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頑石上的奇思——廣元白花石刻

雕塑 唐駿 藝術 爪哇島 尋獨品 2017-04-07

白花石,大巴山特有的一種細密柔潤的石料,在豬肝色和墨綠色的石塊中呈現出白色、灰白色、淡綠色的石層。作為山野頑石,真正讓它走入藝術殿堂的,是匠人的用心雕琢。
山野頑石上的奇思——廣元白花石刻

雕石成器在我市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隋朝。清代以來,廣元石刻藝人發現了白花石,利用其天然色彩和紋理進行雕刻加工,融入深雕、淺雕、鏤空雕等技法,取山水、人物、花鳥、走獸為題,製成以煙盒、文具、花缽、花架、石屏等實用品,創造了別具一格的白花石刻藝術。山野頑石上的奇思——廣元白花石刻

原料的特殊,使得白花石刻藝人非常善於因材施藝,將石料的天然美感和構思的精微之處巧妙統一在作品上。“創作從看到石料的第一眼就開始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白花石刻代表性傳承人唐駿說道,在雕刻過程中要根據石料顏色、紋理變化隨時調整圖案,稍有不慎便前功盡棄。“至少需要20餘道工藝,才能完成一件作品,且件件都是孤品。”山野頑石上的奇思——廣元白花石刻

一桌、一椅、一把錘、一套鏨,構成了一個石刻藝人的全部世界。很難想象,一件件製作精良的藝術品就是在這些石塊和簡單的工具中一刀一鏨打造出來的。山野頑石上的奇思——廣元白花石刻

唐駿,廣元白花石刻第五代傳人,也是四川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山野頑石上的奇思——廣元白花石刻

2008年,廣元白花石刻申報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鐵筆齋”乃“廣元白花石刻”唯一的嫡傳白花石刻藝術創作工作室。

十六歲的時候,唐駿拜師於白花石刻第四代傳人、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劉玉瓊門下,開始自己的白花石刻生涯。山野頑石上的奇思——廣元白花石刻

唐駿說:“他很小的時候就看姑媽劉玉瓊雕刻石頭,於是他好奇地去找來一些邊角廢料自己刻著玩。姑媽看他還有點悟性,就開始教他怎樣在石頭上雕刻小動物和花花草草,他都記不得是多大年齡起就開始學藝了,當石匠怕有三、四十年了吧。當石匠很苦的,過去靠這個又賺不到錢,很多師兄師弟都沒有堅持下來,大多半途而廢另謀他路求生活去了。他自己能堅持學藝到今天,主要是他對白花石刻這個技藝天生喜歡,所以再苦、再累、再窮他都樂此不疲,他都樂在其中。

唐駿說:“他很小的時候就看姑媽劉玉瓊雕刻石頭,於是他好奇地去找來一些邊角廢料自己刻著玩。姑媽看他還有點悟性,就開始教他怎樣在石頭上雕刻小動物和花花草草,他都記不得是多大年齡起就開始學藝了,當石匠怕有三、四十年了吧。當石匠很苦的,過去靠這個又賺不到錢,很多師兄師弟都沒有堅持下來,大多半途而廢另謀他路求生活去了。他自己能堅持學藝到今天,主要是他對白花石刻這個技藝天生喜歡,所以再苦、再累、再窮他都樂此不疲,他都樂在其中。山野頑石上的奇思——廣元白花石刻

在學白花石刻的十年過程中,艱難的程度遠遠大於唐駿所預料的。

先是打了3年毛坯,每天從早到晚,面對一塊塊石頭,用鐵氈子不停地敲打著。這3年,除了枯燥地打毛坯,還是打毛坯。雖然偶爾會有放棄的想法,但想到師傅的期望和自己的夢想,還是堅持了下來。山野頑石上的奇思——廣元白花石刻

接下來又是3年的花坯,先用毛筆根據石頭的形狀、紋路來作畫,再用鐵氈子把圖案刻出來,這3年讓唐駿終於有了不一樣的感覺,並深深感受到了百花石刻獨特的美。

最後的4年,唐駿學會了精雕和打磨拋光,真正意義上讓石頭“開了花”。

山野頑石上的奇思——廣元白花石刻

山野頑石上的奇思——廣元白花石刻

十載寒暑磨礪,十載探索研究,年僅26歲的唐駿已掌握到白花石刻所蘊含的獨特雕刻技藝,成為傳統石刻工藝行業新一輩翹楚。山野頑石上的奇思——廣元白花石刻

“白花石刻最重要就是利用其赤(綠)白相間的自然紋理,設計成千姿百態的作品,製作過程要耐心和細心。”唐駿說。 “一般15cm長,8cm寬的作品製作時間為1個月,稍大一些的要3個月及以上。”從出師到現在,唐駿已經完成了200餘件作品,目前著重於創作跟廣元山水有關的作品。山野頑石上的奇思——廣元白花石刻

在唐駿看來,他永遠不會停止石刻藝術,即使兩鬢如霜,仍會一直堅持下去,並把白花石刻這項屬於廣元獨特的藝術傳承下去。山野頑石上的奇思——廣元白花石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