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那三兒(民間故事)

釣魚 民俗 戶外運動 故事 御馬坊 御馬坊 2017-08-29

那姓在徐家窪是獨門獨戶。到那三兒的兒子這一輩已是四代單傳。那三兒不是名字,是外號。只因年輕時老愛學電視裡喊人癟三兒,便得了個那三兒的外號,一直就叫到現在。只是在那以後,他再也不喊別人癟三兒了。

要說偷,那三兒還真是個小小偷。扭東家一個瓜摘西家一個桃的事沒少做。可那三兒有他的原則,絕不下宅子!不能把事兒做大了。老百姓辛辛苦苦誰都不容易。再者說,做賊哪有不心虛的,他沒那個膽兒。

可這次,那三兒要做個大的。

徐家窪村北邊有一大片水塘,早年養過魚,不知怎地這幾年就荒了。年初來了個大老闆承包了水塘。蓋上樓,種上樹,養上魚,還繞水塘修了一圈兒公路,公路兩邊豎上筆直的鐵線杆,安上太陽能燈泡,荒廢的水塘就變成了休閒度假村。那三兒從一開始就瞄上了那些鐵線杆,那鐵線杆肚子裡有電瓶。那三兒看見過工人往裡裝,塊頭還不小。他曾在垃圾堆裡撿到過一塊摩托車電瓶,賣了十塊錢。看鐵線杆肚子裡的電瓶,得值十五。那三兒盤算著。

為了這次行動,那三兒做了充分準備。他花八塊錢賣了根釣魚竿。度假村還沒正式營業,在離度假樓遠的地方經常有人釣魚,裝成釣魚的隱蔽的好一些。他以修自行車的藉口向村裡的維修部借了十幾把扳手,他不知道把電瓶掏出來要用什麼工具,所以多準備是有必要的。他還去魚塘觀察了幾天,中午頭人最少。那三兒決定,明天中午行動!

戴著他的破涼帽,蹬著破三輪,那三兒戰戰兢兢的來到水塘。找了個偏僻的地方停下來。他先用樹枝把魚竿支起來,因為手哆嗦,幾次都沒支住。支好魚竿,他瞅一眼近處沒人,就蹲到鐵線杆底下開始幹活。完全出乎他的意料,電瓶好拿得很。打開鐵線杆根上的蓋子,就能把電瓶拿出來。那三兒一時竟有些興奮,他媽的,活該老子發財!藉著興奮勁,那三兒哆嗦著手一口氣掏了五塊。看見遠處有人過來,那三兒慌忙把電瓶和魚竿往三輪車上一扔,拿包袱一蒙,蹬上車就拐進了小道。

走遠了,那三兒的心跳漸漸平穩下來。那三兒那個高興啊!五塊電瓶能賣七十五塊錢,再添個三十二十的就能給兒子買個mp3了。這東西兒子可是向他要了好幾回了。要是過幾天再來一趟,興許就能買個好一點的了。那三兒越想越痛快,蹬起車來那個輕快,三輪車一路吱呀吱呀的唱著往前跑。那三兒還不忘回頭看看有沒有人追來。火毒的日頭照著空曠的大地,燒得樹都耷拉著頭。那三兒沒看見人,倒看見了那些鐵線杆。那鐵線杆彷彿也被陽光晒蔫了,怎麼看都沒以前精神。不神奇了吧?你肚子裡的貨在我車上哩!

那三兒想把電瓶拉到廢品點去賣,下鄉收的販子給的價總歸是低一點的。到廢品點的路不近,那三兒想吃了飯再去。可這頓飯那三兒卻吃不進去了。

那三兒回到家的時候媳婦還沒做好飯,十三歲的兒子出去玩了。那三兒就打開了電視,要在平時,他是不會看電視的,一來要花電費,二來看電視不當吃喝,看了白看。這一看不要緊,那三兒可是出了一身冷汗。

電視裡在播新聞,說新建的度假村太陽能電瓶遭到大量盜竊,造成損失三萬餘元,現已抓獲一名犯罪嫌疑人,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那三兒一下就懵了,他原來認為幾塊電瓶在大老闆那裡也就一個瓜一個桃的事兒,沒想到要三萬塊錢,他那三兒長到快四十偷的最值錢的不過十幾塊錢,這下鬧大了成了犯罪。這進一步調查又是什麼意思?還要抓人啊?這回是撞到槍口上了!一身冷汗未下去,那三兒又出了一身,五塊電瓶還在三輪車上放著,這不是定時炸彈嗎?那三兒拍著腦袋直嘆氣。不行,得把這炸彈扔了。那三兒蹬上車就出了門,連招呼都沒和媳婦打。

不一會兒,那三兒像被晒蔫的樹一樣耷拉著頭回來了。他把炸彈扔到河溝裡了,愛炸誰炸誰吧!

第二天那三兒沒敢出門,中午頭媳婦大呼小叫地回來了,媳婦的話又讓那三兒出了一身冷汗,媳婦說什麼他聽得模糊,大體意思是兒子在河溝裡撿了幾塊電瓶去賣,收廢品的非但沒要還把兒子舉報了,兒子被派出所抓了。派出所說兒子不夠年齡處理,給村裡打電話要家裡去一趟。

那三兒聽完眼前一黑,癱坐在椅子上,嘴裡唸叨著:“上樑不正下樑歪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