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Aug.

28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我們為什麼出發。

作者 | 叉少

來源 | 叉燒往事(chashaows)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Aug.

28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我們為什麼出發。

作者 | 叉少

來源 | 叉燒往事(chashaows)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01

“我再也不當主持人了,誰愛幹誰幹吧!”

25歲的白巖鬆癱倒在汽車後座上。第一次出鏡採訪就被同事們罵得體無完膚,心高氣傲的他受不了了。

1993年3月,白巖鬆被中央電視臺的製片人時間(人名)派到山東出差,任務是採訪濟南鋼鐵廠的廠長馬俊才。

一個月前,還在《中國廣播報》上班的白巖鬆接到了學長崔永元的電話:“我同學的電視臺要辦一個新節目,挺缺人的,你過去幫幫忙吧。”

當時,這個新節目還沒有確定名字,負責牽頭的是央視採訪部副主任孫玉勝,他正在為起名的事兒跟臺長較勁。

孫玉勝心心念唸的名字是“新太陽60分”。因為節目是早上播出,用希臘哲學家的名言“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再恰當不過了,但是臺長楊偉光不同意。

“新太陽會讓人誤會,人家會說,難道還有老太陽嗎?”

雖然心裡不服,名字還是得改,大家又想了幾個重新報上去,還動了個小心眼兒,把喜歡的放前面,不喜歡的放後面,有“太陽城、東方地平線、時空隧道”等二十幾個備選。

楊臺長對前面二十個還是不滿意,掃到最後一個的時候眼睛突然亮了——東方時空,就它了。

1993年5月1日早上七點,《東方時空》開播,此時中國的觀眾大都剛起床或是在上班上學的路上。

《東方時空》是一檔早間雜誌型欄目,時長四十分鐘,包括四個子欄目:人物訪談的《東方之子》、現場報道的《焦點時刻》、生活服務的《生活空間》和點歌的《金曲榜》。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Aug.

28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我們為什麼出發。

作者 | 叉少

來源 | 叉燒往事(chashaows)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01

“我再也不當主持人了,誰愛幹誰幹吧!”

25歲的白巖鬆癱倒在汽車後座上。第一次出鏡採訪就被同事們罵得體無完膚,心高氣傲的他受不了了。

1993年3月,白巖鬆被中央電視臺的製片人時間(人名)派到山東出差,任務是採訪濟南鋼鐵廠的廠長馬俊才。

一個月前,還在《中國廣播報》上班的白巖鬆接到了學長崔永元的電話:“我同學的電視臺要辦一個新節目,挺缺人的,你過去幫幫忙吧。”

當時,這個新節目還沒有確定名字,負責牽頭的是央視採訪部副主任孫玉勝,他正在為起名的事兒跟臺長較勁。

孫玉勝心心念唸的名字是“新太陽60分”。因為節目是早上播出,用希臘哲學家的名言“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再恰當不過了,但是臺長楊偉光不同意。

“新太陽會讓人誤會,人家會說,難道還有老太陽嗎?”

雖然心裡不服,名字還是得改,大家又想了幾個重新報上去,還動了個小心眼兒,把喜歡的放前面,不喜歡的放後面,有“太陽城、東方地平線、時空隧道”等二十幾個備選。

楊臺長對前面二十個還是不滿意,掃到最後一個的時候眼睛突然亮了——東方時空,就它了。

1993年5月1日早上七點,《東方時空》開播,此時中國的觀眾大都剛起床或是在上班上學的路上。

《東方時空》是一檔早間雜誌型欄目,時長四十分鐘,包括四個子欄目:人物訪談的《東方之子》、現場報道的《焦點時刻》、生活服務的《生活空間》和點歌的《金曲榜》。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時間、陳虻、張海潮、王堅平這四個八十年代進入央視的六零後,作為四檔欄目的製片人,有了施展拳腳的機會。白巖鬆、水均益、崔永元這些非傳統的主持人也都在這一時期出現在電視屏幕上,中國電視的黃金十年就此拉開帷幕。

1996年,《東方時空》播到一千期的時候,一切都不一樣了。片頭的《東方晨曲》已經取代東方紅和第五套廣播體操的旋律,成為中國人早上洗漱的背景音樂。

這檔橫空出世的早間節目是個奇蹟,它把宣傳變成了傳播,把假話、套話變成了真話和人話。同時,比連續劇還精彩的內容讓電視機前每一個觀眾都真切地感受到: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02

首播那天,所有人都聚集到機房,滿懷憧憬地盯著屏幕。在短暫的激動過後,很多人都蔫了,因為感覺節目內容沉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東方之子》播了白巖鬆專訪馬俊才,《焦點時刻》的主題是如何看待影星下海經商,《生活空間》討論了夫妻關係。唯獨《金曲榜》讓人眼前一亮,因為有楊鈺瑩《誰也不知道》的 MV,以及劉德華等歌星送來的開播祝賀。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Aug.

28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我們為什麼出發。

作者 | 叉少

來源 | 叉燒往事(chashaows)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01

“我再也不當主持人了,誰愛幹誰幹吧!”

25歲的白巖鬆癱倒在汽車後座上。第一次出鏡採訪就被同事們罵得體無完膚,心高氣傲的他受不了了。

1993年3月,白巖鬆被中央電視臺的製片人時間(人名)派到山東出差,任務是採訪濟南鋼鐵廠的廠長馬俊才。

一個月前,還在《中國廣播報》上班的白巖鬆接到了學長崔永元的電話:“我同學的電視臺要辦一個新節目,挺缺人的,你過去幫幫忙吧。”

當時,這個新節目還沒有確定名字,負責牽頭的是央視採訪部副主任孫玉勝,他正在為起名的事兒跟臺長較勁。

孫玉勝心心念唸的名字是“新太陽60分”。因為節目是早上播出,用希臘哲學家的名言“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再恰當不過了,但是臺長楊偉光不同意。

“新太陽會讓人誤會,人家會說,難道還有老太陽嗎?”

雖然心裡不服,名字還是得改,大家又想了幾個重新報上去,還動了個小心眼兒,把喜歡的放前面,不喜歡的放後面,有“太陽城、東方地平線、時空隧道”等二十幾個備選。

楊臺長對前面二十個還是不滿意,掃到最後一個的時候眼睛突然亮了——東方時空,就它了。

1993年5月1日早上七點,《東方時空》開播,此時中國的觀眾大都剛起床或是在上班上學的路上。

《東方時空》是一檔早間雜誌型欄目,時長四十分鐘,包括四個子欄目:人物訪談的《東方之子》、現場報道的《焦點時刻》、生活服務的《生活空間》和點歌的《金曲榜》。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時間、陳虻、張海潮、王堅平這四個八十年代進入央視的六零後,作為四檔欄目的製片人,有了施展拳腳的機會。白巖鬆、水均益、崔永元這些非傳統的主持人也都在這一時期出現在電視屏幕上,中國電視的黃金十年就此拉開帷幕。

1996年,《東方時空》播到一千期的時候,一切都不一樣了。片頭的《東方晨曲》已經取代東方紅和第五套廣播體操的旋律,成為中國人早上洗漱的背景音樂。

這檔橫空出世的早間節目是個奇蹟,它把宣傳變成了傳播,把假話、套話變成了真話和人話。同時,比連續劇還精彩的內容讓電視機前每一個觀眾都真切地感受到: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02

首播那天,所有人都聚集到機房,滿懷憧憬地盯著屏幕。在短暫的激動過後,很多人都蔫了,因為感覺節目內容沉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東方之子》播了白巖鬆專訪馬俊才,《焦點時刻》的主題是如何看待影星下海經商,《生活空間》討論了夫妻關係。唯獨《金曲榜》讓人眼前一亮,因為有楊鈺瑩《誰也不知道》的 MV,以及劉德華等歌星送來的開播祝賀。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白巖鬆首次出鏡採訪

為了這個前所未有的早間電視節目,孫玉勝向臺裡借了20萬啟動資金,其他的錢就只能靠自己了。如果照這樣播下去,過不了幾天就得解散。收視率抬不上來,廣告也賣不出高價。

當時除了四個製片人,幾乎所有編導和攝像都是沒有北京戶口、沒有編制、沒有暫住證的三無人員,他們都是被同學、朋友等各種熟人用理想、工資等理由“騙”來的。

被崔永元忽悠來的白巖鬆回憶,他們跟騙子的唯一區別,就是由認識的人介紹的。

崔永元的同學時間是《東方之子》的製片人,在北京的紀錄片圈子很有名。他給白巖鬆的第一印象,是與電視完全不搭槓的江湖氣。

兩人第一次見面,時間開著一輛破車,手裡拎著一個大哥大進門就說:“我看過你寫的採訪歌星的文章,你就是我要的人。”

白巖鬆一臉茫然,心說我怎麼就是你要的人了。幾天後,時間就把白巖鬆帶到了亞運村的匯園公寓,《東方之子》早期的演播廳和辦公室都在那裡。

白巖鬆一進屋,時間介紹說這是我請來的策劃,大家一臉茫然地看著這個瘦不拉幾、臉上還有青春痘的小夥子,資深主持胡健大姐站起來就走了。

“啊?我以為你請來個老頭兒,沒想到是這麼一個小破孩兒。”

白巖鬆尷尬無比,他知道自己在這裡的日子會很艱難,但天生的表達欲讓他一句話也沒少說。有一回採訪王朔,白巖鬆對胡健和另一個主持人問的問題不滿意,衝上去就說:“你們怎麼問這麼傻的問題。”

胡大姐急了,“你一個毛頭小子還指揮我,你是作家嗎?”

白巖鬆也不示弱,直接跟時間說:“要是我做出這樣的節目,早從十樓跳下去了,你們還好意思做。”

時間的頭也大了,本來指望白巖鬆能在作家和主持人之間傳個話,沒想到誰都不聽他的。策劃不能讓他再幹了,但沒人想到的是,時間居然建議白巖鬆當主持人。

此言一出,白巖鬆自己都表示幹不了,他說:“再窮我也照過鏡子。”

聽說要讓白巖鬆當主持人,崔永元也不同意,他有兩點理由:第一,如果白巖鬆那樣的能上電視,自己早就上了;第二,老百姓家裡的大彩電是為了看俊男美女買的,大早上看到白巖鬆那個形象會投訴的。

第一次出鏡採訪,白巖鬆問時間,鏡頭在哪兒啊,我該怎麼坐著?時間把眼睛一眯,不耐煩地說:“不是你找鏡頭,是鏡頭找你,要不我給攝像開工資幹嘛!”

多年之後,時間說自己之所以讓白巖鬆當主持人,是因為看到了他身上那種尖銳的特質,敢問讓人下不來臺的問題,至於非傳統主持人的形象,老百姓多看看也就習慣了。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Aug.

28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我們為什麼出發。

作者 | 叉少

來源 | 叉燒往事(chashaows)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01

“我再也不當主持人了,誰愛幹誰幹吧!”

25歲的白巖鬆癱倒在汽車後座上。第一次出鏡採訪就被同事們罵得體無完膚,心高氣傲的他受不了了。

1993年3月,白巖鬆被中央電視臺的製片人時間(人名)派到山東出差,任務是採訪濟南鋼鐵廠的廠長馬俊才。

一個月前,還在《中國廣播報》上班的白巖鬆接到了學長崔永元的電話:“我同學的電視臺要辦一個新節目,挺缺人的,你過去幫幫忙吧。”

當時,這個新節目還沒有確定名字,負責牽頭的是央視採訪部副主任孫玉勝,他正在為起名的事兒跟臺長較勁。

孫玉勝心心念唸的名字是“新太陽60分”。因為節目是早上播出,用希臘哲學家的名言“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再恰當不過了,但是臺長楊偉光不同意。

“新太陽會讓人誤會,人家會說,難道還有老太陽嗎?”

雖然心裡不服,名字還是得改,大家又想了幾個重新報上去,還動了個小心眼兒,把喜歡的放前面,不喜歡的放後面,有“太陽城、東方地平線、時空隧道”等二十幾個備選。

楊臺長對前面二十個還是不滿意,掃到最後一個的時候眼睛突然亮了——東方時空,就它了。

1993年5月1日早上七點,《東方時空》開播,此時中國的觀眾大都剛起床或是在上班上學的路上。

《東方時空》是一檔早間雜誌型欄目,時長四十分鐘,包括四個子欄目:人物訪談的《東方之子》、現場報道的《焦點時刻》、生活服務的《生活空間》和點歌的《金曲榜》。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時間、陳虻、張海潮、王堅平這四個八十年代進入央視的六零後,作為四檔欄目的製片人,有了施展拳腳的機會。白巖鬆、水均益、崔永元這些非傳統的主持人也都在這一時期出現在電視屏幕上,中國電視的黃金十年就此拉開帷幕。

1996年,《東方時空》播到一千期的時候,一切都不一樣了。片頭的《東方晨曲》已經取代東方紅和第五套廣播體操的旋律,成為中國人早上洗漱的背景音樂。

這檔橫空出世的早間節目是個奇蹟,它把宣傳變成了傳播,把假話、套話變成了真話和人話。同時,比連續劇還精彩的內容讓電視機前每一個觀眾都真切地感受到: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02

首播那天,所有人都聚集到機房,滿懷憧憬地盯著屏幕。在短暫的激動過後,很多人都蔫了,因為感覺節目內容沉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東方之子》播了白巖鬆專訪馬俊才,《焦點時刻》的主題是如何看待影星下海經商,《生活空間》討論了夫妻關係。唯獨《金曲榜》讓人眼前一亮,因為有楊鈺瑩《誰也不知道》的 MV,以及劉德華等歌星送來的開播祝賀。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白巖鬆首次出鏡採訪

為了這個前所未有的早間電視節目,孫玉勝向臺裡借了20萬啟動資金,其他的錢就只能靠自己了。如果照這樣播下去,過不了幾天就得解散。收視率抬不上來,廣告也賣不出高價。

當時除了四個製片人,幾乎所有編導和攝像都是沒有北京戶口、沒有編制、沒有暫住證的三無人員,他們都是被同學、朋友等各種熟人用理想、工資等理由“騙”來的。

被崔永元忽悠來的白巖鬆回憶,他們跟騙子的唯一區別,就是由認識的人介紹的。

崔永元的同學時間是《東方之子》的製片人,在北京的紀錄片圈子很有名。他給白巖鬆的第一印象,是與電視完全不搭槓的江湖氣。

兩人第一次見面,時間開著一輛破車,手裡拎著一個大哥大進門就說:“我看過你寫的採訪歌星的文章,你就是我要的人。”

白巖鬆一臉茫然,心說我怎麼就是你要的人了。幾天後,時間就把白巖鬆帶到了亞運村的匯園公寓,《東方之子》早期的演播廳和辦公室都在那裡。

白巖鬆一進屋,時間介紹說這是我請來的策劃,大家一臉茫然地看著這個瘦不拉幾、臉上還有青春痘的小夥子,資深主持胡健大姐站起來就走了。

“啊?我以為你請來個老頭兒,沒想到是這麼一個小破孩兒。”

白巖鬆尷尬無比,他知道自己在這裡的日子會很艱難,但天生的表達欲讓他一句話也沒少說。有一回採訪王朔,白巖鬆對胡健和另一個主持人問的問題不滿意,衝上去就說:“你們怎麼問這麼傻的問題。”

胡大姐急了,“你一個毛頭小子還指揮我,你是作家嗎?”

白巖鬆也不示弱,直接跟時間說:“要是我做出這樣的節目,早從十樓跳下去了,你們還好意思做。”

時間的頭也大了,本來指望白巖鬆能在作家和主持人之間傳個話,沒想到誰都不聽他的。策劃不能讓他再幹了,但沒人想到的是,時間居然建議白巖鬆當主持人。

此言一出,白巖鬆自己都表示幹不了,他說:“再窮我也照過鏡子。”

聽說要讓白巖鬆當主持人,崔永元也不同意,他有兩點理由:第一,如果白巖鬆那樣的能上電視,自己早就上了;第二,老百姓家裡的大彩電是為了看俊男美女買的,大早上看到白巖鬆那個形象會投訴的。

第一次出鏡採訪,白巖鬆問時間,鏡頭在哪兒啊,我該怎麼坐著?時間把眼睛一眯,不耐煩地說:“不是你找鏡頭,是鏡頭找你,要不我給攝像開工資幹嘛!”

多年之後,時間說自己之所以讓白巖鬆當主持人,是因為看到了他身上那種尖銳的特質,敢問讓人下不來臺的問題,至於非傳統主持人的形象,老百姓多看看也就習慣了。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時間所言不虛,他後來又把更加非傳統的崔永元推上了熒幕。有一回他跟孫玉勝說,國外談話節目越來越流行,咱們是不是也辦一個。後來,《實話實說》和總是帶著壞笑的崔永元就出現在了電視屏幕上。

在《實話實說》誕生之前,《東方之子》首先開創了訪談節目不說套話的先河。時間跟白巖鬆、胡健等人說,主持人要帶著戳穿對方的目的去提問。後來他們稱之為粉碎式提問,要把對方的洋蔥皮全都剝下來,因為那些經歷過動盪年代的人,很難完全吐露真心。

這種提問很快用在了第二期上,採訪的是作家張賢亮。張當時開了好幾個公司,是文人經商的代表人物。

主持人胡健就經商和寫作的關係展開了粉碎式提問,問題包括“如果生意和寫作發生衝突,保生意還是作品”、“寫作的慾望和賺錢的慾望哪個更強烈”、“經商會對人格產生影響嗎,會讓你變得越來越精嗎?”。

咄咄逼人的問題把張賢亮問毛了,在攝像中途換帶子的時候,他忍不住問胡健:“你們到底是幹嘛的,從來沒見過你這樣的主持人。”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Aug.

28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我們為什麼出發。

作者 | 叉少

來源 | 叉燒往事(chashaows)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01

“我再也不當主持人了,誰愛幹誰幹吧!”

25歲的白巖鬆癱倒在汽車後座上。第一次出鏡採訪就被同事們罵得體無完膚,心高氣傲的他受不了了。

1993年3月,白巖鬆被中央電視臺的製片人時間(人名)派到山東出差,任務是採訪濟南鋼鐵廠的廠長馬俊才。

一個月前,還在《中國廣播報》上班的白巖鬆接到了學長崔永元的電話:“我同學的電視臺要辦一個新節目,挺缺人的,你過去幫幫忙吧。”

當時,這個新節目還沒有確定名字,負責牽頭的是央視採訪部副主任孫玉勝,他正在為起名的事兒跟臺長較勁。

孫玉勝心心念唸的名字是“新太陽60分”。因為節目是早上播出,用希臘哲學家的名言“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再恰當不過了,但是臺長楊偉光不同意。

“新太陽會讓人誤會,人家會說,難道還有老太陽嗎?”

雖然心裡不服,名字還是得改,大家又想了幾個重新報上去,還動了個小心眼兒,把喜歡的放前面,不喜歡的放後面,有“太陽城、東方地平線、時空隧道”等二十幾個備選。

楊臺長對前面二十個還是不滿意,掃到最後一個的時候眼睛突然亮了——東方時空,就它了。

1993年5月1日早上七點,《東方時空》開播,此時中國的觀眾大都剛起床或是在上班上學的路上。

《東方時空》是一檔早間雜誌型欄目,時長四十分鐘,包括四個子欄目:人物訪談的《東方之子》、現場報道的《焦點時刻》、生活服務的《生活空間》和點歌的《金曲榜》。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時間、陳虻、張海潮、王堅平這四個八十年代進入央視的六零後,作為四檔欄目的製片人,有了施展拳腳的機會。白巖鬆、水均益、崔永元這些非傳統的主持人也都在這一時期出現在電視屏幕上,中國電視的黃金十年就此拉開帷幕。

1996年,《東方時空》播到一千期的時候,一切都不一樣了。片頭的《東方晨曲》已經取代東方紅和第五套廣播體操的旋律,成為中國人早上洗漱的背景音樂。

這檔橫空出世的早間節目是個奇蹟,它把宣傳變成了傳播,把假話、套話變成了真話和人話。同時,比連續劇還精彩的內容讓電視機前每一個觀眾都真切地感受到: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02

首播那天,所有人都聚集到機房,滿懷憧憬地盯著屏幕。在短暫的激動過後,很多人都蔫了,因為感覺節目內容沉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東方之子》播了白巖鬆專訪馬俊才,《焦點時刻》的主題是如何看待影星下海經商,《生活空間》討論了夫妻關係。唯獨《金曲榜》讓人眼前一亮,因為有楊鈺瑩《誰也不知道》的 MV,以及劉德華等歌星送來的開播祝賀。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白巖鬆首次出鏡採訪

為了這個前所未有的早間電視節目,孫玉勝向臺裡借了20萬啟動資金,其他的錢就只能靠自己了。如果照這樣播下去,過不了幾天就得解散。收視率抬不上來,廣告也賣不出高價。

當時除了四個製片人,幾乎所有編導和攝像都是沒有北京戶口、沒有編制、沒有暫住證的三無人員,他們都是被同學、朋友等各種熟人用理想、工資等理由“騙”來的。

被崔永元忽悠來的白巖鬆回憶,他們跟騙子的唯一區別,就是由認識的人介紹的。

崔永元的同學時間是《東方之子》的製片人,在北京的紀錄片圈子很有名。他給白巖鬆的第一印象,是與電視完全不搭槓的江湖氣。

兩人第一次見面,時間開著一輛破車,手裡拎著一個大哥大進門就說:“我看過你寫的採訪歌星的文章,你就是我要的人。”

白巖鬆一臉茫然,心說我怎麼就是你要的人了。幾天後,時間就把白巖鬆帶到了亞運村的匯園公寓,《東方之子》早期的演播廳和辦公室都在那裡。

白巖鬆一進屋,時間介紹說這是我請來的策劃,大家一臉茫然地看著這個瘦不拉幾、臉上還有青春痘的小夥子,資深主持胡健大姐站起來就走了。

“啊?我以為你請來個老頭兒,沒想到是這麼一個小破孩兒。”

白巖鬆尷尬無比,他知道自己在這裡的日子會很艱難,但天生的表達欲讓他一句話也沒少說。有一回採訪王朔,白巖鬆對胡健和另一個主持人問的問題不滿意,衝上去就說:“你們怎麼問這麼傻的問題。”

胡大姐急了,“你一個毛頭小子還指揮我,你是作家嗎?”

白巖鬆也不示弱,直接跟時間說:“要是我做出這樣的節目,早從十樓跳下去了,你們還好意思做。”

時間的頭也大了,本來指望白巖鬆能在作家和主持人之間傳個話,沒想到誰都不聽他的。策劃不能讓他再幹了,但沒人想到的是,時間居然建議白巖鬆當主持人。

此言一出,白巖鬆自己都表示幹不了,他說:“再窮我也照過鏡子。”

聽說要讓白巖鬆當主持人,崔永元也不同意,他有兩點理由:第一,如果白巖鬆那樣的能上電視,自己早就上了;第二,老百姓家裡的大彩電是為了看俊男美女買的,大早上看到白巖鬆那個形象會投訴的。

第一次出鏡採訪,白巖鬆問時間,鏡頭在哪兒啊,我該怎麼坐著?時間把眼睛一眯,不耐煩地說:“不是你找鏡頭,是鏡頭找你,要不我給攝像開工資幹嘛!”

多年之後,時間說自己之所以讓白巖鬆當主持人,是因為看到了他身上那種尖銳的特質,敢問讓人下不來臺的問題,至於非傳統主持人的形象,老百姓多看看也就習慣了。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時間所言不虛,他後來又把更加非傳統的崔永元推上了熒幕。有一回他跟孫玉勝說,國外談話節目越來越流行,咱們是不是也辦一個。後來,《實話實說》和總是帶著壞笑的崔永元就出現在了電視屏幕上。

在《實話實說》誕生之前,《東方之子》首先開創了訪談節目不說套話的先河。時間跟白巖鬆、胡健等人說,主持人要帶著戳穿對方的目的去提問。後來他們稱之為粉碎式提問,要把對方的洋蔥皮全都剝下來,因為那些經歷過動盪年代的人,很難完全吐露真心。

這種提問很快用在了第二期上,採訪的是作家張賢亮。張當時開了好幾個公司,是文人經商的代表人物。

主持人胡健就經商和寫作的關係展開了粉碎式提問,問題包括“如果生意和寫作發生衝突,保生意還是作品”、“寫作的慾望和賺錢的慾望哪個更強烈”、“經商會對人格產生影響嗎,會讓你變得越來越精嗎?”。

咄咄逼人的問題把張賢亮問毛了,在攝像中途換帶子的時候,他忍不住問胡健:“你們到底是幹嘛的,從來沒見過你這樣的主持人。”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作家張賢亮

不光張賢亮沒見過,當時所有人都沒見過這樣的節目。時間跟白巖鬆等人說,不管採訪誰,都不許叫對方老師,我們是代表觀眾平等交流,不能把受訪者預設為觀眾的老師。

此後,無論面對季羨林、餘秋雨還是李嘉誠,《東方之子》的主持人都沒有叫過老師。

尖銳直接的提問為《東方之子》帶來了爭議和批評,但是時間並不在意,觀眾可能會覺得問題太狠,但還是想看那些名人是怎麼回答的。

不到一個月,《東方時空》就靠節節攀升的廣告費還清了臺裡的20萬,這個曾被認為沒人看的早間節目活下來了。

03

眼看時間等人風頭正勁,陳虻和張海潮自然也想迎頭趕上。

陳虻到《生活空間》報到那天,編導郭佳正在剪輯一期教人制作西瓜盅的節目,再往前還有怎麼熬粥。組裡很多人都懷疑,自己是不是拍電視的。

陳虻認為生活的主體是人,人的主體是老百姓,可是中國那麼多電視欄目,沒有一個是專門反映普通人生活的。從那一刻起,《生活空間》的定位就有了:留下一部由小人物構成的影像史。

定位有了,還缺一句讓人一看就懂的欄目宣傳語。陳虻讓每個人都回去琢磨,他自己更是日思夜想。幾天後,他風風火火地衝進辦公室對大家說,我想出來了——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Aug.

28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我們為什麼出發。

作者 | 叉少

來源 | 叉燒往事(chashaows)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01

“我再也不當主持人了,誰愛幹誰幹吧!”

25歲的白巖鬆癱倒在汽車後座上。第一次出鏡採訪就被同事們罵得體無完膚,心高氣傲的他受不了了。

1993年3月,白巖鬆被中央電視臺的製片人時間(人名)派到山東出差,任務是採訪濟南鋼鐵廠的廠長馬俊才。

一個月前,還在《中國廣播報》上班的白巖鬆接到了學長崔永元的電話:“我同學的電視臺要辦一個新節目,挺缺人的,你過去幫幫忙吧。”

當時,這個新節目還沒有確定名字,負責牽頭的是央視採訪部副主任孫玉勝,他正在為起名的事兒跟臺長較勁。

孫玉勝心心念唸的名字是“新太陽60分”。因為節目是早上播出,用希臘哲學家的名言“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再恰當不過了,但是臺長楊偉光不同意。

“新太陽會讓人誤會,人家會說,難道還有老太陽嗎?”

雖然心裡不服,名字還是得改,大家又想了幾個重新報上去,還動了個小心眼兒,把喜歡的放前面,不喜歡的放後面,有“太陽城、東方地平線、時空隧道”等二十幾個備選。

楊臺長對前面二十個還是不滿意,掃到最後一個的時候眼睛突然亮了——東方時空,就它了。

1993年5月1日早上七點,《東方時空》開播,此時中國的觀眾大都剛起床或是在上班上學的路上。

《東方時空》是一檔早間雜誌型欄目,時長四十分鐘,包括四個子欄目:人物訪談的《東方之子》、現場報道的《焦點時刻》、生活服務的《生活空間》和點歌的《金曲榜》。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時間、陳虻、張海潮、王堅平這四個八十年代進入央視的六零後,作為四檔欄目的製片人,有了施展拳腳的機會。白巖鬆、水均益、崔永元這些非傳統的主持人也都在這一時期出現在電視屏幕上,中國電視的黃金十年就此拉開帷幕。

1996年,《東方時空》播到一千期的時候,一切都不一樣了。片頭的《東方晨曲》已經取代東方紅和第五套廣播體操的旋律,成為中國人早上洗漱的背景音樂。

這檔橫空出世的早間節目是個奇蹟,它把宣傳變成了傳播,把假話、套話變成了真話和人話。同時,比連續劇還精彩的內容讓電視機前每一個觀眾都真切地感受到: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02

首播那天,所有人都聚集到機房,滿懷憧憬地盯著屏幕。在短暫的激動過後,很多人都蔫了,因為感覺節目內容沉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東方之子》播了白巖鬆專訪馬俊才,《焦點時刻》的主題是如何看待影星下海經商,《生活空間》討論了夫妻關係。唯獨《金曲榜》讓人眼前一亮,因為有楊鈺瑩《誰也不知道》的 MV,以及劉德華等歌星送來的開播祝賀。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白巖鬆首次出鏡採訪

為了這個前所未有的早間電視節目,孫玉勝向臺裡借了20萬啟動資金,其他的錢就只能靠自己了。如果照這樣播下去,過不了幾天就得解散。收視率抬不上來,廣告也賣不出高價。

當時除了四個製片人,幾乎所有編導和攝像都是沒有北京戶口、沒有編制、沒有暫住證的三無人員,他們都是被同學、朋友等各種熟人用理想、工資等理由“騙”來的。

被崔永元忽悠來的白巖鬆回憶,他們跟騙子的唯一區別,就是由認識的人介紹的。

崔永元的同學時間是《東方之子》的製片人,在北京的紀錄片圈子很有名。他給白巖鬆的第一印象,是與電視完全不搭槓的江湖氣。

兩人第一次見面,時間開著一輛破車,手裡拎著一個大哥大進門就說:“我看過你寫的採訪歌星的文章,你就是我要的人。”

白巖鬆一臉茫然,心說我怎麼就是你要的人了。幾天後,時間就把白巖鬆帶到了亞運村的匯園公寓,《東方之子》早期的演播廳和辦公室都在那裡。

白巖鬆一進屋,時間介紹說這是我請來的策劃,大家一臉茫然地看著這個瘦不拉幾、臉上還有青春痘的小夥子,資深主持胡健大姐站起來就走了。

“啊?我以為你請來個老頭兒,沒想到是這麼一個小破孩兒。”

白巖鬆尷尬無比,他知道自己在這裡的日子會很艱難,但天生的表達欲讓他一句話也沒少說。有一回採訪王朔,白巖鬆對胡健和另一個主持人問的問題不滿意,衝上去就說:“你們怎麼問這麼傻的問題。”

胡大姐急了,“你一個毛頭小子還指揮我,你是作家嗎?”

白巖鬆也不示弱,直接跟時間說:“要是我做出這樣的節目,早從十樓跳下去了,你們還好意思做。”

時間的頭也大了,本來指望白巖鬆能在作家和主持人之間傳個話,沒想到誰都不聽他的。策劃不能讓他再幹了,但沒人想到的是,時間居然建議白巖鬆當主持人。

此言一出,白巖鬆自己都表示幹不了,他說:“再窮我也照過鏡子。”

聽說要讓白巖鬆當主持人,崔永元也不同意,他有兩點理由:第一,如果白巖鬆那樣的能上電視,自己早就上了;第二,老百姓家裡的大彩電是為了看俊男美女買的,大早上看到白巖鬆那個形象會投訴的。

第一次出鏡採訪,白巖鬆問時間,鏡頭在哪兒啊,我該怎麼坐著?時間把眼睛一眯,不耐煩地說:“不是你找鏡頭,是鏡頭找你,要不我給攝像開工資幹嘛!”

多年之後,時間說自己之所以讓白巖鬆當主持人,是因為看到了他身上那種尖銳的特質,敢問讓人下不來臺的問題,至於非傳統主持人的形象,老百姓多看看也就習慣了。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時間所言不虛,他後來又把更加非傳統的崔永元推上了熒幕。有一回他跟孫玉勝說,國外談話節目越來越流行,咱們是不是也辦一個。後來,《實話實說》和總是帶著壞笑的崔永元就出現在了電視屏幕上。

在《實話實說》誕生之前,《東方之子》首先開創了訪談節目不說套話的先河。時間跟白巖鬆、胡健等人說,主持人要帶著戳穿對方的目的去提問。後來他們稱之為粉碎式提問,要把對方的洋蔥皮全都剝下來,因為那些經歷過動盪年代的人,很難完全吐露真心。

這種提問很快用在了第二期上,採訪的是作家張賢亮。張當時開了好幾個公司,是文人經商的代表人物。

主持人胡健就經商和寫作的關係展開了粉碎式提問,問題包括“如果生意和寫作發生衝突,保生意還是作品”、“寫作的慾望和賺錢的慾望哪個更強烈”、“經商會對人格產生影響嗎,會讓你變得越來越精嗎?”。

咄咄逼人的問題把張賢亮問毛了,在攝像中途換帶子的時候,他忍不住問胡健:“你們到底是幹嘛的,從來沒見過你這樣的主持人。”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作家張賢亮

不光張賢亮沒見過,當時所有人都沒見過這樣的節目。時間跟白巖鬆等人說,不管採訪誰,都不許叫對方老師,我們是代表觀眾平等交流,不能把受訪者預設為觀眾的老師。

此後,無論面對季羨林、餘秋雨還是李嘉誠,《東方之子》的主持人都沒有叫過老師。

尖銳直接的提問為《東方之子》帶來了爭議和批評,但是時間並不在意,觀眾可能會覺得問題太狠,但還是想看那些名人是怎麼回答的。

不到一個月,《東方時空》就靠節節攀升的廣告費還清了臺裡的20萬,這個曾被認為沒人看的早間節目活下來了。

03

眼看時間等人風頭正勁,陳虻和張海潮自然也想迎頭趕上。

陳虻到《生活空間》報到那天,編導郭佳正在剪輯一期教人制作西瓜盅的節目,再往前還有怎麼熬粥。組裡很多人都懷疑,自己是不是拍電視的。

陳虻認為生活的主體是人,人的主體是老百姓,可是中國那麼多電視欄目,沒有一個是專門反映普通人生活的。從那一刻起,《生活空間》的定位就有了:留下一部由小人物構成的影像史。

定位有了,還缺一句讓人一看就懂的欄目宣傳語。陳虻讓每個人都回去琢磨,他自己更是日思夜想。幾天後,他風風火火地衝進辦公室對大家說,我想出來了——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陳虻找來演員王剛為這句話配音,還加了一段三絃的尾音。1993年11月,這句被稱為“中國第一定位”的欄目標板語首次在電視上播出。

真正讓這句話家喻戶曉的,是一個個比電影還精彩的普通人的故事。出發拍攝之前,陳虻會跟編導們說,要把拍攝對象當成自己的親人,只有這樣,觀眾才能感同身受。

在《失去孩子的家》那一期,鏡頭不再僅僅對準見義勇為的英雄,而是去關注他的家庭。當父親緊握著兒子留下的一縷頭髮痛哭時,編導郭佳就坐在旁邊,她感覺那縷頭髮就快要碰到自己的臉了,當時她臉色煞白但依然沒有躲閃。

在《考試》裡,主角是舉家搬到北京考音樂學院附中的外地家庭。當時有人給郭佳推薦了一個天賦出眾的孩子,說他肯定能考上附中。她想了想,還是拍了四個相對普通的孩子,因為她想記錄的是把自己的願望理所當然地強加到小孩身上的父母。

那個最終沒有進入鏡頭的孩子叫郎朗。

還有一期說的是有戶人家剖腹生了一對龍鳳胎,家裡人決定讓女孩先出生成為姐姐,以便在長大後照顧弟弟。結果,這個女孩從小到大什麼事都要讓著男孩,多年的委屈終於在一次晚飯時爆發,她對母親哭喊:“你不喜歡我了!”

這期節目的名字叫《姐姐》,是《生活空間》早期的代表作,也是陳虻經常掛在嘴邊的作品。它的編導是當年23歲的李玉,後來拍了電影《蘋果》和《觀音山》。

《焦點時刻》欄目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近期內老百姓關注的問題。

1993年8月的一天夜裡,張海潮接到觀眾打來的電話:“隆福寺大廈著火了。”編輯何昊剛剪完片子下班,一到家就接到了張海潮的呼機信息:“火速趕到隆福寺,攝像已經出發了。”因為離得不遠,他騎上車就走了。

何昊上氣不接下氣地趕到現場,消防員正在用雲梯救人,周圍停滿了消防車。他來不及調整呼吸抓起話筒就說:“觀眾朋友們,現在是8月12號,差一刻12點,我身後的隆福大廈已經著起來了……”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Aug.

28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我們為什麼出發。

作者 | 叉少

來源 | 叉燒往事(chashaows)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01

“我再也不當主持人了,誰愛幹誰幹吧!”

25歲的白巖鬆癱倒在汽車後座上。第一次出鏡採訪就被同事們罵得體無完膚,心高氣傲的他受不了了。

1993年3月,白巖鬆被中央電視臺的製片人時間(人名)派到山東出差,任務是採訪濟南鋼鐵廠的廠長馬俊才。

一個月前,還在《中國廣播報》上班的白巖鬆接到了學長崔永元的電話:“我同學的電視臺要辦一個新節目,挺缺人的,你過去幫幫忙吧。”

當時,這個新節目還沒有確定名字,負責牽頭的是央視採訪部副主任孫玉勝,他正在為起名的事兒跟臺長較勁。

孫玉勝心心念唸的名字是“新太陽60分”。因為節目是早上播出,用希臘哲學家的名言“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再恰當不過了,但是臺長楊偉光不同意。

“新太陽會讓人誤會,人家會說,難道還有老太陽嗎?”

雖然心裡不服,名字還是得改,大家又想了幾個重新報上去,還動了個小心眼兒,把喜歡的放前面,不喜歡的放後面,有“太陽城、東方地平線、時空隧道”等二十幾個備選。

楊臺長對前面二十個還是不滿意,掃到最後一個的時候眼睛突然亮了——東方時空,就它了。

1993年5月1日早上七點,《東方時空》開播,此時中國的觀眾大都剛起床或是在上班上學的路上。

《東方時空》是一檔早間雜誌型欄目,時長四十分鐘,包括四個子欄目:人物訪談的《東方之子》、現場報道的《焦點時刻》、生活服務的《生活空間》和點歌的《金曲榜》。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時間、陳虻、張海潮、王堅平這四個八十年代進入央視的六零後,作為四檔欄目的製片人,有了施展拳腳的機會。白巖鬆、水均益、崔永元這些非傳統的主持人也都在這一時期出現在電視屏幕上,中國電視的黃金十年就此拉開帷幕。

1996年,《東方時空》播到一千期的時候,一切都不一樣了。片頭的《東方晨曲》已經取代東方紅和第五套廣播體操的旋律,成為中國人早上洗漱的背景音樂。

這檔橫空出世的早間節目是個奇蹟,它把宣傳變成了傳播,把假話、套話變成了真話和人話。同時,比連續劇還精彩的內容讓電視機前每一個觀眾都真切地感受到: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02

首播那天,所有人都聚集到機房,滿懷憧憬地盯著屏幕。在短暫的激動過後,很多人都蔫了,因為感覺節目內容沉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東方之子》播了白巖鬆專訪馬俊才,《焦點時刻》的主題是如何看待影星下海經商,《生活空間》討論了夫妻關係。唯獨《金曲榜》讓人眼前一亮,因為有楊鈺瑩《誰也不知道》的 MV,以及劉德華等歌星送來的開播祝賀。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白巖鬆首次出鏡採訪

為了這個前所未有的早間電視節目,孫玉勝向臺裡借了20萬啟動資金,其他的錢就只能靠自己了。如果照這樣播下去,過不了幾天就得解散。收視率抬不上來,廣告也賣不出高價。

當時除了四個製片人,幾乎所有編導和攝像都是沒有北京戶口、沒有編制、沒有暫住證的三無人員,他們都是被同學、朋友等各種熟人用理想、工資等理由“騙”來的。

被崔永元忽悠來的白巖鬆回憶,他們跟騙子的唯一區別,就是由認識的人介紹的。

崔永元的同學時間是《東方之子》的製片人,在北京的紀錄片圈子很有名。他給白巖鬆的第一印象,是與電視完全不搭槓的江湖氣。

兩人第一次見面,時間開著一輛破車,手裡拎著一個大哥大進門就說:“我看過你寫的採訪歌星的文章,你就是我要的人。”

白巖鬆一臉茫然,心說我怎麼就是你要的人了。幾天後,時間就把白巖鬆帶到了亞運村的匯園公寓,《東方之子》早期的演播廳和辦公室都在那裡。

白巖鬆一進屋,時間介紹說這是我請來的策劃,大家一臉茫然地看著這個瘦不拉幾、臉上還有青春痘的小夥子,資深主持胡健大姐站起來就走了。

“啊?我以為你請來個老頭兒,沒想到是這麼一個小破孩兒。”

白巖鬆尷尬無比,他知道自己在這裡的日子會很艱難,但天生的表達欲讓他一句話也沒少說。有一回採訪王朔,白巖鬆對胡健和另一個主持人問的問題不滿意,衝上去就說:“你們怎麼問這麼傻的問題。”

胡大姐急了,“你一個毛頭小子還指揮我,你是作家嗎?”

白巖鬆也不示弱,直接跟時間說:“要是我做出這樣的節目,早從十樓跳下去了,你們還好意思做。”

時間的頭也大了,本來指望白巖鬆能在作家和主持人之間傳個話,沒想到誰都不聽他的。策劃不能讓他再幹了,但沒人想到的是,時間居然建議白巖鬆當主持人。

此言一出,白巖鬆自己都表示幹不了,他說:“再窮我也照過鏡子。”

聽說要讓白巖鬆當主持人,崔永元也不同意,他有兩點理由:第一,如果白巖鬆那樣的能上電視,自己早就上了;第二,老百姓家裡的大彩電是為了看俊男美女買的,大早上看到白巖鬆那個形象會投訴的。

第一次出鏡採訪,白巖鬆問時間,鏡頭在哪兒啊,我該怎麼坐著?時間把眼睛一眯,不耐煩地說:“不是你找鏡頭,是鏡頭找你,要不我給攝像開工資幹嘛!”

多年之後,時間說自己之所以讓白巖鬆當主持人,是因為看到了他身上那種尖銳的特質,敢問讓人下不來臺的問題,至於非傳統主持人的形象,老百姓多看看也就習慣了。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時間所言不虛,他後來又把更加非傳統的崔永元推上了熒幕。有一回他跟孫玉勝說,國外談話節目越來越流行,咱們是不是也辦一個。後來,《實話實說》和總是帶著壞笑的崔永元就出現在了電視屏幕上。

在《實話實說》誕生之前,《東方之子》首先開創了訪談節目不說套話的先河。時間跟白巖鬆、胡健等人說,主持人要帶著戳穿對方的目的去提問。後來他們稱之為粉碎式提問,要把對方的洋蔥皮全都剝下來,因為那些經歷過動盪年代的人,很難完全吐露真心。

這種提問很快用在了第二期上,採訪的是作家張賢亮。張當時開了好幾個公司,是文人經商的代表人物。

主持人胡健就經商和寫作的關係展開了粉碎式提問,問題包括“如果生意和寫作發生衝突,保生意還是作品”、“寫作的慾望和賺錢的慾望哪個更強烈”、“經商會對人格產生影響嗎,會讓你變得越來越精嗎?”。

咄咄逼人的問題把張賢亮問毛了,在攝像中途換帶子的時候,他忍不住問胡健:“你們到底是幹嘛的,從來沒見過你這樣的主持人。”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作家張賢亮

不光張賢亮沒見過,當時所有人都沒見過這樣的節目。時間跟白巖鬆等人說,不管採訪誰,都不許叫對方老師,我們是代表觀眾平等交流,不能把受訪者預設為觀眾的老師。

此後,無論面對季羨林、餘秋雨還是李嘉誠,《東方之子》的主持人都沒有叫過老師。

尖銳直接的提問為《東方之子》帶來了爭議和批評,但是時間並不在意,觀眾可能會覺得問題太狠,但還是想看那些名人是怎麼回答的。

不到一個月,《東方時空》就靠節節攀升的廣告費還清了臺裡的20萬,這個曾被認為沒人看的早間節目活下來了。

03

眼看時間等人風頭正勁,陳虻和張海潮自然也想迎頭趕上。

陳虻到《生活空間》報到那天,編導郭佳正在剪輯一期教人制作西瓜盅的節目,再往前還有怎麼熬粥。組裡很多人都懷疑,自己是不是拍電視的。

陳虻認為生活的主體是人,人的主體是老百姓,可是中國那麼多電視欄目,沒有一個是專門反映普通人生活的。從那一刻起,《生活空間》的定位就有了:留下一部由小人物構成的影像史。

定位有了,還缺一句讓人一看就懂的欄目宣傳語。陳虻讓每個人都回去琢磨,他自己更是日思夜想。幾天後,他風風火火地衝進辦公室對大家說,我想出來了——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陳虻找來演員王剛為這句話配音,還加了一段三絃的尾音。1993年11月,這句被稱為“中國第一定位”的欄目標板語首次在電視上播出。

真正讓這句話家喻戶曉的,是一個個比電影還精彩的普通人的故事。出發拍攝之前,陳虻會跟編導們說,要把拍攝對象當成自己的親人,只有這樣,觀眾才能感同身受。

在《失去孩子的家》那一期,鏡頭不再僅僅對準見義勇為的英雄,而是去關注他的家庭。當父親緊握著兒子留下的一縷頭髮痛哭時,編導郭佳就坐在旁邊,她感覺那縷頭髮就快要碰到自己的臉了,當時她臉色煞白但依然沒有躲閃。

在《考試》裡,主角是舉家搬到北京考音樂學院附中的外地家庭。當時有人給郭佳推薦了一個天賦出眾的孩子,說他肯定能考上附中。她想了想,還是拍了四個相對普通的孩子,因為她想記錄的是把自己的願望理所當然地強加到小孩身上的父母。

那個最終沒有進入鏡頭的孩子叫郎朗。

還有一期說的是有戶人家剖腹生了一對龍鳳胎,家裡人決定讓女孩先出生成為姐姐,以便在長大後照顧弟弟。結果,這個女孩從小到大什麼事都要讓著男孩,多年的委屈終於在一次晚飯時爆發,她對母親哭喊:“你不喜歡我了!”

這期節目的名字叫《姐姐》,是《生活空間》早期的代表作,也是陳虻經常掛在嘴邊的作品。它的編導是當年23歲的李玉,後來拍了電影《蘋果》和《觀音山》。

《焦點時刻》欄目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近期內老百姓關注的問題。

1993年8月的一天夜裡,張海潮接到觀眾打來的電話:“隆福寺大廈著火了。”編輯何昊剛剪完片子下班,一到家就接到了張海潮的呼機信息:“火速趕到隆福寺,攝像已經出發了。”因為離得不遠,他騎上車就走了。

何昊上氣不接下氣地趕到現場,消防員正在用雲梯救人,周圍停滿了消防車。他來不及調整呼吸抓起話筒就說:“觀眾朋友們,現在是8月12號,差一刻12點,我身後的隆福大廈已經著起來了……”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那一夜,北京出動了86輛消防車和800多名消防員。消防裝備的實際情況讓趕到的領導看到了改革的必要,《焦點時刻》紀錄下了這一真實的現場。

如果說時間挖掘了白巖鬆,那張海潮培養的就是水均益。《東方時空》播了一段時間之後,幾個總製片人覺得,央視要成為國際大臺,必須要反映國際事務。於是讓張海潮的《焦點時刻》籌備國際新聞版塊,有個編導推薦了自己的同學,當時在新華社上班的水均益。

和張海潮見面那天,水均益穿了個大褲衩子,說自己之前在新華社的非洲總站待過。張海潮一看這個中等身材的小夥子也沒啥過人之處,就說咱們錄個片子試試吧。

第一次錄節目,水均益就蒙了,編導一喊開始,倒背如流的詞兒在鏡頭前一句也想不起來。錄到二十多遍的時候總算過了,他自己都沒自信,問編導:“能行嗎?”

“沒問題,明天你自己看電視吧。”

得知自己要上電視了,水均益表面上很冷靜,出了門就直奔電報大樓,給父母拍了一封電報:明天看《東方時空》,我上電視了。

錄了幾期節目,張海潮覺得這個愛歪著頭說話的小夥子值得培養,就給他配了兩個人。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Aug.

28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我們為什麼出發。

作者 | 叉少

來源 | 叉燒往事(chashaows)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01

“我再也不當主持人了,誰愛幹誰幹吧!”

25歲的白巖鬆癱倒在汽車後座上。第一次出鏡採訪就被同事們罵得體無完膚,心高氣傲的他受不了了。

1993年3月,白巖鬆被中央電視臺的製片人時間(人名)派到山東出差,任務是採訪濟南鋼鐵廠的廠長馬俊才。

一個月前,還在《中國廣播報》上班的白巖鬆接到了學長崔永元的電話:“我同學的電視臺要辦一個新節目,挺缺人的,你過去幫幫忙吧。”

當時,這個新節目還沒有確定名字,負責牽頭的是央視採訪部副主任孫玉勝,他正在為起名的事兒跟臺長較勁。

孫玉勝心心念唸的名字是“新太陽60分”。因為節目是早上播出,用希臘哲學家的名言“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再恰當不過了,但是臺長楊偉光不同意。

“新太陽會讓人誤會,人家會說,難道還有老太陽嗎?”

雖然心裡不服,名字還是得改,大家又想了幾個重新報上去,還動了個小心眼兒,把喜歡的放前面,不喜歡的放後面,有“太陽城、東方地平線、時空隧道”等二十幾個備選。

楊臺長對前面二十個還是不滿意,掃到最後一個的時候眼睛突然亮了——東方時空,就它了。

1993年5月1日早上七點,《東方時空》開播,此時中國的觀眾大都剛起床或是在上班上學的路上。

《東方時空》是一檔早間雜誌型欄目,時長四十分鐘,包括四個子欄目:人物訪談的《東方之子》、現場報道的《焦點時刻》、生活服務的《生活空間》和點歌的《金曲榜》。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時間、陳虻、張海潮、王堅平這四個八十年代進入央視的六零後,作為四檔欄目的製片人,有了施展拳腳的機會。白巖鬆、水均益、崔永元這些非傳統的主持人也都在這一時期出現在電視屏幕上,中國電視的黃金十年就此拉開帷幕。

1996年,《東方時空》播到一千期的時候,一切都不一樣了。片頭的《東方晨曲》已經取代東方紅和第五套廣播體操的旋律,成為中國人早上洗漱的背景音樂。

這檔橫空出世的早間節目是個奇蹟,它把宣傳變成了傳播,把假話、套話變成了真話和人話。同時,比連續劇還精彩的內容讓電視機前每一個觀眾都真切地感受到: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02

首播那天,所有人都聚集到機房,滿懷憧憬地盯著屏幕。在短暫的激動過後,很多人都蔫了,因為感覺節目內容沉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東方之子》播了白巖鬆專訪馬俊才,《焦點時刻》的主題是如何看待影星下海經商,《生活空間》討論了夫妻關係。唯獨《金曲榜》讓人眼前一亮,因為有楊鈺瑩《誰也不知道》的 MV,以及劉德華等歌星送來的開播祝賀。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白巖鬆首次出鏡採訪

為了這個前所未有的早間電視節目,孫玉勝向臺裡借了20萬啟動資金,其他的錢就只能靠自己了。如果照這樣播下去,過不了幾天就得解散。收視率抬不上來,廣告也賣不出高價。

當時除了四個製片人,幾乎所有編導和攝像都是沒有北京戶口、沒有編制、沒有暫住證的三無人員,他們都是被同學、朋友等各種熟人用理想、工資等理由“騙”來的。

被崔永元忽悠來的白巖鬆回憶,他們跟騙子的唯一區別,就是由認識的人介紹的。

崔永元的同學時間是《東方之子》的製片人,在北京的紀錄片圈子很有名。他給白巖鬆的第一印象,是與電視完全不搭槓的江湖氣。

兩人第一次見面,時間開著一輛破車,手裡拎著一個大哥大進門就說:“我看過你寫的採訪歌星的文章,你就是我要的人。”

白巖鬆一臉茫然,心說我怎麼就是你要的人了。幾天後,時間就把白巖鬆帶到了亞運村的匯園公寓,《東方之子》早期的演播廳和辦公室都在那裡。

白巖鬆一進屋,時間介紹說這是我請來的策劃,大家一臉茫然地看著這個瘦不拉幾、臉上還有青春痘的小夥子,資深主持胡健大姐站起來就走了。

“啊?我以為你請來個老頭兒,沒想到是這麼一個小破孩兒。”

白巖鬆尷尬無比,他知道自己在這裡的日子會很艱難,但天生的表達欲讓他一句話也沒少說。有一回採訪王朔,白巖鬆對胡健和另一個主持人問的問題不滿意,衝上去就說:“你們怎麼問這麼傻的問題。”

胡大姐急了,“你一個毛頭小子還指揮我,你是作家嗎?”

白巖鬆也不示弱,直接跟時間說:“要是我做出這樣的節目,早從十樓跳下去了,你們還好意思做。”

時間的頭也大了,本來指望白巖鬆能在作家和主持人之間傳個話,沒想到誰都不聽他的。策劃不能讓他再幹了,但沒人想到的是,時間居然建議白巖鬆當主持人。

此言一出,白巖鬆自己都表示幹不了,他說:“再窮我也照過鏡子。”

聽說要讓白巖鬆當主持人,崔永元也不同意,他有兩點理由:第一,如果白巖鬆那樣的能上電視,自己早就上了;第二,老百姓家裡的大彩電是為了看俊男美女買的,大早上看到白巖鬆那個形象會投訴的。

第一次出鏡採訪,白巖鬆問時間,鏡頭在哪兒啊,我該怎麼坐著?時間把眼睛一眯,不耐煩地說:“不是你找鏡頭,是鏡頭找你,要不我給攝像開工資幹嘛!”

多年之後,時間說自己之所以讓白巖鬆當主持人,是因為看到了他身上那種尖銳的特質,敢問讓人下不來臺的問題,至於非傳統主持人的形象,老百姓多看看也就習慣了。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時間所言不虛,他後來又把更加非傳統的崔永元推上了熒幕。有一回他跟孫玉勝說,國外談話節目越來越流行,咱們是不是也辦一個。後來,《實話實說》和總是帶著壞笑的崔永元就出現在了電視屏幕上。

在《實話實說》誕生之前,《東方之子》首先開創了訪談節目不說套話的先河。時間跟白巖鬆、胡健等人說,主持人要帶著戳穿對方的目的去提問。後來他們稱之為粉碎式提問,要把對方的洋蔥皮全都剝下來,因為那些經歷過動盪年代的人,很難完全吐露真心。

這種提問很快用在了第二期上,採訪的是作家張賢亮。張當時開了好幾個公司,是文人經商的代表人物。

主持人胡健就經商和寫作的關係展開了粉碎式提問,問題包括“如果生意和寫作發生衝突,保生意還是作品”、“寫作的慾望和賺錢的慾望哪個更強烈”、“經商會對人格產生影響嗎,會讓你變得越來越精嗎?”。

咄咄逼人的問題把張賢亮問毛了,在攝像中途換帶子的時候,他忍不住問胡健:“你們到底是幹嘛的,從來沒見過你這樣的主持人。”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作家張賢亮

不光張賢亮沒見過,當時所有人都沒見過這樣的節目。時間跟白巖鬆等人說,不管採訪誰,都不許叫對方老師,我們是代表觀眾平等交流,不能把受訪者預設為觀眾的老師。

此後,無論面對季羨林、餘秋雨還是李嘉誠,《東方之子》的主持人都沒有叫過老師。

尖銳直接的提問為《東方之子》帶來了爭議和批評,但是時間並不在意,觀眾可能會覺得問題太狠,但還是想看那些名人是怎麼回答的。

不到一個月,《東方時空》就靠節節攀升的廣告費還清了臺裡的20萬,這個曾被認為沒人看的早間節目活下來了。

03

眼看時間等人風頭正勁,陳虻和張海潮自然也想迎頭趕上。

陳虻到《生活空間》報到那天,編導郭佳正在剪輯一期教人制作西瓜盅的節目,再往前還有怎麼熬粥。組裡很多人都懷疑,自己是不是拍電視的。

陳虻認為生活的主體是人,人的主體是老百姓,可是中國那麼多電視欄目,沒有一個是專門反映普通人生活的。從那一刻起,《生活空間》的定位就有了:留下一部由小人物構成的影像史。

定位有了,還缺一句讓人一看就懂的欄目宣傳語。陳虻讓每個人都回去琢磨,他自己更是日思夜想。幾天後,他風風火火地衝進辦公室對大家說,我想出來了——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陳虻找來演員王剛為這句話配音,還加了一段三絃的尾音。1993年11月,這句被稱為“中國第一定位”的欄目標板語首次在電視上播出。

真正讓這句話家喻戶曉的,是一個個比電影還精彩的普通人的故事。出發拍攝之前,陳虻會跟編導們說,要把拍攝對象當成自己的親人,只有這樣,觀眾才能感同身受。

在《失去孩子的家》那一期,鏡頭不再僅僅對準見義勇為的英雄,而是去關注他的家庭。當父親緊握著兒子留下的一縷頭髮痛哭時,編導郭佳就坐在旁邊,她感覺那縷頭髮就快要碰到自己的臉了,當時她臉色煞白但依然沒有躲閃。

在《考試》裡,主角是舉家搬到北京考音樂學院附中的外地家庭。當時有人給郭佳推薦了一個天賦出眾的孩子,說他肯定能考上附中。她想了想,還是拍了四個相對普通的孩子,因為她想記錄的是把自己的願望理所當然地強加到小孩身上的父母。

那個最終沒有進入鏡頭的孩子叫郎朗。

還有一期說的是有戶人家剖腹生了一對龍鳳胎,家裡人決定讓女孩先出生成為姐姐,以便在長大後照顧弟弟。結果,這個女孩從小到大什麼事都要讓著男孩,多年的委屈終於在一次晚飯時爆發,她對母親哭喊:“你不喜歡我了!”

這期節目的名字叫《姐姐》,是《生活空間》早期的代表作,也是陳虻經常掛在嘴邊的作品。它的編導是當年23歲的李玉,後來拍了電影《蘋果》和《觀音山》。

《焦點時刻》欄目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近期內老百姓關注的問題。

1993年8月的一天夜裡,張海潮接到觀眾打來的電話:“隆福寺大廈著火了。”編輯何昊剛剪完片子下班,一到家就接到了張海潮的呼機信息:“火速趕到隆福寺,攝像已經出發了。”因為離得不遠,他騎上車就走了。

何昊上氣不接下氣地趕到現場,消防員正在用雲梯救人,周圍停滿了消防車。他來不及調整呼吸抓起話筒就說:“觀眾朋友們,現在是8月12號,差一刻12點,我身後的隆福大廈已經著起來了……”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那一夜,北京出動了86輛消防車和800多名消防員。消防裝備的實際情況讓趕到的領導看到了改革的必要,《焦點時刻》紀錄下了這一真實的現場。

如果說時間挖掘了白巖鬆,那張海潮培養的就是水均益。《東方時空》播了一段時間之後,幾個總製片人覺得,央視要成為國際大臺,必須要反映國際事務。於是讓張海潮的《焦點時刻》籌備國際新聞版塊,有個編導推薦了自己的同學,當時在新華社上班的水均益。

和張海潮見面那天,水均益穿了個大褲衩子,說自己之前在新華社的非洲總站待過。張海潮一看這個中等身材的小夥子也沒啥過人之處,就說咱們錄個片子試試吧。

第一次錄節目,水均益就蒙了,編導一喊開始,倒背如流的詞兒在鏡頭前一句也想不起來。錄到二十多遍的時候總算過了,他自己都沒自信,問編導:“能行嗎?”

“沒問題,明天你自己看電視吧。”

得知自己要上電視了,水均益表面上很冷靜,出了門就直奔電報大樓,給父母拍了一封電報:明天看《東方時空》,我上電視了。

錄了幾期節目,張海潮覺得這個愛歪著頭說話的小夥子值得培養,就給他配了兩個人。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水均益採訪基辛格

此後,基辛格、拉賓、阿拉法特等風雲人物陸續坐到了水均益的對面,跟這個蘭大外語系畢業的西北小夥兒侃侃而談。

04

那幾年,在《東方時空》的年輕人很幸運,也很不幸。幸運的是他們能和中國最熱血的新聞人一起工作,不幸的是要隨時承受末位淘汰和製片人最殘酷的“語言暴力”。

其中,時間和陳虻是有名的兩張臭嘴。

時間他們組在北京西邊的六裡橋租了一層地下室作為宿舍和機房,組裡的年輕編導差不多都住在那兒。一看到片子剪得不好,時間就會把睡夢中的編導拎起來重新剪。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Aug.

28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我們為什麼出發。

作者 | 叉少

來源 | 叉燒往事(chashaows)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01

“我再也不當主持人了,誰愛幹誰幹吧!”

25歲的白巖鬆癱倒在汽車後座上。第一次出鏡採訪就被同事們罵得體無完膚,心高氣傲的他受不了了。

1993年3月,白巖鬆被中央電視臺的製片人時間(人名)派到山東出差,任務是採訪濟南鋼鐵廠的廠長馬俊才。

一個月前,還在《中國廣播報》上班的白巖鬆接到了學長崔永元的電話:“我同學的電視臺要辦一個新節目,挺缺人的,你過去幫幫忙吧。”

當時,這個新節目還沒有確定名字,負責牽頭的是央視採訪部副主任孫玉勝,他正在為起名的事兒跟臺長較勁。

孫玉勝心心念唸的名字是“新太陽60分”。因為節目是早上播出,用希臘哲學家的名言“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再恰當不過了,但是臺長楊偉光不同意。

“新太陽會讓人誤會,人家會說,難道還有老太陽嗎?”

雖然心裡不服,名字還是得改,大家又想了幾個重新報上去,還動了個小心眼兒,把喜歡的放前面,不喜歡的放後面,有“太陽城、東方地平線、時空隧道”等二十幾個備選。

楊臺長對前面二十個還是不滿意,掃到最後一個的時候眼睛突然亮了——東方時空,就它了。

1993年5月1日早上七點,《東方時空》開播,此時中國的觀眾大都剛起床或是在上班上學的路上。

《東方時空》是一檔早間雜誌型欄目,時長四十分鐘,包括四個子欄目:人物訪談的《東方之子》、現場報道的《焦點時刻》、生活服務的《生活空間》和點歌的《金曲榜》。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時間、陳虻、張海潮、王堅平這四個八十年代進入央視的六零後,作為四檔欄目的製片人,有了施展拳腳的機會。白巖鬆、水均益、崔永元這些非傳統的主持人也都在這一時期出現在電視屏幕上,中國電視的黃金十年就此拉開帷幕。

1996年,《東方時空》播到一千期的時候,一切都不一樣了。片頭的《東方晨曲》已經取代東方紅和第五套廣播體操的旋律,成為中國人早上洗漱的背景音樂。

這檔橫空出世的早間節目是個奇蹟,它把宣傳變成了傳播,把假話、套話變成了真話和人話。同時,比連續劇還精彩的內容讓電視機前每一個觀眾都真切地感受到: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02

首播那天,所有人都聚集到機房,滿懷憧憬地盯著屏幕。在短暫的激動過後,很多人都蔫了,因為感覺節目內容沉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東方之子》播了白巖鬆專訪馬俊才,《焦點時刻》的主題是如何看待影星下海經商,《生活空間》討論了夫妻關係。唯獨《金曲榜》讓人眼前一亮,因為有楊鈺瑩《誰也不知道》的 MV,以及劉德華等歌星送來的開播祝賀。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白巖鬆首次出鏡採訪

為了這個前所未有的早間電視節目,孫玉勝向臺裡借了20萬啟動資金,其他的錢就只能靠自己了。如果照這樣播下去,過不了幾天就得解散。收視率抬不上來,廣告也賣不出高價。

當時除了四個製片人,幾乎所有編導和攝像都是沒有北京戶口、沒有編制、沒有暫住證的三無人員,他們都是被同學、朋友等各種熟人用理想、工資等理由“騙”來的。

被崔永元忽悠來的白巖鬆回憶,他們跟騙子的唯一區別,就是由認識的人介紹的。

崔永元的同學時間是《東方之子》的製片人,在北京的紀錄片圈子很有名。他給白巖鬆的第一印象,是與電視完全不搭槓的江湖氣。

兩人第一次見面,時間開著一輛破車,手裡拎著一個大哥大進門就說:“我看過你寫的採訪歌星的文章,你就是我要的人。”

白巖鬆一臉茫然,心說我怎麼就是你要的人了。幾天後,時間就把白巖鬆帶到了亞運村的匯園公寓,《東方之子》早期的演播廳和辦公室都在那裡。

白巖鬆一進屋,時間介紹說這是我請來的策劃,大家一臉茫然地看著這個瘦不拉幾、臉上還有青春痘的小夥子,資深主持胡健大姐站起來就走了。

“啊?我以為你請來個老頭兒,沒想到是這麼一個小破孩兒。”

白巖鬆尷尬無比,他知道自己在這裡的日子會很艱難,但天生的表達欲讓他一句話也沒少說。有一回採訪王朔,白巖鬆對胡健和另一個主持人問的問題不滿意,衝上去就說:“你們怎麼問這麼傻的問題。”

胡大姐急了,“你一個毛頭小子還指揮我,你是作家嗎?”

白巖鬆也不示弱,直接跟時間說:“要是我做出這樣的節目,早從十樓跳下去了,你們還好意思做。”

時間的頭也大了,本來指望白巖鬆能在作家和主持人之間傳個話,沒想到誰都不聽他的。策劃不能讓他再幹了,但沒人想到的是,時間居然建議白巖鬆當主持人。

此言一出,白巖鬆自己都表示幹不了,他說:“再窮我也照過鏡子。”

聽說要讓白巖鬆當主持人,崔永元也不同意,他有兩點理由:第一,如果白巖鬆那樣的能上電視,自己早就上了;第二,老百姓家裡的大彩電是為了看俊男美女買的,大早上看到白巖鬆那個形象會投訴的。

第一次出鏡採訪,白巖鬆問時間,鏡頭在哪兒啊,我該怎麼坐著?時間把眼睛一眯,不耐煩地說:“不是你找鏡頭,是鏡頭找你,要不我給攝像開工資幹嘛!”

多年之後,時間說自己之所以讓白巖鬆當主持人,是因為看到了他身上那種尖銳的特質,敢問讓人下不來臺的問題,至於非傳統主持人的形象,老百姓多看看也就習慣了。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時間所言不虛,他後來又把更加非傳統的崔永元推上了熒幕。有一回他跟孫玉勝說,國外談話節目越來越流行,咱們是不是也辦一個。後來,《實話實說》和總是帶著壞笑的崔永元就出現在了電視屏幕上。

在《實話實說》誕生之前,《東方之子》首先開創了訪談節目不說套話的先河。時間跟白巖鬆、胡健等人說,主持人要帶著戳穿對方的目的去提問。後來他們稱之為粉碎式提問,要把對方的洋蔥皮全都剝下來,因為那些經歷過動盪年代的人,很難完全吐露真心。

這種提問很快用在了第二期上,採訪的是作家張賢亮。張當時開了好幾個公司,是文人經商的代表人物。

主持人胡健就經商和寫作的關係展開了粉碎式提問,問題包括“如果生意和寫作發生衝突,保生意還是作品”、“寫作的慾望和賺錢的慾望哪個更強烈”、“經商會對人格產生影響嗎,會讓你變得越來越精嗎?”。

咄咄逼人的問題把張賢亮問毛了,在攝像中途換帶子的時候,他忍不住問胡健:“你們到底是幹嘛的,從來沒見過你這樣的主持人。”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作家張賢亮

不光張賢亮沒見過,當時所有人都沒見過這樣的節目。時間跟白巖鬆等人說,不管採訪誰,都不許叫對方老師,我們是代表觀眾平等交流,不能把受訪者預設為觀眾的老師。

此後,無論面對季羨林、餘秋雨還是李嘉誠,《東方之子》的主持人都沒有叫過老師。

尖銳直接的提問為《東方之子》帶來了爭議和批評,但是時間並不在意,觀眾可能會覺得問題太狠,但還是想看那些名人是怎麼回答的。

不到一個月,《東方時空》就靠節節攀升的廣告費還清了臺裡的20萬,這個曾被認為沒人看的早間節目活下來了。

03

眼看時間等人風頭正勁,陳虻和張海潮自然也想迎頭趕上。

陳虻到《生活空間》報到那天,編導郭佳正在剪輯一期教人制作西瓜盅的節目,再往前還有怎麼熬粥。組裡很多人都懷疑,自己是不是拍電視的。

陳虻認為生活的主體是人,人的主體是老百姓,可是中國那麼多電視欄目,沒有一個是專門反映普通人生活的。從那一刻起,《生活空間》的定位就有了:留下一部由小人物構成的影像史。

定位有了,還缺一句讓人一看就懂的欄目宣傳語。陳虻讓每個人都回去琢磨,他自己更是日思夜想。幾天後,他風風火火地衝進辦公室對大家說,我想出來了——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陳虻找來演員王剛為這句話配音,還加了一段三絃的尾音。1993年11月,這句被稱為“中國第一定位”的欄目標板語首次在電視上播出。

真正讓這句話家喻戶曉的,是一個個比電影還精彩的普通人的故事。出發拍攝之前,陳虻會跟編導們說,要把拍攝對象當成自己的親人,只有這樣,觀眾才能感同身受。

在《失去孩子的家》那一期,鏡頭不再僅僅對準見義勇為的英雄,而是去關注他的家庭。當父親緊握著兒子留下的一縷頭髮痛哭時,編導郭佳就坐在旁邊,她感覺那縷頭髮就快要碰到自己的臉了,當時她臉色煞白但依然沒有躲閃。

在《考試》裡,主角是舉家搬到北京考音樂學院附中的外地家庭。當時有人給郭佳推薦了一個天賦出眾的孩子,說他肯定能考上附中。她想了想,還是拍了四個相對普通的孩子,因為她想記錄的是把自己的願望理所當然地強加到小孩身上的父母。

那個最終沒有進入鏡頭的孩子叫郎朗。

還有一期說的是有戶人家剖腹生了一對龍鳳胎,家裡人決定讓女孩先出生成為姐姐,以便在長大後照顧弟弟。結果,這個女孩從小到大什麼事都要讓著男孩,多年的委屈終於在一次晚飯時爆發,她對母親哭喊:“你不喜歡我了!”

這期節目的名字叫《姐姐》,是《生活空間》早期的代表作,也是陳虻經常掛在嘴邊的作品。它的編導是當年23歲的李玉,後來拍了電影《蘋果》和《觀音山》。

《焦點時刻》欄目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近期內老百姓關注的問題。

1993年8月的一天夜裡,張海潮接到觀眾打來的電話:“隆福寺大廈著火了。”編輯何昊剛剪完片子下班,一到家就接到了張海潮的呼機信息:“火速趕到隆福寺,攝像已經出發了。”因為離得不遠,他騎上車就走了。

何昊上氣不接下氣地趕到現場,消防員正在用雲梯救人,周圍停滿了消防車。他來不及調整呼吸抓起話筒就說:“觀眾朋友們,現在是8月12號,差一刻12點,我身後的隆福大廈已經著起來了……”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那一夜,北京出動了86輛消防車和800多名消防員。消防裝備的實際情況讓趕到的領導看到了改革的必要,《焦點時刻》紀錄下了這一真實的現場。

如果說時間挖掘了白巖鬆,那張海潮培養的就是水均益。《東方時空》播了一段時間之後,幾個總製片人覺得,央視要成為國際大臺,必須要反映國際事務。於是讓張海潮的《焦點時刻》籌備國際新聞版塊,有個編導推薦了自己的同學,當時在新華社上班的水均益。

和張海潮見面那天,水均益穿了個大褲衩子,說自己之前在新華社的非洲總站待過。張海潮一看這個中等身材的小夥子也沒啥過人之處,就說咱們錄個片子試試吧。

第一次錄節目,水均益就蒙了,編導一喊開始,倒背如流的詞兒在鏡頭前一句也想不起來。錄到二十多遍的時候總算過了,他自己都沒自信,問編導:“能行嗎?”

“沒問題,明天你自己看電視吧。”

得知自己要上電視了,水均益表面上很冷靜,出了門就直奔電報大樓,給父母拍了一封電報:明天看《東方時空》,我上電視了。

錄了幾期節目,張海潮覺得這個愛歪著頭說話的小夥子值得培養,就給他配了兩個人。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水均益採訪基辛格

此後,基辛格、拉賓、阿拉法特等風雲人物陸續坐到了水均益的對面,跟這個蘭大外語系畢業的西北小夥兒侃侃而談。

04

那幾年,在《東方時空》的年輕人很幸運,也很不幸。幸運的是他們能和中國最熱血的新聞人一起工作,不幸的是要隨時承受末位淘汰和製片人最殘酷的“語言暴力”。

其中,時間和陳虻是有名的兩張臭嘴。

時間他們組在北京西邊的六裡橋租了一層地下室作為宿舍和機房,組裡的年輕編導差不多都住在那兒。一看到片子剪得不好,時間就會把睡夢中的編導拎起來重新剪。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時間

“睡什麼睡,剪的什麼爛片子!”

幾乎所有女孩子都被時間罵哭過,只有白巖鬆敢跟時間對罵。他還經常安慰新人:別往心裡去,時間他就是狗熊脾氣。

陳虻罵人則是另一種風格,能把人罵得去醫院打點滴。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Aug.

28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我們為什麼出發。

作者 | 叉少

來源 | 叉燒往事(chashaows)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01

“我再也不當主持人了,誰愛幹誰幹吧!”

25歲的白巖鬆癱倒在汽車後座上。第一次出鏡採訪就被同事們罵得體無完膚,心高氣傲的他受不了了。

1993年3月,白巖鬆被中央電視臺的製片人時間(人名)派到山東出差,任務是採訪濟南鋼鐵廠的廠長馬俊才。

一個月前,還在《中國廣播報》上班的白巖鬆接到了學長崔永元的電話:“我同學的電視臺要辦一個新節目,挺缺人的,你過去幫幫忙吧。”

當時,這個新節目還沒有確定名字,負責牽頭的是央視採訪部副主任孫玉勝,他正在為起名的事兒跟臺長較勁。

孫玉勝心心念唸的名字是“新太陽60分”。因為節目是早上播出,用希臘哲學家的名言“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再恰當不過了,但是臺長楊偉光不同意。

“新太陽會讓人誤會,人家會說,難道還有老太陽嗎?”

雖然心裡不服,名字還是得改,大家又想了幾個重新報上去,還動了個小心眼兒,把喜歡的放前面,不喜歡的放後面,有“太陽城、東方地平線、時空隧道”等二十幾個備選。

楊臺長對前面二十個還是不滿意,掃到最後一個的時候眼睛突然亮了——東方時空,就它了。

1993年5月1日早上七點,《東方時空》開播,此時中國的觀眾大都剛起床或是在上班上學的路上。

《東方時空》是一檔早間雜誌型欄目,時長四十分鐘,包括四個子欄目:人物訪談的《東方之子》、現場報道的《焦點時刻》、生活服務的《生活空間》和點歌的《金曲榜》。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時間、陳虻、張海潮、王堅平這四個八十年代進入央視的六零後,作為四檔欄目的製片人,有了施展拳腳的機會。白巖鬆、水均益、崔永元這些非傳統的主持人也都在這一時期出現在電視屏幕上,中國電視的黃金十年就此拉開帷幕。

1996年,《東方時空》播到一千期的時候,一切都不一樣了。片頭的《東方晨曲》已經取代東方紅和第五套廣播體操的旋律,成為中國人早上洗漱的背景音樂。

這檔橫空出世的早間節目是個奇蹟,它把宣傳變成了傳播,把假話、套話變成了真話和人話。同時,比連續劇還精彩的內容讓電視機前每一個觀眾都真切地感受到: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02

首播那天,所有人都聚集到機房,滿懷憧憬地盯著屏幕。在短暫的激動過後,很多人都蔫了,因為感覺節目內容沉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東方之子》播了白巖鬆專訪馬俊才,《焦點時刻》的主題是如何看待影星下海經商,《生活空間》討論了夫妻關係。唯獨《金曲榜》讓人眼前一亮,因為有楊鈺瑩《誰也不知道》的 MV,以及劉德華等歌星送來的開播祝賀。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白巖鬆首次出鏡採訪

為了這個前所未有的早間電視節目,孫玉勝向臺裡借了20萬啟動資金,其他的錢就只能靠自己了。如果照這樣播下去,過不了幾天就得解散。收視率抬不上來,廣告也賣不出高價。

當時除了四個製片人,幾乎所有編導和攝像都是沒有北京戶口、沒有編制、沒有暫住證的三無人員,他們都是被同學、朋友等各種熟人用理想、工資等理由“騙”來的。

被崔永元忽悠來的白巖鬆回憶,他們跟騙子的唯一區別,就是由認識的人介紹的。

崔永元的同學時間是《東方之子》的製片人,在北京的紀錄片圈子很有名。他給白巖鬆的第一印象,是與電視完全不搭槓的江湖氣。

兩人第一次見面,時間開著一輛破車,手裡拎著一個大哥大進門就說:“我看過你寫的採訪歌星的文章,你就是我要的人。”

白巖鬆一臉茫然,心說我怎麼就是你要的人了。幾天後,時間就把白巖鬆帶到了亞運村的匯園公寓,《東方之子》早期的演播廳和辦公室都在那裡。

白巖鬆一進屋,時間介紹說這是我請來的策劃,大家一臉茫然地看著這個瘦不拉幾、臉上還有青春痘的小夥子,資深主持胡健大姐站起來就走了。

“啊?我以為你請來個老頭兒,沒想到是這麼一個小破孩兒。”

白巖鬆尷尬無比,他知道自己在這裡的日子會很艱難,但天生的表達欲讓他一句話也沒少說。有一回採訪王朔,白巖鬆對胡健和另一個主持人問的問題不滿意,衝上去就說:“你們怎麼問這麼傻的問題。”

胡大姐急了,“你一個毛頭小子還指揮我,你是作家嗎?”

白巖鬆也不示弱,直接跟時間說:“要是我做出這樣的節目,早從十樓跳下去了,你們還好意思做。”

時間的頭也大了,本來指望白巖鬆能在作家和主持人之間傳個話,沒想到誰都不聽他的。策劃不能讓他再幹了,但沒人想到的是,時間居然建議白巖鬆當主持人。

此言一出,白巖鬆自己都表示幹不了,他說:“再窮我也照過鏡子。”

聽說要讓白巖鬆當主持人,崔永元也不同意,他有兩點理由:第一,如果白巖鬆那樣的能上電視,自己早就上了;第二,老百姓家裡的大彩電是為了看俊男美女買的,大早上看到白巖鬆那個形象會投訴的。

第一次出鏡採訪,白巖鬆問時間,鏡頭在哪兒啊,我該怎麼坐著?時間把眼睛一眯,不耐煩地說:“不是你找鏡頭,是鏡頭找你,要不我給攝像開工資幹嘛!”

多年之後,時間說自己之所以讓白巖鬆當主持人,是因為看到了他身上那種尖銳的特質,敢問讓人下不來臺的問題,至於非傳統主持人的形象,老百姓多看看也就習慣了。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時間所言不虛,他後來又把更加非傳統的崔永元推上了熒幕。有一回他跟孫玉勝說,國外談話節目越來越流行,咱們是不是也辦一個。後來,《實話實說》和總是帶著壞笑的崔永元就出現在了電視屏幕上。

在《實話實說》誕生之前,《東方之子》首先開創了訪談節目不說套話的先河。時間跟白巖鬆、胡健等人說,主持人要帶著戳穿對方的目的去提問。後來他們稱之為粉碎式提問,要把對方的洋蔥皮全都剝下來,因為那些經歷過動盪年代的人,很難完全吐露真心。

這種提問很快用在了第二期上,採訪的是作家張賢亮。張當時開了好幾個公司,是文人經商的代表人物。

主持人胡健就經商和寫作的關係展開了粉碎式提問,問題包括“如果生意和寫作發生衝突,保生意還是作品”、“寫作的慾望和賺錢的慾望哪個更強烈”、“經商會對人格產生影響嗎,會讓你變得越來越精嗎?”。

咄咄逼人的問題把張賢亮問毛了,在攝像中途換帶子的時候,他忍不住問胡健:“你們到底是幹嘛的,從來沒見過你這樣的主持人。”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作家張賢亮

不光張賢亮沒見過,當時所有人都沒見過這樣的節目。時間跟白巖鬆等人說,不管採訪誰,都不許叫對方老師,我們是代表觀眾平等交流,不能把受訪者預設為觀眾的老師。

此後,無論面對季羨林、餘秋雨還是李嘉誠,《東方之子》的主持人都沒有叫過老師。

尖銳直接的提問為《東方之子》帶來了爭議和批評,但是時間並不在意,觀眾可能會覺得問題太狠,但還是想看那些名人是怎麼回答的。

不到一個月,《東方時空》就靠節節攀升的廣告費還清了臺裡的20萬,這個曾被認為沒人看的早間節目活下來了。

03

眼看時間等人風頭正勁,陳虻和張海潮自然也想迎頭趕上。

陳虻到《生活空間》報到那天,編導郭佳正在剪輯一期教人制作西瓜盅的節目,再往前還有怎麼熬粥。組裡很多人都懷疑,自己是不是拍電視的。

陳虻認為生活的主體是人,人的主體是老百姓,可是中國那麼多電視欄目,沒有一個是專門反映普通人生活的。從那一刻起,《生活空間》的定位就有了:留下一部由小人物構成的影像史。

定位有了,還缺一句讓人一看就懂的欄目宣傳語。陳虻讓每個人都回去琢磨,他自己更是日思夜想。幾天後,他風風火火地衝進辦公室對大家說,我想出來了——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陳虻找來演員王剛為這句話配音,還加了一段三絃的尾音。1993年11月,這句被稱為“中國第一定位”的欄目標板語首次在電視上播出。

真正讓這句話家喻戶曉的,是一個個比電影還精彩的普通人的故事。出發拍攝之前,陳虻會跟編導們說,要把拍攝對象當成自己的親人,只有這樣,觀眾才能感同身受。

在《失去孩子的家》那一期,鏡頭不再僅僅對準見義勇為的英雄,而是去關注他的家庭。當父親緊握著兒子留下的一縷頭髮痛哭時,編導郭佳就坐在旁邊,她感覺那縷頭髮就快要碰到自己的臉了,當時她臉色煞白但依然沒有躲閃。

在《考試》裡,主角是舉家搬到北京考音樂學院附中的外地家庭。當時有人給郭佳推薦了一個天賦出眾的孩子,說他肯定能考上附中。她想了想,還是拍了四個相對普通的孩子,因為她想記錄的是把自己的願望理所當然地強加到小孩身上的父母。

那個最終沒有進入鏡頭的孩子叫郎朗。

還有一期說的是有戶人家剖腹生了一對龍鳳胎,家裡人決定讓女孩先出生成為姐姐,以便在長大後照顧弟弟。結果,這個女孩從小到大什麼事都要讓著男孩,多年的委屈終於在一次晚飯時爆發,她對母親哭喊:“你不喜歡我了!”

這期節目的名字叫《姐姐》,是《生活空間》早期的代表作,也是陳虻經常掛在嘴邊的作品。它的編導是當年23歲的李玉,後來拍了電影《蘋果》和《觀音山》。

《焦點時刻》欄目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近期內老百姓關注的問題。

1993年8月的一天夜裡,張海潮接到觀眾打來的電話:“隆福寺大廈著火了。”編輯何昊剛剪完片子下班,一到家就接到了張海潮的呼機信息:“火速趕到隆福寺,攝像已經出發了。”因為離得不遠,他騎上車就走了。

何昊上氣不接下氣地趕到現場,消防員正在用雲梯救人,周圍停滿了消防車。他來不及調整呼吸抓起話筒就說:“觀眾朋友們,現在是8月12號,差一刻12點,我身後的隆福大廈已經著起來了……”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那一夜,北京出動了86輛消防車和800多名消防員。消防裝備的實際情況讓趕到的領導看到了改革的必要,《焦點時刻》紀錄下了這一真實的現場。

如果說時間挖掘了白巖鬆,那張海潮培養的就是水均益。《東方時空》播了一段時間之後,幾個總製片人覺得,央視要成為國際大臺,必須要反映國際事務。於是讓張海潮的《焦點時刻》籌備國際新聞版塊,有個編導推薦了自己的同學,當時在新華社上班的水均益。

和張海潮見面那天,水均益穿了個大褲衩子,說自己之前在新華社的非洲總站待過。張海潮一看這個中等身材的小夥子也沒啥過人之處,就說咱們錄個片子試試吧。

第一次錄節目,水均益就蒙了,編導一喊開始,倒背如流的詞兒在鏡頭前一句也想不起來。錄到二十多遍的時候總算過了,他自己都沒自信,問編導:“能行嗎?”

“沒問題,明天你自己看電視吧。”

得知自己要上電視了,水均益表面上很冷靜,出了門就直奔電報大樓,給父母拍了一封電報:明天看《東方時空》,我上電視了。

錄了幾期節目,張海潮覺得這個愛歪著頭說話的小夥子值得培養,就給他配了兩個人。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水均益採訪基辛格

此後,基辛格、拉賓、阿拉法特等風雲人物陸續坐到了水均益的對面,跟這個蘭大外語系畢業的西北小夥兒侃侃而談。

04

那幾年,在《東方時空》的年輕人很幸運,也很不幸。幸運的是他們能和中國最熱血的新聞人一起工作,不幸的是要隨時承受末位淘汰和製片人最殘酷的“語言暴力”。

其中,時間和陳虻是有名的兩張臭嘴。

時間他們組在北京西邊的六裡橋租了一層地下室作為宿舍和機房,組裡的年輕編導差不多都住在那兒。一看到片子剪得不好,時間就會把睡夢中的編導拎起來重新剪。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時間

“睡什麼睡,剪的什麼爛片子!”

幾乎所有女孩子都被時間罵哭過,只有白巖鬆敢跟時間對罵。他還經常安慰新人:別往心裡去,時間他就是狗熊脾氣。

陳虻罵人則是另一種風格,能把人罵得去醫院打點滴。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陳虻

“你今年多大了,哦,現在改行還來得及。”

“你得先學做人,然後再學怎麼拍片子。”

被罵的編導都是在被摧毀自信之後,抹淚重生的。

為了得到時間、陳虻的認可,年輕人經常熬夜剪片,失手兩三次就意味著收拾東西走人,大家夥兒雖然互為競爭對手,也會相互打氣:“咱們一定要爭口氣,留下來!”

有一回,白巖鬆和水均益的選題撞車了,兩個人誰也不讓,直接吵到了新聞評論部主任的辦公室。到了領導面前,倆人還是沒壓下火,互相指著鼻子就要動手。

幾秒鐘後,水均益搖著頭說:“你呀,脾氣太暴!”白巖鬆反嗆一句:“你這個西北人的脾氣跟個巨雷一樣。”還沒等領導協調,倆人就抱在一起和好了。

不管被罵得有多狠,組裡的人都沒有減少對時間和陳虻的愛,因為沒有這樣的大哥在後面逼著,自己不可能這麼快就獨擋一面。

一個經常和時間抬槓的編導對他說:

“如果你改掉口無遮攔的毛病,能當更大的官,但是老了之後,沒人陪你打牌。”

白巖鬆記得自己和陳虻說的最多一句話是:你怎麼還不吃飯。

兩個人經常到了下午才吃午飯,總能在空蕩蕩的食堂碰上。聊的多了,白巖鬆越來越覺得陳虻很寂寞,審片時話多是因為心裡裝著太多的事,但平時能和他交流的人很少。

後來,陳虻主管《實話實說》,崔永元覺得這個領導審片真嚴。2002年,崔永元嚴重抑鬱,不能再繼續主持,陳虻去雲南看他。

“哥們,你要保重啊。”

病好了回到臺裡,崔永元弄了個《小崔說事》,水平大不如前,陳虻很不滿意,但審得反而很鬆,因為他知道小崔的病沒痊癒。

崔永元也看到了陳虻的寂寞,觀眾都在爆笑,他臉上卻一點表情都沒有。

05

《東方時空》播到一週年的時候,全國各地的電視臺都開闢了早間檔節目。時間、陳虻覺得不能光守著陣地,而是應該繼續前進,真正給中國電視留下點什麼。

《金曲榜》升級成了《音樂電視》,把黃小茂請來當音樂總監,投拍了高楓的《大中國》、老狼的《戀戀風塵》、滿文軍的《懂你》等流行歌曲的MTV。1995年中國歌壇十大金曲的一半,都是由他們發起製作的。

《東方之子》則開始了自己的大師計劃,採訪了季羨林、啟功、張中行、任繼愈、丁聰等十二位平均年齡超過80歲的大家。白巖鬆說自己是中國最幸運的新聞人,因為現在的人不可能再有機會和那一代的大師對話了。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Aug.

28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我們為什麼出發。

作者 | 叉少

來源 | 叉燒往事(chashaows)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01

“我再也不當主持人了,誰愛幹誰幹吧!”

25歲的白巖鬆癱倒在汽車後座上。第一次出鏡採訪就被同事們罵得體無完膚,心高氣傲的他受不了了。

1993年3月,白巖鬆被中央電視臺的製片人時間(人名)派到山東出差,任務是採訪濟南鋼鐵廠的廠長馬俊才。

一個月前,還在《中國廣播報》上班的白巖鬆接到了學長崔永元的電話:“我同學的電視臺要辦一個新節目,挺缺人的,你過去幫幫忙吧。”

當時,這個新節目還沒有確定名字,負責牽頭的是央視採訪部副主任孫玉勝,他正在為起名的事兒跟臺長較勁。

孫玉勝心心念唸的名字是“新太陽60分”。因為節目是早上播出,用希臘哲學家的名言“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再恰當不過了,但是臺長楊偉光不同意。

“新太陽會讓人誤會,人家會說,難道還有老太陽嗎?”

雖然心裡不服,名字還是得改,大家又想了幾個重新報上去,還動了個小心眼兒,把喜歡的放前面,不喜歡的放後面,有“太陽城、東方地平線、時空隧道”等二十幾個備選。

楊臺長對前面二十個還是不滿意,掃到最後一個的時候眼睛突然亮了——東方時空,就它了。

1993年5月1日早上七點,《東方時空》開播,此時中國的觀眾大都剛起床或是在上班上學的路上。

《東方時空》是一檔早間雜誌型欄目,時長四十分鐘,包括四個子欄目:人物訪談的《東方之子》、現場報道的《焦點時刻》、生活服務的《生活空間》和點歌的《金曲榜》。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時間、陳虻、張海潮、王堅平這四個八十年代進入央視的六零後,作為四檔欄目的製片人,有了施展拳腳的機會。白巖鬆、水均益、崔永元這些非傳統的主持人也都在這一時期出現在電視屏幕上,中國電視的黃金十年就此拉開帷幕。

1996年,《東方時空》播到一千期的時候,一切都不一樣了。片頭的《東方晨曲》已經取代東方紅和第五套廣播體操的旋律,成為中國人早上洗漱的背景音樂。

這檔橫空出世的早間節目是個奇蹟,它把宣傳變成了傳播,把假話、套話變成了真話和人話。同時,比連續劇還精彩的內容讓電視機前每一個觀眾都真切地感受到: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02

首播那天,所有人都聚集到機房,滿懷憧憬地盯著屏幕。在短暫的激動過後,很多人都蔫了,因為感覺節目內容沉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東方之子》播了白巖鬆專訪馬俊才,《焦點時刻》的主題是如何看待影星下海經商,《生活空間》討論了夫妻關係。唯獨《金曲榜》讓人眼前一亮,因為有楊鈺瑩《誰也不知道》的 MV,以及劉德華等歌星送來的開播祝賀。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白巖鬆首次出鏡採訪

為了這個前所未有的早間電視節目,孫玉勝向臺裡借了20萬啟動資金,其他的錢就只能靠自己了。如果照這樣播下去,過不了幾天就得解散。收視率抬不上來,廣告也賣不出高價。

當時除了四個製片人,幾乎所有編導和攝像都是沒有北京戶口、沒有編制、沒有暫住證的三無人員,他們都是被同學、朋友等各種熟人用理想、工資等理由“騙”來的。

被崔永元忽悠來的白巖鬆回憶,他們跟騙子的唯一區別,就是由認識的人介紹的。

崔永元的同學時間是《東方之子》的製片人,在北京的紀錄片圈子很有名。他給白巖鬆的第一印象,是與電視完全不搭槓的江湖氣。

兩人第一次見面,時間開著一輛破車,手裡拎著一個大哥大進門就說:“我看過你寫的採訪歌星的文章,你就是我要的人。”

白巖鬆一臉茫然,心說我怎麼就是你要的人了。幾天後,時間就把白巖鬆帶到了亞運村的匯園公寓,《東方之子》早期的演播廳和辦公室都在那裡。

白巖鬆一進屋,時間介紹說這是我請來的策劃,大家一臉茫然地看著這個瘦不拉幾、臉上還有青春痘的小夥子,資深主持胡健大姐站起來就走了。

“啊?我以為你請來個老頭兒,沒想到是這麼一個小破孩兒。”

白巖鬆尷尬無比,他知道自己在這裡的日子會很艱難,但天生的表達欲讓他一句話也沒少說。有一回採訪王朔,白巖鬆對胡健和另一個主持人問的問題不滿意,衝上去就說:“你們怎麼問這麼傻的問題。”

胡大姐急了,“你一個毛頭小子還指揮我,你是作家嗎?”

白巖鬆也不示弱,直接跟時間說:“要是我做出這樣的節目,早從十樓跳下去了,你們還好意思做。”

時間的頭也大了,本來指望白巖鬆能在作家和主持人之間傳個話,沒想到誰都不聽他的。策劃不能讓他再幹了,但沒人想到的是,時間居然建議白巖鬆當主持人。

此言一出,白巖鬆自己都表示幹不了,他說:“再窮我也照過鏡子。”

聽說要讓白巖鬆當主持人,崔永元也不同意,他有兩點理由:第一,如果白巖鬆那樣的能上電視,自己早就上了;第二,老百姓家裡的大彩電是為了看俊男美女買的,大早上看到白巖鬆那個形象會投訴的。

第一次出鏡採訪,白巖鬆問時間,鏡頭在哪兒啊,我該怎麼坐著?時間把眼睛一眯,不耐煩地說:“不是你找鏡頭,是鏡頭找你,要不我給攝像開工資幹嘛!”

多年之後,時間說自己之所以讓白巖鬆當主持人,是因為看到了他身上那種尖銳的特質,敢問讓人下不來臺的問題,至於非傳統主持人的形象,老百姓多看看也就習慣了。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時間所言不虛,他後來又把更加非傳統的崔永元推上了熒幕。有一回他跟孫玉勝說,國外談話節目越來越流行,咱們是不是也辦一個。後來,《實話實說》和總是帶著壞笑的崔永元就出現在了電視屏幕上。

在《實話實說》誕生之前,《東方之子》首先開創了訪談節目不說套話的先河。時間跟白巖鬆、胡健等人說,主持人要帶著戳穿對方的目的去提問。後來他們稱之為粉碎式提問,要把對方的洋蔥皮全都剝下來,因為那些經歷過動盪年代的人,很難完全吐露真心。

這種提問很快用在了第二期上,採訪的是作家張賢亮。張當時開了好幾個公司,是文人經商的代表人物。

主持人胡健就經商和寫作的關係展開了粉碎式提問,問題包括“如果生意和寫作發生衝突,保生意還是作品”、“寫作的慾望和賺錢的慾望哪個更強烈”、“經商會對人格產生影響嗎,會讓你變得越來越精嗎?”。

咄咄逼人的問題把張賢亮問毛了,在攝像中途換帶子的時候,他忍不住問胡健:“你們到底是幹嘛的,從來沒見過你這樣的主持人。”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作家張賢亮

不光張賢亮沒見過,當時所有人都沒見過這樣的節目。時間跟白巖鬆等人說,不管採訪誰,都不許叫對方老師,我們是代表觀眾平等交流,不能把受訪者預設為觀眾的老師。

此後,無論面對季羨林、餘秋雨還是李嘉誠,《東方之子》的主持人都沒有叫過老師。

尖銳直接的提問為《東方之子》帶來了爭議和批評,但是時間並不在意,觀眾可能會覺得問題太狠,但還是想看那些名人是怎麼回答的。

不到一個月,《東方時空》就靠節節攀升的廣告費還清了臺裡的20萬,這個曾被認為沒人看的早間節目活下來了。

03

眼看時間等人風頭正勁,陳虻和張海潮自然也想迎頭趕上。

陳虻到《生活空間》報到那天,編導郭佳正在剪輯一期教人制作西瓜盅的節目,再往前還有怎麼熬粥。組裡很多人都懷疑,自己是不是拍電視的。

陳虻認為生活的主體是人,人的主體是老百姓,可是中國那麼多電視欄目,沒有一個是專門反映普通人生活的。從那一刻起,《生活空間》的定位就有了:留下一部由小人物構成的影像史。

定位有了,還缺一句讓人一看就懂的欄目宣傳語。陳虻讓每個人都回去琢磨,他自己更是日思夜想。幾天後,他風風火火地衝進辦公室對大家說,我想出來了——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陳虻找來演員王剛為這句話配音,還加了一段三絃的尾音。1993年11月,這句被稱為“中國第一定位”的欄目標板語首次在電視上播出。

真正讓這句話家喻戶曉的,是一個個比電影還精彩的普通人的故事。出發拍攝之前,陳虻會跟編導們說,要把拍攝對象當成自己的親人,只有這樣,觀眾才能感同身受。

在《失去孩子的家》那一期,鏡頭不再僅僅對準見義勇為的英雄,而是去關注他的家庭。當父親緊握著兒子留下的一縷頭髮痛哭時,編導郭佳就坐在旁邊,她感覺那縷頭髮就快要碰到自己的臉了,當時她臉色煞白但依然沒有躲閃。

在《考試》裡,主角是舉家搬到北京考音樂學院附中的外地家庭。當時有人給郭佳推薦了一個天賦出眾的孩子,說他肯定能考上附中。她想了想,還是拍了四個相對普通的孩子,因為她想記錄的是把自己的願望理所當然地強加到小孩身上的父母。

那個最終沒有進入鏡頭的孩子叫郎朗。

還有一期說的是有戶人家剖腹生了一對龍鳳胎,家裡人決定讓女孩先出生成為姐姐,以便在長大後照顧弟弟。結果,這個女孩從小到大什麼事都要讓著男孩,多年的委屈終於在一次晚飯時爆發,她對母親哭喊:“你不喜歡我了!”

這期節目的名字叫《姐姐》,是《生活空間》早期的代表作,也是陳虻經常掛在嘴邊的作品。它的編導是當年23歲的李玉,後來拍了電影《蘋果》和《觀音山》。

《焦點時刻》欄目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近期內老百姓關注的問題。

1993年8月的一天夜裡,張海潮接到觀眾打來的電話:“隆福寺大廈著火了。”編輯何昊剛剪完片子下班,一到家就接到了張海潮的呼機信息:“火速趕到隆福寺,攝像已經出發了。”因為離得不遠,他騎上車就走了。

何昊上氣不接下氣地趕到現場,消防員正在用雲梯救人,周圍停滿了消防車。他來不及調整呼吸抓起話筒就說:“觀眾朋友們,現在是8月12號,差一刻12點,我身後的隆福大廈已經著起來了……”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那一夜,北京出動了86輛消防車和800多名消防員。消防裝備的實際情況讓趕到的領導看到了改革的必要,《焦點時刻》紀錄下了這一真實的現場。

如果說時間挖掘了白巖鬆,那張海潮培養的就是水均益。《東方時空》播了一段時間之後,幾個總製片人覺得,央視要成為國際大臺,必須要反映國際事務。於是讓張海潮的《焦點時刻》籌備國際新聞版塊,有個編導推薦了自己的同學,當時在新華社上班的水均益。

和張海潮見面那天,水均益穿了個大褲衩子,說自己之前在新華社的非洲總站待過。張海潮一看這個中等身材的小夥子也沒啥過人之處,就說咱們錄個片子試試吧。

第一次錄節目,水均益就蒙了,編導一喊開始,倒背如流的詞兒在鏡頭前一句也想不起來。錄到二十多遍的時候總算過了,他自己都沒自信,問編導:“能行嗎?”

“沒問題,明天你自己看電視吧。”

得知自己要上電視了,水均益表面上很冷靜,出了門就直奔電報大樓,給父母拍了一封電報:明天看《東方時空》,我上電視了。

錄了幾期節目,張海潮覺得這個愛歪著頭說話的小夥子值得培養,就給他配了兩個人。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水均益採訪基辛格

此後,基辛格、拉賓、阿拉法特等風雲人物陸續坐到了水均益的對面,跟這個蘭大外語系畢業的西北小夥兒侃侃而談。

04

那幾年,在《東方時空》的年輕人很幸運,也很不幸。幸運的是他們能和中國最熱血的新聞人一起工作,不幸的是要隨時承受末位淘汰和製片人最殘酷的“語言暴力”。

其中,時間和陳虻是有名的兩張臭嘴。

時間他們組在北京西邊的六裡橋租了一層地下室作為宿舍和機房,組裡的年輕編導差不多都住在那兒。一看到片子剪得不好,時間就會把睡夢中的編導拎起來重新剪。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時間

“睡什麼睡,剪的什麼爛片子!”

幾乎所有女孩子都被時間罵哭過,只有白巖鬆敢跟時間對罵。他還經常安慰新人:別往心裡去,時間他就是狗熊脾氣。

陳虻罵人則是另一種風格,能把人罵得去醫院打點滴。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陳虻

“你今年多大了,哦,現在改行還來得及。”

“你得先學做人,然後再學怎麼拍片子。”

被罵的編導都是在被摧毀自信之後,抹淚重生的。

為了得到時間、陳虻的認可,年輕人經常熬夜剪片,失手兩三次就意味著收拾東西走人,大家夥兒雖然互為競爭對手,也會相互打氣:“咱們一定要爭口氣,留下來!”

有一回,白巖鬆和水均益的選題撞車了,兩個人誰也不讓,直接吵到了新聞評論部主任的辦公室。到了領導面前,倆人還是沒壓下火,互相指著鼻子就要動手。

幾秒鐘後,水均益搖著頭說:“你呀,脾氣太暴!”白巖鬆反嗆一句:“你這個西北人的脾氣跟個巨雷一樣。”還沒等領導協調,倆人就抱在一起和好了。

不管被罵得有多狠,組裡的人都沒有減少對時間和陳虻的愛,因為沒有這樣的大哥在後面逼著,自己不可能這麼快就獨擋一面。

一個經常和時間抬槓的編導對他說:

“如果你改掉口無遮攔的毛病,能當更大的官,但是老了之後,沒人陪你打牌。”

白巖鬆記得自己和陳虻說的最多一句話是:你怎麼還不吃飯。

兩個人經常到了下午才吃午飯,總能在空蕩蕩的食堂碰上。聊的多了,白巖鬆越來越覺得陳虻很寂寞,審片時話多是因為心裡裝著太多的事,但平時能和他交流的人很少。

後來,陳虻主管《實話實說》,崔永元覺得這個領導審片真嚴。2002年,崔永元嚴重抑鬱,不能再繼續主持,陳虻去雲南看他。

“哥們,你要保重啊。”

病好了回到臺裡,崔永元弄了個《小崔說事》,水平大不如前,陳虻很不滿意,但審得反而很鬆,因為他知道小崔的病沒痊癒。

崔永元也看到了陳虻的寂寞,觀眾都在爆笑,他臉上卻一點表情都沒有。

05

《東方時空》播到一週年的時候,全國各地的電視臺都開闢了早間檔節目。時間、陳虻覺得不能光守著陣地,而是應該繼續前進,真正給中國電視留下點什麼。

《金曲榜》升級成了《音樂電視》,把黃小茂請來當音樂總監,投拍了高楓的《大中國》、老狼的《戀戀風塵》、滿文軍的《懂你》等流行歌曲的MTV。1995年中國歌壇十大金曲的一半,都是由他們發起製作的。

《東方之子》則開始了自己的大師計劃,採訪了季羨林、啟功、張中行、任繼愈、丁聰等十二位平均年齡超過80歲的大家。白巖鬆說自己是中國最幸運的新聞人,因為現在的人不可能再有機會和那一代的大師對話了。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在《生活空間》,陳虻也把一天講一個故事,變成了六天講一個故事,把紀錄片拍成了連續劇。那時在公共汽車上都能聽到對節目的分析,只不過沒人能猜到“劇情”的走向。

一個老母親在大年初二被兒女關在門外一天一夜,老人憤而把五個兒女告上法庭。這期名叫《母親》的選題播出後,欄目組的電話被打爆了,觀眾都想知道那五個不孝子女的地址,要去把他們打一頓。

可是到了第二集,老母親的不對之處被娓娓道來,觀眾又轉而為子女叫屈。每播一集,都會產生新的討論,最後六集播完,觀眾都沉默了,情緒的爭吵消失,理性的思考迴歸。

《焦點時刻》也亮出了自己的殺手鐗——輿論監督。1993年河北洋河遭到汙染,大片農田絕收。《焦點時刻》的記者章偉秋站在當地政府門口等了一上午,還是不知道市長去哪兒了。她乾脆改變計劃,把採訪市長改為現場報道:“看來市長很忙,但是老百姓的吃飯問題也是很重要的。”圍觀的老百姓聽到這句話,“譁”地鼓起掌來。

第二年,章偉秋收到了一個包裹,裡面是粒粒飽滿的穀子,給她寄包裹的是洋河的鄉親們。章偉秋把這些穀子放到瓶子裡,她說這是自己的鎮宅之寶。

對於被曝光的官員或不法分子來說,《焦點時刻》的一期節目意味著撤職甚至刑拘,這讓採訪和取材變得困難重重。好不容易拍到關鍵證據,還要爭分奪秒地趕回來播出。因為很可能第二天當地官員就趕到北京,坐在臺領導的辦公室求情。

《焦點時刻》的編輯機房在地下室,播出機房在三樓。由於題材重大,通宵編輯是常事,通常到《東方時空》開始的時候,焦點的片子還在剪輯,這時候三樓的播出室就會亮起紅燈。

“都播到《生活空間》了,焦點還沒好嗎!”三樓的人喊這句話時,焦點的編導正以百米衝刺的速度拿著帶子往樓上跑。

1994年,從《焦點時刻》衍生出來的節目《焦點訪談》開播,時段是每天的《新聞聯播》之後。後來每到這個點,臺長楊偉光就會離開辦公室出來散步,為的是躲開各地打來的求情電話。

今天,曾經的編導們在回憶那段四處奔波的日子時,仍然難掩激動。

“那是黑暗中的火光,是一個讓人感受到堅定和美好的夢,我們還想把這個夢做下去。”

06

1993年5月1日早上七點,《東方時空》開播,主持人張恆第一次在早上向觀眾問好:

親愛的觀眾朋友,今天是五一國際勞動節,我們衷心地祝願大家節日快樂!今天對於我們這群人來說,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因為從今天開始啊,以後每天早上七點鐘,伴隨著冉冉升起的太陽,一個嶄新的電視節目將走進你我的生活當中,那就是中央電視臺最新奉獻的早間節目《東方時空》。

《實話實話》《新聞調查》《看見》《面對面》《社會記錄》這些欄目的誕生都來自《東方時空》點燃的星星之火。

二十多年間,《東方時空》歷經數次改版,播出時間從早間改到晚上,最早的四個子欄目也早已拆分或撤銷。

《東方之子》採訪了上千位“濃縮人生精華”的時代人物,《音樂電視》變成了央視三套的《中國音樂電視》,《焦點時刻》成了《焦點訪談》。

《生活空間》講述了2000多個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然後分成了《紀事》和《百姓故事》兩個欄目。那句“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標板語也就此與中國的電視屏幕告別。

欄目改版後,時間和陳虻先後被提拔為副主任,從專業人才變成行政幹部。

2001年,時間離開了央視。《東方時空》二十週年時,他回來跟老朋友相聚。

“我現在喝上了以前聽都沒聽過的酒,但沒有激情了,我的藝術生命也結束了。”

剛被提拔為副主任的時候,有人擔心陳虻會剪去那一頭標誌性的長髮,看到他沒剪,大家都放心了。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陳虻比以前更沉默了。

2008年1月,新聞評論部被裁撤,2月,陳虻主管的《社會記錄》停播。一個同事勸他,人還在,還能做更好的節目呢。陳虻黯然地點點頭,眼裡沒有了往日的神采。

2008年12月23日,陳虻因胃癌去世,年僅47歲。

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崔永元衝進急救室大喊:“兄弟,你挺住,吸幾口氧就好了!”

時間在告別儀式的留言本里寫道:虻虻,我們是兄弟,是戰友,如今戰壕沒有了,衝鋒也沒有了。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Aug.

28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我們為什麼出發。

作者 | 叉少

來源 | 叉燒往事(chashaows)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01

“我再也不當主持人了,誰愛幹誰幹吧!”

25歲的白巖鬆癱倒在汽車後座上。第一次出鏡採訪就被同事們罵得體無完膚,心高氣傲的他受不了了。

1993年3月,白巖鬆被中央電視臺的製片人時間(人名)派到山東出差,任務是採訪濟南鋼鐵廠的廠長馬俊才。

一個月前,還在《中國廣播報》上班的白巖鬆接到了學長崔永元的電話:“我同學的電視臺要辦一個新節目,挺缺人的,你過去幫幫忙吧。”

當時,這個新節目還沒有確定名字,負責牽頭的是央視採訪部副主任孫玉勝,他正在為起名的事兒跟臺長較勁。

孫玉勝心心念唸的名字是“新太陽60分”。因為節目是早上播出,用希臘哲學家的名言“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再恰當不過了,但是臺長楊偉光不同意。

“新太陽會讓人誤會,人家會說,難道還有老太陽嗎?”

雖然心裡不服,名字還是得改,大家又想了幾個重新報上去,還動了個小心眼兒,把喜歡的放前面,不喜歡的放後面,有“太陽城、東方地平線、時空隧道”等二十幾個備選。

楊臺長對前面二十個還是不滿意,掃到最後一個的時候眼睛突然亮了——東方時空,就它了。

1993年5月1日早上七點,《東方時空》開播,此時中國的觀眾大都剛起床或是在上班上學的路上。

《東方時空》是一檔早間雜誌型欄目,時長四十分鐘,包括四個子欄目:人物訪談的《東方之子》、現場報道的《焦點時刻》、生活服務的《生活空間》和點歌的《金曲榜》。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時間、陳虻、張海潮、王堅平這四個八十年代進入央視的六零後,作為四檔欄目的製片人,有了施展拳腳的機會。白巖鬆、水均益、崔永元這些非傳統的主持人也都在這一時期出現在電視屏幕上,中國電視的黃金十年就此拉開帷幕。

1996年,《東方時空》播到一千期的時候,一切都不一樣了。片頭的《東方晨曲》已經取代東方紅和第五套廣播體操的旋律,成為中國人早上洗漱的背景音樂。

這檔橫空出世的早間節目是個奇蹟,它把宣傳變成了傳播,把假話、套話變成了真話和人話。同時,比連續劇還精彩的內容讓電視機前每一個觀眾都真切地感受到: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02

首播那天,所有人都聚集到機房,滿懷憧憬地盯著屏幕。在短暫的激動過後,很多人都蔫了,因為感覺節目內容沉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東方之子》播了白巖鬆專訪馬俊才,《焦點時刻》的主題是如何看待影星下海經商,《生活空間》討論了夫妻關係。唯獨《金曲榜》讓人眼前一亮,因為有楊鈺瑩《誰也不知道》的 MV,以及劉德華等歌星送來的開播祝賀。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白巖鬆首次出鏡採訪

為了這個前所未有的早間電視節目,孫玉勝向臺裡借了20萬啟動資金,其他的錢就只能靠自己了。如果照這樣播下去,過不了幾天就得解散。收視率抬不上來,廣告也賣不出高價。

當時除了四個製片人,幾乎所有編導和攝像都是沒有北京戶口、沒有編制、沒有暫住證的三無人員,他們都是被同學、朋友等各種熟人用理想、工資等理由“騙”來的。

被崔永元忽悠來的白巖鬆回憶,他們跟騙子的唯一區別,就是由認識的人介紹的。

崔永元的同學時間是《東方之子》的製片人,在北京的紀錄片圈子很有名。他給白巖鬆的第一印象,是與電視完全不搭槓的江湖氣。

兩人第一次見面,時間開著一輛破車,手裡拎著一個大哥大進門就說:“我看過你寫的採訪歌星的文章,你就是我要的人。”

白巖鬆一臉茫然,心說我怎麼就是你要的人了。幾天後,時間就把白巖鬆帶到了亞運村的匯園公寓,《東方之子》早期的演播廳和辦公室都在那裡。

白巖鬆一進屋,時間介紹說這是我請來的策劃,大家一臉茫然地看著這個瘦不拉幾、臉上還有青春痘的小夥子,資深主持胡健大姐站起來就走了。

“啊?我以為你請來個老頭兒,沒想到是這麼一個小破孩兒。”

白巖鬆尷尬無比,他知道自己在這裡的日子會很艱難,但天生的表達欲讓他一句話也沒少說。有一回採訪王朔,白巖鬆對胡健和另一個主持人問的問題不滿意,衝上去就說:“你們怎麼問這麼傻的問題。”

胡大姐急了,“你一個毛頭小子還指揮我,你是作家嗎?”

白巖鬆也不示弱,直接跟時間說:“要是我做出這樣的節目,早從十樓跳下去了,你們還好意思做。”

時間的頭也大了,本來指望白巖鬆能在作家和主持人之間傳個話,沒想到誰都不聽他的。策劃不能讓他再幹了,但沒人想到的是,時間居然建議白巖鬆當主持人。

此言一出,白巖鬆自己都表示幹不了,他說:“再窮我也照過鏡子。”

聽說要讓白巖鬆當主持人,崔永元也不同意,他有兩點理由:第一,如果白巖鬆那樣的能上電視,自己早就上了;第二,老百姓家裡的大彩電是為了看俊男美女買的,大早上看到白巖鬆那個形象會投訴的。

第一次出鏡採訪,白巖鬆問時間,鏡頭在哪兒啊,我該怎麼坐著?時間把眼睛一眯,不耐煩地說:“不是你找鏡頭,是鏡頭找你,要不我給攝像開工資幹嘛!”

多年之後,時間說自己之所以讓白巖鬆當主持人,是因為看到了他身上那種尖銳的特質,敢問讓人下不來臺的問題,至於非傳統主持人的形象,老百姓多看看也就習慣了。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時間所言不虛,他後來又把更加非傳統的崔永元推上了熒幕。有一回他跟孫玉勝說,國外談話節目越來越流行,咱們是不是也辦一個。後來,《實話實說》和總是帶著壞笑的崔永元就出現在了電視屏幕上。

在《實話實說》誕生之前,《東方之子》首先開創了訪談節目不說套話的先河。時間跟白巖鬆、胡健等人說,主持人要帶著戳穿對方的目的去提問。後來他們稱之為粉碎式提問,要把對方的洋蔥皮全都剝下來,因為那些經歷過動盪年代的人,很難完全吐露真心。

這種提問很快用在了第二期上,採訪的是作家張賢亮。張當時開了好幾個公司,是文人經商的代表人物。

主持人胡健就經商和寫作的關係展開了粉碎式提問,問題包括“如果生意和寫作發生衝突,保生意還是作品”、“寫作的慾望和賺錢的慾望哪個更強烈”、“經商會對人格產生影響嗎,會讓你變得越來越精嗎?”。

咄咄逼人的問題把張賢亮問毛了,在攝像中途換帶子的時候,他忍不住問胡健:“你們到底是幹嘛的,從來沒見過你這樣的主持人。”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作家張賢亮

不光張賢亮沒見過,當時所有人都沒見過這樣的節目。時間跟白巖鬆等人說,不管採訪誰,都不許叫對方老師,我們是代表觀眾平等交流,不能把受訪者預設為觀眾的老師。

此後,無論面對季羨林、餘秋雨還是李嘉誠,《東方之子》的主持人都沒有叫過老師。

尖銳直接的提問為《東方之子》帶來了爭議和批評,但是時間並不在意,觀眾可能會覺得問題太狠,但還是想看那些名人是怎麼回答的。

不到一個月,《東方時空》就靠節節攀升的廣告費還清了臺裡的20萬,這個曾被認為沒人看的早間節目活下來了。

03

眼看時間等人風頭正勁,陳虻和張海潮自然也想迎頭趕上。

陳虻到《生活空間》報到那天,編導郭佳正在剪輯一期教人制作西瓜盅的節目,再往前還有怎麼熬粥。組裡很多人都懷疑,自己是不是拍電視的。

陳虻認為生活的主體是人,人的主體是老百姓,可是中國那麼多電視欄目,沒有一個是專門反映普通人生活的。從那一刻起,《生活空間》的定位就有了:留下一部由小人物構成的影像史。

定位有了,還缺一句讓人一看就懂的欄目宣傳語。陳虻讓每個人都回去琢磨,他自己更是日思夜想。幾天後,他風風火火地衝進辦公室對大家說,我想出來了——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陳虻找來演員王剛為這句話配音,還加了一段三絃的尾音。1993年11月,這句被稱為“中國第一定位”的欄目標板語首次在電視上播出。

真正讓這句話家喻戶曉的,是一個個比電影還精彩的普通人的故事。出發拍攝之前,陳虻會跟編導們說,要把拍攝對象當成自己的親人,只有這樣,觀眾才能感同身受。

在《失去孩子的家》那一期,鏡頭不再僅僅對準見義勇為的英雄,而是去關注他的家庭。當父親緊握著兒子留下的一縷頭髮痛哭時,編導郭佳就坐在旁邊,她感覺那縷頭髮就快要碰到自己的臉了,當時她臉色煞白但依然沒有躲閃。

在《考試》裡,主角是舉家搬到北京考音樂學院附中的外地家庭。當時有人給郭佳推薦了一個天賦出眾的孩子,說他肯定能考上附中。她想了想,還是拍了四個相對普通的孩子,因為她想記錄的是把自己的願望理所當然地強加到小孩身上的父母。

那個最終沒有進入鏡頭的孩子叫郎朗。

還有一期說的是有戶人家剖腹生了一對龍鳳胎,家裡人決定讓女孩先出生成為姐姐,以便在長大後照顧弟弟。結果,這個女孩從小到大什麼事都要讓著男孩,多年的委屈終於在一次晚飯時爆發,她對母親哭喊:“你不喜歡我了!”

這期節目的名字叫《姐姐》,是《生活空間》早期的代表作,也是陳虻經常掛在嘴邊的作品。它的編導是當年23歲的李玉,後來拍了電影《蘋果》和《觀音山》。

《焦點時刻》欄目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近期內老百姓關注的問題。

1993年8月的一天夜裡,張海潮接到觀眾打來的電話:“隆福寺大廈著火了。”編輯何昊剛剪完片子下班,一到家就接到了張海潮的呼機信息:“火速趕到隆福寺,攝像已經出發了。”因為離得不遠,他騎上車就走了。

何昊上氣不接下氣地趕到現場,消防員正在用雲梯救人,周圍停滿了消防車。他來不及調整呼吸抓起話筒就說:“觀眾朋友們,現在是8月12號,差一刻12點,我身後的隆福大廈已經著起來了……”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那一夜,北京出動了86輛消防車和800多名消防員。消防裝備的實際情況讓趕到的領導看到了改革的必要,《焦點時刻》紀錄下了這一真實的現場。

如果說時間挖掘了白巖鬆,那張海潮培養的就是水均益。《東方時空》播了一段時間之後,幾個總製片人覺得,央視要成為國際大臺,必須要反映國際事務。於是讓張海潮的《焦點時刻》籌備國際新聞版塊,有個編導推薦了自己的同學,當時在新華社上班的水均益。

和張海潮見面那天,水均益穿了個大褲衩子,說自己之前在新華社的非洲總站待過。張海潮一看這個中等身材的小夥子也沒啥過人之處,就說咱們錄個片子試試吧。

第一次錄節目,水均益就蒙了,編導一喊開始,倒背如流的詞兒在鏡頭前一句也想不起來。錄到二十多遍的時候總算過了,他自己都沒自信,問編導:“能行嗎?”

“沒問題,明天你自己看電視吧。”

得知自己要上電視了,水均益表面上很冷靜,出了門就直奔電報大樓,給父母拍了一封電報:明天看《東方時空》,我上電視了。

錄了幾期節目,張海潮覺得這個愛歪著頭說話的小夥子值得培養,就給他配了兩個人。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水均益採訪基辛格

此後,基辛格、拉賓、阿拉法特等風雲人物陸續坐到了水均益的對面,跟這個蘭大外語系畢業的西北小夥兒侃侃而談。

04

那幾年,在《東方時空》的年輕人很幸運,也很不幸。幸運的是他們能和中國最熱血的新聞人一起工作,不幸的是要隨時承受末位淘汰和製片人最殘酷的“語言暴力”。

其中,時間和陳虻是有名的兩張臭嘴。

時間他們組在北京西邊的六裡橋租了一層地下室作為宿舍和機房,組裡的年輕編導差不多都住在那兒。一看到片子剪得不好,時間就會把睡夢中的編導拎起來重新剪。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時間

“睡什麼睡,剪的什麼爛片子!”

幾乎所有女孩子都被時間罵哭過,只有白巖鬆敢跟時間對罵。他還經常安慰新人:別往心裡去,時間他就是狗熊脾氣。

陳虻罵人則是另一種風格,能把人罵得去醫院打點滴。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陳虻

“你今年多大了,哦,現在改行還來得及。”

“你得先學做人,然後再學怎麼拍片子。”

被罵的編導都是在被摧毀自信之後,抹淚重生的。

為了得到時間、陳虻的認可,年輕人經常熬夜剪片,失手兩三次就意味著收拾東西走人,大家夥兒雖然互為競爭對手,也會相互打氣:“咱們一定要爭口氣,留下來!”

有一回,白巖鬆和水均益的選題撞車了,兩個人誰也不讓,直接吵到了新聞評論部主任的辦公室。到了領導面前,倆人還是沒壓下火,互相指著鼻子就要動手。

幾秒鐘後,水均益搖著頭說:“你呀,脾氣太暴!”白巖鬆反嗆一句:“你這個西北人的脾氣跟個巨雷一樣。”還沒等領導協調,倆人就抱在一起和好了。

不管被罵得有多狠,組裡的人都沒有減少對時間和陳虻的愛,因為沒有這樣的大哥在後面逼著,自己不可能這麼快就獨擋一面。

一個經常和時間抬槓的編導對他說:

“如果你改掉口無遮攔的毛病,能當更大的官,但是老了之後,沒人陪你打牌。”

白巖鬆記得自己和陳虻說的最多一句話是:你怎麼還不吃飯。

兩個人經常到了下午才吃午飯,總能在空蕩蕩的食堂碰上。聊的多了,白巖鬆越來越覺得陳虻很寂寞,審片時話多是因為心裡裝著太多的事,但平時能和他交流的人很少。

後來,陳虻主管《實話實說》,崔永元覺得這個領導審片真嚴。2002年,崔永元嚴重抑鬱,不能再繼續主持,陳虻去雲南看他。

“哥們,你要保重啊。”

病好了回到臺裡,崔永元弄了個《小崔說事》,水平大不如前,陳虻很不滿意,但審得反而很鬆,因為他知道小崔的病沒痊癒。

崔永元也看到了陳虻的寂寞,觀眾都在爆笑,他臉上卻一點表情都沒有。

05

《東方時空》播到一週年的時候,全國各地的電視臺都開闢了早間檔節目。時間、陳虻覺得不能光守著陣地,而是應該繼續前進,真正給中國電視留下點什麼。

《金曲榜》升級成了《音樂電視》,把黃小茂請來當音樂總監,投拍了高楓的《大中國》、老狼的《戀戀風塵》、滿文軍的《懂你》等流行歌曲的MTV。1995年中國歌壇十大金曲的一半,都是由他們發起製作的。

《東方之子》則開始了自己的大師計劃,採訪了季羨林、啟功、張中行、任繼愈、丁聰等十二位平均年齡超過80歲的大家。白巖鬆說自己是中國最幸運的新聞人,因為現在的人不可能再有機會和那一代的大師對話了。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在《生活空間》,陳虻也把一天講一個故事,變成了六天講一個故事,把紀錄片拍成了連續劇。那時在公共汽車上都能聽到對節目的分析,只不過沒人能猜到“劇情”的走向。

一個老母親在大年初二被兒女關在門外一天一夜,老人憤而把五個兒女告上法庭。這期名叫《母親》的選題播出後,欄目組的電話被打爆了,觀眾都想知道那五個不孝子女的地址,要去把他們打一頓。

可是到了第二集,老母親的不對之處被娓娓道來,觀眾又轉而為子女叫屈。每播一集,都會產生新的討論,最後六集播完,觀眾都沉默了,情緒的爭吵消失,理性的思考迴歸。

《焦點時刻》也亮出了自己的殺手鐗——輿論監督。1993年河北洋河遭到汙染,大片農田絕收。《焦點時刻》的記者章偉秋站在當地政府門口等了一上午,還是不知道市長去哪兒了。她乾脆改變計劃,把採訪市長改為現場報道:“看來市長很忙,但是老百姓的吃飯問題也是很重要的。”圍觀的老百姓聽到這句話,“譁”地鼓起掌來。

第二年,章偉秋收到了一個包裹,裡面是粒粒飽滿的穀子,給她寄包裹的是洋河的鄉親們。章偉秋把這些穀子放到瓶子裡,她說這是自己的鎮宅之寶。

對於被曝光的官員或不法分子來說,《焦點時刻》的一期節目意味著撤職甚至刑拘,這讓採訪和取材變得困難重重。好不容易拍到關鍵證據,還要爭分奪秒地趕回來播出。因為很可能第二天當地官員就趕到北京,坐在臺領導的辦公室求情。

《焦點時刻》的編輯機房在地下室,播出機房在三樓。由於題材重大,通宵編輯是常事,通常到《東方時空》開始的時候,焦點的片子還在剪輯,這時候三樓的播出室就會亮起紅燈。

“都播到《生活空間》了,焦點還沒好嗎!”三樓的人喊這句話時,焦點的編導正以百米衝刺的速度拿著帶子往樓上跑。

1994年,從《焦點時刻》衍生出來的節目《焦點訪談》開播,時段是每天的《新聞聯播》之後。後來每到這個點,臺長楊偉光就會離開辦公室出來散步,為的是躲開各地打來的求情電話。

今天,曾經的編導們在回憶那段四處奔波的日子時,仍然難掩激動。

“那是黑暗中的火光,是一個讓人感受到堅定和美好的夢,我們還想把這個夢做下去。”

06

1993年5月1日早上七點,《東方時空》開播,主持人張恆第一次在早上向觀眾問好:

親愛的觀眾朋友,今天是五一國際勞動節,我們衷心地祝願大家節日快樂!今天對於我們這群人來說,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因為從今天開始啊,以後每天早上七點鐘,伴隨著冉冉升起的太陽,一個嶄新的電視節目將走進你我的生活當中,那就是中央電視臺最新奉獻的早間節目《東方時空》。

《實話實話》《新聞調查》《看見》《面對面》《社會記錄》這些欄目的誕生都來自《東方時空》點燃的星星之火。

二十多年間,《東方時空》歷經數次改版,播出時間從早間改到晚上,最早的四個子欄目也早已拆分或撤銷。

《東方之子》採訪了上千位“濃縮人生精華”的時代人物,《音樂電視》變成了央視三套的《中國音樂電視》,《焦點時刻》成了《焦點訪談》。

《生活空間》講述了2000多個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然後分成了《紀事》和《百姓故事》兩個欄目。那句“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標板語也就此與中國的電視屏幕告別。

欄目改版後,時間和陳虻先後被提拔為副主任,從專業人才變成行政幹部。

2001年,時間離開了央視。《東方時空》二十週年時,他回來跟老朋友相聚。

“我現在喝上了以前聽都沒聽過的酒,但沒有激情了,我的藝術生命也結束了。”

剛被提拔為副主任的時候,有人擔心陳虻會剪去那一頭標誌性的長髮,看到他沒剪,大家都放心了。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陳虻比以前更沉默了。

2008年1月,新聞評論部被裁撤,2月,陳虻主管的《社會記錄》停播。一個同事勸他,人還在,還能做更好的節目呢。陳虻黯然地點點頭,眼裡沒有了往日的神采。

2008年12月23日,陳虻因胃癌去世,年僅47歲。

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崔永元衝進急救室大喊:“兄弟,你挺住,吸幾口氧就好了!”

時間在告別儀式的留言本里寫道:虻虻,我們是兄弟,是戰友,如今戰壕沒有了,衝鋒也沒有了。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時間、王堅平、崔永元、張泉靈、和晶……很多老同事都陸續離開了央視,只有白巖鬆還在堅守,做著《新聞1+1》和《新聞週刊》。

07

1994年7月的一天,北京下暴雨,把白巖鬆他們住的六裡橋地下室淹了。

剛開始沒人當回事兒,後來發現床墊子怎麼浮起來了。沒人搶救自己的東西,眾人第一個念頭就是一定要保住機房,凡是能擋水的東西都被堆到門口,寧可讓水灌進宿舍。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Aug.

28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我們為什麼出發。

作者 | 叉少

來源 | 叉燒往事(chashaows)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01

“我再也不當主持人了,誰愛幹誰幹吧!”

25歲的白巖鬆癱倒在汽車後座上。第一次出鏡採訪就被同事們罵得體無完膚,心高氣傲的他受不了了。

1993年3月,白巖鬆被中央電視臺的製片人時間(人名)派到山東出差,任務是採訪濟南鋼鐵廠的廠長馬俊才。

一個月前,還在《中國廣播報》上班的白巖鬆接到了學長崔永元的電話:“我同學的電視臺要辦一個新節目,挺缺人的,你過去幫幫忙吧。”

當時,這個新節目還沒有確定名字,負責牽頭的是央視採訪部副主任孫玉勝,他正在為起名的事兒跟臺長較勁。

孫玉勝心心念唸的名字是“新太陽60分”。因為節目是早上播出,用希臘哲學家的名言“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再恰當不過了,但是臺長楊偉光不同意。

“新太陽會讓人誤會,人家會說,難道還有老太陽嗎?”

雖然心裡不服,名字還是得改,大家又想了幾個重新報上去,還動了個小心眼兒,把喜歡的放前面,不喜歡的放後面,有“太陽城、東方地平線、時空隧道”等二十幾個備選。

楊臺長對前面二十個還是不滿意,掃到最後一個的時候眼睛突然亮了——東方時空,就它了。

1993年5月1日早上七點,《東方時空》開播,此時中國的觀眾大都剛起床或是在上班上學的路上。

《東方時空》是一檔早間雜誌型欄目,時長四十分鐘,包括四個子欄目:人物訪談的《東方之子》、現場報道的《焦點時刻》、生活服務的《生活空間》和點歌的《金曲榜》。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時間、陳虻、張海潮、王堅平這四個八十年代進入央視的六零後,作為四檔欄目的製片人,有了施展拳腳的機會。白巖鬆、水均益、崔永元這些非傳統的主持人也都在這一時期出現在電視屏幕上,中國電視的黃金十年就此拉開帷幕。

1996年,《東方時空》播到一千期的時候,一切都不一樣了。片頭的《東方晨曲》已經取代東方紅和第五套廣播體操的旋律,成為中國人早上洗漱的背景音樂。

這檔橫空出世的早間節目是個奇蹟,它把宣傳變成了傳播,把假話、套話變成了真話和人話。同時,比連續劇還精彩的內容讓電視機前每一個觀眾都真切地感受到: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02

首播那天,所有人都聚集到機房,滿懷憧憬地盯著屏幕。在短暫的激動過後,很多人都蔫了,因為感覺節目內容沉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東方之子》播了白巖鬆專訪馬俊才,《焦點時刻》的主題是如何看待影星下海經商,《生活空間》討論了夫妻關係。唯獨《金曲榜》讓人眼前一亮,因為有楊鈺瑩《誰也不知道》的 MV,以及劉德華等歌星送來的開播祝賀。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白巖鬆首次出鏡採訪

為了這個前所未有的早間電視節目,孫玉勝向臺裡借了20萬啟動資金,其他的錢就只能靠自己了。如果照這樣播下去,過不了幾天就得解散。收視率抬不上來,廣告也賣不出高價。

當時除了四個製片人,幾乎所有編導和攝像都是沒有北京戶口、沒有編制、沒有暫住證的三無人員,他們都是被同學、朋友等各種熟人用理想、工資等理由“騙”來的。

被崔永元忽悠來的白巖鬆回憶,他們跟騙子的唯一區別,就是由認識的人介紹的。

崔永元的同學時間是《東方之子》的製片人,在北京的紀錄片圈子很有名。他給白巖鬆的第一印象,是與電視完全不搭槓的江湖氣。

兩人第一次見面,時間開著一輛破車,手裡拎著一個大哥大進門就說:“我看過你寫的採訪歌星的文章,你就是我要的人。”

白巖鬆一臉茫然,心說我怎麼就是你要的人了。幾天後,時間就把白巖鬆帶到了亞運村的匯園公寓,《東方之子》早期的演播廳和辦公室都在那裡。

白巖鬆一進屋,時間介紹說這是我請來的策劃,大家一臉茫然地看著這個瘦不拉幾、臉上還有青春痘的小夥子,資深主持胡健大姐站起來就走了。

“啊?我以為你請來個老頭兒,沒想到是這麼一個小破孩兒。”

白巖鬆尷尬無比,他知道自己在這裡的日子會很艱難,但天生的表達欲讓他一句話也沒少說。有一回採訪王朔,白巖鬆對胡健和另一個主持人問的問題不滿意,衝上去就說:“你們怎麼問這麼傻的問題。”

胡大姐急了,“你一個毛頭小子還指揮我,你是作家嗎?”

白巖鬆也不示弱,直接跟時間說:“要是我做出這樣的節目,早從十樓跳下去了,你們還好意思做。”

時間的頭也大了,本來指望白巖鬆能在作家和主持人之間傳個話,沒想到誰都不聽他的。策劃不能讓他再幹了,但沒人想到的是,時間居然建議白巖鬆當主持人。

此言一出,白巖鬆自己都表示幹不了,他說:“再窮我也照過鏡子。”

聽說要讓白巖鬆當主持人,崔永元也不同意,他有兩點理由:第一,如果白巖鬆那樣的能上電視,自己早就上了;第二,老百姓家裡的大彩電是為了看俊男美女買的,大早上看到白巖鬆那個形象會投訴的。

第一次出鏡採訪,白巖鬆問時間,鏡頭在哪兒啊,我該怎麼坐著?時間把眼睛一眯,不耐煩地說:“不是你找鏡頭,是鏡頭找你,要不我給攝像開工資幹嘛!”

多年之後,時間說自己之所以讓白巖鬆當主持人,是因為看到了他身上那種尖銳的特質,敢問讓人下不來臺的問題,至於非傳統主持人的形象,老百姓多看看也就習慣了。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時間所言不虛,他後來又把更加非傳統的崔永元推上了熒幕。有一回他跟孫玉勝說,國外談話節目越來越流行,咱們是不是也辦一個。後來,《實話實說》和總是帶著壞笑的崔永元就出現在了電視屏幕上。

在《實話實說》誕生之前,《東方之子》首先開創了訪談節目不說套話的先河。時間跟白巖鬆、胡健等人說,主持人要帶著戳穿對方的目的去提問。後來他們稱之為粉碎式提問,要把對方的洋蔥皮全都剝下來,因為那些經歷過動盪年代的人,很難完全吐露真心。

這種提問很快用在了第二期上,採訪的是作家張賢亮。張當時開了好幾個公司,是文人經商的代表人物。

主持人胡健就經商和寫作的關係展開了粉碎式提問,問題包括“如果生意和寫作發生衝突,保生意還是作品”、“寫作的慾望和賺錢的慾望哪個更強烈”、“經商會對人格產生影響嗎,會讓你變得越來越精嗎?”。

咄咄逼人的問題把張賢亮問毛了,在攝像中途換帶子的時候,他忍不住問胡健:“你們到底是幹嘛的,從來沒見過你這樣的主持人。”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作家張賢亮

不光張賢亮沒見過,當時所有人都沒見過這樣的節目。時間跟白巖鬆等人說,不管採訪誰,都不許叫對方老師,我們是代表觀眾平等交流,不能把受訪者預設為觀眾的老師。

此後,無論面對季羨林、餘秋雨還是李嘉誠,《東方之子》的主持人都沒有叫過老師。

尖銳直接的提問為《東方之子》帶來了爭議和批評,但是時間並不在意,觀眾可能會覺得問題太狠,但還是想看那些名人是怎麼回答的。

不到一個月,《東方時空》就靠節節攀升的廣告費還清了臺裡的20萬,這個曾被認為沒人看的早間節目活下來了。

03

眼看時間等人風頭正勁,陳虻和張海潮自然也想迎頭趕上。

陳虻到《生活空間》報到那天,編導郭佳正在剪輯一期教人制作西瓜盅的節目,再往前還有怎麼熬粥。組裡很多人都懷疑,自己是不是拍電視的。

陳虻認為生活的主體是人,人的主體是老百姓,可是中國那麼多電視欄目,沒有一個是專門反映普通人生活的。從那一刻起,《生活空間》的定位就有了:留下一部由小人物構成的影像史。

定位有了,還缺一句讓人一看就懂的欄目宣傳語。陳虻讓每個人都回去琢磨,他自己更是日思夜想。幾天後,他風風火火地衝進辦公室對大家說,我想出來了——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陳虻找來演員王剛為這句話配音,還加了一段三絃的尾音。1993年11月,這句被稱為“中國第一定位”的欄目標板語首次在電視上播出。

真正讓這句話家喻戶曉的,是一個個比電影還精彩的普通人的故事。出發拍攝之前,陳虻會跟編導們說,要把拍攝對象當成自己的親人,只有這樣,觀眾才能感同身受。

在《失去孩子的家》那一期,鏡頭不再僅僅對準見義勇為的英雄,而是去關注他的家庭。當父親緊握著兒子留下的一縷頭髮痛哭時,編導郭佳就坐在旁邊,她感覺那縷頭髮就快要碰到自己的臉了,當時她臉色煞白但依然沒有躲閃。

在《考試》裡,主角是舉家搬到北京考音樂學院附中的外地家庭。當時有人給郭佳推薦了一個天賦出眾的孩子,說他肯定能考上附中。她想了想,還是拍了四個相對普通的孩子,因為她想記錄的是把自己的願望理所當然地強加到小孩身上的父母。

那個最終沒有進入鏡頭的孩子叫郎朗。

還有一期說的是有戶人家剖腹生了一對龍鳳胎,家裡人決定讓女孩先出生成為姐姐,以便在長大後照顧弟弟。結果,這個女孩從小到大什麼事都要讓著男孩,多年的委屈終於在一次晚飯時爆發,她對母親哭喊:“你不喜歡我了!”

這期節目的名字叫《姐姐》,是《生活空間》早期的代表作,也是陳虻經常掛在嘴邊的作品。它的編導是當年23歲的李玉,後來拍了電影《蘋果》和《觀音山》。

《焦點時刻》欄目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近期內老百姓關注的問題。

1993年8月的一天夜裡,張海潮接到觀眾打來的電話:“隆福寺大廈著火了。”編輯何昊剛剪完片子下班,一到家就接到了張海潮的呼機信息:“火速趕到隆福寺,攝像已經出發了。”因為離得不遠,他騎上車就走了。

何昊上氣不接下氣地趕到現場,消防員正在用雲梯救人,周圍停滿了消防車。他來不及調整呼吸抓起話筒就說:“觀眾朋友們,現在是8月12號,差一刻12點,我身後的隆福大廈已經著起來了……”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那一夜,北京出動了86輛消防車和800多名消防員。消防裝備的實際情況讓趕到的領導看到了改革的必要,《焦點時刻》紀錄下了這一真實的現場。

如果說時間挖掘了白巖鬆,那張海潮培養的就是水均益。《東方時空》播了一段時間之後,幾個總製片人覺得,央視要成為國際大臺,必須要反映國際事務。於是讓張海潮的《焦點時刻》籌備國際新聞版塊,有個編導推薦了自己的同學,當時在新華社上班的水均益。

和張海潮見面那天,水均益穿了個大褲衩子,說自己之前在新華社的非洲總站待過。張海潮一看這個中等身材的小夥子也沒啥過人之處,就說咱們錄個片子試試吧。

第一次錄節目,水均益就蒙了,編導一喊開始,倒背如流的詞兒在鏡頭前一句也想不起來。錄到二十多遍的時候總算過了,他自己都沒自信,問編導:“能行嗎?”

“沒問題,明天你自己看電視吧。”

得知自己要上電視了,水均益表面上很冷靜,出了門就直奔電報大樓,給父母拍了一封電報:明天看《東方時空》,我上電視了。

錄了幾期節目,張海潮覺得這個愛歪著頭說話的小夥子值得培養,就給他配了兩個人。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水均益採訪基辛格

此後,基辛格、拉賓、阿拉法特等風雲人物陸續坐到了水均益的對面,跟這個蘭大外語系畢業的西北小夥兒侃侃而談。

04

那幾年,在《東方時空》的年輕人很幸運,也很不幸。幸運的是他們能和中國最熱血的新聞人一起工作,不幸的是要隨時承受末位淘汰和製片人最殘酷的“語言暴力”。

其中,時間和陳虻是有名的兩張臭嘴。

時間他們組在北京西邊的六裡橋租了一層地下室作為宿舍和機房,組裡的年輕編導差不多都住在那兒。一看到片子剪得不好,時間就會把睡夢中的編導拎起來重新剪。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時間

“睡什麼睡,剪的什麼爛片子!”

幾乎所有女孩子都被時間罵哭過,只有白巖鬆敢跟時間對罵。他還經常安慰新人:別往心裡去,時間他就是狗熊脾氣。

陳虻罵人則是另一種風格,能把人罵得去醫院打點滴。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陳虻

“你今年多大了,哦,現在改行還來得及。”

“你得先學做人,然後再學怎麼拍片子。”

被罵的編導都是在被摧毀自信之後,抹淚重生的。

為了得到時間、陳虻的認可,年輕人經常熬夜剪片,失手兩三次就意味著收拾東西走人,大家夥兒雖然互為競爭對手,也會相互打氣:“咱們一定要爭口氣,留下來!”

有一回,白巖鬆和水均益的選題撞車了,兩個人誰也不讓,直接吵到了新聞評論部主任的辦公室。到了領導面前,倆人還是沒壓下火,互相指著鼻子就要動手。

幾秒鐘後,水均益搖著頭說:“你呀,脾氣太暴!”白巖鬆反嗆一句:“你這個西北人的脾氣跟個巨雷一樣。”還沒等領導協調,倆人就抱在一起和好了。

不管被罵得有多狠,組裡的人都沒有減少對時間和陳虻的愛,因為沒有這樣的大哥在後面逼著,自己不可能這麼快就獨擋一面。

一個經常和時間抬槓的編導對他說:

“如果你改掉口無遮攔的毛病,能當更大的官,但是老了之後,沒人陪你打牌。”

白巖鬆記得自己和陳虻說的最多一句話是:你怎麼還不吃飯。

兩個人經常到了下午才吃午飯,總能在空蕩蕩的食堂碰上。聊的多了,白巖鬆越來越覺得陳虻很寂寞,審片時話多是因為心裡裝著太多的事,但平時能和他交流的人很少。

後來,陳虻主管《實話實說》,崔永元覺得這個領導審片真嚴。2002年,崔永元嚴重抑鬱,不能再繼續主持,陳虻去雲南看他。

“哥們,你要保重啊。”

病好了回到臺裡,崔永元弄了個《小崔說事》,水平大不如前,陳虻很不滿意,但審得反而很鬆,因為他知道小崔的病沒痊癒。

崔永元也看到了陳虻的寂寞,觀眾都在爆笑,他臉上卻一點表情都沒有。

05

《東方時空》播到一週年的時候,全國各地的電視臺都開闢了早間檔節目。時間、陳虻覺得不能光守著陣地,而是應該繼續前進,真正給中國電視留下點什麼。

《金曲榜》升級成了《音樂電視》,把黃小茂請來當音樂總監,投拍了高楓的《大中國》、老狼的《戀戀風塵》、滿文軍的《懂你》等流行歌曲的MTV。1995年中國歌壇十大金曲的一半,都是由他們發起製作的。

《東方之子》則開始了自己的大師計劃,採訪了季羨林、啟功、張中行、任繼愈、丁聰等十二位平均年齡超過80歲的大家。白巖鬆說自己是中國最幸運的新聞人,因為現在的人不可能再有機會和那一代的大師對話了。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在《生活空間》,陳虻也把一天講一個故事,變成了六天講一個故事,把紀錄片拍成了連續劇。那時在公共汽車上都能聽到對節目的分析,只不過沒人能猜到“劇情”的走向。

一個老母親在大年初二被兒女關在門外一天一夜,老人憤而把五個兒女告上法庭。這期名叫《母親》的選題播出後,欄目組的電話被打爆了,觀眾都想知道那五個不孝子女的地址,要去把他們打一頓。

可是到了第二集,老母親的不對之處被娓娓道來,觀眾又轉而為子女叫屈。每播一集,都會產生新的討論,最後六集播完,觀眾都沉默了,情緒的爭吵消失,理性的思考迴歸。

《焦點時刻》也亮出了自己的殺手鐗——輿論監督。1993年河北洋河遭到汙染,大片農田絕收。《焦點時刻》的記者章偉秋站在當地政府門口等了一上午,還是不知道市長去哪兒了。她乾脆改變計劃,把採訪市長改為現場報道:“看來市長很忙,但是老百姓的吃飯問題也是很重要的。”圍觀的老百姓聽到這句話,“譁”地鼓起掌來。

第二年,章偉秋收到了一個包裹,裡面是粒粒飽滿的穀子,給她寄包裹的是洋河的鄉親們。章偉秋把這些穀子放到瓶子裡,她說這是自己的鎮宅之寶。

對於被曝光的官員或不法分子來說,《焦點時刻》的一期節目意味著撤職甚至刑拘,這讓採訪和取材變得困難重重。好不容易拍到關鍵證據,還要爭分奪秒地趕回來播出。因為很可能第二天當地官員就趕到北京,坐在臺領導的辦公室求情。

《焦點時刻》的編輯機房在地下室,播出機房在三樓。由於題材重大,通宵編輯是常事,通常到《東方時空》開始的時候,焦點的片子還在剪輯,這時候三樓的播出室就會亮起紅燈。

“都播到《生活空間》了,焦點還沒好嗎!”三樓的人喊這句話時,焦點的編導正以百米衝刺的速度拿著帶子往樓上跑。

1994年,從《焦點時刻》衍生出來的節目《焦點訪談》開播,時段是每天的《新聞聯播》之後。後來每到這個點,臺長楊偉光就會離開辦公室出來散步,為的是躲開各地打來的求情電話。

今天,曾經的編導們在回憶那段四處奔波的日子時,仍然難掩激動。

“那是黑暗中的火光,是一個讓人感受到堅定和美好的夢,我們還想把這個夢做下去。”

06

1993年5月1日早上七點,《東方時空》開播,主持人張恆第一次在早上向觀眾問好:

親愛的觀眾朋友,今天是五一國際勞動節,我們衷心地祝願大家節日快樂!今天對於我們這群人來說,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因為從今天開始啊,以後每天早上七點鐘,伴隨著冉冉升起的太陽,一個嶄新的電視節目將走進你我的生活當中,那就是中央電視臺最新奉獻的早間節目《東方時空》。

《實話實話》《新聞調查》《看見》《面對面》《社會記錄》這些欄目的誕生都來自《東方時空》點燃的星星之火。

二十多年間,《東方時空》歷經數次改版,播出時間從早間改到晚上,最早的四個子欄目也早已拆分或撤銷。

《東方之子》採訪了上千位“濃縮人生精華”的時代人物,《音樂電視》變成了央視三套的《中國音樂電視》,《焦點時刻》成了《焦點訪談》。

《生活空間》講述了2000多個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然後分成了《紀事》和《百姓故事》兩個欄目。那句“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標板語也就此與中國的電視屏幕告別。

欄目改版後,時間和陳虻先後被提拔為副主任,從專業人才變成行政幹部。

2001年,時間離開了央視。《東方時空》二十週年時,他回來跟老朋友相聚。

“我現在喝上了以前聽都沒聽過的酒,但沒有激情了,我的藝術生命也結束了。”

剛被提拔為副主任的時候,有人擔心陳虻會剪去那一頭標誌性的長髮,看到他沒剪,大家都放心了。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陳虻比以前更沉默了。

2008年1月,新聞評論部被裁撤,2月,陳虻主管的《社會記錄》停播。一個同事勸他,人還在,還能做更好的節目呢。陳虻黯然地點點頭,眼裡沒有了往日的神采。

2008年12月23日,陳虻因胃癌去世,年僅47歲。

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崔永元衝進急救室大喊:“兄弟,你挺住,吸幾口氧就好了!”

時間在告別儀式的留言本里寫道:虻虻,我們是兄弟,是戰友,如今戰壕沒有了,衝鋒也沒有了。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時間、王堅平、崔永元、張泉靈、和晶……很多老同事都陸續離開了央視,只有白巖鬆還在堅守,做著《新聞1+1》和《新聞週刊》。

07

1994年7月的一天,北京下暴雨,把白巖鬆他們住的六裡橋地下室淹了。

剛開始沒人當回事兒,後來發現床墊子怎麼浮起來了。沒人搶救自己的東西,眾人第一個念頭就是一定要保住機房,凡是能擋水的東西都被堆到門口,寧可讓水灌進宿舍。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當年地下室進水的慘狀

機房保住了,設備和帶子安然無恙。大家這才淌著水搬起自己的床墊,好多東西都報廢了。白巖鬆大呼自己最慘,因為別人都是單身沒多少傢俱,他是兩口子過日子置辦得最全。

在大家抗洪搶險的時候,編導周兵扛起攝像機拍下了眾人抗擊“水災”的畫面,負責技術的王強配了曲子,美國電影《保鏢》的主題歌《I will always love you》。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Aug.

28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我們為什麼出發。

作者 | 叉少

來源 | 叉燒往事(chashaows)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01

“我再也不當主持人了,誰愛幹誰幹吧!”

25歲的白巖鬆癱倒在汽車後座上。第一次出鏡採訪就被同事們罵得體無完膚,心高氣傲的他受不了了。

1993年3月,白巖鬆被中央電視臺的製片人時間(人名)派到山東出差,任務是採訪濟南鋼鐵廠的廠長馬俊才。

一個月前,還在《中國廣播報》上班的白巖鬆接到了學長崔永元的電話:“我同學的電視臺要辦一個新節目,挺缺人的,你過去幫幫忙吧。”

當時,這個新節目還沒有確定名字,負責牽頭的是央視採訪部副主任孫玉勝,他正在為起名的事兒跟臺長較勁。

孫玉勝心心念唸的名字是“新太陽60分”。因為節目是早上播出,用希臘哲學家的名言“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再恰當不過了,但是臺長楊偉光不同意。

“新太陽會讓人誤會,人家會說,難道還有老太陽嗎?”

雖然心裡不服,名字還是得改,大家又想了幾個重新報上去,還動了個小心眼兒,把喜歡的放前面,不喜歡的放後面,有“太陽城、東方地平線、時空隧道”等二十幾個備選。

楊臺長對前面二十個還是不滿意,掃到最後一個的時候眼睛突然亮了——東方時空,就它了。

1993年5月1日早上七點,《東方時空》開播,此時中國的觀眾大都剛起床或是在上班上學的路上。

《東方時空》是一檔早間雜誌型欄目,時長四十分鐘,包括四個子欄目:人物訪談的《東方之子》、現場報道的《焦點時刻》、生活服務的《生活空間》和點歌的《金曲榜》。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時間、陳虻、張海潮、王堅平這四個八十年代進入央視的六零後,作為四檔欄目的製片人,有了施展拳腳的機會。白巖鬆、水均益、崔永元這些非傳統的主持人也都在這一時期出現在電視屏幕上,中國電視的黃金十年就此拉開帷幕。

1996年,《東方時空》播到一千期的時候,一切都不一樣了。片頭的《東方晨曲》已經取代東方紅和第五套廣播體操的旋律,成為中國人早上洗漱的背景音樂。

這檔橫空出世的早間節目是個奇蹟,它把宣傳變成了傳播,把假話、套話變成了真話和人話。同時,比連續劇還精彩的內容讓電視機前每一個觀眾都真切地感受到: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02

首播那天,所有人都聚集到機房,滿懷憧憬地盯著屏幕。在短暫的激動過後,很多人都蔫了,因為感覺節目內容沉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東方之子》播了白巖鬆專訪馬俊才,《焦點時刻》的主題是如何看待影星下海經商,《生活空間》討論了夫妻關係。唯獨《金曲榜》讓人眼前一亮,因為有楊鈺瑩《誰也不知道》的 MV,以及劉德華等歌星送來的開播祝賀。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白巖鬆首次出鏡採訪

為了這個前所未有的早間電視節目,孫玉勝向臺裡借了20萬啟動資金,其他的錢就只能靠自己了。如果照這樣播下去,過不了幾天就得解散。收視率抬不上來,廣告也賣不出高價。

當時除了四個製片人,幾乎所有編導和攝像都是沒有北京戶口、沒有編制、沒有暫住證的三無人員,他們都是被同學、朋友等各種熟人用理想、工資等理由“騙”來的。

被崔永元忽悠來的白巖鬆回憶,他們跟騙子的唯一區別,就是由認識的人介紹的。

崔永元的同學時間是《東方之子》的製片人,在北京的紀錄片圈子很有名。他給白巖鬆的第一印象,是與電視完全不搭槓的江湖氣。

兩人第一次見面,時間開著一輛破車,手裡拎著一個大哥大進門就說:“我看過你寫的採訪歌星的文章,你就是我要的人。”

白巖鬆一臉茫然,心說我怎麼就是你要的人了。幾天後,時間就把白巖鬆帶到了亞運村的匯園公寓,《東方之子》早期的演播廳和辦公室都在那裡。

白巖鬆一進屋,時間介紹說這是我請來的策劃,大家一臉茫然地看著這個瘦不拉幾、臉上還有青春痘的小夥子,資深主持胡健大姐站起來就走了。

“啊?我以為你請來個老頭兒,沒想到是這麼一個小破孩兒。”

白巖鬆尷尬無比,他知道自己在這裡的日子會很艱難,但天生的表達欲讓他一句話也沒少說。有一回採訪王朔,白巖鬆對胡健和另一個主持人問的問題不滿意,衝上去就說:“你們怎麼問這麼傻的問題。”

胡大姐急了,“你一個毛頭小子還指揮我,你是作家嗎?”

白巖鬆也不示弱,直接跟時間說:“要是我做出這樣的節目,早從十樓跳下去了,你們還好意思做。”

時間的頭也大了,本來指望白巖鬆能在作家和主持人之間傳個話,沒想到誰都不聽他的。策劃不能讓他再幹了,但沒人想到的是,時間居然建議白巖鬆當主持人。

此言一出,白巖鬆自己都表示幹不了,他說:“再窮我也照過鏡子。”

聽說要讓白巖鬆當主持人,崔永元也不同意,他有兩點理由:第一,如果白巖鬆那樣的能上電視,自己早就上了;第二,老百姓家裡的大彩電是為了看俊男美女買的,大早上看到白巖鬆那個形象會投訴的。

第一次出鏡採訪,白巖鬆問時間,鏡頭在哪兒啊,我該怎麼坐著?時間把眼睛一眯,不耐煩地說:“不是你找鏡頭,是鏡頭找你,要不我給攝像開工資幹嘛!”

多年之後,時間說自己之所以讓白巖鬆當主持人,是因為看到了他身上那種尖銳的特質,敢問讓人下不來臺的問題,至於非傳統主持人的形象,老百姓多看看也就習慣了。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時間所言不虛,他後來又把更加非傳統的崔永元推上了熒幕。有一回他跟孫玉勝說,國外談話節目越來越流行,咱們是不是也辦一個。後來,《實話實說》和總是帶著壞笑的崔永元就出現在了電視屏幕上。

在《實話實說》誕生之前,《東方之子》首先開創了訪談節目不說套話的先河。時間跟白巖鬆、胡健等人說,主持人要帶著戳穿對方的目的去提問。後來他們稱之為粉碎式提問,要把對方的洋蔥皮全都剝下來,因為那些經歷過動盪年代的人,很難完全吐露真心。

這種提問很快用在了第二期上,採訪的是作家張賢亮。張當時開了好幾個公司,是文人經商的代表人物。

主持人胡健就經商和寫作的關係展開了粉碎式提問,問題包括“如果生意和寫作發生衝突,保生意還是作品”、“寫作的慾望和賺錢的慾望哪個更強烈”、“經商會對人格產生影響嗎,會讓你變得越來越精嗎?”。

咄咄逼人的問題把張賢亮問毛了,在攝像中途換帶子的時候,他忍不住問胡健:“你們到底是幹嘛的,從來沒見過你這樣的主持人。”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作家張賢亮

不光張賢亮沒見過,當時所有人都沒見過這樣的節目。時間跟白巖鬆等人說,不管採訪誰,都不許叫對方老師,我們是代表觀眾平等交流,不能把受訪者預設為觀眾的老師。

此後,無論面對季羨林、餘秋雨還是李嘉誠,《東方之子》的主持人都沒有叫過老師。

尖銳直接的提問為《東方之子》帶來了爭議和批評,但是時間並不在意,觀眾可能會覺得問題太狠,但還是想看那些名人是怎麼回答的。

不到一個月,《東方時空》就靠節節攀升的廣告費還清了臺裡的20萬,這個曾被認為沒人看的早間節目活下來了。

03

眼看時間等人風頭正勁,陳虻和張海潮自然也想迎頭趕上。

陳虻到《生活空間》報到那天,編導郭佳正在剪輯一期教人制作西瓜盅的節目,再往前還有怎麼熬粥。組裡很多人都懷疑,自己是不是拍電視的。

陳虻認為生活的主體是人,人的主體是老百姓,可是中國那麼多電視欄目,沒有一個是專門反映普通人生活的。從那一刻起,《生活空間》的定位就有了:留下一部由小人物構成的影像史。

定位有了,還缺一句讓人一看就懂的欄目宣傳語。陳虻讓每個人都回去琢磨,他自己更是日思夜想。幾天後,他風風火火地衝進辦公室對大家說,我想出來了——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陳虻找來演員王剛為這句話配音,還加了一段三絃的尾音。1993年11月,這句被稱為“中國第一定位”的欄目標板語首次在電視上播出。

真正讓這句話家喻戶曉的,是一個個比電影還精彩的普通人的故事。出發拍攝之前,陳虻會跟編導們說,要把拍攝對象當成自己的親人,只有這樣,觀眾才能感同身受。

在《失去孩子的家》那一期,鏡頭不再僅僅對準見義勇為的英雄,而是去關注他的家庭。當父親緊握著兒子留下的一縷頭髮痛哭時,編導郭佳就坐在旁邊,她感覺那縷頭髮就快要碰到自己的臉了,當時她臉色煞白但依然沒有躲閃。

在《考試》裡,主角是舉家搬到北京考音樂學院附中的外地家庭。當時有人給郭佳推薦了一個天賦出眾的孩子,說他肯定能考上附中。她想了想,還是拍了四個相對普通的孩子,因為她想記錄的是把自己的願望理所當然地強加到小孩身上的父母。

那個最終沒有進入鏡頭的孩子叫郎朗。

還有一期說的是有戶人家剖腹生了一對龍鳳胎,家裡人決定讓女孩先出生成為姐姐,以便在長大後照顧弟弟。結果,這個女孩從小到大什麼事都要讓著男孩,多年的委屈終於在一次晚飯時爆發,她對母親哭喊:“你不喜歡我了!”

這期節目的名字叫《姐姐》,是《生活空間》早期的代表作,也是陳虻經常掛在嘴邊的作品。它的編導是當年23歲的李玉,後來拍了電影《蘋果》和《觀音山》。

《焦點時刻》欄目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近期內老百姓關注的問題。

1993年8月的一天夜裡,張海潮接到觀眾打來的電話:“隆福寺大廈著火了。”編輯何昊剛剪完片子下班,一到家就接到了張海潮的呼機信息:“火速趕到隆福寺,攝像已經出發了。”因為離得不遠,他騎上車就走了。

何昊上氣不接下氣地趕到現場,消防員正在用雲梯救人,周圍停滿了消防車。他來不及調整呼吸抓起話筒就說:“觀眾朋友們,現在是8月12號,差一刻12點,我身後的隆福大廈已經著起來了……”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那一夜,北京出動了86輛消防車和800多名消防員。消防裝備的實際情況讓趕到的領導看到了改革的必要,《焦點時刻》紀錄下了這一真實的現場。

如果說時間挖掘了白巖鬆,那張海潮培養的就是水均益。《東方時空》播了一段時間之後,幾個總製片人覺得,央視要成為國際大臺,必須要反映國際事務。於是讓張海潮的《焦點時刻》籌備國際新聞版塊,有個編導推薦了自己的同學,當時在新華社上班的水均益。

和張海潮見面那天,水均益穿了個大褲衩子,說自己之前在新華社的非洲總站待過。張海潮一看這個中等身材的小夥子也沒啥過人之處,就說咱們錄個片子試試吧。

第一次錄節目,水均益就蒙了,編導一喊開始,倒背如流的詞兒在鏡頭前一句也想不起來。錄到二十多遍的時候總算過了,他自己都沒自信,問編導:“能行嗎?”

“沒問題,明天你自己看電視吧。”

得知自己要上電視了,水均益表面上很冷靜,出了門就直奔電報大樓,給父母拍了一封電報:明天看《東方時空》,我上電視了。

錄了幾期節目,張海潮覺得這個愛歪著頭說話的小夥子值得培養,就給他配了兩個人。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水均益採訪基辛格

此後,基辛格、拉賓、阿拉法特等風雲人物陸續坐到了水均益的對面,跟這個蘭大外語系畢業的西北小夥兒侃侃而談。

04

那幾年,在《東方時空》的年輕人很幸運,也很不幸。幸運的是他們能和中國最熱血的新聞人一起工作,不幸的是要隨時承受末位淘汰和製片人最殘酷的“語言暴力”。

其中,時間和陳虻是有名的兩張臭嘴。

時間他們組在北京西邊的六裡橋租了一層地下室作為宿舍和機房,組裡的年輕編導差不多都住在那兒。一看到片子剪得不好,時間就會把睡夢中的編導拎起來重新剪。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時間

“睡什麼睡,剪的什麼爛片子!”

幾乎所有女孩子都被時間罵哭過,只有白巖鬆敢跟時間對罵。他還經常安慰新人:別往心裡去,時間他就是狗熊脾氣。

陳虻罵人則是另一種風格,能把人罵得去醫院打點滴。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陳虻

“你今年多大了,哦,現在改行還來得及。”

“你得先學做人,然後再學怎麼拍片子。”

被罵的編導都是在被摧毀自信之後,抹淚重生的。

為了得到時間、陳虻的認可,年輕人經常熬夜剪片,失手兩三次就意味著收拾東西走人,大家夥兒雖然互為競爭對手,也會相互打氣:“咱們一定要爭口氣,留下來!”

有一回,白巖鬆和水均益的選題撞車了,兩個人誰也不讓,直接吵到了新聞評論部主任的辦公室。到了領導面前,倆人還是沒壓下火,互相指著鼻子就要動手。

幾秒鐘後,水均益搖著頭說:“你呀,脾氣太暴!”白巖鬆反嗆一句:“你這個西北人的脾氣跟個巨雷一樣。”還沒等領導協調,倆人就抱在一起和好了。

不管被罵得有多狠,組裡的人都沒有減少對時間和陳虻的愛,因為沒有這樣的大哥在後面逼著,自己不可能這麼快就獨擋一面。

一個經常和時間抬槓的編導對他說:

“如果你改掉口無遮攔的毛病,能當更大的官,但是老了之後,沒人陪你打牌。”

白巖鬆記得自己和陳虻說的最多一句話是:你怎麼還不吃飯。

兩個人經常到了下午才吃午飯,總能在空蕩蕩的食堂碰上。聊的多了,白巖鬆越來越覺得陳虻很寂寞,審片時話多是因為心裡裝著太多的事,但平時能和他交流的人很少。

後來,陳虻主管《實話實說》,崔永元覺得這個領導審片真嚴。2002年,崔永元嚴重抑鬱,不能再繼續主持,陳虻去雲南看他。

“哥們,你要保重啊。”

病好了回到臺裡,崔永元弄了個《小崔說事》,水平大不如前,陳虻很不滿意,但審得反而很鬆,因為他知道小崔的病沒痊癒。

崔永元也看到了陳虻的寂寞,觀眾都在爆笑,他臉上卻一點表情都沒有。

05

《東方時空》播到一週年的時候,全國各地的電視臺都開闢了早間檔節目。時間、陳虻覺得不能光守著陣地,而是應該繼續前進,真正給中國電視留下點什麼。

《金曲榜》升級成了《音樂電視》,把黃小茂請來當音樂總監,投拍了高楓的《大中國》、老狼的《戀戀風塵》、滿文軍的《懂你》等流行歌曲的MTV。1995年中國歌壇十大金曲的一半,都是由他們發起製作的。

《東方之子》則開始了自己的大師計劃,採訪了季羨林、啟功、張中行、任繼愈、丁聰等十二位平均年齡超過80歲的大家。白巖鬆說自己是中國最幸運的新聞人,因為現在的人不可能再有機會和那一代的大師對話了。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在《生活空間》,陳虻也把一天講一個故事,變成了六天講一個故事,把紀錄片拍成了連續劇。那時在公共汽車上都能聽到對節目的分析,只不過沒人能猜到“劇情”的走向。

一個老母親在大年初二被兒女關在門外一天一夜,老人憤而把五個兒女告上法庭。這期名叫《母親》的選題播出後,欄目組的電話被打爆了,觀眾都想知道那五個不孝子女的地址,要去把他們打一頓。

可是到了第二集,老母親的不對之處被娓娓道來,觀眾又轉而為子女叫屈。每播一集,都會產生新的討論,最後六集播完,觀眾都沉默了,情緒的爭吵消失,理性的思考迴歸。

《焦點時刻》也亮出了自己的殺手鐗——輿論監督。1993年河北洋河遭到汙染,大片農田絕收。《焦點時刻》的記者章偉秋站在當地政府門口等了一上午,還是不知道市長去哪兒了。她乾脆改變計劃,把採訪市長改為現場報道:“看來市長很忙,但是老百姓的吃飯問題也是很重要的。”圍觀的老百姓聽到這句話,“譁”地鼓起掌來。

第二年,章偉秋收到了一個包裹,裡面是粒粒飽滿的穀子,給她寄包裹的是洋河的鄉親們。章偉秋把這些穀子放到瓶子裡,她說這是自己的鎮宅之寶。

對於被曝光的官員或不法分子來說,《焦點時刻》的一期節目意味著撤職甚至刑拘,這讓採訪和取材變得困難重重。好不容易拍到關鍵證據,還要爭分奪秒地趕回來播出。因為很可能第二天當地官員就趕到北京,坐在臺領導的辦公室求情。

《焦點時刻》的編輯機房在地下室,播出機房在三樓。由於題材重大,通宵編輯是常事,通常到《東方時空》開始的時候,焦點的片子還在剪輯,這時候三樓的播出室就會亮起紅燈。

“都播到《生活空間》了,焦點還沒好嗎!”三樓的人喊這句話時,焦點的編導正以百米衝刺的速度拿著帶子往樓上跑。

1994年,從《焦點時刻》衍生出來的節目《焦點訪談》開播,時段是每天的《新聞聯播》之後。後來每到這個點,臺長楊偉光就會離開辦公室出來散步,為的是躲開各地打來的求情電話。

今天,曾經的編導們在回憶那段四處奔波的日子時,仍然難掩激動。

“那是黑暗中的火光,是一個讓人感受到堅定和美好的夢,我們還想把這個夢做下去。”

06

1993年5月1日早上七點,《東方時空》開播,主持人張恆第一次在早上向觀眾問好:

親愛的觀眾朋友,今天是五一國際勞動節,我們衷心地祝願大家節日快樂!今天對於我們這群人來說,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因為從今天開始啊,以後每天早上七點鐘,伴隨著冉冉升起的太陽,一個嶄新的電視節目將走進你我的生活當中,那就是中央電視臺最新奉獻的早間節目《東方時空》。

《實話實話》《新聞調查》《看見》《面對面》《社會記錄》這些欄目的誕生都來自《東方時空》點燃的星星之火。

二十多年間,《東方時空》歷經數次改版,播出時間從早間改到晚上,最早的四個子欄目也早已拆分或撤銷。

《東方之子》採訪了上千位“濃縮人生精華”的時代人物,《音樂電視》變成了央視三套的《中國音樂電視》,《焦點時刻》成了《焦點訪談》。

《生活空間》講述了2000多個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然後分成了《紀事》和《百姓故事》兩個欄目。那句“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標板語也就此與中國的電視屏幕告別。

欄目改版後,時間和陳虻先後被提拔為副主任,從專業人才變成行政幹部。

2001年,時間離開了央視。《東方時空》二十週年時,他回來跟老朋友相聚。

“我現在喝上了以前聽都沒聽過的酒,但沒有激情了,我的藝術生命也結束了。”

剛被提拔為副主任的時候,有人擔心陳虻會剪去那一頭標誌性的長髮,看到他沒剪,大家都放心了。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陳虻比以前更沉默了。

2008年1月,新聞評論部被裁撤,2月,陳虻主管的《社會記錄》停播。一個同事勸他,人還在,還能做更好的節目呢。陳虻黯然地點點頭,眼裡沒有了往日的神采。

2008年12月23日,陳虻因胃癌去世,年僅47歲。

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崔永元衝進急救室大喊:“兄弟,你挺住,吸幾口氧就好了!”

時間在告別儀式的留言本里寫道:虻虻,我們是兄弟,是戰友,如今戰壕沒有了,衝鋒也沒有了。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時間、王堅平、崔永元、張泉靈、和晶……很多老同事都陸續離開了央視,只有白巖鬆還在堅守,做著《新聞1+1》和《新聞週刊》。

07

1994年7月的一天,北京下暴雨,把白巖鬆他們住的六裡橋地下室淹了。

剛開始沒人當回事兒,後來發現床墊子怎麼浮起來了。沒人搶救自己的東西,眾人第一個念頭就是一定要保住機房,凡是能擋水的東西都被堆到門口,寧可讓水灌進宿舍。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當年地下室進水的慘狀

機房保住了,設備和帶子安然無恙。大家這才淌著水搬起自己的床墊,好多東西都報廢了。白巖鬆大呼自己最慘,因為別人都是單身沒多少傢俱,他是兩口子過日子置辦得最全。

在大家抗洪搶險的時候,編導周兵扛起攝像機拍下了眾人抗擊“水災”的畫面,負責技術的王強配了曲子,美國電影《保鏢》的主題歌《I will always love you》。

《東方時空》的青春往事:20多年過去,他們還記得為何而出發嗎?

當時,他們多半都是央視的“臨時工”。

後來有個保潔阿姨給地下室打掃衛生,一開始挺客氣,因為看著他們像是電視臺的,知道這幫人都是“臨時工”後,態度越來越差。年輕的編導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阿姨從懷裡掏出暫住證問他們:“你們有嗎。”

哥幾個一看都不說話了。

《東方時空》二十週年的時候,當年被時間、陳虻痛罵過,在地下室被水淹過的“年輕”編導們拍了一部紀錄片《點燃理想的日子》。

白巖鬆看完之後,提議全體起立為陳虻靜默一分鐘,然後說大家不要傷感,我們活著,陳虻就活著,有一天我們也走了,陳虻才真的走了。

有一年冬天,敬一丹去給陳虻掃墓,看到墓前有一個棒棒糖,心想應該是個年輕人留下的,也許這個人小時候看過《生活空間》,聽過那句“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覺得要把棒棒糖留給一個很純真的人。

在傳統的電視面前,曾經的《東方時空》像個純真的孩子,赤著腳走了很遠。陳虻害怕團隊認不清來時的路,總愛提醒他們: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我們為什麼出發。

只是,今天走在這條路上的人越來越少了。

部分參考資料:

紀錄片《點燃理想的日子》,樑碧波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麼出發》,陳虻

《悼陳虻》,崔永元

《央視前製作人時間談央視》,南方週末,張英

— THE END —

☀本文選公眾號:叉燒往事(chashaows)灼見經授權發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