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餘載,永州東安一家三代接力守護紅軍墓

80餘載,永州東安一家三代接力守護紅軍墓

永州市東安縣舜皇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局紅軍村,坐落在群山之中。村裡有一座無名紅軍烈士墓。85年前,一名紅軍戰士犧牲後長眠於此。

3月27日,57歲的謝紅軍特地下山買了祭奠用品,準備祭掃紅軍烈士墓。

從爺爺謝忠芝開始,謝臣明、謝紅軍祖孫三代,一直守護著這座紅軍墓。長達80多年的守護,因為對紅軍的敬仰,也因為一個承諾。

80餘載,永州東安一家三代接力守護紅軍墓

謝紅軍家至今保存著無名紅軍戰士的兩件遺物——水壺和梭鏢。

1934年初冬的一天午後,村口的小路上,來了一群腳穿草鞋、身穿灰色土布軍裝、頭戴灰軍帽的軍人。謝臣明當年10歲,那天正跟隨父親謝忠芝在村口種地。他們當時並不知道這群人的身份,後來才知道是紅軍隊伍。

一名戰士傷病很重,住在謝忠芝家養病。五天後,就在紅軍部隊將要出發時,這名紅軍戰士傷重去世。部隊首長找到謝忠芝,請他安葬這名戰士,守好紅軍墓。謝忠芝答應下來。他將這名紅軍戰士埋葬在家對面的山上,從那以後每逢過年、清明節都去祭奠、掃墓。

“爺爺覺得是自己沒有照顧好紅軍戰士,一直心懷愧疚。”謝紅軍說。離世前,爺爺再三交代父親謝臣明,一定要守護好紅軍墓。

80餘載,永州東安一家三代接力守護紅軍墓

3月27日,東安縣大廟口鎮,謝紅軍在集市上購買清明祭奠用品。

80餘載,永州東安一家三代接力守護紅軍墓

紅軍村地處大山深處。

80餘載,永州東安一家三代接力守護紅軍墓

3月27日,謝紅軍挑著從鎮上買的物品回家。紅軍村在半山腰,還沒有通公路,來回需要翻山走3公里。

80餘載,永州東安一家三代接力守護紅軍墓

3月27日,東安縣舜皇山紅軍村,謝紅軍準備砍掉紅軍烈士墓周圍的枯樹枝。

80餘載,永州東安一家三代接力守護紅軍墓

謝紅軍快速、熟練地將刀綁在手上。年輕時因一次意外,謝紅軍失去了雙手手掌。

80餘載,永州東安一家三代接力守護紅軍墓

謝紅軍雖然不能手掌握刀,只能將刀綁在手上,但依然揮刀自如、有力。

80餘載,永州東安一家三代接力守護紅軍墓

謝紅軍在清掃紅軍烈士墓周圍的落葉。

80餘載,永州東安一家三代接力守護紅軍墓

謝紅軍將烈士墓碑擦拭乾淨。2015年4月,當地政府重新為無名紅軍烈士立碑。

謝臣明一直履行著父親的承諾,經常到墳地除草、護土。他還給大兒子取名紅軍,小兒子取名滿軍。

謝紅軍從小便跟著父親謝臣明上山為無名紅軍墓掃墓。1995年,父親去世後,他便獨自承擔了掃墓、守墓的重任。除了祭掃,他還為前來祭拜紅軍墓、學習紅軍精神的人們義務講解紅軍事蹟。

紅軍村離最近的公路也有近1.5公里山路。因交通不便,上世紀90年代開始,周邊的20多戶村民陸續搬遷下山或進城。因為守護紅軍墓,從2000年以來,謝紅軍一直獨自居住、生活在山上。

80餘載,永州東安一家三代接力守護紅軍墓

東安縣舜皇山紅軍村,謝紅軍準備在屋後的菜地裡再種一些蔬菜。因上下山都不方便,謝他平時吃的菜都是自己種。

80餘載,永州東安一家三代接力守護紅軍墓

閒暇之餘,謝紅軍逗狗玩。

80餘載,永州東安一家三代接力守護紅軍墓

謝紅軍在清理太陽能板周圍的雜草。家裡還沒有接入電網,如果長時間下雨,太陽能就不能發電,晚上只能點蠟燭或用手電筒照明。

80餘載,永州東安一家三代接力守護紅軍墓

傍晚,謝紅軍獨自生火做飯。

80餘載,永州東安一家三代接力守護紅軍墓

3月27日,夜幕降臨,謝紅軍家門前亮起的燈顯得格外明亮。

2018年11月,謝紅軍獲評誠實守信類“湖南好人”,今年1月又入選“中國好人榜”。

16歲那年,因一次意外,謝紅軍失去了雙手手掌。他憑著堅強的意志,學會了生活自理和生產勞動。他至今沒有結婚,上世紀90年代收養了兩名女童,依靠自己的勞動所得以及低保、殘疾人補助和生態補償等收入,將她們撫養大。目前,大女兒在外務工,小女兒已經成家。

讓謝紅軍欣慰的是,兩個女兒都表示,願意接過長輩們的“接力棒”,繼續守護好紅軍墓。

80餘載,永州東安一家三代接力守護紅軍墓

3月28日,謝紅軍前去祭奠無名紅軍烈士。

80餘載,永州東安一家三代接力守護紅軍墓

綠樹環繞的無名紅軍烈士墓,經常有遊客來此祭奠。

80餘載,永州東安一家三代接力守護紅軍墓

謝紅軍給前來祭奠無名紅軍烈士的學生講述當年紅軍來他們村的故事。

80餘載,永州東安一家三代接力守護紅軍墓

東安縣大廟口中學學生向無名紅軍烈士墓獻花。烈士墓已成為當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80餘載,永州東安一家三代接力守護紅軍墓

3月28日,擺放好祭奠用品,謝紅軍向無名紅軍烈士墓敬禮。他從小就夢想當兵,因雙手殘疾未能實現。

80餘載,永州東安一家三代接力守護紅軍墓

謝紅軍家祖孫三代的守護,讓烈士英靈不孤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