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釣魚 眼鏡哥說魚 2019-08-12
"

萬事萬物都存在矛盾,這個世界其實就是由各種矛盾所組成的。在臺釣中也充滿著各種矛盾,這些矛盾也正是臺釣的難點和精髓所在。臺釣中的很多元素就好比是一個天秤,在大多數時候我們必須根據具體的魚情在兩個極端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當然,在少數時候我們也有可能選擇更偏向極端的釣法,但無論我們如何選擇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之分,針對具體魚情的合適性才是釣魚人應該充分考慮的選擇標準。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用辯證的態度去對待釣魚這件事,根據具體的魚情在各種矛盾之間尋找最合適的平衡點。

"

萬事萬物都存在矛盾,這個世界其實就是由各種矛盾所組成的。在臺釣中也充滿著各種矛盾,這些矛盾也正是臺釣的難點和精髓所在。臺釣中的很多元素就好比是一個天秤,在大多數時候我們必須根據具體的魚情在兩個極端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當然,在少數時候我們也有可能選擇更偏向極端的釣法,但無論我們如何選擇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之分,針對具體魚情的合適性才是釣魚人應該充分考慮的選擇標準。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用辯證的態度去對待釣魚這件事,根據具體的魚情在各種矛盾之間尋找最合適的平衡點。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一)魚竿中的矛盾

每一支魚竿都擁有不同的重量、長度和軟硬度。長度更長的魚竿能夠釣得更遠,幫助釣魚人佔據先機,中魚的機會也更多,但同時操作起來卻更為繁瑣,相比之下短竿的操作更輕鬆。魚竿的重量也同樣存在矛盾之處,竿壁越厚的魚竿重量越大,雖然操作費力,但魚竿的強度卻更大,遇到大魚時不容易出現斷竿現象,相反,輕便的魚竿雖然在操作上很省力,但是強度遠遠不及重量大的魚竿,在遇到大魚時更容易出現斷竿的現象。

此外,每一支魚竿都有不同的軟硬度,軟竿能夠對釣線起到保護作用,在遛魚過程中藉助魚竿的韌性來分擔魚逃竄時產生的拉力,但是軟竿無法快速消耗魚的體力,遛魚時間較長,並且軟竿很難將魚控制在小範圍之內。硬竿對釣線的保護作用較差,在遛魚時會有更多的拉力被釣線所承受,但是硬竿能夠快速消耗魚的體力,縮短遛魚時間,並且在遛魚的過程中控魚更輕鬆。

"

萬事萬物都存在矛盾,這個世界其實就是由各種矛盾所組成的。在臺釣中也充滿著各種矛盾,這些矛盾也正是臺釣的難點和精髓所在。臺釣中的很多元素就好比是一個天秤,在大多數時候我們必須根據具體的魚情在兩個極端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當然,在少數時候我們也有可能選擇更偏向極端的釣法,但無論我們如何選擇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之分,針對具體魚情的合適性才是釣魚人應該充分考慮的選擇標準。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用辯證的態度去對待釣魚這件事,根據具體的魚情在各種矛盾之間尋找最合適的平衡點。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一)魚竿中的矛盾

每一支魚竿都擁有不同的重量、長度和軟硬度。長度更長的魚竿能夠釣得更遠,幫助釣魚人佔據先機,中魚的機會也更多,但同時操作起來卻更為繁瑣,相比之下短竿的操作更輕鬆。魚竿的重量也同樣存在矛盾之處,竿壁越厚的魚竿重量越大,雖然操作費力,但魚竿的強度卻更大,遇到大魚時不容易出現斷竿現象,相反,輕便的魚竿雖然在操作上很省力,但是強度遠遠不及重量大的魚竿,在遇到大魚時更容易出現斷竿的現象。

此外,每一支魚竿都有不同的軟硬度,軟竿能夠對釣線起到保護作用,在遛魚過程中藉助魚竿的韌性來分擔魚逃竄時產生的拉力,但是軟竿無法快速消耗魚的體力,遛魚時間較長,並且軟竿很難將魚控制在小範圍之內。硬竿對釣線的保護作用較差,在遛魚時會有更多的拉力被釣線所承受,但是硬竿能夠快速消耗魚的體力,縮短遛魚時間,並且在遛魚的過程中控魚更輕鬆。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二)浮漂中的矛盾

浮漂所包含的參數很多,例如:重量、長度、吃鉛量、尾徑等等,在這些參數中也同樣存在著很多的矛盾。

浮漂的吃鉛量越大,浮漂本身的靈敏度就越低,但是浮漂的吃鉛量越小就越不容易將主線繃直,會導致主線的靈敏度降低,所以在臺釣中,我們通常都會使用吃鉛量偏大一些的浮漂,只有遇到魚的活性較低,吃口較輕時才會選擇吃鉛量較小的浮漂。

浮漂本身的靈敏度與浮漂的重量也有很大關係,自重較輕的浮漂靈敏度較高。但是浮漂本身的重量很大一部分來自浮漂表層塗刷的油漆,如果過度追求減輕浮漂自重,油漆層就不能太厚,這樣一來浮漂的耐用性又會受到很大影響,在使用過程中浮漂與魚竿或其他堅硬物體發生碰撞後損壞的概率會大幅增加。相反,過度追求浮漂的耐用性,在製作浮漂時刷上很厚的油漆,則必然導致浮漂自重增加,從而使得浮漂的靈敏度降低。

浮漂漂尾的粗細可以用尾徑來表示,尾徑越大視覺效果越清晰,但是尾徑越大浮漂出現的信號幅度也就越弱。

"

萬事萬物都存在矛盾,這個世界其實就是由各種矛盾所組成的。在臺釣中也充滿著各種矛盾,這些矛盾也正是臺釣的難點和精髓所在。臺釣中的很多元素就好比是一個天秤,在大多數時候我們必須根據具體的魚情在兩個極端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當然,在少數時候我們也有可能選擇更偏向極端的釣法,但無論我們如何選擇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之分,針對具體魚情的合適性才是釣魚人應該充分考慮的選擇標準。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用辯證的態度去對待釣魚這件事,根據具體的魚情在各種矛盾之間尋找最合適的平衡點。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一)魚竿中的矛盾

每一支魚竿都擁有不同的重量、長度和軟硬度。長度更長的魚竿能夠釣得更遠,幫助釣魚人佔據先機,中魚的機會也更多,但同時操作起來卻更為繁瑣,相比之下短竿的操作更輕鬆。魚竿的重量也同樣存在矛盾之處,竿壁越厚的魚竿重量越大,雖然操作費力,但魚竿的強度卻更大,遇到大魚時不容易出現斷竿現象,相反,輕便的魚竿雖然在操作上很省力,但是強度遠遠不及重量大的魚竿,在遇到大魚時更容易出現斷竿的現象。

此外,每一支魚竿都有不同的軟硬度,軟竿能夠對釣線起到保護作用,在遛魚過程中藉助魚竿的韌性來分擔魚逃竄時產生的拉力,但是軟竿無法快速消耗魚的體力,遛魚時間較長,並且軟竿很難將魚控制在小範圍之內。硬竿對釣線的保護作用較差,在遛魚時會有更多的拉力被釣線所承受,但是硬竿能夠快速消耗魚的體力,縮短遛魚時間,並且在遛魚的過程中控魚更輕鬆。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二)浮漂中的矛盾

浮漂所包含的參數很多,例如:重量、長度、吃鉛量、尾徑等等,在這些參數中也同樣存在著很多的矛盾。

浮漂的吃鉛量越大,浮漂本身的靈敏度就越低,但是浮漂的吃鉛量越小就越不容易將主線繃直,會導致主線的靈敏度降低,所以在臺釣中,我們通常都會使用吃鉛量偏大一些的浮漂,只有遇到魚的活性較低,吃口較輕時才會選擇吃鉛量較小的浮漂。

浮漂本身的靈敏度與浮漂的重量也有很大關係,自重較輕的浮漂靈敏度較高。但是浮漂本身的重量很大一部分來自浮漂表層塗刷的油漆,如果過度追求減輕浮漂自重,油漆層就不能太厚,這樣一來浮漂的耐用性又會受到很大影響,在使用過程中浮漂與魚竿或其他堅硬物體發生碰撞後損壞的概率會大幅增加。相反,過度追求浮漂的耐用性,在製作浮漂時刷上很厚的油漆,則必然導致浮漂自重增加,從而使得浮漂的靈敏度降低。

浮漂漂尾的粗細可以用尾徑來表示,尾徑越大視覺效果越清晰,但是尾徑越大浮漂出現的信號幅度也就越弱。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三)調釣中的矛盾

我在此前的文章中曾經說過,調釣所調整的其實就是兩大因素:子線彎曲程度和剩餘浮力大小。之所以說調釣過程中存在矛盾,其實就是指子線彎曲程度與剩餘浮力之間的矛盾。

首先我們要明白,子線彎曲程度越小靈敏度越高,剩餘浮力越小靈敏度越高。但是剩餘浮力會隨著子線彎曲程度的減小而增大,這就是矛盾所在。不少釣魚人總認為在釣底的時候,讓子線呈現出完全繃直的狀態,也就是一餌離底一餌輕觸底時靈敏度是最高的,其實這就是典型的忽略了剩餘浮力的作用。在這種狀態下,剩餘浮力非常大,反而會對魚咬鉤造成障礙,導致魚吞鉤困難。同時,剩餘浮力還會抵消一部分魚咬鉤拉動浮漂的力量,導致浮漂信號模糊。所以,調釣中最靈敏的狀態是調低目釣更低目,例如調4釣2,調3釣1等等。採用這樣的調釣方法,既能夠保證子線儘量繃直,同時剩餘浮力也不會過大。

"

萬事萬物都存在矛盾,這個世界其實就是由各種矛盾所組成的。在臺釣中也充滿著各種矛盾,這些矛盾也正是臺釣的難點和精髓所在。臺釣中的很多元素就好比是一個天秤,在大多數時候我們必須根據具體的魚情在兩個極端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當然,在少數時候我們也有可能選擇更偏向極端的釣法,但無論我們如何選擇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之分,針對具體魚情的合適性才是釣魚人應該充分考慮的選擇標準。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用辯證的態度去對待釣魚這件事,根據具體的魚情在各種矛盾之間尋找最合適的平衡點。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一)魚竿中的矛盾

每一支魚竿都擁有不同的重量、長度和軟硬度。長度更長的魚竿能夠釣得更遠,幫助釣魚人佔據先機,中魚的機會也更多,但同時操作起來卻更為繁瑣,相比之下短竿的操作更輕鬆。魚竿的重量也同樣存在矛盾之處,竿壁越厚的魚竿重量越大,雖然操作費力,但魚竿的強度卻更大,遇到大魚時不容易出現斷竿現象,相反,輕便的魚竿雖然在操作上很省力,但是強度遠遠不及重量大的魚竿,在遇到大魚時更容易出現斷竿的現象。

此外,每一支魚竿都有不同的軟硬度,軟竿能夠對釣線起到保護作用,在遛魚過程中藉助魚竿的韌性來分擔魚逃竄時產生的拉力,但是軟竿無法快速消耗魚的體力,遛魚時間較長,並且軟竿很難將魚控制在小範圍之內。硬竿對釣線的保護作用較差,在遛魚時會有更多的拉力被釣線所承受,但是硬竿能夠快速消耗魚的體力,縮短遛魚時間,並且在遛魚的過程中控魚更輕鬆。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二)浮漂中的矛盾

浮漂所包含的參數很多,例如:重量、長度、吃鉛量、尾徑等等,在這些參數中也同樣存在著很多的矛盾。

浮漂的吃鉛量越大,浮漂本身的靈敏度就越低,但是浮漂的吃鉛量越小就越不容易將主線繃直,會導致主線的靈敏度降低,所以在臺釣中,我們通常都會使用吃鉛量偏大一些的浮漂,只有遇到魚的活性較低,吃口較輕時才會選擇吃鉛量較小的浮漂。

浮漂本身的靈敏度與浮漂的重量也有很大關係,自重較輕的浮漂靈敏度較高。但是浮漂本身的重量很大一部分來自浮漂表層塗刷的油漆,如果過度追求減輕浮漂自重,油漆層就不能太厚,這樣一來浮漂的耐用性又會受到很大影響,在使用過程中浮漂與魚竿或其他堅硬物體發生碰撞後損壞的概率會大幅增加。相反,過度追求浮漂的耐用性,在製作浮漂時刷上很厚的油漆,則必然導致浮漂自重增加,從而使得浮漂的靈敏度降低。

浮漂漂尾的粗細可以用尾徑來表示,尾徑越大視覺效果越清晰,但是尾徑越大浮漂出現的信號幅度也就越弱。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三)調釣中的矛盾

我在此前的文章中曾經說過,調釣所調整的其實就是兩大因素:子線彎曲程度和剩餘浮力大小。之所以說調釣過程中存在矛盾,其實就是指子線彎曲程度與剩餘浮力之間的矛盾。

首先我們要明白,子線彎曲程度越小靈敏度越高,剩餘浮力越小靈敏度越高。但是剩餘浮力會隨著子線彎曲程度的減小而增大,這就是矛盾所在。不少釣魚人總認為在釣底的時候,讓子線呈現出完全繃直的狀態,也就是一餌離底一餌輕觸底時靈敏度是最高的,其實這就是典型的忽略了剩餘浮力的作用。在這種狀態下,剩餘浮力非常大,反而會對魚咬鉤造成障礙,導致魚吞鉤困難。同時,剩餘浮力還會抵消一部分魚咬鉤拉動浮漂的力量,導致浮漂信號模糊。所以,調釣中最靈敏的狀態是調低目釣更低目,例如調4釣2,調3釣1等等。採用這樣的調釣方法,既能夠保證子線儘量繃直,同時剩餘浮力也不會過大。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四)釣線中的矛盾

我們都知道,釣線越粗強度越大,越不容易切線跑魚,但是釣線越粗越對魚咬鉤時形成的阻礙也會越大。這種矛盾在釣生口魚的時候尚不明顯,因為生口魚吞鉤乾脆,即使用稍粗一點的釣線也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是在釣體型較大,並且吃口較輕的輕口魚和滑口魚時,就需要我們採用較為極端的釣法了,也就是使用細線去搏大魚。這是因為魚口較輕或者是魚口較滑時,釣線對魚嘴的阻礙作用會非常明顯,使用較粗的釣線非常容易導致魚無法順利吞鉤,相比之下如果使用較細的釣線,至少首先確保魚能夠順利吞鉤,雖然在遛魚的過程中有切線的風險,但可以通過熟練的遛魚手法去化解。

在海釣以及路亞釣中經常使用PE線,也就是釣魚人俗稱的“編織線”,這種釣線雖然強度較高,但受到釣線本身的材質影響,線體過於柔軟,在臺釣中使用靈敏度較低的缺陷會顯露無疑。所以,PE釣線和尼龍釣線之間也存在了不可兼顧的矛盾。

"

萬事萬物都存在矛盾,這個世界其實就是由各種矛盾所組成的。在臺釣中也充滿著各種矛盾,這些矛盾也正是臺釣的難點和精髓所在。臺釣中的很多元素就好比是一個天秤,在大多數時候我們必須根據具體的魚情在兩個極端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當然,在少數時候我們也有可能選擇更偏向極端的釣法,但無論我們如何選擇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之分,針對具體魚情的合適性才是釣魚人應該充分考慮的選擇標準。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用辯證的態度去對待釣魚這件事,根據具體的魚情在各種矛盾之間尋找最合適的平衡點。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一)魚竿中的矛盾

每一支魚竿都擁有不同的重量、長度和軟硬度。長度更長的魚竿能夠釣得更遠,幫助釣魚人佔據先機,中魚的機會也更多,但同時操作起來卻更為繁瑣,相比之下短竿的操作更輕鬆。魚竿的重量也同樣存在矛盾之處,竿壁越厚的魚竿重量越大,雖然操作費力,但魚竿的強度卻更大,遇到大魚時不容易出現斷竿現象,相反,輕便的魚竿雖然在操作上很省力,但是強度遠遠不及重量大的魚竿,在遇到大魚時更容易出現斷竿的現象。

此外,每一支魚竿都有不同的軟硬度,軟竿能夠對釣線起到保護作用,在遛魚過程中藉助魚竿的韌性來分擔魚逃竄時產生的拉力,但是軟竿無法快速消耗魚的體力,遛魚時間較長,並且軟竿很難將魚控制在小範圍之內。硬竿對釣線的保護作用較差,在遛魚時會有更多的拉力被釣線所承受,但是硬竿能夠快速消耗魚的體力,縮短遛魚時間,並且在遛魚的過程中控魚更輕鬆。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二)浮漂中的矛盾

浮漂所包含的參數很多,例如:重量、長度、吃鉛量、尾徑等等,在這些參數中也同樣存在著很多的矛盾。

浮漂的吃鉛量越大,浮漂本身的靈敏度就越低,但是浮漂的吃鉛量越小就越不容易將主線繃直,會導致主線的靈敏度降低,所以在臺釣中,我們通常都會使用吃鉛量偏大一些的浮漂,只有遇到魚的活性較低,吃口較輕時才會選擇吃鉛量較小的浮漂。

浮漂本身的靈敏度與浮漂的重量也有很大關係,自重較輕的浮漂靈敏度較高。但是浮漂本身的重量很大一部分來自浮漂表層塗刷的油漆,如果過度追求減輕浮漂自重,油漆層就不能太厚,這樣一來浮漂的耐用性又會受到很大影響,在使用過程中浮漂與魚竿或其他堅硬物體發生碰撞後損壞的概率會大幅增加。相反,過度追求浮漂的耐用性,在製作浮漂時刷上很厚的油漆,則必然導致浮漂自重增加,從而使得浮漂的靈敏度降低。

浮漂漂尾的粗細可以用尾徑來表示,尾徑越大視覺效果越清晰,但是尾徑越大浮漂出現的信號幅度也就越弱。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三)調釣中的矛盾

我在此前的文章中曾經說過,調釣所調整的其實就是兩大因素:子線彎曲程度和剩餘浮力大小。之所以說調釣過程中存在矛盾,其實就是指子線彎曲程度與剩餘浮力之間的矛盾。

首先我們要明白,子線彎曲程度越小靈敏度越高,剩餘浮力越小靈敏度越高。但是剩餘浮力會隨著子線彎曲程度的減小而增大,這就是矛盾所在。不少釣魚人總認為在釣底的時候,讓子線呈現出完全繃直的狀態,也就是一餌離底一餌輕觸底時靈敏度是最高的,其實這就是典型的忽略了剩餘浮力的作用。在這種狀態下,剩餘浮力非常大,反而會對魚咬鉤造成障礙,導致魚吞鉤困難。同時,剩餘浮力還會抵消一部分魚咬鉤拉動浮漂的力量,導致浮漂信號模糊。所以,調釣中最靈敏的狀態是調低目釣更低目,例如調4釣2,調3釣1等等。採用這樣的調釣方法,既能夠保證子線儘量繃直,同時剩餘浮力也不會過大。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四)釣線中的矛盾

我們都知道,釣線越粗強度越大,越不容易切線跑魚,但是釣線越粗越對魚咬鉤時形成的阻礙也會越大。這種矛盾在釣生口魚的時候尚不明顯,因為生口魚吞鉤乾脆,即使用稍粗一點的釣線也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是在釣體型較大,並且吃口較輕的輕口魚和滑口魚時,就需要我們採用較為極端的釣法了,也就是使用細線去搏大魚。這是因為魚口較輕或者是魚口較滑時,釣線對魚嘴的阻礙作用會非常明顯,使用較粗的釣線非常容易導致魚無法順利吞鉤,相比之下如果使用較細的釣線,至少首先確保魚能夠順利吞鉤,雖然在遛魚的過程中有切線的風險,但可以通過熟練的遛魚手法去化解。

在海釣以及路亞釣中經常使用PE線,也就是釣魚人俗稱的“編織線”,這種釣線雖然強度較高,但受到釣線本身的材質影響,線體過於柔軟,在臺釣中使用靈敏度較低的缺陷會顯露無疑。所以,PE釣線和尼龍釣線之間也存在了不可兼顧的矛盾。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五)魚鉤中的矛盾

魚鉤的大小之間的矛盾一直讓很多釣魚人感到迷茫,用多大的魚鉤成為了很多釣魚人經常探討、詢問的問題。我們都明白小鉤釣小魚,大鉤釣大魚的道理,但是在野釣時魚的個體大小差異非常大,小到不足一兩,大到幾十斤甚至上百斤。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使用魚鉤應該遵循適當偏小的原則,也就是確保魚能夠順利將魚鉤吞入,同時把控好抬竿時機,寧可抬竿稍遲不可抬竿過早,這樣一來魚吞鉤較深,即便魚鉤偏小也不容易在遛魚的過程中出現脫鉤跑魚現象。

"

萬事萬物都存在矛盾,這個世界其實就是由各種矛盾所組成的。在臺釣中也充滿著各種矛盾,這些矛盾也正是臺釣的難點和精髓所在。臺釣中的很多元素就好比是一個天秤,在大多數時候我們必須根據具體的魚情在兩個極端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當然,在少數時候我們也有可能選擇更偏向極端的釣法,但無論我們如何選擇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之分,針對具體魚情的合適性才是釣魚人應該充分考慮的選擇標準。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用辯證的態度去對待釣魚這件事,根據具體的魚情在各種矛盾之間尋找最合適的平衡點。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一)魚竿中的矛盾

每一支魚竿都擁有不同的重量、長度和軟硬度。長度更長的魚竿能夠釣得更遠,幫助釣魚人佔據先機,中魚的機會也更多,但同時操作起來卻更為繁瑣,相比之下短竿的操作更輕鬆。魚竿的重量也同樣存在矛盾之處,竿壁越厚的魚竿重量越大,雖然操作費力,但魚竿的強度卻更大,遇到大魚時不容易出現斷竿現象,相反,輕便的魚竿雖然在操作上很省力,但是強度遠遠不及重量大的魚竿,在遇到大魚時更容易出現斷竿的現象。

此外,每一支魚竿都有不同的軟硬度,軟竿能夠對釣線起到保護作用,在遛魚過程中藉助魚竿的韌性來分擔魚逃竄時產生的拉力,但是軟竿無法快速消耗魚的體力,遛魚時間較長,並且軟竿很難將魚控制在小範圍之內。硬竿對釣線的保護作用較差,在遛魚時會有更多的拉力被釣線所承受,但是硬竿能夠快速消耗魚的體力,縮短遛魚時間,並且在遛魚的過程中控魚更輕鬆。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二)浮漂中的矛盾

浮漂所包含的參數很多,例如:重量、長度、吃鉛量、尾徑等等,在這些參數中也同樣存在著很多的矛盾。

浮漂的吃鉛量越大,浮漂本身的靈敏度就越低,但是浮漂的吃鉛量越小就越不容易將主線繃直,會導致主線的靈敏度降低,所以在臺釣中,我們通常都會使用吃鉛量偏大一些的浮漂,只有遇到魚的活性較低,吃口較輕時才會選擇吃鉛量較小的浮漂。

浮漂本身的靈敏度與浮漂的重量也有很大關係,自重較輕的浮漂靈敏度較高。但是浮漂本身的重量很大一部分來自浮漂表層塗刷的油漆,如果過度追求減輕浮漂自重,油漆層就不能太厚,這樣一來浮漂的耐用性又會受到很大影響,在使用過程中浮漂與魚竿或其他堅硬物體發生碰撞後損壞的概率會大幅增加。相反,過度追求浮漂的耐用性,在製作浮漂時刷上很厚的油漆,則必然導致浮漂自重增加,從而使得浮漂的靈敏度降低。

浮漂漂尾的粗細可以用尾徑來表示,尾徑越大視覺效果越清晰,但是尾徑越大浮漂出現的信號幅度也就越弱。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三)調釣中的矛盾

我在此前的文章中曾經說過,調釣所調整的其實就是兩大因素:子線彎曲程度和剩餘浮力大小。之所以說調釣過程中存在矛盾,其實就是指子線彎曲程度與剩餘浮力之間的矛盾。

首先我們要明白,子線彎曲程度越小靈敏度越高,剩餘浮力越小靈敏度越高。但是剩餘浮力會隨著子線彎曲程度的減小而增大,這就是矛盾所在。不少釣魚人總認為在釣底的時候,讓子線呈現出完全繃直的狀態,也就是一餌離底一餌輕觸底時靈敏度是最高的,其實這就是典型的忽略了剩餘浮力的作用。在這種狀態下,剩餘浮力非常大,反而會對魚咬鉤造成障礙,導致魚吞鉤困難。同時,剩餘浮力還會抵消一部分魚咬鉤拉動浮漂的力量,導致浮漂信號模糊。所以,調釣中最靈敏的狀態是調低目釣更低目,例如調4釣2,調3釣1等等。採用這樣的調釣方法,既能夠保證子線儘量繃直,同時剩餘浮力也不會過大。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四)釣線中的矛盾

我們都知道,釣線越粗強度越大,越不容易切線跑魚,但是釣線越粗越對魚咬鉤時形成的阻礙也會越大。這種矛盾在釣生口魚的時候尚不明顯,因為生口魚吞鉤乾脆,即使用稍粗一點的釣線也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是在釣體型較大,並且吃口較輕的輕口魚和滑口魚時,就需要我們採用較為極端的釣法了,也就是使用細線去搏大魚。這是因為魚口較輕或者是魚口較滑時,釣線對魚嘴的阻礙作用會非常明顯,使用較粗的釣線非常容易導致魚無法順利吞鉤,相比之下如果使用較細的釣線,至少首先確保魚能夠順利吞鉤,雖然在遛魚的過程中有切線的風險,但可以通過熟練的遛魚手法去化解。

在海釣以及路亞釣中經常使用PE線,也就是釣魚人俗稱的“編織線”,這種釣線雖然強度較高,但受到釣線本身的材質影響,線體過於柔軟,在臺釣中使用靈敏度較低的缺陷會顯露無疑。所以,PE釣線和尼龍釣線之間也存在了不可兼顧的矛盾。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五)魚鉤中的矛盾

魚鉤的大小之間的矛盾一直讓很多釣魚人感到迷茫,用多大的魚鉤成為了很多釣魚人經常探討、詢問的問題。我們都明白小鉤釣小魚,大鉤釣大魚的道理,但是在野釣時魚的個體大小差異非常大,小到不足一兩,大到幾十斤甚至上百斤。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使用魚鉤應該遵循適當偏小的原則,也就是確保魚能夠順利將魚鉤吞入,同時把控好抬竿時機,寧可抬竿稍遲不可抬竿過早,這樣一來魚吞鉤較深,即便魚鉤偏小也不容易在遛魚的過程中出現脫鉤跑魚現象。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六)餌料中的矛盾

餌料的不同狀態之間也會產生明顯的矛盾,例如餌料的霧化越快誘魚的效果更好,但餌料霧化過快也很可能招來大量的鰱鱅和小雜魚,這些魚種對釣大魚會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另外,拉餌與搓餌之間也存在著非常明顯的矛盾。拉餌比重較輕,入口性好,但是拉餌蓄窩能力較差,不利於留魚和持續誘魚。搓餌比重較大,雖然入口性比拉餌要差,魚在吞餌時更加費力,但是搓餌的蓄窩能力強,只要維持較快的換餌頻率,便能夠讓魚始終留在窩點中,同時還能夠依靠窩點中剩餘的餌料持續不斷的誘新魚進窩。

另外,在蚯蚓、玉米粒等傳統餌料與商品餌之間類似的矛盾就更加明顯了。蚯蚓、玉米粒等蟲類、糧食類的釣餌擁有得天獨厚的天然性,魚類在覓食這些餌料時的警惕心是最小的,但是蚯蚓、玉米粒等純天然的餌料卻完全沒有霧化性,在誘魚的效果在不如商品餌。除此之外,蚯蚓、玉米粒等純天然餌料也完全不具備蓄窩留魚的功能。

"

萬事萬物都存在矛盾,這個世界其實就是由各種矛盾所組成的。在臺釣中也充滿著各種矛盾,這些矛盾也正是臺釣的難點和精髓所在。臺釣中的很多元素就好比是一個天秤,在大多數時候我們必須根據具體的魚情在兩個極端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當然,在少數時候我們也有可能選擇更偏向極端的釣法,但無論我們如何選擇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之分,針對具體魚情的合適性才是釣魚人應該充分考慮的選擇標準。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用辯證的態度去對待釣魚這件事,根據具體的魚情在各種矛盾之間尋找最合適的平衡點。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一)魚竿中的矛盾

每一支魚竿都擁有不同的重量、長度和軟硬度。長度更長的魚竿能夠釣得更遠,幫助釣魚人佔據先機,中魚的機會也更多,但同時操作起來卻更為繁瑣,相比之下短竿的操作更輕鬆。魚竿的重量也同樣存在矛盾之處,竿壁越厚的魚竿重量越大,雖然操作費力,但魚竿的強度卻更大,遇到大魚時不容易出現斷竿現象,相反,輕便的魚竿雖然在操作上很省力,但是強度遠遠不及重量大的魚竿,在遇到大魚時更容易出現斷竿的現象。

此外,每一支魚竿都有不同的軟硬度,軟竿能夠對釣線起到保護作用,在遛魚過程中藉助魚竿的韌性來分擔魚逃竄時產生的拉力,但是軟竿無法快速消耗魚的體力,遛魚時間較長,並且軟竿很難將魚控制在小範圍之內。硬竿對釣線的保護作用較差,在遛魚時會有更多的拉力被釣線所承受,但是硬竿能夠快速消耗魚的體力,縮短遛魚時間,並且在遛魚的過程中控魚更輕鬆。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二)浮漂中的矛盾

浮漂所包含的參數很多,例如:重量、長度、吃鉛量、尾徑等等,在這些參數中也同樣存在著很多的矛盾。

浮漂的吃鉛量越大,浮漂本身的靈敏度就越低,但是浮漂的吃鉛量越小就越不容易將主線繃直,會導致主線的靈敏度降低,所以在臺釣中,我們通常都會使用吃鉛量偏大一些的浮漂,只有遇到魚的活性較低,吃口較輕時才會選擇吃鉛量較小的浮漂。

浮漂本身的靈敏度與浮漂的重量也有很大關係,自重較輕的浮漂靈敏度較高。但是浮漂本身的重量很大一部分來自浮漂表層塗刷的油漆,如果過度追求減輕浮漂自重,油漆層就不能太厚,這樣一來浮漂的耐用性又會受到很大影響,在使用過程中浮漂與魚竿或其他堅硬物體發生碰撞後損壞的概率會大幅增加。相反,過度追求浮漂的耐用性,在製作浮漂時刷上很厚的油漆,則必然導致浮漂自重增加,從而使得浮漂的靈敏度降低。

浮漂漂尾的粗細可以用尾徑來表示,尾徑越大視覺效果越清晰,但是尾徑越大浮漂出現的信號幅度也就越弱。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三)調釣中的矛盾

我在此前的文章中曾經說過,調釣所調整的其實就是兩大因素:子線彎曲程度和剩餘浮力大小。之所以說調釣過程中存在矛盾,其實就是指子線彎曲程度與剩餘浮力之間的矛盾。

首先我們要明白,子線彎曲程度越小靈敏度越高,剩餘浮力越小靈敏度越高。但是剩餘浮力會隨著子線彎曲程度的減小而增大,這就是矛盾所在。不少釣魚人總認為在釣底的時候,讓子線呈現出完全繃直的狀態,也就是一餌離底一餌輕觸底時靈敏度是最高的,其實這就是典型的忽略了剩餘浮力的作用。在這種狀態下,剩餘浮力非常大,反而會對魚咬鉤造成障礙,導致魚吞鉤困難。同時,剩餘浮力還會抵消一部分魚咬鉤拉動浮漂的力量,導致浮漂信號模糊。所以,調釣中最靈敏的狀態是調低目釣更低目,例如調4釣2,調3釣1等等。採用這樣的調釣方法,既能夠保證子線儘量繃直,同時剩餘浮力也不會過大。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四)釣線中的矛盾

我們都知道,釣線越粗強度越大,越不容易切線跑魚,但是釣線越粗越對魚咬鉤時形成的阻礙也會越大。這種矛盾在釣生口魚的時候尚不明顯,因為生口魚吞鉤乾脆,即使用稍粗一點的釣線也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是在釣體型較大,並且吃口較輕的輕口魚和滑口魚時,就需要我們採用較為極端的釣法了,也就是使用細線去搏大魚。這是因為魚口較輕或者是魚口較滑時,釣線對魚嘴的阻礙作用會非常明顯,使用較粗的釣線非常容易導致魚無法順利吞鉤,相比之下如果使用較細的釣線,至少首先確保魚能夠順利吞鉤,雖然在遛魚的過程中有切線的風險,但可以通過熟練的遛魚手法去化解。

在海釣以及路亞釣中經常使用PE線,也就是釣魚人俗稱的“編織線”,這種釣線雖然強度較高,但受到釣線本身的材質影響,線體過於柔軟,在臺釣中使用靈敏度較低的缺陷會顯露無疑。所以,PE釣線和尼龍釣線之間也存在了不可兼顧的矛盾。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五)魚鉤中的矛盾

魚鉤的大小之間的矛盾一直讓很多釣魚人感到迷茫,用多大的魚鉤成為了很多釣魚人經常探討、詢問的問題。我們都明白小鉤釣小魚,大鉤釣大魚的道理,但是在野釣時魚的個體大小差異非常大,小到不足一兩,大到幾十斤甚至上百斤。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使用魚鉤應該遵循適當偏小的原則,也就是確保魚能夠順利將魚鉤吞入,同時把控好抬竿時機,寧可抬竿稍遲不可抬竿過早,這樣一來魚吞鉤較深,即便魚鉤偏小也不容易在遛魚的過程中出現脫鉤跑魚現象。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六)餌料中的矛盾

餌料的不同狀態之間也會產生明顯的矛盾,例如餌料的霧化越快誘魚的效果更好,但餌料霧化過快也很可能招來大量的鰱鱅和小雜魚,這些魚種對釣大魚會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另外,拉餌與搓餌之間也存在著非常明顯的矛盾。拉餌比重較輕,入口性好,但是拉餌蓄窩能力較差,不利於留魚和持續誘魚。搓餌比重較大,雖然入口性比拉餌要差,魚在吞餌時更加費力,但是搓餌的蓄窩能力強,只要維持較快的換餌頻率,便能夠讓魚始終留在窩點中,同時還能夠依靠窩點中剩餘的餌料持續不斷的誘新魚進窩。

另外,在蚯蚓、玉米粒等傳統餌料與商品餌之間類似的矛盾就更加明顯了。蚯蚓、玉米粒等蟲類、糧食類的釣餌擁有得天獨厚的天然性,魚類在覓食這些餌料時的警惕心是最小的,但是蚯蚓、玉米粒等純天然的餌料卻完全沒有霧化性,在誘魚的效果在不如商品餌。除此之外,蚯蚓、玉米粒等純天然餌料也完全不具備蓄窩留魚的功能。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七)做窩時的矛盾

誘魚對釣魚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不把魚誘進窩,任憑餌料再好,釣技再高也是無濟於事的。想要誘魚進窩,做窩是重中之重,窩料的投喂量越大,誘魚進窩的速度也就越快,誘進窩點中的魚也就越多。但是窩量過大則必定會讓一部分魚進窩之後難以找到釣餌,僅僅是吃窩料而不咬鉤。但是窩料的投喂量太小又會讓誘魚的效率降低,不僅誘魚速度慢,而且誘至窩點中的魚數量也較少。因此,為了儘量平衡做窩時所產生的矛盾,我們必須根據魚的密度和活躍度來合理把控窩料的投喂量,通常情況下,採用少量多次投喂的方式是最為理想的,也就是每一次少量投喂窩料,待窩點中的魚將窩料消耗掉一部分之後,再及時補窩,讓窩量始終保持在一個能夠發揮誘魚效力的水平,同時又不讓窩點中的窩料過多。

"

萬事萬物都存在矛盾,這個世界其實就是由各種矛盾所組成的。在臺釣中也充滿著各種矛盾,這些矛盾也正是臺釣的難點和精髓所在。臺釣中的很多元素就好比是一個天秤,在大多數時候我們必須根據具體的魚情在兩個極端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當然,在少數時候我們也有可能選擇更偏向極端的釣法,但無論我們如何選擇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之分,針對具體魚情的合適性才是釣魚人應該充分考慮的選擇標準。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用辯證的態度去對待釣魚這件事,根據具體的魚情在各種矛盾之間尋找最合適的平衡點。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一)魚竿中的矛盾

每一支魚竿都擁有不同的重量、長度和軟硬度。長度更長的魚竿能夠釣得更遠,幫助釣魚人佔據先機,中魚的機會也更多,但同時操作起來卻更為繁瑣,相比之下短竿的操作更輕鬆。魚竿的重量也同樣存在矛盾之處,竿壁越厚的魚竿重量越大,雖然操作費力,但魚竿的強度卻更大,遇到大魚時不容易出現斷竿現象,相反,輕便的魚竿雖然在操作上很省力,但是強度遠遠不及重量大的魚竿,在遇到大魚時更容易出現斷竿的現象。

此外,每一支魚竿都有不同的軟硬度,軟竿能夠對釣線起到保護作用,在遛魚過程中藉助魚竿的韌性來分擔魚逃竄時產生的拉力,但是軟竿無法快速消耗魚的體力,遛魚時間較長,並且軟竿很難將魚控制在小範圍之內。硬竿對釣線的保護作用較差,在遛魚時會有更多的拉力被釣線所承受,但是硬竿能夠快速消耗魚的體力,縮短遛魚時間,並且在遛魚的過程中控魚更輕鬆。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二)浮漂中的矛盾

浮漂所包含的參數很多,例如:重量、長度、吃鉛量、尾徑等等,在這些參數中也同樣存在著很多的矛盾。

浮漂的吃鉛量越大,浮漂本身的靈敏度就越低,但是浮漂的吃鉛量越小就越不容易將主線繃直,會導致主線的靈敏度降低,所以在臺釣中,我們通常都會使用吃鉛量偏大一些的浮漂,只有遇到魚的活性較低,吃口較輕時才會選擇吃鉛量較小的浮漂。

浮漂本身的靈敏度與浮漂的重量也有很大關係,自重較輕的浮漂靈敏度較高。但是浮漂本身的重量很大一部分來自浮漂表層塗刷的油漆,如果過度追求減輕浮漂自重,油漆層就不能太厚,這樣一來浮漂的耐用性又會受到很大影響,在使用過程中浮漂與魚竿或其他堅硬物體發生碰撞後損壞的概率會大幅增加。相反,過度追求浮漂的耐用性,在製作浮漂時刷上很厚的油漆,則必然導致浮漂自重增加,從而使得浮漂的靈敏度降低。

浮漂漂尾的粗細可以用尾徑來表示,尾徑越大視覺效果越清晰,但是尾徑越大浮漂出現的信號幅度也就越弱。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三)調釣中的矛盾

我在此前的文章中曾經說過,調釣所調整的其實就是兩大因素:子線彎曲程度和剩餘浮力大小。之所以說調釣過程中存在矛盾,其實就是指子線彎曲程度與剩餘浮力之間的矛盾。

首先我們要明白,子線彎曲程度越小靈敏度越高,剩餘浮力越小靈敏度越高。但是剩餘浮力會隨著子線彎曲程度的減小而增大,這就是矛盾所在。不少釣魚人總認為在釣底的時候,讓子線呈現出完全繃直的狀態,也就是一餌離底一餌輕觸底時靈敏度是最高的,其實這就是典型的忽略了剩餘浮力的作用。在這種狀態下,剩餘浮力非常大,反而會對魚咬鉤造成障礙,導致魚吞鉤困難。同時,剩餘浮力還會抵消一部分魚咬鉤拉動浮漂的力量,導致浮漂信號模糊。所以,調釣中最靈敏的狀態是調低目釣更低目,例如調4釣2,調3釣1等等。採用這樣的調釣方法,既能夠保證子線儘量繃直,同時剩餘浮力也不會過大。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四)釣線中的矛盾

我們都知道,釣線越粗強度越大,越不容易切線跑魚,但是釣線越粗越對魚咬鉤時形成的阻礙也會越大。這種矛盾在釣生口魚的時候尚不明顯,因為生口魚吞鉤乾脆,即使用稍粗一點的釣線也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是在釣體型較大,並且吃口較輕的輕口魚和滑口魚時,就需要我們採用較為極端的釣法了,也就是使用細線去搏大魚。這是因為魚口較輕或者是魚口較滑時,釣線對魚嘴的阻礙作用會非常明顯,使用較粗的釣線非常容易導致魚無法順利吞鉤,相比之下如果使用較細的釣線,至少首先確保魚能夠順利吞鉤,雖然在遛魚的過程中有切線的風險,但可以通過熟練的遛魚手法去化解。

在海釣以及路亞釣中經常使用PE線,也就是釣魚人俗稱的“編織線”,這種釣線雖然強度較高,但受到釣線本身的材質影響,線體過於柔軟,在臺釣中使用靈敏度較低的缺陷會顯露無疑。所以,PE釣線和尼龍釣線之間也存在了不可兼顧的矛盾。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五)魚鉤中的矛盾

魚鉤的大小之間的矛盾一直讓很多釣魚人感到迷茫,用多大的魚鉤成為了很多釣魚人經常探討、詢問的問題。我們都明白小鉤釣小魚,大鉤釣大魚的道理,但是在野釣時魚的個體大小差異非常大,小到不足一兩,大到幾十斤甚至上百斤。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使用魚鉤應該遵循適當偏小的原則,也就是確保魚能夠順利將魚鉤吞入,同時把控好抬竿時機,寧可抬竿稍遲不可抬竿過早,這樣一來魚吞鉤較深,即便魚鉤偏小也不容易在遛魚的過程中出現脫鉤跑魚現象。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六)餌料中的矛盾

餌料的不同狀態之間也會產生明顯的矛盾,例如餌料的霧化越快誘魚的效果更好,但餌料霧化過快也很可能招來大量的鰱鱅和小雜魚,這些魚種對釣大魚會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另外,拉餌與搓餌之間也存在著非常明顯的矛盾。拉餌比重較輕,入口性好,但是拉餌蓄窩能力較差,不利於留魚和持續誘魚。搓餌比重較大,雖然入口性比拉餌要差,魚在吞餌時更加費力,但是搓餌的蓄窩能力強,只要維持較快的換餌頻率,便能夠讓魚始終留在窩點中,同時還能夠依靠窩點中剩餘的餌料持續不斷的誘新魚進窩。

另外,在蚯蚓、玉米粒等傳統餌料與商品餌之間類似的矛盾就更加明顯了。蚯蚓、玉米粒等蟲類、糧食類的釣餌擁有得天獨厚的天然性,魚類在覓食這些餌料時的警惕心是最小的,但是蚯蚓、玉米粒等純天然的餌料卻完全沒有霧化性,在誘魚的效果在不如商品餌。除此之外,蚯蚓、玉米粒等純天然餌料也完全不具備蓄窩留魚的功能。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七)做窩時的矛盾

誘魚對釣魚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不把魚誘進窩,任憑餌料再好,釣技再高也是無濟於事的。想要誘魚進窩,做窩是重中之重,窩料的投喂量越大,誘魚進窩的速度也就越快,誘進窩點中的魚也就越多。但是窩量過大則必定會讓一部分魚進窩之後難以找到釣餌,僅僅是吃窩料而不咬鉤。但是窩料的投喂量太小又會讓誘魚的效率降低,不僅誘魚速度慢,而且誘至窩點中的魚數量也較少。因此,為了儘量平衡做窩時所產生的矛盾,我們必須根據魚的密度和活躍度來合理把控窩料的投喂量,通常情況下,採用少量多次投喂的方式是最為理想的,也就是每一次少量投喂窩料,待窩點中的魚將窩料消耗掉一部分之後,再及時補窩,讓窩量始終保持在一個能夠發揮誘魚效力的水平,同時又不讓窩點中的窩料過多。

臺釣中的精髓全在這了,明白這七大矛盾,也就理解了臺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