下烽煙四起,歷史的腳步逐漸走入了三國時代。

然而,東漢王朝雖然歸於寂寥,卻給後世留下了一個大坑。這般坑人的操作令魏蜀吳三國都苦惱不已,甚至直接影響了吳蜀兩國統一天下的步伐。那麼,東漢留下的這個大坑,究竟是什麼呢?

一、東漢篇

說起東漢留下的大坑,就不得不提它的貨幣政策。東漢的法定貨幣承襲了西漢武帝時期的“五銖錢”。所謂“五銖錢”,就是重量為五銖的銅金屬,換算成現代計重單位約等於3.5-4克。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然而,隨著漢末戰亂不斷,經濟制度受到極大的挑戰。董卓專權後,為了迅速攫取財物,更直接廢除了原本的“五銖錢”,改為鑄造“小錢”。

董卓發行的小錢直徑僅為1.2-1.5釐米,重量僅0.5-1克,卻依然被稱為“五銖錢”。

小錢誕生之前,五銖錢的重量是足額的,而銅金屬又無法人為製造,因此東漢早期的貨幣政策尚未出現嚴重問題。可隨著小錢的大量問世,整個貨幣體系被完全打亂,民間物價日日飛漲,一場嚴重的通貨膨脹,就此席捲九州大地。

更坑的是,董卓為了多鑄小錢,竟將秦代收藏的十二銅人當作鑄錢的原材料。與此同時,為了節約鑄造成本,小錢的質量奇差,上面的花紋字體全都模糊不清,一度被稱作“無文錢”。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據《後漢書》記載,小錢發行帶來的通貨膨脹,令民間“貨賤物貴,谷石數萬”。但這樣的物價還不是最誇張的,等到董卓被滅後,物價一度達到了“谷一斛五十萬,豆、麥二十萬,人相啖食,白骨委積,臭穢滿路”的恐怖程度。

那麼,面對東漢末年的一斛穀子五十萬錢的恐怖物價,魏蜀吳三國又是如何抵禦通貨膨脹的呢?

二、曹魏篇

為了解決小錢帶來的通貨膨脹,公元196年,曹操在謀士棗袛、韓浩等人的建議下,開始在許昌招募農民屯田,當年就收穫了大量糧食,解決了當地百姓最為迫切的吃飯問題。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此後,曹操的屯田規模不斷擴大,從而使魏國的糧食儲備愈加充盈,這些糧食既為曹操行軍作戰提供了軍需,又緩解了當時飛漲的糧價。

更為重要的是,曹操徵收的地租在東漢晚期的基礎上減輕了許多,而且徵收的對象全部是實物田租,最大程度避免了小錢帶來的影響。

在曹操的努力下,曹魏政權的經濟漸漸迸發出新的活力。建安十三年,曹操又罷董卓小錢,恢復使用從前的五銖錢,進一步消除了董卓亂政帶來的影響。

可惜好景不長,曹操去世後,曹丕以“谷貴”為由,再次廢除五銖錢,改用谷、帛作為貨幣,開展以物易物的經濟政策。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然而這項政策卻引發了新的社會問題,一些黑心商人發現有利可圖,就使用泡水的穀物增加重量,或者使用薄帛代替指定帛,弄得曹魏經濟混亂不堪,百姓生計舉步維艱。

等到曹睿繼位後,他馬上撥亂反正,取消了曹丕時期以谷、帛為貨幣的政策,重新恢復五銖錢的使用,曹魏的經濟才又逐漸好轉起來。

三、蜀國篇

曹魏的經濟漸入佳境的同時,蜀國正經歷著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

劉備坐擁益州後,一度擔心軍費不足,這時,有個叫劉巴的謀士對劉備說:“想要獲得大量軍資非常容易,只需要鑄直百錢,用來平抑物價充實府庫就可以了”。

劉巴提到的直百錢,又名直百五銖錢,是蜀漢政權發行的一種貨幣。這種貨幣的重量為2.5-10.2克,也就是蜀五銖重量的3倍左右,可價值卻是蜀五銖的一百倍。

"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西涼董卓趁機起兵進京,獨霸朝綱,一通倒行逆施直弄得民不聊生,致使千里山河,盡是一片“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荒涼之景。

董卓的所作所為激起了天下公憤,引來諸侯聯軍共同討伐,至此天下烽煙四起,歷史的腳步逐漸走入了三國時代。

然而,東漢王朝雖然歸於寂寥,卻給後世留下了一個大坑。這般坑人的操作令魏蜀吳三國都苦惱不已,甚至直接影響了吳蜀兩國統一天下的步伐。那麼,東漢留下的這個大坑,究竟是什麼呢?

一、東漢篇

說起東漢留下的大坑,就不得不提它的貨幣政策。東漢的法定貨幣承襲了西漢武帝時期的“五銖錢”。所謂“五銖錢”,就是重量為五銖的銅金屬,換算成現代計重單位約等於3.5-4克。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然而,隨著漢末戰亂不斷,經濟制度受到極大的挑戰。董卓專權後,為了迅速攫取財物,更直接廢除了原本的“五銖錢”,改為鑄造“小錢”。

董卓發行的小錢直徑僅為1.2-1.5釐米,重量僅0.5-1克,卻依然被稱為“五銖錢”。

小錢誕生之前,五銖錢的重量是足額的,而銅金屬又無法人為製造,因此東漢早期的貨幣政策尚未出現嚴重問題。可隨著小錢的大量問世,整個貨幣體系被完全打亂,民間物價日日飛漲,一場嚴重的通貨膨脹,就此席捲九州大地。

更坑的是,董卓為了多鑄小錢,竟將秦代收藏的十二銅人當作鑄錢的原材料。與此同時,為了節約鑄造成本,小錢的質量奇差,上面的花紋字體全都模糊不清,一度被稱作“無文錢”。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據《後漢書》記載,小錢發行帶來的通貨膨脹,令民間“貨賤物貴,谷石數萬”。但這樣的物價還不是最誇張的,等到董卓被滅後,物價一度達到了“谷一斛五十萬,豆、麥二十萬,人相啖食,白骨委積,臭穢滿路”的恐怖程度。

那麼,面對東漢末年的一斛穀子五十萬錢的恐怖物價,魏蜀吳三國又是如何抵禦通貨膨脹的呢?

二、曹魏篇

為了解決小錢帶來的通貨膨脹,公元196年,曹操在謀士棗袛、韓浩等人的建議下,開始在許昌招募農民屯田,當年就收穫了大量糧食,解決了當地百姓最為迫切的吃飯問題。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此後,曹操的屯田規模不斷擴大,從而使魏國的糧食儲備愈加充盈,這些糧食既為曹操行軍作戰提供了軍需,又緩解了當時飛漲的糧價。

更為重要的是,曹操徵收的地租在東漢晚期的基礎上減輕了許多,而且徵收的對象全部是實物田租,最大程度避免了小錢帶來的影響。

在曹操的努力下,曹魏政權的經濟漸漸迸發出新的活力。建安十三年,曹操又罷董卓小錢,恢復使用從前的五銖錢,進一步消除了董卓亂政帶來的影響。

可惜好景不長,曹操去世後,曹丕以“谷貴”為由,再次廢除五銖錢,改用谷、帛作為貨幣,開展以物易物的經濟政策。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然而這項政策卻引發了新的社會問題,一些黑心商人發現有利可圖,就使用泡水的穀物增加重量,或者使用薄帛代替指定帛,弄得曹魏經濟混亂不堪,百姓生計舉步維艱。

等到曹睿繼位後,他馬上撥亂反正,取消了曹丕時期以谷、帛為貨幣的政策,重新恢復五銖錢的使用,曹魏的經濟才又逐漸好轉起來。

三、蜀國篇

曹魏的經濟漸入佳境的同時,蜀國正經歷著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

劉備坐擁益州後,一度擔心軍費不足,這時,有個叫劉巴的謀士對劉備說:“想要獲得大量軍資非常容易,只需要鑄直百錢,用來平抑物價充實府庫就可以了”。

劉巴提到的直百錢,又名直百五銖錢,是蜀漢政權發行的一種貨幣。這種貨幣的重量為2.5-10.2克,也就是蜀五銖重量的3倍左右,可價值卻是蜀五銖的一百倍。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通過使用這樣極度注水的貨幣,劉備政權從蜀地百姓手中瘋狂的掠奪財富,很快就賺得盆滿缽滿。然而蜀中百姓卻在通貨膨脹中民生凋敝,留下一地雞毛。

此後,蜀漢政權在貨幣政策上一發而不可收拾,先後發行了“太平百錢”、“定平一百”、“直百”、“五銖”、“直一”等等貨幣,這些貨幣無一不是面額巨大卻重量極輕,有的甚至僅重0.4克,卻依然被當成大額貨幣使用。

隨著這些注水貨幣的大量使用,曾經沃野千里成都平原變得餓殍遍野,再不復天府之國的盛況。而蜀漢政權,也在通貨膨脹的反噬中,逐步走向崩潰的硝煙中。

四、吳國篇

蜀國政權衰落的時候或許不會想到,千里之外的吳國也正在經歷著同樣的困境。

孫權執政時期,吳國物產豐富,百姓富饒,對此周瑜曾說:“(吳國)鑄山為銅, 煮海為

鹽”,可見吳國得天獨厚,經濟發展繁榮而昌盛。

"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西涼董卓趁機起兵進京,獨霸朝綱,一通倒行逆施直弄得民不聊生,致使千里山河,盡是一片“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荒涼之景。

董卓的所作所為激起了天下公憤,引來諸侯聯軍共同討伐,至此天下烽煙四起,歷史的腳步逐漸走入了三國時代。

然而,東漢王朝雖然歸於寂寥,卻給後世留下了一個大坑。這般坑人的操作令魏蜀吳三國都苦惱不已,甚至直接影響了吳蜀兩國統一天下的步伐。那麼,東漢留下的這個大坑,究竟是什麼呢?

一、東漢篇

說起東漢留下的大坑,就不得不提它的貨幣政策。東漢的法定貨幣承襲了西漢武帝時期的“五銖錢”。所謂“五銖錢”,就是重量為五銖的銅金屬,換算成現代計重單位約等於3.5-4克。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然而,隨著漢末戰亂不斷,經濟制度受到極大的挑戰。董卓專權後,為了迅速攫取財物,更直接廢除了原本的“五銖錢”,改為鑄造“小錢”。

董卓發行的小錢直徑僅為1.2-1.5釐米,重量僅0.5-1克,卻依然被稱為“五銖錢”。

小錢誕生之前,五銖錢的重量是足額的,而銅金屬又無法人為製造,因此東漢早期的貨幣政策尚未出現嚴重問題。可隨著小錢的大量問世,整個貨幣體系被完全打亂,民間物價日日飛漲,一場嚴重的通貨膨脹,就此席捲九州大地。

更坑的是,董卓為了多鑄小錢,竟將秦代收藏的十二銅人當作鑄錢的原材料。與此同時,為了節約鑄造成本,小錢的質量奇差,上面的花紋字體全都模糊不清,一度被稱作“無文錢”。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據《後漢書》記載,小錢發行帶來的通貨膨脹,令民間“貨賤物貴,谷石數萬”。但這樣的物價還不是最誇張的,等到董卓被滅後,物價一度達到了“谷一斛五十萬,豆、麥二十萬,人相啖食,白骨委積,臭穢滿路”的恐怖程度。

那麼,面對東漢末年的一斛穀子五十萬錢的恐怖物價,魏蜀吳三國又是如何抵禦通貨膨脹的呢?

二、曹魏篇

為了解決小錢帶來的通貨膨脹,公元196年,曹操在謀士棗袛、韓浩等人的建議下,開始在許昌招募農民屯田,當年就收穫了大量糧食,解決了當地百姓最為迫切的吃飯問題。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此後,曹操的屯田規模不斷擴大,從而使魏國的糧食儲備愈加充盈,這些糧食既為曹操行軍作戰提供了軍需,又緩解了當時飛漲的糧價。

更為重要的是,曹操徵收的地租在東漢晚期的基礎上減輕了許多,而且徵收的對象全部是實物田租,最大程度避免了小錢帶來的影響。

在曹操的努力下,曹魏政權的經濟漸漸迸發出新的活力。建安十三年,曹操又罷董卓小錢,恢復使用從前的五銖錢,進一步消除了董卓亂政帶來的影響。

可惜好景不長,曹操去世後,曹丕以“谷貴”為由,再次廢除五銖錢,改用谷、帛作為貨幣,開展以物易物的經濟政策。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然而這項政策卻引發了新的社會問題,一些黑心商人發現有利可圖,就使用泡水的穀物增加重量,或者使用薄帛代替指定帛,弄得曹魏經濟混亂不堪,百姓生計舉步維艱。

等到曹睿繼位後,他馬上撥亂反正,取消了曹丕時期以谷、帛為貨幣的政策,重新恢復五銖錢的使用,曹魏的經濟才又逐漸好轉起來。

三、蜀國篇

曹魏的經濟漸入佳境的同時,蜀國正經歷著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

劉備坐擁益州後,一度擔心軍費不足,這時,有個叫劉巴的謀士對劉備說:“想要獲得大量軍資非常容易,只需要鑄直百錢,用來平抑物價充實府庫就可以了”。

劉巴提到的直百錢,又名直百五銖錢,是蜀漢政權發行的一種貨幣。這種貨幣的重量為2.5-10.2克,也就是蜀五銖重量的3倍左右,可價值卻是蜀五銖的一百倍。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通過使用這樣極度注水的貨幣,劉備政權從蜀地百姓手中瘋狂的掠奪財富,很快就賺得盆滿缽滿。然而蜀中百姓卻在通貨膨脹中民生凋敝,留下一地雞毛。

此後,蜀漢政權在貨幣政策上一發而不可收拾,先後發行了“太平百錢”、“定平一百”、“直百”、“五銖”、“直一”等等貨幣,這些貨幣無一不是面額巨大卻重量極輕,有的甚至僅重0.4克,卻依然被當成大額貨幣使用。

隨著這些注水貨幣的大量使用,曾經沃野千里成都平原變得餓殍遍野,再不復天府之國的盛況。而蜀漢政權,也在通貨膨脹的反噬中,逐步走向崩潰的硝煙中。

四、吳國篇

蜀國政權衰落的時候或許不會想到,千里之外的吳國也正在經歷著同樣的困境。

孫權執政時期,吳國物產豐富,百姓富饒,對此周瑜曾說:“(吳國)鑄山為銅, 煮海為

鹽”,可見吳國得天獨厚,經濟發展繁榮而昌盛。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然而,吳國的經濟雖然繁榮,卻主要掌握在以張、 顧、 陸、 朱為首四大家族及民間百姓手中,即便孫吳政權再窮困也無法染指。

眼看著海量財富盡入他人之手,孫權又氣又妒,一心想要奪取這誘人的財富。

公元236年,孫權強制發行了一種叫做“大泉五百”的貨幣,這種貨幣的重量僅為7.8克,卻被當作五百倍五銖錢的面值使用。

"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西涼董卓趁機起兵進京,獨霸朝綱,一通倒行逆施直弄得民不聊生,致使千里山河,盡是一片“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荒涼之景。

董卓的所作所為激起了天下公憤,引來諸侯聯軍共同討伐,至此天下烽煙四起,歷史的腳步逐漸走入了三國時代。

然而,東漢王朝雖然歸於寂寥,卻給後世留下了一個大坑。這般坑人的操作令魏蜀吳三國都苦惱不已,甚至直接影響了吳蜀兩國統一天下的步伐。那麼,東漢留下的這個大坑,究竟是什麼呢?

一、東漢篇

說起東漢留下的大坑,就不得不提它的貨幣政策。東漢的法定貨幣承襲了西漢武帝時期的“五銖錢”。所謂“五銖錢”,就是重量為五銖的銅金屬,換算成現代計重單位約等於3.5-4克。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然而,隨著漢末戰亂不斷,經濟制度受到極大的挑戰。董卓專權後,為了迅速攫取財物,更直接廢除了原本的“五銖錢”,改為鑄造“小錢”。

董卓發行的小錢直徑僅為1.2-1.5釐米,重量僅0.5-1克,卻依然被稱為“五銖錢”。

小錢誕生之前,五銖錢的重量是足額的,而銅金屬又無法人為製造,因此東漢早期的貨幣政策尚未出現嚴重問題。可隨著小錢的大量問世,整個貨幣體系被完全打亂,民間物價日日飛漲,一場嚴重的通貨膨脹,就此席捲九州大地。

更坑的是,董卓為了多鑄小錢,竟將秦代收藏的十二銅人當作鑄錢的原材料。與此同時,為了節約鑄造成本,小錢的質量奇差,上面的花紋字體全都模糊不清,一度被稱作“無文錢”。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據《後漢書》記載,小錢發行帶來的通貨膨脹,令民間“貨賤物貴,谷石數萬”。但這樣的物價還不是最誇張的,等到董卓被滅後,物價一度達到了“谷一斛五十萬,豆、麥二十萬,人相啖食,白骨委積,臭穢滿路”的恐怖程度。

那麼,面對東漢末年的一斛穀子五十萬錢的恐怖物價,魏蜀吳三國又是如何抵禦通貨膨脹的呢?

二、曹魏篇

為了解決小錢帶來的通貨膨脹,公元196年,曹操在謀士棗袛、韓浩等人的建議下,開始在許昌招募農民屯田,當年就收穫了大量糧食,解決了當地百姓最為迫切的吃飯問題。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此後,曹操的屯田規模不斷擴大,從而使魏國的糧食儲備愈加充盈,這些糧食既為曹操行軍作戰提供了軍需,又緩解了當時飛漲的糧價。

更為重要的是,曹操徵收的地租在東漢晚期的基礎上減輕了許多,而且徵收的對象全部是實物田租,最大程度避免了小錢帶來的影響。

在曹操的努力下,曹魏政權的經濟漸漸迸發出新的活力。建安十三年,曹操又罷董卓小錢,恢復使用從前的五銖錢,進一步消除了董卓亂政帶來的影響。

可惜好景不長,曹操去世後,曹丕以“谷貴”為由,再次廢除五銖錢,改用谷、帛作為貨幣,開展以物易物的經濟政策。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然而這項政策卻引發了新的社會問題,一些黑心商人發現有利可圖,就使用泡水的穀物增加重量,或者使用薄帛代替指定帛,弄得曹魏經濟混亂不堪,百姓生計舉步維艱。

等到曹睿繼位後,他馬上撥亂反正,取消了曹丕時期以谷、帛為貨幣的政策,重新恢復五銖錢的使用,曹魏的經濟才又逐漸好轉起來。

三、蜀國篇

曹魏的經濟漸入佳境的同時,蜀國正經歷著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

劉備坐擁益州後,一度擔心軍費不足,這時,有個叫劉巴的謀士對劉備說:“想要獲得大量軍資非常容易,只需要鑄直百錢,用來平抑物價充實府庫就可以了”。

劉巴提到的直百錢,又名直百五銖錢,是蜀漢政權發行的一種貨幣。這種貨幣的重量為2.5-10.2克,也就是蜀五銖重量的3倍左右,可價值卻是蜀五銖的一百倍。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通過使用這樣極度注水的貨幣,劉備政權從蜀地百姓手中瘋狂的掠奪財富,很快就賺得盆滿缽滿。然而蜀中百姓卻在通貨膨脹中民生凋敝,留下一地雞毛。

此後,蜀漢政權在貨幣政策上一發而不可收拾,先後發行了“太平百錢”、“定平一百”、“直百”、“五銖”、“直一”等等貨幣,這些貨幣無一不是面額巨大卻重量極輕,有的甚至僅重0.4克,卻依然被當成大額貨幣使用。

隨著這些注水貨幣的大量使用,曾經沃野千里成都平原變得餓殍遍野,再不復天府之國的盛況。而蜀漢政權,也在通貨膨脹的反噬中,逐步走向崩潰的硝煙中。

四、吳國篇

蜀國政權衰落的時候或許不會想到,千里之外的吳國也正在經歷著同樣的困境。

孫權執政時期,吳國物產豐富,百姓富饒,對此周瑜曾說:“(吳國)鑄山為銅, 煮海為

鹽”,可見吳國得天獨厚,經濟發展繁榮而昌盛。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然而,吳國的經濟雖然繁榮,卻主要掌握在以張、 顧、 陸、 朱為首四大家族及民間百姓手中,即便孫吳政權再窮困也無法染指。

眼看著海量財富盡入他人之手,孫權又氣又妒,一心想要奪取這誘人的財富。

公元236年,孫權強制發行了一種叫做“大泉五百”的貨幣,這種貨幣的重量僅為7.8克,卻被當作五百倍五銖錢的面值使用。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這一招通貨膨脹的政策迅速充盈了孫權的府庫,嚐到甜頭的孫權繼續發行了“大泉一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等貨幣,人為製造了一場嚴重的通貨膨脹。

在孫權的貨幣政策下,曾經繁榮富饒的江南民間瞬間轉為赤貧,百姓們賣兒鬻女,無以存活,而孫權卻從中收穫了大量的財富,成為了通貨膨脹中為數不多的受益者。

然而,這項貨幣政策卻扼殺了民間經濟的活力,而孫權攫取的財富也在與魏蜀兩國的常年交戰中不斷消耗,最終導致東吳國庫枯竭,深陷經濟泥潭無法自拔。

東漢留下的通貨膨脹問題,就這麼變成了魏蜀吳三國的一塊試金石。魏國縮緊銀根鼓勵生產,逐漸走出了通脹的陰霾,吳蜀變本加厲推動通脹,最終反噬自身,永遠退出了爭霸天下的舞臺。

"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西涼董卓趁機起兵進京,獨霸朝綱,一通倒行逆施直弄得民不聊生,致使千里山河,盡是一片“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荒涼之景。

董卓的所作所為激起了天下公憤,引來諸侯聯軍共同討伐,至此天下烽煙四起,歷史的腳步逐漸走入了三國時代。

然而,東漢王朝雖然歸於寂寥,卻給後世留下了一個大坑。這般坑人的操作令魏蜀吳三國都苦惱不已,甚至直接影響了吳蜀兩國統一天下的步伐。那麼,東漢留下的這個大坑,究竟是什麼呢?

一、東漢篇

說起東漢留下的大坑,就不得不提它的貨幣政策。東漢的法定貨幣承襲了西漢武帝時期的“五銖錢”。所謂“五銖錢”,就是重量為五銖的銅金屬,換算成現代計重單位約等於3.5-4克。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然而,隨著漢末戰亂不斷,經濟制度受到極大的挑戰。董卓專權後,為了迅速攫取財物,更直接廢除了原本的“五銖錢”,改為鑄造“小錢”。

董卓發行的小錢直徑僅為1.2-1.5釐米,重量僅0.5-1克,卻依然被稱為“五銖錢”。

小錢誕生之前,五銖錢的重量是足額的,而銅金屬又無法人為製造,因此東漢早期的貨幣政策尚未出現嚴重問題。可隨著小錢的大量問世,整個貨幣體系被完全打亂,民間物價日日飛漲,一場嚴重的通貨膨脹,就此席捲九州大地。

更坑的是,董卓為了多鑄小錢,竟將秦代收藏的十二銅人當作鑄錢的原材料。與此同時,為了節約鑄造成本,小錢的質量奇差,上面的花紋字體全都模糊不清,一度被稱作“無文錢”。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據《後漢書》記載,小錢發行帶來的通貨膨脹,令民間“貨賤物貴,谷石數萬”。但這樣的物價還不是最誇張的,等到董卓被滅後,物價一度達到了“谷一斛五十萬,豆、麥二十萬,人相啖食,白骨委積,臭穢滿路”的恐怖程度。

那麼,面對東漢末年的一斛穀子五十萬錢的恐怖物價,魏蜀吳三國又是如何抵禦通貨膨脹的呢?

二、曹魏篇

為了解決小錢帶來的通貨膨脹,公元196年,曹操在謀士棗袛、韓浩等人的建議下,開始在許昌招募農民屯田,當年就收穫了大量糧食,解決了當地百姓最為迫切的吃飯問題。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此後,曹操的屯田規模不斷擴大,從而使魏國的糧食儲備愈加充盈,這些糧食既為曹操行軍作戰提供了軍需,又緩解了當時飛漲的糧價。

更為重要的是,曹操徵收的地租在東漢晚期的基礎上減輕了許多,而且徵收的對象全部是實物田租,最大程度避免了小錢帶來的影響。

在曹操的努力下,曹魏政權的經濟漸漸迸發出新的活力。建安十三年,曹操又罷董卓小錢,恢復使用從前的五銖錢,進一步消除了董卓亂政帶來的影響。

可惜好景不長,曹操去世後,曹丕以“谷貴”為由,再次廢除五銖錢,改用谷、帛作為貨幣,開展以物易物的經濟政策。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然而這項政策卻引發了新的社會問題,一些黑心商人發現有利可圖,就使用泡水的穀物增加重量,或者使用薄帛代替指定帛,弄得曹魏經濟混亂不堪,百姓生計舉步維艱。

等到曹睿繼位後,他馬上撥亂反正,取消了曹丕時期以谷、帛為貨幣的政策,重新恢復五銖錢的使用,曹魏的經濟才又逐漸好轉起來。

三、蜀國篇

曹魏的經濟漸入佳境的同時,蜀國正經歷著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

劉備坐擁益州後,一度擔心軍費不足,這時,有個叫劉巴的謀士對劉備說:“想要獲得大量軍資非常容易,只需要鑄直百錢,用來平抑物價充實府庫就可以了”。

劉巴提到的直百錢,又名直百五銖錢,是蜀漢政權發行的一種貨幣。這種貨幣的重量為2.5-10.2克,也就是蜀五銖重量的3倍左右,可價值卻是蜀五銖的一百倍。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通過使用這樣極度注水的貨幣,劉備政權從蜀地百姓手中瘋狂的掠奪財富,很快就賺得盆滿缽滿。然而蜀中百姓卻在通貨膨脹中民生凋敝,留下一地雞毛。

此後,蜀漢政權在貨幣政策上一發而不可收拾,先後發行了“太平百錢”、“定平一百”、“直百”、“五銖”、“直一”等等貨幣,這些貨幣無一不是面額巨大卻重量極輕,有的甚至僅重0.4克,卻依然被當成大額貨幣使用。

隨著這些注水貨幣的大量使用,曾經沃野千里成都平原變得餓殍遍野,再不復天府之國的盛況。而蜀漢政權,也在通貨膨脹的反噬中,逐步走向崩潰的硝煙中。

四、吳國篇

蜀國政權衰落的時候或許不會想到,千里之外的吳國也正在經歷著同樣的困境。

孫權執政時期,吳國物產豐富,百姓富饒,對此周瑜曾說:“(吳國)鑄山為銅, 煮海為

鹽”,可見吳國得天獨厚,經濟發展繁榮而昌盛。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然而,吳國的經濟雖然繁榮,卻主要掌握在以張、 顧、 陸、 朱為首四大家族及民間百姓手中,即便孫吳政權再窮困也無法染指。

眼看著海量財富盡入他人之手,孫權又氣又妒,一心想要奪取這誘人的財富。

公元236年,孫權強制發行了一種叫做“大泉五百”的貨幣,這種貨幣的重量僅為7.8克,卻被當作五百倍五銖錢的面值使用。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這一招通貨膨脹的政策迅速充盈了孫權的府庫,嚐到甜頭的孫權繼續發行了“大泉一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等貨幣,人為製造了一場嚴重的通貨膨脹。

在孫權的貨幣政策下,曾經繁榮富饒的江南民間瞬間轉為赤貧,百姓們賣兒鬻女,無以存活,而孫權卻從中收穫了大量的財富,成為了通貨膨脹中為數不多的受益者。

然而,這項貨幣政策卻扼殺了民間經濟的活力,而孫權攫取的財富也在與魏蜀兩國的常年交戰中不斷消耗,最終導致東吳國庫枯竭,深陷經濟泥潭無法自拔。

東漢留下的通貨膨脹問題,就這麼變成了魏蜀吳三國的一塊試金石。魏國縮緊銀根鼓勵生產,逐漸走出了通脹的陰霾,吳蜀變本加厲推動通脹,最終反噬自身,永遠退出了爭霸天下的舞臺。

東漢留給三國一個大坑,吳蜀變成災難,唯獨曹魏完美解決

竭澤而漁的通脹,政策猶如飲鴆止渴,用發展的眼光處理經濟問題才能使家國永昌。

參考資料:《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朱安祥《三國時期的貨幣流通與通貨膨脹》、胡茂全《三國時期的貨幣政策》

三國規模最大的一仗?它是赤壁之戰、官渡之戰和夷陵之戰兵力總和

這位被《軍師聯盟》與《三國演義》嚴重低估的曹魏名將,在真實歷史上絕對搶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