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拳騎士:第十七黨衛軍“古茲·馮·伯利辛根”裝甲擲彈兵師

黨衛軍作為德意志第三帝國重要的武裝力量活躍於二戰戰場的各個角落,他們以帥氣的軍服、與眾不同的建制成為二戰諸多軍迷追捧的對象。雖然與德國正式的武裝力量國防軍相比,黨衛軍只能算作是納粹黨的“私黨”武裝,但在希特勒所領導的納粹黨上臺之後,這一點就不再是限制黨衛軍擴充發展的阻礙因素。

在黨衛軍全國領袖希姆萊的不懈努力之下,作為納粹黨的“私黨武裝”的黨衛軍從希特勒的“御林軍”逐漸演變成為德意志第三帝國的與國防軍並駕齊驅的中堅力量。整個二戰期間武裝黨衛軍的總兵力接近60萬人,共籌建45個師,實際建設完成的有38個師。


鐵拳騎士:第十七黨衛軍“古茲·馮·伯利辛根”裝甲擲彈兵師

黨衛軍“古茲·馮·伯利辛根”師師徽

1943年,德軍在蘇聯陷入戰爭泥潭,大量的精銳部隊在斯大林格勒的戰役中被消耗殆盡,而在另一邊以美國為首的盟軍正枕戈待旦,準備在歐洲登陸開闢第二戰場將德國拉入兩線作戰的被動境地。

在此背景下,德軍新建了大量黨衛軍部隊,比如第九黨衛軍“霍亨施道芬”裝甲師、第十黨衛軍“弗倫茨貝格”裝甲師以及第十二“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等,這些部隊都是為了防範盟軍可能出現的歐洲登陸而組建的新軍。

今天要說的第十七黨衛軍“古茲·馮·伯利辛根”裝甲擲彈兵師也是在該背景下以戰略預備隊的名義組建的黨衛軍第十七序列裝甲擲彈兵師。

鐵拳騎士:第十七黨衛軍“古茲·馮·伯利辛根”裝甲擲彈兵師

1943年10月,該師與法國南部圖爾訓練基地正式組建,人員以德國預備役兵源為主再加上歐洲德裔志願兵構成。該師組建初期計劃招募兩個擲彈兵團、一個炮兵團,滿編19700人,但在當時的情況德國軍隊無論在境內還是境外都無法招募足夠的兵源,第十七師的處境也一樣。

該師的招募訓練工作一直持續到盟軍諾曼底戰役爆發時才正式終止,此時開赴戰場的第十七師擁有士兵17300人,這在當時基本屬於滿編的師級建制,但是該師嚴重缺乏摩托化裝備,該師雖然編制為裝甲擲彈兵師,但是該師的機械化設備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補充。直至該師投入諾曼底戰場,該師部分非主力營的摩托化設備僅有不燒油的自行車。

希姆萊為該師賦予了一個特別的名字,“古茲·馮·伯利辛根”,16世紀的一位法蘭克尼亞騎士,農民戰爭的領袖。該師也以該騎士獨特的鐵質假肢手臂作為師徽,因此也被稱作“鐵拳騎士”師。

鐵拳騎士:第十七黨衛軍“古茲·馮·伯利辛根”裝甲擲彈兵師

1944年6月,諾曼底戰役爆發,該師奉命前往諾曼底地區與盟軍交戰,但是因為德軍高層判斷失誤盟軍的登陸地點導致該師所處位置距離諾曼底有一定的距離,在命令下達之後缺乏機動裝備的該師利用了整整兩天時間只有先頭部隊抵達了諾曼底前線,然而只有自行車的擲彈兵營還在騎車的路上。

6月11日,該師主力陸續抵達卡朗唐,駐守該地區的德軍部隊在盟軍強大的攻勢下損失嚴重被迫放棄陣地,該師接到奪取陣地的命令。“古茲·馮·伯利辛根”師立刻組織反擊,但是此時該師正面的美軍無論在人數還是火力上都佔有絕對的優勢。但該師並未放棄奪回陣地的計劃,在主力擲彈兵營的微弱的局部優勢下該師向美軍的陣地展開猛攻。

美軍迅速調集大量的航空火力與火炮對該師的反擊給予壓制,該師唯一的主力營在進攻的第一日即完全喪失戰鬥力。無奈之下該師臨時構建陣地與美軍相持作戰。

鐵拳騎士:第十七黨衛軍“古茲·馮·伯利辛根”裝甲擲彈兵師

8月,該師剩餘兵力與其他德軍混編成戰鬥群並再次向美軍發動反擊,與此前一樣盟軍以強大的炮火優勢再次擊退德軍的反擊並將將該師與其他德國部隊一起包圍在法萊斯區域。

從獵手變成了獵物,該師立刻組織突圍,因為缺乏機動裝備該師的突圍並不順利,在付出了一定代價之後至9月該師終於順利撤至後方休整,在補充了一定數量的人員裝備之後該師重新形成戰鬥力調往梅斯防線。

9月初,該師在梅斯防線與美軍激烈交戰,在戰鬥中面對佔有優勢的盟軍,該師在戰鬥初期不斷嘗試防守反擊的打法,利用該師的局部優勢對美軍的戰略高地與橋頭堡陣地實施反突擊,打亂了美軍的部署,但該師也在美軍優勢的火力下付出了較大代價。

隨著美軍增援力量的越發強大,該師不得不轉入全面的防禦作戰。此後美軍利用優勢兵力對該師防守的阿爾納維爾橋頭堡陣地發動強力突襲,雖然該師面對佔據壓倒性優勢的美軍坦克集團依然頑強抗擊。但在美軍絕對的火力優勢下陣地防禦被摧毀,傷亡極大該師被迫退至賽裡河休整補充。

鐵拳騎士:第十七黨衛軍“古茲·馮·伯利辛根”裝甲擲彈兵師

1945年3月,“古茲·馮·伯利辛根”師在烏特韋勒向進逼的美軍發起戰術反擊,在戰鬥初期該師擊退正面美軍一個營的防禦,但在美軍隨後的火力反擊下該師損失了一個營的裝甲車裝備。此後該師奉命撤回萊茵河東安構建新的防線,在撤退戰中該師師長在戰鬥中陣亡。

4月,該師撤往歐登瓦德建立新的防線,此時該師雖然保有基本建制但該師人員損失過半,武器裝備因為沒有得到補充已經無法滿足基礎作戰的需要。美軍裝甲師隨後對該師駐守的防線發動進攻,該師在裝備不足的情況之下頑強抵抗並通過堅決的反擊打穿了美軍增援部隊對該師的包圍。

“古茲·馮·伯利辛根”師從美軍包圍中突圍至紐倫堡構築防禦陣地,但美軍尾隨而至持續對該師發動大規模炮火急襲。在盟軍壓倒性的炮火下,該師損失極大再次被迫撤出陣地,此時該師已經不足3000人且損失了所有的裝甲武器,已完全喪失戰鬥力。

1945年5月,柏林陷落法西斯覆亡,“古茲·馮·伯利辛根”師在阿琴塞向美軍投降。該師因為沒有屠戮平民與戰俘的行為因此在戰後也沒有被清算。

鐵拳騎士:第十七黨衛軍“古茲·馮·伯利辛根”裝甲擲彈兵師

“古茲·馮·伯利辛根”裝甲擲彈兵師作為黨衛軍預備隊性質的武裝力量,雖然是裝甲擲彈兵師的建制但直到戰爭末期該師也並未實現全師的摩托化升級。因此該師的戰鬥力也大打折扣,與其他黨衛軍裝甲擲彈兵師,比如“警察”師相比要遜色許多。

但該師的戰鬥意志在黨衛軍的諸多部隊中無異於是相當優秀的,該師主要應對西線盟軍,在面對盟軍優勢的火力與兵力的情況下,該師依然能夠做到主動出擊,對盟軍堅固的防線實施有效的打擊,踐行“進攻是最好的防守”的戰術理念,雖然因為實力不濟並未在戰鬥中取得精彩的戰績,但該師在戰鬥的反擊意識無愧於該師“鐵拳騎士”的名頭,不辱“古茲·馮·伯利辛根”的稱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