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腐朽為神奇——竹殼雕

雕塑 竹子 藝術 毛竹 詩書禪茶 2017-06-04

竹子全身皆是寶,根可以做竹根藝術品,竿可以雕刻、竹葉可以是油紙傘美麗的裝飾材料等等,實乃藝術的化身。當然,竹子只需安靜地立在那裡,就能引無數人爭相為其畫像。竹子身上還有一件容易被忽視的寶貝——竹殼。以竹殼為原料,也可以做成很美的藝術品。

化腐朽為神奇——竹殼雕

竹枝圖 元 倪瓚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竹殼是竹子的幼兒也即是竹筍外面的那一層層的保護殼,它們隨著生長全部脫落,化入泥土。在農村,夏季竹殼脫落,會被當成極好的燃料,是生火做飯的好幫手。竹子有不同的品種,毛竹的竹殼表面附著著一層黑黃色細毛,撿拾竹殼時候都得小心翼翼,皮膚接觸細毛會產生強烈的不適感。另一種竹子,竹殼是光面的,色澤白皙,比較厚。做竹殼雕用的是毛竹的竹殼。

化腐朽為神奇——竹殼雕

化腐朽為神奇——竹殼雕

竹殼雕又叫筍殼雕、殼雕,是浙江省的漢族傳統手工藝品。以毛竹筍殼為原料,通過繪畫、雕刻、剪貼、上光等工藝製作而成的新穎工藝品。首創者是浙江省樂清市民間藝術家吳正山,其子吳濤林在傳承父輩手藝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創新,父子兩人均為省級非遺傳承人。

化腐朽為神奇——竹殼雕

化腐朽為神奇——竹殼雕

竹殼纖維防腐耐用,成熟後自然剝落的竹殼,選用來作畫雕刻。竹殼雕的工藝比較複雜,光是一個人物造型就要花費一週左右的時間。有了這些竹殼材料還不夠,雕塑所需的毛胚需用泥巴塑成,為了有定型效果,還要在毛胚外面包上一層玻璃鋼。一層一層將竹殼貼在毛胚上,按照藝術構思仔細進行雕刻、再貼、再雕刻,反覆4至5遍,才能做出竹殼雕的藝術造型。

在貼竹殼時需配合使用一種能使竹殼軟化的特製膠水,以保證雕刻時拿捏出最符合要求的外型。待給竹殼雕塗上彩漆、噴上無色的蟲膠漆後,竹殼雕作品才算是真正完成了。

化腐朽為神奇——竹殼雕

吳氏竹殼雕

雖然竹殼雕還未能被廣大國人所熟知,卻已遠銷到了日、美、英等國家。

上面的竹殼雕立體型的,還有種比較平面的竹殼雕畫,又叫竹殼畫。直接在竹殼上進行雕刻,不需要做毛胚。

化腐朽為神奇——竹殼雕

竹殼畫根據筍殼的奇特紋理,依殼擬形,就勢刻畫,化腐朽為神奇。選用毛竹、粉單竹等大型竹類的竹殼,經過篩選、去毛、晾乾、薰煮、浸泡、壓平等工序,再通過繪畫、雕刻、打磨、裝裱等十多道複雜工序,精工製作而成一幅竹殼畫。

化腐朽為神奇——竹殼雕

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的所有圖、文字等著作權及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

化腐朽為神奇——竹殼雕

記錄那顆不眠的匠心 尋回那不倒的靈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