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湊的志願師:第十八黨衛軍“霍斯特·維瑟爾”志願裝甲擲彈兵師

黨衛軍作為德意志第三帝國重要的武裝力量活躍於二戰戰場的各個角落,他們以帥氣的軍服、與眾不同的建制成為二戰諸多軍迷追捧的對象。雖然與德國正式的武裝力量國防軍相比,黨衛軍只能算作是納粹黨的“私黨”武裝,但在希特勒所領導的納粹黨上臺之後,這一點就不再是限制黨衛軍擴充發展的阻礙因素。

在黨衛軍全國領袖希姆萊的不懈努力之下,作為納粹黨的“私黨武裝”的黨衛軍從希特勒的“御林軍”逐漸演變成為德意志第三帝國的與國防軍並駕齊驅的中堅力量。整個二戰期間武裝黨衛軍的總兵力接近60萬人,共籌建45個師,實際建設完成的有38個師。


拼湊的志願師:第十八黨衛軍“霍斯特·維瑟爾”志願裝甲擲彈兵師

黨衛軍第“霍斯特·維瑟爾”師師徽

1944年的二戰戰場,德國已經喪失開戰之處的幾乎所有優勢,蘇聯已經完全佔據了東線戰場主動權,而盟軍也做好了在當年在諾曼底登陸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的準備。

希特勒盡其所能的想要挽回敗局,雖然這已經不可能。但是在這一年希特勒瘋狂的擴充黨衛軍部隊,做最後的垂死掙扎。

1941年1月,希特勒命令黨衛軍領袖希姆萊建立了以“衝鋒隊”志願者為主體的黨衛軍第十八“霍斯特·維瑟爾”志願裝甲擲彈兵師。原計劃建立兩支衝鋒隊師構建新的裝甲擲彈兵軍,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未能成行。

拼湊的志願師:第十八黨衛軍“霍斯特·維瑟爾”志願裝甲擲彈兵師

第十八師的建立需要解釋兩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點,衝鋒隊,衝鋒隊在納粹黨的誕生初期是納粹唯一的武裝力量,最初的黨衛隊只是衝鋒隊的分支,後來納粹黨獲取了德國政權,衝鋒隊也因此成為僅次於德國國防軍之外最大的德國武裝力量。但是隨著權利的越來越大,衝鋒隊與國防軍、衝鋒隊與希特勒本人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也大。

三方的矛盾終於在1934年6月30日爆發,當日以黨衛隊為主體的武裝力量發動了針對衝鋒隊首腦的“長劍之夜”行動,在6月30日至7月2日的三天時間裡,納粹政權對衝鋒隊首腦進行了一系列的“清洗”,衝鋒隊領導層被大量處決,而多大300萬的衝鋒隊員被國防軍與黨衛軍吸納,雖然衝鋒隊依然保持著與黨衛軍並立,但是此時的衝鋒隊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

第二點,霍斯特·維瑟爾,納粹黨早期領導者之一。他創作了《旗幟高揚》被納粹黨定為官方第二國歌,並因此成為衝鋒隊上層的活躍人物。後於1930年2月在於共產黨人的衝突中被射傷後傷重不治。他死後被納粹塑造為一位“英雄”式的人物,黨衛軍第十八師,希特勒決定以其的名字命名。

拼湊的志願師:第十八黨衛軍“霍斯特·維瑟爾”志願裝甲擲彈兵師

雖然同是納粹武裝,但是黨衛軍與衝鋒隊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因此希姆萊並沒有以衝鋒隊為基礎而是以黨衛軍第1摩托化旅為基礎配以部分衝鋒隊預備役人員建立黨衛軍第十八裝甲擲彈兵師。

1944年3月,建制不全的該師部署於匈牙利繼續招募補充人員,在此期間匈牙利有傾向盟軍和談的舉動,希特勒命令德軍佔領匈牙利,隨後該師參與佔領匈牙利的“瑪格麗特”行動,在戰鬥中匈牙利並未作出實質性抵抗,該師也為參與激烈交戰。

1944年6月該師以不健全的建制與半補充的裝備開赴烏克蘭,抵擋西進的蘇軍烏克蘭集團軍,雙方在利沃夫區域發生激烈交戰。蘇軍依靠強大的坦克集團對該師陣地發動衝鋒,雖然該師積極抵抗但是在蘇軍壓倒性的優勢下該師不得不放棄陣地後撤。

9月,捷克斯洛伐克發生了由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委員會領導的起義,該起義建立積極的軍事計劃並得到了2.4萬捷克斯洛伐克士兵的響應。捷克斯洛伐克親德政府請求德國鎮壓該次聲勢浩大的起義。

拼湊的志願師:第十八黨衛軍“霍斯特·維瑟爾”志願裝甲擲彈兵師

10月,“豪斯特·威塞”師與其他七個精銳的德國師被送到了捷克斯洛伐克鎮壓當地的民族起義。雙方圍繞捷克斯洛伐克起義中心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周圍發生激烈交戰,在起義軍的頑強抵抗下“豪斯特·威塞”師付出了重大傷亡。

10月28日,經過血戰德軍黨衛軍部隊佔領班斯卡·比斯特里察,捷克斯洛伐克起義失敗,剩餘力量轉入山區開展游擊戰爭。在斯洛伐克的戰鬥中“豪斯特·威塞”師因為缺乏訓練暴露出戰鬥素質較差的弱點,該師在面對起義軍的頑強抗擊損失嚴重,不得不進行補充休整。

10月底,蘇聯烏克蘭第2方面軍向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發動進攻,布達佩斯戰役打響。“豪斯特·威塞”師緊急趕往匈牙利於布達佩斯外圍構築防線阻擋蘇軍。

拼湊的志願師:第十八黨衛軍“霍斯特·維瑟爾”志願裝甲擲彈兵師

蘇軍積蓄力量對“豪斯特·威塞”師防守的外圍防線發動強力突襲,在裝甲集團的衝鋒下對該師正面造成巨大的防守壓力。面對佔據絕對優勢的蘇軍,該師依然頑強作戰堅守防線,在蘇軍進攻鋒芒的三天內雖然該師付出了重大的傷亡,但防線並未崩潰,蘇軍的分割包圍的戰略目的也未能實現。

12月,蘇聯烏克蘭方面軍從其他方向突破完成對布達佩斯德軍集團的合圍,處於外圍作戰的“豪斯特·威塞”師僥倖的從布達佩斯的前線退至斯洛伐克,並在西里西亞區域與尾隨而至的蘇軍交戰。

1945年4月,該師在捷克斯洛伐克被蘇軍包圍,缺乏重型裝備的“霍斯特·維瑟爾”師根本無力打破蘇軍的包圍,在堅守了一個月後,該師最後的防線被蘇軍突破。該師部分匈牙利成員向蘇軍投降,德軍部分幾乎全部戰死。

拼湊的志願師:第十八黨衛軍“霍斯特·維瑟爾”志願裝甲擲彈兵師

“霍斯特·維瑟爾”志願裝甲擲彈兵師作為戰爭後期納粹拼湊的戰鬥部隊,在組建之初計劃由衝鋒隊組建,但面對已經名存實亡的衝鋒隊這樣的組建計劃顯然是不現實的。希姆萊於是將該師的組成人員轉向德國的“不穩定”盟友匈牙利,籍以匈牙利人補充建制。但即便如此該師也並未滿編,裝備補充也與正規裝甲擲彈兵師有非常大的差距。

在戰鬥中該師因為訓練不足缺乏戰鬥經驗,但是後期該師補充進大量其他潰散的部隊,提升了該師的戰鬥力也提高了該師的戰鬥意志。在匈牙利戰場之後的該師得到了很大的成長。在布達佩斯的外圍戰鬥中,該師面對優勢的蘇軍依然可以做到頑強阻擊,這對於這樣一直拼湊的部隊來說十分的難能可貴。雖然從組建到覆亡該師都從未真正的以完整建制加入戰鬥,甚至於該師長期處於打打補補、補補打打的循環之中,但是該師在戰爭後期面對優勢的蘇軍依然能夠堅持抵抗,稱得上是拼湊起來的頑強部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