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再造一個新地球,或將變成現實'

"

任何形式的生命都有其極限,地球天體也不例外,從誕生到現在,她已經有46億歲。如果把她的生命值定義為100億年,那麼當前的地球已經年過半百。一顆狀態處於走下坡路地星球,依舊需要面對來自太陽的諸多挑戰,以及無條件的接受來自宇宙空間物質粒子的穿透,對地核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可想而知,安詳和風險處於並存。為了規避風險,讓文明得以延續;拯救地球,或是再造一個地球,將是科學家探測宇宙的重大的使命。

"

任何形式的生命都有其極限,地球天體也不例外,從誕生到現在,她已經有46億歲。如果把她的生命值定義為100億年,那麼當前的地球已經年過半百。一顆狀態處於走下坡路地星球,依舊需要面對來自太陽的諸多挑戰,以及無條件的接受來自宇宙空間物質粒子的穿透,對地核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可想而知,安詳和風險處於並存。為了規避風險,讓文明得以延續;拯救地球,或是再造一個地球,將是科學家探測宇宙的重大的使命。

科學家:再造一個新地球,或將變成現實

粒子穿越地球概念,圖片來源:網絡

在此背景下,流浪地球的概念,被科幻作家挖掘出來,搬上銀幕。以震撼的場面,讓許多夥伴相信,地球是可以搬走的。然而,經科學家嚴謹的分析得出,採用無數大功率的發動機搬走地球的方式,顯然沒有考慮到地球不自轉,會帶來哪些災難性的後果。因此,科幻終究只是一種大膽假設,而不能夠成為現實。

"

任何形式的生命都有其極限,地球天體也不例外,從誕生到現在,她已經有46億歲。如果把她的生命值定義為100億年,那麼當前的地球已經年過半百。一顆狀態處於走下坡路地星球,依舊需要面對來自太陽的諸多挑戰,以及無條件的接受來自宇宙空間物質粒子的穿透,對地核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可想而知,安詳和風險處於並存。為了規避風險,讓文明得以延續;拯救地球,或是再造一個地球,將是科學家探測宇宙的重大的使命。

科學家:再造一個新地球,或將變成現實

粒子穿越地球概念,圖片來源:網絡

在此背景下,流浪地球的概念,被科幻作家挖掘出來,搬上銀幕。以震撼的場面,讓許多夥伴相信,地球是可以搬走的。然而,經科學家嚴謹的分析得出,採用無數大功率的發動機搬走地球的方式,顯然沒有考慮到地球不自轉,會帶來哪些災難性的後果。因此,科幻終究只是一種大膽假設,而不能夠成為現實。

科學家:再造一個新地球,或將變成現實

動機系統推動地球流浪的效果,圖片來源:網絡

那麼,地球不能夠流浪,面對所處環境,難道只有順氣自然嗎?當然不!前陣子,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嫦娥之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再造一個地球,將是人類最佳的選擇。據他介紹,能夠供人類棲息的場所,只需要滿足三個條件即可,分別為:固態、液態、氣態。依據目前宇宙探測技術的級別,以及科學探測到的數據顯示,火星將是人類第二地球的最佳選擇。

"

任何形式的生命都有其極限,地球天體也不例外,從誕生到現在,她已經有46億歲。如果把她的生命值定義為100億年,那麼當前的地球已經年過半百。一顆狀態處於走下坡路地星球,依舊需要面對來自太陽的諸多挑戰,以及無條件的接受來自宇宙空間物質粒子的穿透,對地核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可想而知,安詳和風險處於並存。為了規避風險,讓文明得以延續;拯救地球,或是再造一個地球,將是科學家探測宇宙的重大的使命。

科學家:再造一個新地球,或將變成現實

粒子穿越地球概念,圖片來源:網絡

在此背景下,流浪地球的概念,被科幻作家挖掘出來,搬上銀幕。以震撼的場面,讓許多夥伴相信,地球是可以搬走的。然而,經科學家嚴謹的分析得出,採用無數大功率的發動機搬走地球的方式,顯然沒有考慮到地球不自轉,會帶來哪些災難性的後果。因此,科幻終究只是一種大膽假設,而不能夠成為現實。

科學家:再造一個新地球,或將變成現實

動機系統推動地球流浪的效果,圖片來源:網絡

那麼,地球不能夠流浪,面對所處環境,難道只有順氣自然嗎?當然不!前陣子,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嫦娥之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再造一個地球,將是人類最佳的選擇。據他介紹,能夠供人類棲息的場所,只需要滿足三個條件即可,分別為:固態、液態、氣態。依據目前宇宙探測技術的級別,以及科學探測到的數據顯示,火星將是人類第二地球的最佳選擇。

科學家:再造一個新地球,或將變成現實

未來人類的第二家園火星,圖片來源:網絡

選擇火星,目前是全球科學家比較公認可實現的星球移民理論框架。當然,除了宇航技術不能夠長途跋涉外;重點是火星很多狀態面貌和地球相似。她的自轉軸傾角為25.2°,地球為23.5°,其自轉一晝夜為24.66h,地球為24h。同時,火星擁有稀薄的以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層,這將為未來改造火星創造了有利條件。

"

任何形式的生命都有其極限,地球天體也不例外,從誕生到現在,她已經有46億歲。如果把她的生命值定義為100億年,那麼當前的地球已經年過半百。一顆狀態處於走下坡路地星球,依舊需要面對來自太陽的諸多挑戰,以及無條件的接受來自宇宙空間物質粒子的穿透,對地核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可想而知,安詳和風險處於並存。為了規避風險,讓文明得以延續;拯救地球,或是再造一個地球,將是科學家探測宇宙的重大的使命。

科學家:再造一個新地球,或將變成現實

粒子穿越地球概念,圖片來源:網絡

在此背景下,流浪地球的概念,被科幻作家挖掘出來,搬上銀幕。以震撼的場面,讓許多夥伴相信,地球是可以搬走的。然而,經科學家嚴謹的分析得出,採用無數大功率的發動機搬走地球的方式,顯然沒有考慮到地球不自轉,會帶來哪些災難性的後果。因此,科幻終究只是一種大膽假設,而不能夠成為現實。

科學家:再造一個新地球,或將變成現實

動機系統推動地球流浪的效果,圖片來源:網絡

那麼,地球不能夠流浪,面對所處環境,難道只有順氣自然嗎?當然不!前陣子,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嫦娥之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再造一個地球,將是人類最佳的選擇。據他介紹,能夠供人類棲息的場所,只需要滿足三個條件即可,分別為:固態、液態、氣態。依據目前宇宙探測技術的級別,以及科學探測到的數據顯示,火星將是人類第二地球的最佳選擇。

科學家:再造一個新地球,或將變成現實

未來人類的第二家園火星,圖片來源:網絡

選擇火星,目前是全球科學家比較公認可實現的星球移民理論框架。當然,除了宇航技術不能夠長途跋涉外;重點是火星很多狀態面貌和地球相似。她的自轉軸傾角為25.2°,地球為23.5°,其自轉一晝夜為24.66h,地球為24h。同時,火星擁有稀薄的以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層,這將為未來改造火星創造了有利條件。

科學家:再造一個新地球,或將變成現實

實驗中的大氣輻射效應,圖片來源:Nature

7月19日,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和愛丁堡大學的科研團隊,在《自然●天文學》上發表改造火星的方案。據論文披露,可以利用2-3釐米厚的二氧化硅氣凝膠改造火星的大氣層環境,即可實現良好的光合作用,還能夠阻止有害紫外線的輻射,並可長期維持火星上面的液態水不幹涸。這些條件的實現,就能夠在火星上培育生命,既能創造可再生的生態環境。

"

任何形式的生命都有其極限,地球天體也不例外,從誕生到現在,她已經有46億歲。如果把她的生命值定義為100億年,那麼當前的地球已經年過半百。一顆狀態處於走下坡路地星球,依舊需要面對來自太陽的諸多挑戰,以及無條件的接受來自宇宙空間物質粒子的穿透,對地核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可想而知,安詳和風險處於並存。為了規避風險,讓文明得以延續;拯救地球,或是再造一個地球,將是科學家探測宇宙的重大的使命。

科學家:再造一個新地球,或將變成現實

粒子穿越地球概念,圖片來源:網絡

在此背景下,流浪地球的概念,被科幻作家挖掘出來,搬上銀幕。以震撼的場面,讓許多夥伴相信,地球是可以搬走的。然而,經科學家嚴謹的分析得出,採用無數大功率的發動機搬走地球的方式,顯然沒有考慮到地球不自轉,會帶來哪些災難性的後果。因此,科幻終究只是一種大膽假設,而不能夠成為現實。

科學家:再造一個新地球,或將變成現實

動機系統推動地球流浪的效果,圖片來源:網絡

那麼,地球不能夠流浪,面對所處環境,難道只有順氣自然嗎?當然不!前陣子,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嫦娥之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再造一個地球,將是人類最佳的選擇。據他介紹,能夠供人類棲息的場所,只需要滿足三個條件即可,分別為:固態、液態、氣態。依據目前宇宙探測技術的級別,以及科學探測到的數據顯示,火星將是人類第二地球的最佳選擇。

科學家:再造一個新地球,或將變成現實

未來人類的第二家園火星,圖片來源:網絡

選擇火星,目前是全球科學家比較公認可實現的星球移民理論框架。當然,除了宇航技術不能夠長途跋涉外;重點是火星很多狀態面貌和地球相似。她的自轉軸傾角為25.2°,地球為23.5°,其自轉一晝夜為24.66h,地球為24h。同時,火星擁有稀薄的以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層,這將為未來改造火星創造了有利條件。

科學家:再造一個新地球,或將變成現實

實驗中的大氣輻射效應,圖片來源:Nature

7月19日,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和愛丁堡大學的科研團隊,在《自然●天文學》上發表改造火星的方案。據論文披露,可以利用2-3釐米厚的二氧化硅氣凝膠改造火星的大氣層環境,即可實現良好的光合作用,還能夠阻止有害紫外線的輻射,並可長期維持火星上面的液態水不幹涸。這些條件的實現,就能夠在火星上培育生命,既能創造可再生的生態環境。

科學家:再造一個新地球,或將變成現實

好奇號公佈的火星表面,圖片來源:NASA

目前,科學家的整體思路:把火星改造後,大氣濃度和氧氣也會逐步提高,植物逐漸增多,原本黃紅色的星球表面,開始變綠,成為一顆換新的地球。屆時,進入火星的人類,將不再需要穿厚重的太空服。

微信號:215128930

參考資料: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0-019-0813-0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