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後吳蜀聯合軍事行動再難重創曹魏,劉備孫權為爭奪此地翻臉成轉折

劉備 赤壁之戰 孫權 軍事歷史 歷史戰爭 2017-06-16

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的一場經典戰役,這場戰爭劉備與孫權聯合大敗了曹操二十萬大軍奠定了未來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局面。等到魏蜀吳三國相繼建立之後,諸葛亮和姜維曾多次伐魏,在此期間蜀國曾和吳國聯合出兵攻打過魏國,但再也沒有重現赤壁之戰這樣可以重創曹魏的戰役了。那麼按道理講當時的蜀國的實力肯定比劉備在荊州時候的強,吳國的國力也在增長,為什麼兩國的聯合軍事行動總是會被魏國各個擊破呢?

赤壁之戰後吳蜀聯合軍事行動再難重創曹魏,劉備孫權為爭奪此地翻臉成轉折

首先我們看當初在赤壁之戰的時候,劉備和孫權的可謂是合兵一處,當時他們的實力遠遠不如曹操。但為了保命或者保全自己辛苦打下來的基業那就要和曹操拼死一戰。這時候劉備和孫權應該說是一條心的,因為他們屬於一根繩子上的螞蚱。後來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大敗,不久劉備又迅速奪下了益州和漢中,但是在荊州的分配問題上,劉備和孫權互不相讓導致了兩家最後兵戎相見,之後關羽丟失荊州,劉備在夷陵之戰大敗,使得蜀國的勢力完全退出了荊州。

赤壁之戰後吳蜀聯合軍事行動再難重創曹魏,劉備孫權為爭奪此地翻臉成轉折

荊州的丟失造成了蜀國討伐曹魏的路線只能出秦川北上和曹魏爭奪關中地區,這導致了後來蜀國和吳國的軍隊不能會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強有力的軍事聯盟。這裡可能朋友要問為什麼蜀國的軍隊為什麼不走水路到荊州和吳國的主力回合討伐曹魏呢?小編認為這個辦法可行但是太冒險,這裡有個前車之鑑就是當初劉備率軍伐吳,水陸並進但在夷陵兵敗這一戰蜀軍死傷過半是個慘痛的教訓。我們走水路進軍很方便但是如果軍隊遭遇失敗很難全身而退之後就要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

赤壁之戰後吳蜀聯合軍事行動再難重創曹魏,劉備孫權為爭奪此地翻臉成轉折

上面說了蜀軍和吳軍在荊州回合攻擊曹魏的軍隊在軍事上是很冒險的舉動,其實還有一個原因使得蜀國不能派兵進軍到荊州。我們說在夷陵之戰後,吳國重創了蜀國吞併了蜀國在荊州的地盤,劉備在臨死之前將靠近荊州的永安城駐紮了軍隊,自此之後永安就成了蜀國的軍事重鎮,這個城池是用來做什麼的呢?他的主要作用就是防範東吳進攻的,蜀國和吳國最後雖然在劉備死後不久又重新確立了盟友關係,但是荊州始終是一個敏感的地方,吳國是不會輕易讓蜀國的軍隊進入荊州的,所以在戰略上和政治上來講,蜀國和吳國的軍隊會和一處對曹魏進行軍事打擊的可能是不存在的。所以後來知道無論諸葛亮還是姜維伐魏他們聯合吳國伐魏,得到吳國的響應只是吳國出兵荊州以牽制該地區的兵馬使得他們不能增援關中地區,對於諸葛亮或者姜維北伐來講這點軍事效果其實是微乎其微的。

赤壁之戰後吳蜀聯合軍事行動再難重創曹魏,劉備孫權為爭奪此地翻臉成轉折

在文章的開頭我們講了蜀國和吳國的實力肯定要比在赤壁之戰前劉備和孫權的實力要強的多,按道理講兩國各自為戰應該也會取得一定的戰果,那麼為什麼在歷史上吳蜀兩國的聯合軍事行動並沒有讓曹魏重創呢?這裡我們不得不說曹魏佔據了北方和中原地區,這裡是當時全國的經濟中心,人口密集商業發達,在赤壁之戰前後北方和中原地區戰亂不斷雖然導致了這些地區的衰落,但等到曹操完全平定這些地方後建立魏國之後,北方和中原地區迅速恢復了繁榮。根據史籍記載魏蜀吳三國滅亡時各自的人口和兵力數分別為:魏國有103萬戶,443.28萬人,總兵力約50萬;蜀國有28萬戶,94萬人,兵力10.2萬;吳國有52.3萬戶,230萬人,兵力23萬。從這個數據我們得知魏國完全有能力同吳國蜀國進行兩線作戰,吳國蜀國和魏國實力差距懸殊,這兩個國家合兵一處未必能戰勝魏國更何況各自為戰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