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

唐有狄樑公,宋有包孝肅,明有劉誠意,清有劉文清。這四個人是民間傳說中的四大神探,狄樑公姓狄名仁杰字懷英,受封樑國公,他的事蹟家喻戶曉;包孝肅姓包名拯字希仁,諡號孝肅,傳說他日審陽夜審陰,兼職閻王爺;劉誠意姓劉名基字伯溫,受封誠意伯,後人把他與諸葛亮相提並論;劉文清姓劉名墉字崇如,諡號文清。

我們細看包括清史稿在內的正史就會發現,唐宋明清這四大神探,或者說四大青天裡,好像有一個人名不符實,或者直接說這裡面藏了一個壞人。有人說這個壞人雙手沾滿了正人君子和無辜者的鮮血,也令神探、青天之名蒙羞。這個人是誰呢?他究竟是不是一個壞人?咱們還是來看看正史的記載吧。

"

唐有狄樑公,宋有包孝肅,明有劉誠意,清有劉文清。這四個人是民間傳說中的四大神探,狄樑公姓狄名仁杰字懷英,受封樑國公,他的事蹟家喻戶曉;包孝肅姓包名拯字希仁,諡號孝肅,傳說他日審陽夜審陰,兼職閻王爺;劉誠意姓劉名基字伯溫,受封誠意伯,後人把他與諸葛亮相提並論;劉文清姓劉名墉字崇如,諡號文清。

我們細看包括清史稿在內的正史就會發現,唐宋明清這四大神探,或者說四大青天裡,好像有一個人名不符實,或者直接說這裡面藏了一個壞人。有人說這個壞人雙手沾滿了正人君子和無辜者的鮮血,也令神探、青天之名蒙羞。這個人是誰呢?他究竟是不是一個壞人?咱們還是來看看正史的記載吧。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按照成名的先後順序,咱們還是先說“神探狄仁傑”。

狄仁傑的神探之名,還真不是電視劇吹出來的,甚至也不是中國人最早叫出來的,因為“神探”這個詞,在中國古代並沒有。讀者諸君要是看過最早的《大唐狄公案》,就會發現這本書的作者叫Robert Hans van Gulik,翻譯成漢語是羅伯特·漢斯·古利克,更多的版本直接寫他的中文名字:高羅佩。

高羅佩花了十五年時間,寫了《大唐狄公案》,其中的故事在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都能找得到。黑衣天王手下穿著歐洲軍裝,也不是一點都不靠譜,因為高羅佩本身就是一位荷蘭人,電視劇裡沒有到處建風車,就已經很本土化了。

高羅佩寫的狄仁傑故事,多半屬於文學想象,但是空穴來風未必無因,狄仁傑在正史中也確實是一位斷案如神的好法官。據《舊唐書· 列傳第三十九》和《新唐書·列傳第四十》記載,狄仁傑在擔任大理寺丞期間,一年斷了與一萬七千人(不是一萬七千件,因為一個案子可能涉及幾個幾十個甚至幾百個人)有關的案件,當事人沒有一個人喊冤的:“週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時稱平恕。”

"

唐有狄樑公,宋有包孝肅,明有劉誠意,清有劉文清。這四個人是民間傳說中的四大神探,狄樑公姓狄名仁杰字懷英,受封樑國公,他的事蹟家喻戶曉;包孝肅姓包名拯字希仁,諡號孝肅,傳說他日審陽夜審陰,兼職閻王爺;劉誠意姓劉名基字伯溫,受封誠意伯,後人把他與諸葛亮相提並論;劉文清姓劉名墉字崇如,諡號文清。

我們細看包括清史稿在內的正史就會發現,唐宋明清這四大神探,或者說四大青天裡,好像有一個人名不符實,或者直接說這裡面藏了一個壞人。有人說這個壞人雙手沾滿了正人君子和無辜者的鮮血,也令神探、青天之名蒙羞。這個人是誰呢?他究竟是不是一個壞人?咱們還是來看看正史的記載吧。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按照成名的先後順序,咱們還是先說“神探狄仁傑”。

狄仁傑的神探之名,還真不是電視劇吹出來的,甚至也不是中國人最早叫出來的,因為“神探”這個詞,在中國古代並沒有。讀者諸君要是看過最早的《大唐狄公案》,就會發現這本書的作者叫Robert Hans van Gulik,翻譯成漢語是羅伯特·漢斯·古利克,更多的版本直接寫他的中文名字:高羅佩。

高羅佩花了十五年時間,寫了《大唐狄公案》,其中的故事在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都能找得到。黑衣天王手下穿著歐洲軍裝,也不是一點都不靠譜,因為高羅佩本身就是一位荷蘭人,電視劇裡沒有到處建風車,就已經很本土化了。

高羅佩寫的狄仁傑故事,多半屬於文學想象,但是空穴來風未必無因,狄仁傑在正史中也確實是一位斷案如神的好法官。據《舊唐書· 列傳第三十九》和《新唐書·列傳第四十》記載,狄仁傑在擔任大理寺丞期間,一年斷了與一萬七千人(不是一萬七千件,因為一個案子可能涉及幾個幾十個甚至幾百個人)有關的案件,當事人沒有一個人喊冤的:“週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時稱平恕。”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狄仁傑斷的都是陳年積案,證據缺失案情複雜,但是狄仁傑一年之內全部處理妥當,這簡直是神仙中人了——一萬七千人,就是一個案子有十個當事人,那也是一千七百件,一天差不多要審五個案子而且不能出錯,這個記錄在五千年曆史上無人可破。

狄仁傑後世有的大理寺正卿、州府提點刑獄司、知縣都頭,一年也遇不到幾個案子,卻也總是葫蘆僧判斷葫蘆案,偷瓜叫摘,搶井蓋叫搬,失主還得賠小偷錢。如果他們稱狄仁傑為祖師爺,狄仁傑肯定是不答應的,狄樑公會建議他們拜師孔乙己,因為孔乙己會交給他們偷字的更多寫法和代名詞。

狄仁傑最大的功績,就是不動聲色地把江山從武氏迴歸李家,武則天的小夥伴被他耍得團團轉,“雄”才大略老謀深算心狠手辣的武則天,明知道狄仁傑在開車,卻苦於找不到證據,只好被狄仁傑牽著鼻子走,提拔了一大批忠於李家的宰相級別重臣。

"

唐有狄樑公,宋有包孝肅,明有劉誠意,清有劉文清。這四個人是民間傳說中的四大神探,狄樑公姓狄名仁杰字懷英,受封樑國公,他的事蹟家喻戶曉;包孝肅姓包名拯字希仁,諡號孝肅,傳說他日審陽夜審陰,兼職閻王爺;劉誠意姓劉名基字伯溫,受封誠意伯,後人把他與諸葛亮相提並論;劉文清姓劉名墉字崇如,諡號文清。

我們細看包括清史稿在內的正史就會發現,唐宋明清這四大神探,或者說四大青天裡,好像有一個人名不符實,或者直接說這裡面藏了一個壞人。有人說這個壞人雙手沾滿了正人君子和無辜者的鮮血,也令神探、青天之名蒙羞。這個人是誰呢?他究竟是不是一個壞人?咱們還是來看看正史的記載吧。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按照成名的先後順序,咱們還是先說“神探狄仁傑”。

狄仁傑的神探之名,還真不是電視劇吹出來的,甚至也不是中國人最早叫出來的,因為“神探”這個詞,在中國古代並沒有。讀者諸君要是看過最早的《大唐狄公案》,就會發現這本書的作者叫Robert Hans van Gulik,翻譯成漢語是羅伯特·漢斯·古利克,更多的版本直接寫他的中文名字:高羅佩。

高羅佩花了十五年時間,寫了《大唐狄公案》,其中的故事在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都能找得到。黑衣天王手下穿著歐洲軍裝,也不是一點都不靠譜,因為高羅佩本身就是一位荷蘭人,電視劇裡沒有到處建風車,就已經很本土化了。

高羅佩寫的狄仁傑故事,多半屬於文學想象,但是空穴來風未必無因,狄仁傑在正史中也確實是一位斷案如神的好法官。據《舊唐書· 列傳第三十九》和《新唐書·列傳第四十》記載,狄仁傑在擔任大理寺丞期間,一年斷了與一萬七千人(不是一萬七千件,因為一個案子可能涉及幾個幾十個甚至幾百個人)有關的案件,當事人沒有一個人喊冤的:“週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時稱平恕。”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狄仁傑斷的都是陳年積案,證據缺失案情複雜,但是狄仁傑一年之內全部處理妥當,這簡直是神仙中人了——一萬七千人,就是一個案子有十個當事人,那也是一千七百件,一天差不多要審五個案子而且不能出錯,這個記錄在五千年曆史上無人可破。

狄仁傑後世有的大理寺正卿、州府提點刑獄司、知縣都頭,一年也遇不到幾個案子,卻也總是葫蘆僧判斷葫蘆案,偷瓜叫摘,搶井蓋叫搬,失主還得賠小偷錢。如果他們稱狄仁傑為祖師爺,狄仁傑肯定是不答應的,狄樑公會建議他們拜師孔乙己,因為孔乙己會交給他們偷字的更多寫法和代名詞。

狄仁傑最大的功績,就是不動聲色地把江山從武氏迴歸李家,武則天的小夥伴被他耍得團團轉,“雄”才大略老謀深算心狠手辣的武則天,明知道狄仁傑在開車,卻苦於找不到證據,只好被狄仁傑牽著鼻子走,提拔了一大批忠於李家的宰相級別重臣。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狄仁傑的神探之名,正史有據,名下無虛,所以他當然不是隱藏在四大神探中的那個壞人。

排在第二位的包拯包青天,有人稱之為“包相爺”,這自然也是有根據的,因為包拯並當過樞密副使,這就是宰相級別的高官了。至於開封府知府,他還真沒當過,因為自從宋太宗趙光義當過那個官之後,不姓趙的人管開封府,頭銜前面都要加“權知”兩個字,包拯就是“權知開封府”。

包拯的斷案天才,從當天長知縣開始展示,《宋史·列傳第七十五》,就記載了他“巧斷牛舌案”,也正是因為表現出了驚人的審判才能,包拯由知縣直接提升為端州知州:“盜驚服,徙知端州。”

《宋史》中“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這句話,是包拯“日審陽夜審陰兼職閻王”一說的由來。但實際上這句話說的是即使不花錢打通關節,也可以找包拯告狀,因為他的衙門口是面對老百姓敞開的,沒有那麼多臺階,也不用登記:“拯開正門,使得至前陳曲直,吏不敢欺。”

"

唐有狄樑公,宋有包孝肅,明有劉誠意,清有劉文清。這四個人是民間傳說中的四大神探,狄樑公姓狄名仁杰字懷英,受封樑國公,他的事蹟家喻戶曉;包孝肅姓包名拯字希仁,諡號孝肅,傳說他日審陽夜審陰,兼職閻王爺;劉誠意姓劉名基字伯溫,受封誠意伯,後人把他與諸葛亮相提並論;劉文清姓劉名墉字崇如,諡號文清。

我們細看包括清史稿在內的正史就會發現,唐宋明清這四大神探,或者說四大青天裡,好像有一個人名不符實,或者直接說這裡面藏了一個壞人。有人說這個壞人雙手沾滿了正人君子和無辜者的鮮血,也令神探、青天之名蒙羞。這個人是誰呢?他究竟是不是一個壞人?咱們還是來看看正史的記載吧。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按照成名的先後順序,咱們還是先說“神探狄仁傑”。

狄仁傑的神探之名,還真不是電視劇吹出來的,甚至也不是中國人最早叫出來的,因為“神探”這個詞,在中國古代並沒有。讀者諸君要是看過最早的《大唐狄公案》,就會發現這本書的作者叫Robert Hans van Gulik,翻譯成漢語是羅伯特·漢斯·古利克,更多的版本直接寫他的中文名字:高羅佩。

高羅佩花了十五年時間,寫了《大唐狄公案》,其中的故事在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都能找得到。黑衣天王手下穿著歐洲軍裝,也不是一點都不靠譜,因為高羅佩本身就是一位荷蘭人,電視劇裡沒有到處建風車,就已經很本土化了。

高羅佩寫的狄仁傑故事,多半屬於文學想象,但是空穴來風未必無因,狄仁傑在正史中也確實是一位斷案如神的好法官。據《舊唐書· 列傳第三十九》和《新唐書·列傳第四十》記載,狄仁傑在擔任大理寺丞期間,一年斷了與一萬七千人(不是一萬七千件,因為一個案子可能涉及幾個幾十個甚至幾百個人)有關的案件,當事人沒有一個人喊冤的:“週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時稱平恕。”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狄仁傑斷的都是陳年積案,證據缺失案情複雜,但是狄仁傑一年之內全部處理妥當,這簡直是神仙中人了——一萬七千人,就是一個案子有十個當事人,那也是一千七百件,一天差不多要審五個案子而且不能出錯,這個記錄在五千年曆史上無人可破。

狄仁傑後世有的大理寺正卿、州府提點刑獄司、知縣都頭,一年也遇不到幾個案子,卻也總是葫蘆僧判斷葫蘆案,偷瓜叫摘,搶井蓋叫搬,失主還得賠小偷錢。如果他們稱狄仁傑為祖師爺,狄仁傑肯定是不答應的,狄樑公會建議他們拜師孔乙己,因為孔乙己會交給他們偷字的更多寫法和代名詞。

狄仁傑最大的功績,就是不動聲色地把江山從武氏迴歸李家,武則天的小夥伴被他耍得團團轉,“雄”才大略老謀深算心狠手辣的武則天,明知道狄仁傑在開車,卻苦於找不到證據,只好被狄仁傑牽著鼻子走,提拔了一大批忠於李家的宰相級別重臣。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狄仁傑的神探之名,正史有據,名下無虛,所以他當然不是隱藏在四大神探中的那個壞人。

排在第二位的包拯包青天,有人稱之為“包相爺”,這自然也是有根據的,因為包拯並當過樞密副使,這就是宰相級別的高官了。至於開封府知府,他還真沒當過,因為自從宋太宗趙光義當過那個官之後,不姓趙的人管開封府,頭銜前面都要加“權知”兩個字,包拯就是“權知開封府”。

包拯的斷案天才,從當天長知縣開始展示,《宋史·列傳第七十五》,就記載了他“巧斷牛舌案”,也正是因為表現出了驚人的審判才能,包拯由知縣直接提升為端州知州:“盜驚服,徙知端州。”

《宋史》中“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這句話,是包拯“日審陽夜審陰兼職閻王”一說的由來。但實際上這句話說的是即使不花錢打通關節,也可以找包拯告狀,因為他的衙門口是面對老百姓敞開的,沒有那麼多臺階,也不用登記:“拯開正門,使得至前陳曲直,吏不敢欺。”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包拯的孝肅諡號,名副其實,因為這個人太嚴肅了,以至於想看包拯笑,比看黃河水變清還難:“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

在宋朝,連婦女兒童都知道包拯秉公執法的美名,而在包拯之後,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所處地方督撫道臺知府知縣乃至亭長的名字——根本就沒見過面,沒說過話。想見亭長,比宋朝百姓見樞密副使(相爺之一)還難。

包拯遺言:“後世子孫有當貪官的,死了不許埋進祖墳!”於是後世貪官活著的時候就開始佔地建墳,先給自己留一塊地方,讓族人看在錢的面子上,也不好意思把他扔出去。

"

唐有狄樑公,宋有包孝肅,明有劉誠意,清有劉文清。這四個人是民間傳說中的四大神探,狄樑公姓狄名仁杰字懷英,受封樑國公,他的事蹟家喻戶曉;包孝肅姓包名拯字希仁,諡號孝肅,傳說他日審陽夜審陰,兼職閻王爺;劉誠意姓劉名基字伯溫,受封誠意伯,後人把他與諸葛亮相提並論;劉文清姓劉名墉字崇如,諡號文清。

我們細看包括清史稿在內的正史就會發現,唐宋明清這四大神探,或者說四大青天裡,好像有一個人名不符實,或者直接說這裡面藏了一個壞人。有人說這個壞人雙手沾滿了正人君子和無辜者的鮮血,也令神探、青天之名蒙羞。這個人是誰呢?他究竟是不是一個壞人?咱們還是來看看正史的記載吧。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按照成名的先後順序,咱們還是先說“神探狄仁傑”。

狄仁傑的神探之名,還真不是電視劇吹出來的,甚至也不是中國人最早叫出來的,因為“神探”這個詞,在中國古代並沒有。讀者諸君要是看過最早的《大唐狄公案》,就會發現這本書的作者叫Robert Hans van Gulik,翻譯成漢語是羅伯特·漢斯·古利克,更多的版本直接寫他的中文名字:高羅佩。

高羅佩花了十五年時間,寫了《大唐狄公案》,其中的故事在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都能找得到。黑衣天王手下穿著歐洲軍裝,也不是一點都不靠譜,因為高羅佩本身就是一位荷蘭人,電視劇裡沒有到處建風車,就已經很本土化了。

高羅佩寫的狄仁傑故事,多半屬於文學想象,但是空穴來風未必無因,狄仁傑在正史中也確實是一位斷案如神的好法官。據《舊唐書· 列傳第三十九》和《新唐書·列傳第四十》記載,狄仁傑在擔任大理寺丞期間,一年斷了與一萬七千人(不是一萬七千件,因為一個案子可能涉及幾個幾十個甚至幾百個人)有關的案件,當事人沒有一個人喊冤的:“週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時稱平恕。”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狄仁傑斷的都是陳年積案,證據缺失案情複雜,但是狄仁傑一年之內全部處理妥當,這簡直是神仙中人了——一萬七千人,就是一個案子有十個當事人,那也是一千七百件,一天差不多要審五個案子而且不能出錯,這個記錄在五千年曆史上無人可破。

狄仁傑後世有的大理寺正卿、州府提點刑獄司、知縣都頭,一年也遇不到幾個案子,卻也總是葫蘆僧判斷葫蘆案,偷瓜叫摘,搶井蓋叫搬,失主還得賠小偷錢。如果他們稱狄仁傑為祖師爺,狄仁傑肯定是不答應的,狄樑公會建議他們拜師孔乙己,因為孔乙己會交給他們偷字的更多寫法和代名詞。

狄仁傑最大的功績,就是不動聲色地把江山從武氏迴歸李家,武則天的小夥伴被他耍得團團轉,“雄”才大略老謀深算心狠手辣的武則天,明知道狄仁傑在開車,卻苦於找不到證據,只好被狄仁傑牽著鼻子走,提拔了一大批忠於李家的宰相級別重臣。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狄仁傑的神探之名,正史有據,名下無虛,所以他當然不是隱藏在四大神探中的那個壞人。

排在第二位的包拯包青天,有人稱之為“包相爺”,這自然也是有根據的,因為包拯並當過樞密副使,這就是宰相級別的高官了。至於開封府知府,他還真沒當過,因為自從宋太宗趙光義當過那個官之後,不姓趙的人管開封府,頭銜前面都要加“權知”兩個字,包拯就是“權知開封府”。

包拯的斷案天才,從當天長知縣開始展示,《宋史·列傳第七十五》,就記載了他“巧斷牛舌案”,也正是因為表現出了驚人的審判才能,包拯由知縣直接提升為端州知州:“盜驚服,徙知端州。”

《宋史》中“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這句話,是包拯“日審陽夜審陰兼職閻王”一說的由來。但實際上這句話說的是即使不花錢打通關節,也可以找包拯告狀,因為他的衙門口是面對老百姓敞開的,沒有那麼多臺階,也不用登記:“拯開正門,使得至前陳曲直,吏不敢欺。”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包拯的孝肅諡號,名副其實,因為這個人太嚴肅了,以至於想看包拯笑,比看黃河水變清還難:“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

在宋朝,連婦女兒童都知道包拯秉公執法的美名,而在包拯之後,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所處地方督撫道臺知府知縣乃至亭長的名字——根本就沒見過面,沒說過話。想見亭長,比宋朝百姓見樞密副使(相爺之一)還難。

包拯遺言:“後世子孫有當貪官的,死了不許埋進祖墳!”於是後世貪官活著的時候就開始佔地建墳,先給自己留一塊地方,讓族人看在錢的面子上,也不好意思把他扔出去。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包拯是斷案如神的清官,自然也不是藏在四大神探中的那個壞人,包拯也無愧於神探之名。

接下來咱們再看看明朝的誠意伯劉基劉伯溫,此人的才能,主要表現在軍事上,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恢復漢家衣冠,有三位文人居功至偉,其一是為他制定“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戰略的學士朱升,其二是“明習故事,裁決如流,嫻於辭命”的李善長,其三就是“博通經史,於書無不窺,尤精象緯之學”的劉基劉伯溫了。

劉伯溫“精象緯之學”,所以說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是沒有錯的,至於是不是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估計只能信一半:五百年前甚至兩千年前的事,多讀正史少看網文,也能知道個差不多。但是後知五百年,那就難了,如果他真會算卦,就不會被小牛犢子胡惟庸坑了。

"

唐有狄樑公,宋有包孝肅,明有劉誠意,清有劉文清。這四個人是民間傳說中的四大神探,狄樑公姓狄名仁杰字懷英,受封樑國公,他的事蹟家喻戶曉;包孝肅姓包名拯字希仁,諡號孝肅,傳說他日審陽夜審陰,兼職閻王爺;劉誠意姓劉名基字伯溫,受封誠意伯,後人把他與諸葛亮相提並論;劉文清姓劉名墉字崇如,諡號文清。

我們細看包括清史稿在內的正史就會發現,唐宋明清這四大神探,或者說四大青天裡,好像有一個人名不符實,或者直接說這裡面藏了一個壞人。有人說這個壞人雙手沾滿了正人君子和無辜者的鮮血,也令神探、青天之名蒙羞。這個人是誰呢?他究竟是不是一個壞人?咱們還是來看看正史的記載吧。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按照成名的先後順序,咱們還是先說“神探狄仁傑”。

狄仁傑的神探之名,還真不是電視劇吹出來的,甚至也不是中國人最早叫出來的,因為“神探”這個詞,在中國古代並沒有。讀者諸君要是看過最早的《大唐狄公案》,就會發現這本書的作者叫Robert Hans van Gulik,翻譯成漢語是羅伯特·漢斯·古利克,更多的版本直接寫他的中文名字:高羅佩。

高羅佩花了十五年時間,寫了《大唐狄公案》,其中的故事在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都能找得到。黑衣天王手下穿著歐洲軍裝,也不是一點都不靠譜,因為高羅佩本身就是一位荷蘭人,電視劇裡沒有到處建風車,就已經很本土化了。

高羅佩寫的狄仁傑故事,多半屬於文學想象,但是空穴來風未必無因,狄仁傑在正史中也確實是一位斷案如神的好法官。據《舊唐書· 列傳第三十九》和《新唐書·列傳第四十》記載,狄仁傑在擔任大理寺丞期間,一年斷了與一萬七千人(不是一萬七千件,因為一個案子可能涉及幾個幾十個甚至幾百個人)有關的案件,當事人沒有一個人喊冤的:“週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時稱平恕。”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狄仁傑斷的都是陳年積案,證據缺失案情複雜,但是狄仁傑一年之內全部處理妥當,這簡直是神仙中人了——一萬七千人,就是一個案子有十個當事人,那也是一千七百件,一天差不多要審五個案子而且不能出錯,這個記錄在五千年曆史上無人可破。

狄仁傑後世有的大理寺正卿、州府提點刑獄司、知縣都頭,一年也遇不到幾個案子,卻也總是葫蘆僧判斷葫蘆案,偷瓜叫摘,搶井蓋叫搬,失主還得賠小偷錢。如果他們稱狄仁傑為祖師爺,狄仁傑肯定是不答應的,狄樑公會建議他們拜師孔乙己,因為孔乙己會交給他們偷字的更多寫法和代名詞。

狄仁傑最大的功績,就是不動聲色地把江山從武氏迴歸李家,武則天的小夥伴被他耍得團團轉,“雄”才大略老謀深算心狠手辣的武則天,明知道狄仁傑在開車,卻苦於找不到證據,只好被狄仁傑牽著鼻子走,提拔了一大批忠於李家的宰相級別重臣。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狄仁傑的神探之名,正史有據,名下無虛,所以他當然不是隱藏在四大神探中的那個壞人。

排在第二位的包拯包青天,有人稱之為“包相爺”,這自然也是有根據的,因為包拯並當過樞密副使,這就是宰相級別的高官了。至於開封府知府,他還真沒當過,因為自從宋太宗趙光義當過那個官之後,不姓趙的人管開封府,頭銜前面都要加“權知”兩個字,包拯就是“權知開封府”。

包拯的斷案天才,從當天長知縣開始展示,《宋史·列傳第七十五》,就記載了他“巧斷牛舌案”,也正是因為表現出了驚人的審判才能,包拯由知縣直接提升為端州知州:“盜驚服,徙知端州。”

《宋史》中“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這句話,是包拯“日審陽夜審陰兼職閻王”一說的由來。但實際上這句話說的是即使不花錢打通關節,也可以找包拯告狀,因為他的衙門口是面對老百姓敞開的,沒有那麼多臺階,也不用登記:“拯開正門,使得至前陳曲直,吏不敢欺。”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包拯的孝肅諡號,名副其實,因為這個人太嚴肅了,以至於想看包拯笑,比看黃河水變清還難:“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

在宋朝,連婦女兒童都知道包拯秉公執法的美名,而在包拯之後,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所處地方督撫道臺知府知縣乃至亭長的名字——根本就沒見過面,沒說過話。想見亭長,比宋朝百姓見樞密副使(相爺之一)還難。

包拯遺言:“後世子孫有當貪官的,死了不許埋進祖墳!”於是後世貪官活著的時候就開始佔地建墳,先給自己留一塊地方,讓族人看在錢的面子上,也不好意思把他扔出去。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包拯是斷案如神的清官,自然也不是藏在四大神探中的那個壞人,包拯也無愧於神探之名。

接下來咱們再看看明朝的誠意伯劉基劉伯溫,此人的才能,主要表現在軍事上,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恢復漢家衣冠,有三位文人居功至偉,其一是為他制定“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戰略的學士朱升,其二是“明習故事,裁決如流,嫻於辭命”的李善長,其三就是“博通經史,於書無不窺,尤精象緯之學”的劉基劉伯溫了。

劉伯溫“精象緯之學”,所以說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是沒有錯的,至於是不是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估計只能信一半:五百年前甚至兩千年前的事,多讀正史少看網文,也能知道個差不多。但是後知五百年,那就難了,如果他真會算卦,就不會被小牛犢子胡惟庸坑了。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雖然未必會(也可能會)算卦,但是劉伯溫斷案確實是一把好手,而他在大明建國之後,職務跟狄仁傑一開始的的職務差不多:狄仁傑是大理寺丞,劉伯溫之御史中丞。

劉伯溫的事蹟見於《明史·列傳第十六》,雖然清人修《明史》多有篡改,但還是對劉伯溫保持了足夠的尊敬,也肯定了他的神機妙算:“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遇急難,勇氣奮發,計畫立定,人莫能測。”“以為諸葛孔明儔(同等、之輩)也”。連朱元璋對劉伯溫禮敬有加:“(劉基為朱元璋)敷陳(講解)王道。帝每恭己以聽,常呼為老先生而不名,曰:‘吾子房也。’”

跟張良諸葛亮相提並論,又管著司法審判,說劉伯溫為神探,估計也沒有多少人會有異議。

四大神探已述其三,那個壞人還沒有出現。這時候有人要著急了:莫非你說的壞人是劉墉劉羅鍋?《宰相劉羅鍋》我們都看了,他草根逆襲娶了六王爺的女兒,清正廉潔每天青菜豆腐,不畏權貴大公無私,又怎麼會是壞人?

"

唐有狄樑公,宋有包孝肅,明有劉誠意,清有劉文清。這四個人是民間傳說中的四大神探,狄樑公姓狄名仁杰字懷英,受封樑國公,他的事蹟家喻戶曉;包孝肅姓包名拯字希仁,諡號孝肅,傳說他日審陽夜審陰,兼職閻王爺;劉誠意姓劉名基字伯溫,受封誠意伯,後人把他與諸葛亮相提並論;劉文清姓劉名墉字崇如,諡號文清。

我們細看包括清史稿在內的正史就會發現,唐宋明清這四大神探,或者說四大青天裡,好像有一個人名不符實,或者直接說這裡面藏了一個壞人。有人說這個壞人雙手沾滿了正人君子和無辜者的鮮血,也令神探、青天之名蒙羞。這個人是誰呢?他究竟是不是一個壞人?咱們還是來看看正史的記載吧。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按照成名的先後順序,咱們還是先說“神探狄仁傑”。

狄仁傑的神探之名,還真不是電視劇吹出來的,甚至也不是中國人最早叫出來的,因為“神探”這個詞,在中國古代並沒有。讀者諸君要是看過最早的《大唐狄公案》,就會發現這本書的作者叫Robert Hans van Gulik,翻譯成漢語是羅伯特·漢斯·古利克,更多的版本直接寫他的中文名字:高羅佩。

高羅佩花了十五年時間,寫了《大唐狄公案》,其中的故事在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都能找得到。黑衣天王手下穿著歐洲軍裝,也不是一點都不靠譜,因為高羅佩本身就是一位荷蘭人,電視劇裡沒有到處建風車,就已經很本土化了。

高羅佩寫的狄仁傑故事,多半屬於文學想象,但是空穴來風未必無因,狄仁傑在正史中也確實是一位斷案如神的好法官。據《舊唐書· 列傳第三十九》和《新唐書·列傳第四十》記載,狄仁傑在擔任大理寺丞期間,一年斷了與一萬七千人(不是一萬七千件,因為一個案子可能涉及幾個幾十個甚至幾百個人)有關的案件,當事人沒有一個人喊冤的:“週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時稱平恕。”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狄仁傑斷的都是陳年積案,證據缺失案情複雜,但是狄仁傑一年之內全部處理妥當,這簡直是神仙中人了——一萬七千人,就是一個案子有十個當事人,那也是一千七百件,一天差不多要審五個案子而且不能出錯,這個記錄在五千年曆史上無人可破。

狄仁傑後世有的大理寺正卿、州府提點刑獄司、知縣都頭,一年也遇不到幾個案子,卻也總是葫蘆僧判斷葫蘆案,偷瓜叫摘,搶井蓋叫搬,失主還得賠小偷錢。如果他們稱狄仁傑為祖師爺,狄仁傑肯定是不答應的,狄樑公會建議他們拜師孔乙己,因為孔乙己會交給他們偷字的更多寫法和代名詞。

狄仁傑最大的功績,就是不動聲色地把江山從武氏迴歸李家,武則天的小夥伴被他耍得團團轉,“雄”才大略老謀深算心狠手辣的武則天,明知道狄仁傑在開車,卻苦於找不到證據,只好被狄仁傑牽著鼻子走,提拔了一大批忠於李家的宰相級別重臣。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狄仁傑的神探之名,正史有據,名下無虛,所以他當然不是隱藏在四大神探中的那個壞人。

排在第二位的包拯包青天,有人稱之為“包相爺”,這自然也是有根據的,因為包拯並當過樞密副使,這就是宰相級別的高官了。至於開封府知府,他還真沒當過,因為自從宋太宗趙光義當過那個官之後,不姓趙的人管開封府,頭銜前面都要加“權知”兩個字,包拯就是“權知開封府”。

包拯的斷案天才,從當天長知縣開始展示,《宋史·列傳第七十五》,就記載了他“巧斷牛舌案”,也正是因為表現出了驚人的審判才能,包拯由知縣直接提升為端州知州:“盜驚服,徙知端州。”

《宋史》中“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這句話,是包拯“日審陽夜審陰兼職閻王”一說的由來。但實際上這句話說的是即使不花錢打通關節,也可以找包拯告狀,因為他的衙門口是面對老百姓敞開的,沒有那麼多臺階,也不用登記:“拯開正門,使得至前陳曲直,吏不敢欺。”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包拯的孝肅諡號,名副其實,因為這個人太嚴肅了,以至於想看包拯笑,比看黃河水變清還難:“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

在宋朝,連婦女兒童都知道包拯秉公執法的美名,而在包拯之後,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所處地方督撫道臺知府知縣乃至亭長的名字——根本就沒見過面,沒說過話。想見亭長,比宋朝百姓見樞密副使(相爺之一)還難。

包拯遺言:“後世子孫有當貪官的,死了不許埋進祖墳!”於是後世貪官活著的時候就開始佔地建墳,先給自己留一塊地方,讓族人看在錢的面子上,也不好意思把他扔出去。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包拯是斷案如神的清官,自然也不是藏在四大神探中的那個壞人,包拯也無愧於神探之名。

接下來咱們再看看明朝的誠意伯劉基劉伯溫,此人的才能,主要表現在軍事上,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恢復漢家衣冠,有三位文人居功至偉,其一是為他制定“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戰略的學士朱升,其二是“明習故事,裁決如流,嫻於辭命”的李善長,其三就是“博通經史,於書無不窺,尤精象緯之學”的劉基劉伯溫了。

劉伯溫“精象緯之學”,所以說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是沒有錯的,至於是不是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估計只能信一半:五百年前甚至兩千年前的事,多讀正史少看網文,也能知道個差不多。但是後知五百年,那就難了,如果他真會算卦,就不會被小牛犢子胡惟庸坑了。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雖然未必會(也可能會)算卦,但是劉伯溫斷案確實是一把好手,而他在大明建國之後,職務跟狄仁傑一開始的的職務差不多:狄仁傑是大理寺丞,劉伯溫之御史中丞。

劉伯溫的事蹟見於《明史·列傳第十六》,雖然清人修《明史》多有篡改,但還是對劉伯溫保持了足夠的尊敬,也肯定了他的神機妙算:“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遇急難,勇氣奮發,計畫立定,人莫能測。”“以為諸葛孔明儔(同等、之輩)也”。連朱元璋對劉伯溫禮敬有加:“(劉基為朱元璋)敷陳(講解)王道。帝每恭己以聽,常呼為老先生而不名,曰:‘吾子房也。’”

跟張良諸葛亮相提並論,又管著司法審判,說劉伯溫為神探,估計也沒有多少人會有異議。

四大神探已述其三,那個壞人還沒有出現。這時候有人要著急了:莫非你說的壞人是劉墉劉羅鍋?《宰相劉羅鍋》我們都看了,他草根逆襲娶了六王爺的女兒,清正廉潔每天青菜豆腐,不畏權貴大公無私,又怎麼會是壞人?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但是咱們今天說的是正史,小說和電視劇是不能拿來當證據的。首先劉墉並不是草根,其次他不可能娶六王爺的女兒,最後他也沒必要每餐青菜豆腐。

正史中劉墉是四川布政使劉棨的孫子,當朝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兵部事務、翰林院掌院學士、尚書房總師傅、太子太傅劉統勳的長子(劉統勳,字延清,山東諸城人。父棨,官四川布政使……子二:墉、堪。《清史稿·列傳八十九》,下同),他吃青菜豆腐?您得問問和珅或者和珅的扮演者王剛答不答應。鑑寶時王剛看到劉墉的字畫,紙張裡面都布著金絲,忍不住用和珅的語氣開玩笑說:“這羅鍋子,騙了我一輩子!”

劉墉在清朝人編的《清史稿》(這麼說沒毛病,看看主要編纂人員履歷就知道了)中,沒有記載他如何斷案如神,倒是有這麼一句話:“以官知府時失察僚屬侵帑,發軍臺效力。”

"

唐有狄樑公,宋有包孝肅,明有劉誠意,清有劉文清。這四個人是民間傳說中的四大神探,狄樑公姓狄名仁杰字懷英,受封樑國公,他的事蹟家喻戶曉;包孝肅姓包名拯字希仁,諡號孝肅,傳說他日審陽夜審陰,兼職閻王爺;劉誠意姓劉名基字伯溫,受封誠意伯,後人把他與諸葛亮相提並論;劉文清姓劉名墉字崇如,諡號文清。

我們細看包括清史稿在內的正史就會發現,唐宋明清這四大神探,或者說四大青天裡,好像有一個人名不符實,或者直接說這裡面藏了一個壞人。有人說這個壞人雙手沾滿了正人君子和無辜者的鮮血,也令神探、青天之名蒙羞。這個人是誰呢?他究竟是不是一個壞人?咱們還是來看看正史的記載吧。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按照成名的先後順序,咱們還是先說“神探狄仁傑”。

狄仁傑的神探之名,還真不是電視劇吹出來的,甚至也不是中國人最早叫出來的,因為“神探”這個詞,在中國古代並沒有。讀者諸君要是看過最早的《大唐狄公案》,就會發現這本書的作者叫Robert Hans van Gulik,翻譯成漢語是羅伯特·漢斯·古利克,更多的版本直接寫他的中文名字:高羅佩。

高羅佩花了十五年時間,寫了《大唐狄公案》,其中的故事在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都能找得到。黑衣天王手下穿著歐洲軍裝,也不是一點都不靠譜,因為高羅佩本身就是一位荷蘭人,電視劇裡沒有到處建風車,就已經很本土化了。

高羅佩寫的狄仁傑故事,多半屬於文學想象,但是空穴來風未必無因,狄仁傑在正史中也確實是一位斷案如神的好法官。據《舊唐書· 列傳第三十九》和《新唐書·列傳第四十》記載,狄仁傑在擔任大理寺丞期間,一年斷了與一萬七千人(不是一萬七千件,因為一個案子可能涉及幾個幾十個甚至幾百個人)有關的案件,當事人沒有一個人喊冤的:“週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時稱平恕。”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狄仁傑斷的都是陳年積案,證據缺失案情複雜,但是狄仁傑一年之內全部處理妥當,這簡直是神仙中人了——一萬七千人,就是一個案子有十個當事人,那也是一千七百件,一天差不多要審五個案子而且不能出錯,這個記錄在五千年曆史上無人可破。

狄仁傑後世有的大理寺正卿、州府提點刑獄司、知縣都頭,一年也遇不到幾個案子,卻也總是葫蘆僧判斷葫蘆案,偷瓜叫摘,搶井蓋叫搬,失主還得賠小偷錢。如果他們稱狄仁傑為祖師爺,狄仁傑肯定是不答應的,狄樑公會建議他們拜師孔乙己,因為孔乙己會交給他們偷字的更多寫法和代名詞。

狄仁傑最大的功績,就是不動聲色地把江山從武氏迴歸李家,武則天的小夥伴被他耍得團團轉,“雄”才大略老謀深算心狠手辣的武則天,明知道狄仁傑在開車,卻苦於找不到證據,只好被狄仁傑牽著鼻子走,提拔了一大批忠於李家的宰相級別重臣。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狄仁傑的神探之名,正史有據,名下無虛,所以他當然不是隱藏在四大神探中的那個壞人。

排在第二位的包拯包青天,有人稱之為“包相爺”,這自然也是有根據的,因為包拯並當過樞密副使,這就是宰相級別的高官了。至於開封府知府,他還真沒當過,因為自從宋太宗趙光義當過那個官之後,不姓趙的人管開封府,頭銜前面都要加“權知”兩個字,包拯就是“權知開封府”。

包拯的斷案天才,從當天長知縣開始展示,《宋史·列傳第七十五》,就記載了他“巧斷牛舌案”,也正是因為表現出了驚人的審判才能,包拯由知縣直接提升為端州知州:“盜驚服,徙知端州。”

《宋史》中“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這句話,是包拯“日審陽夜審陰兼職閻王”一說的由來。但實際上這句話說的是即使不花錢打通關節,也可以找包拯告狀,因為他的衙門口是面對老百姓敞開的,沒有那麼多臺階,也不用登記:“拯開正門,使得至前陳曲直,吏不敢欺。”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包拯的孝肅諡號,名副其實,因為這個人太嚴肅了,以至於想看包拯笑,比看黃河水變清還難:“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

在宋朝,連婦女兒童都知道包拯秉公執法的美名,而在包拯之後,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所處地方督撫道臺知府知縣乃至亭長的名字——根本就沒見過面,沒說過話。想見亭長,比宋朝百姓見樞密副使(相爺之一)還難。

包拯遺言:“後世子孫有當貪官的,死了不許埋進祖墳!”於是後世貪官活著的時候就開始佔地建墳,先給自己留一塊地方,讓族人看在錢的面子上,也不好意思把他扔出去。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包拯是斷案如神的清官,自然也不是藏在四大神探中的那個壞人,包拯也無愧於神探之名。

接下來咱們再看看明朝的誠意伯劉基劉伯溫,此人的才能,主要表現在軍事上,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恢復漢家衣冠,有三位文人居功至偉,其一是為他制定“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戰略的學士朱升,其二是“明習故事,裁決如流,嫻於辭命”的李善長,其三就是“博通經史,於書無不窺,尤精象緯之學”的劉基劉伯溫了。

劉伯溫“精象緯之學”,所以說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是沒有錯的,至於是不是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估計只能信一半:五百年前甚至兩千年前的事,多讀正史少看網文,也能知道個差不多。但是後知五百年,那就難了,如果他真會算卦,就不會被小牛犢子胡惟庸坑了。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雖然未必會(也可能會)算卦,但是劉伯溫斷案確實是一把好手,而他在大明建國之後,職務跟狄仁傑一開始的的職務差不多:狄仁傑是大理寺丞,劉伯溫之御史中丞。

劉伯溫的事蹟見於《明史·列傳第十六》,雖然清人修《明史》多有篡改,但還是對劉伯溫保持了足夠的尊敬,也肯定了他的神機妙算:“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遇急難,勇氣奮發,計畫立定,人莫能測。”“以為諸葛孔明儔(同等、之輩)也”。連朱元璋對劉伯溫禮敬有加:“(劉基為朱元璋)敷陳(講解)王道。帝每恭己以聽,常呼為老先生而不名,曰:‘吾子房也。’”

跟張良諸葛亮相提並論,又管著司法審判,說劉伯溫為神探,估計也沒有多少人會有異議。

四大神探已述其三,那個壞人還沒有出現。這時候有人要著急了:莫非你說的壞人是劉墉劉羅鍋?《宰相劉羅鍋》我們都看了,他草根逆襲娶了六王爺的女兒,清正廉潔每天青菜豆腐,不畏權貴大公無私,又怎麼會是壞人?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但是咱們今天說的是正史,小說和電視劇是不能拿來當證據的。首先劉墉並不是草根,其次他不可能娶六王爺的女兒,最後他也沒必要每餐青菜豆腐。

正史中劉墉是四川布政使劉棨的孫子,當朝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兵部事務、翰林院掌院學士、尚書房總師傅、太子太傅劉統勳的長子(劉統勳,字延清,山東諸城人。父棨,官四川布政使……子二:墉、堪。《清史稿·列傳八十九》,下同),他吃青菜豆腐?您得問問和珅或者和珅的扮演者王剛答不答應。鑑寶時王剛看到劉墉的字畫,紙張裡面都布著金絲,忍不住用和珅的語氣開玩笑說:“這羅鍋子,騙了我一輩子!”

劉墉在清朝人編的《清史稿》(這麼說沒毛病,看看主要編纂人員履歷就知道了)中,沒有記載他如何斷案如神,倒是有這麼一句話:“以官知府時失察僚屬侵帑,發軍臺效力。”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劉墉本來已經由太原知府被擢升為冀寧道道臺,但是他當知府時候的屬下侵吞公帑東窗事發,劉墉負有主要責任,就被充軍發配了一年(原本依律當斬,不知道大家貪了多少,劉墉分了多少)。然後又沾了老爹的光,“旋推統勳恩,命仍以知府用,授江蘇江寧知府。”

劉墉是否斷案如神,小說家知道,史學家不知道,史學家知道的是,劉墉是興辦文字獄的一把好手,筆者曾寫過一篇《濃墨宰相血染成》的稿子,這裡就不再贅述了,讀者諸君只要知道一點就行了:如果沒有劉墉“全力偵辦”,就沒有“清代四大文字獄”中的“徐述夔《一柱樓詩集》案”和“閻大鏞《俁俁集》案”了:

“臣劉墉跪奏為奏聞事,臣在金壇辦理試務,有如皋縣民人童志璘投遞呈詞繳出徐述夔詩一本,沈德潛所撰徐述夔傳一本,並稱徐述夔已故,既見此書恐有應究之語,是以呈出……應行地方官究問。《江蘇學政劉墉折》江蘇學臣劉鏞摺奏沛縣監生閻大鏞抗糧拒差誣官逃走並該犯從前曾經燒燬詩文一案……接準學臣劉鏞來札知閻大鏞頗好作詩又曾有銷燬之事。《軍機處檔·署兩江總督高晉摺奏》”。

"

唐有狄樑公,宋有包孝肅,明有劉誠意,清有劉文清。這四個人是民間傳說中的四大神探,狄樑公姓狄名仁杰字懷英,受封樑國公,他的事蹟家喻戶曉;包孝肅姓包名拯字希仁,諡號孝肅,傳說他日審陽夜審陰,兼職閻王爺;劉誠意姓劉名基字伯溫,受封誠意伯,後人把他與諸葛亮相提並論;劉文清姓劉名墉字崇如,諡號文清。

我們細看包括清史稿在內的正史就會發現,唐宋明清這四大神探,或者說四大青天裡,好像有一個人名不符實,或者直接說這裡面藏了一個壞人。有人說這個壞人雙手沾滿了正人君子和無辜者的鮮血,也令神探、青天之名蒙羞。這個人是誰呢?他究竟是不是一個壞人?咱們還是來看看正史的記載吧。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按照成名的先後順序,咱們還是先說“神探狄仁傑”。

狄仁傑的神探之名,還真不是電視劇吹出來的,甚至也不是中國人最早叫出來的,因為“神探”這個詞,在中國古代並沒有。讀者諸君要是看過最早的《大唐狄公案》,就會發現這本書的作者叫Robert Hans van Gulik,翻譯成漢語是羅伯特·漢斯·古利克,更多的版本直接寫他的中文名字:高羅佩。

高羅佩花了十五年時間,寫了《大唐狄公案》,其中的故事在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都能找得到。黑衣天王手下穿著歐洲軍裝,也不是一點都不靠譜,因為高羅佩本身就是一位荷蘭人,電視劇裡沒有到處建風車,就已經很本土化了。

高羅佩寫的狄仁傑故事,多半屬於文學想象,但是空穴來風未必無因,狄仁傑在正史中也確實是一位斷案如神的好法官。據《舊唐書· 列傳第三十九》和《新唐書·列傳第四十》記載,狄仁傑在擔任大理寺丞期間,一年斷了與一萬七千人(不是一萬七千件,因為一個案子可能涉及幾個幾十個甚至幾百個人)有關的案件,當事人沒有一個人喊冤的:“週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時稱平恕。”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狄仁傑斷的都是陳年積案,證據缺失案情複雜,但是狄仁傑一年之內全部處理妥當,這簡直是神仙中人了——一萬七千人,就是一個案子有十個當事人,那也是一千七百件,一天差不多要審五個案子而且不能出錯,這個記錄在五千年曆史上無人可破。

狄仁傑後世有的大理寺正卿、州府提點刑獄司、知縣都頭,一年也遇不到幾個案子,卻也總是葫蘆僧判斷葫蘆案,偷瓜叫摘,搶井蓋叫搬,失主還得賠小偷錢。如果他們稱狄仁傑為祖師爺,狄仁傑肯定是不答應的,狄樑公會建議他們拜師孔乙己,因為孔乙己會交給他們偷字的更多寫法和代名詞。

狄仁傑最大的功績,就是不動聲色地把江山從武氏迴歸李家,武則天的小夥伴被他耍得團團轉,“雄”才大略老謀深算心狠手辣的武則天,明知道狄仁傑在開車,卻苦於找不到證據,只好被狄仁傑牽著鼻子走,提拔了一大批忠於李家的宰相級別重臣。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狄仁傑的神探之名,正史有據,名下無虛,所以他當然不是隱藏在四大神探中的那個壞人。

排在第二位的包拯包青天,有人稱之為“包相爺”,這自然也是有根據的,因為包拯並當過樞密副使,這就是宰相級別的高官了。至於開封府知府,他還真沒當過,因為自從宋太宗趙光義當過那個官之後,不姓趙的人管開封府,頭銜前面都要加“權知”兩個字,包拯就是“權知開封府”。

包拯的斷案天才,從當天長知縣開始展示,《宋史·列傳第七十五》,就記載了他“巧斷牛舌案”,也正是因為表現出了驚人的審判才能,包拯由知縣直接提升為端州知州:“盜驚服,徙知端州。”

《宋史》中“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這句話,是包拯“日審陽夜審陰兼職閻王”一說的由來。但實際上這句話說的是即使不花錢打通關節,也可以找包拯告狀,因為他的衙門口是面對老百姓敞開的,沒有那麼多臺階,也不用登記:“拯開正門,使得至前陳曲直,吏不敢欺。”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包拯的孝肅諡號,名副其實,因為這個人太嚴肅了,以至於想看包拯笑,比看黃河水變清還難:“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

在宋朝,連婦女兒童都知道包拯秉公執法的美名,而在包拯之後,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所處地方督撫道臺知府知縣乃至亭長的名字——根本就沒見過面,沒說過話。想見亭長,比宋朝百姓見樞密副使(相爺之一)還難。

包拯遺言:“後世子孫有當貪官的,死了不許埋進祖墳!”於是後世貪官活著的時候就開始佔地建墳,先給自己留一塊地方,讓族人看在錢的面子上,也不好意思把他扔出去。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包拯是斷案如神的清官,自然也不是藏在四大神探中的那個壞人,包拯也無愧於神探之名。

接下來咱們再看看明朝的誠意伯劉基劉伯溫,此人的才能,主要表現在軍事上,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恢復漢家衣冠,有三位文人居功至偉,其一是為他制定“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戰略的學士朱升,其二是“明習故事,裁決如流,嫻於辭命”的李善長,其三就是“博通經史,於書無不窺,尤精象緯之學”的劉基劉伯溫了。

劉伯溫“精象緯之學”,所以說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是沒有錯的,至於是不是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估計只能信一半:五百年前甚至兩千年前的事,多讀正史少看網文,也能知道個差不多。但是後知五百年,那就難了,如果他真會算卦,就不會被小牛犢子胡惟庸坑了。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雖然未必會(也可能會)算卦,但是劉伯溫斷案確實是一把好手,而他在大明建國之後,職務跟狄仁傑一開始的的職務差不多:狄仁傑是大理寺丞,劉伯溫之御史中丞。

劉伯溫的事蹟見於《明史·列傳第十六》,雖然清人修《明史》多有篡改,但還是對劉伯溫保持了足夠的尊敬,也肯定了他的神機妙算:“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遇急難,勇氣奮發,計畫立定,人莫能測。”“以為諸葛孔明儔(同等、之輩)也”。連朱元璋對劉伯溫禮敬有加:“(劉基為朱元璋)敷陳(講解)王道。帝每恭己以聽,常呼為老先生而不名,曰:‘吾子房也。’”

跟張良諸葛亮相提並論,又管著司法審判,說劉伯溫為神探,估計也沒有多少人會有異議。

四大神探已述其三,那個壞人還沒有出現。這時候有人要著急了:莫非你說的壞人是劉墉劉羅鍋?《宰相劉羅鍋》我們都看了,他草根逆襲娶了六王爺的女兒,清正廉潔每天青菜豆腐,不畏權貴大公無私,又怎麼會是壞人?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但是咱們今天說的是正史,小說和電視劇是不能拿來當證據的。首先劉墉並不是草根,其次他不可能娶六王爺的女兒,最後他也沒必要每餐青菜豆腐。

正史中劉墉是四川布政使劉棨的孫子,當朝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兵部事務、翰林院掌院學士、尚書房總師傅、太子太傅劉統勳的長子(劉統勳,字延清,山東諸城人。父棨,官四川布政使……子二:墉、堪。《清史稿·列傳八十九》,下同),他吃青菜豆腐?您得問問和珅或者和珅的扮演者王剛答不答應。鑑寶時王剛看到劉墉的字畫,紙張裡面都布著金絲,忍不住用和珅的語氣開玩笑說:“這羅鍋子,騙了我一輩子!”

劉墉在清朝人編的《清史稿》(這麼說沒毛病,看看主要編纂人員履歷就知道了)中,沒有記載他如何斷案如神,倒是有這麼一句話:“以官知府時失察僚屬侵帑,發軍臺效力。”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劉墉本來已經由太原知府被擢升為冀寧道道臺,但是他當知府時候的屬下侵吞公帑東窗事發,劉墉負有主要責任,就被充軍發配了一年(原本依律當斬,不知道大家貪了多少,劉墉分了多少)。然後又沾了老爹的光,“旋推統勳恩,命仍以知府用,授江蘇江寧知府。”

劉墉是否斷案如神,小說家知道,史學家不知道,史學家知道的是,劉墉是興辦文字獄的一把好手,筆者曾寫過一篇《濃墨宰相血染成》的稿子,這裡就不再贅述了,讀者諸君只要知道一點就行了:如果沒有劉墉“全力偵辦”,就沒有“清代四大文字獄”中的“徐述夔《一柱樓詩集》案”和“閻大鏞《俁俁集》案”了:

“臣劉墉跪奏為奏聞事,臣在金壇辦理試務,有如皋縣民人童志璘投遞呈詞繳出徐述夔詩一本,沈德潛所撰徐述夔傳一本,並稱徐述夔已故,既見此書恐有應究之語,是以呈出……應行地方官究問。《江蘇學政劉墉折》江蘇學臣劉鏞摺奏沛縣監生閻大鏞抗糧拒差誣官逃走並該犯從前曾經燒燬詩文一案……接準學臣劉鏞來札知閻大鏞頗好作詩又曾有銷燬之事。《軍機處檔·署兩江總督高晉摺奏》”。

唐宋明清四位神探,被後世稱為四大青天,有一人不配擔當此稱號?

​在清朝皇帝眼裡,劉墉是個忠臣,但是在死於乾隆文字的無辜百姓眼裡,劉墉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酷吏、壞人、鷹犬、劊子手。至於劉墉是不是壞人,那得分時間、分視角,劉墉是做過一些好事的,查辦文字獄是他當時的本職工作。

本文之所以在“壞人”後面打上了一個問號,是因為當時的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灰肚白脖烏鴉也不少。所以劉墉是好人還是壞人,就交給讀者諸君通過正史資料來研判了,這裡只強調一句:電視劇和公案小說裡的東西,是不能拿來當證據的。

如果有讀者認為討論劉墉是好人還是壞人,這話題太過深奧沉重,那我們可以換一個話題來討論:民間傳說中的四大神探,誰最名副其實?誰最值得尊敬?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