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工藝博覽會開幕 佛山參展數量和項目均超歷屆

雕塑 藝術 烏賊 陶瓷 金羊網 金羊網 2017-08-13
中國民間工藝博覽會開幕 佛山參展數量和項目均超歷屆

多件佛山工藝精品亮相博覽會

文/圖 金羊網記者 景瑾瑾

10日,2017年中國(廣東)民間工藝博覽會開幕,佛山市非遺保護中心等組織36位佛山市代表性民間藝術家和民間工藝傳承人蔘加,此次佛山參展數量和項目達歷屆最多。其中,墨魚骨燈、香雲紗等13件(套)作品參加中國民間工藝最高獎——山花獎的初評。

13展位展示獨特魅力

“2017中國(廣東)民間工藝博覽會暨第十三屆中國文藝山花獎、優秀民間工藝美術作品”初評評選活動於8月10日至14日在廣州琶洲廣交會展館開展。佛山市非遺保護中心等組織36位佛山市代表性民間藝術家和民間工藝傳承人蔘展,全面展示佛山民間工藝的魅力。

活動現場設置了13個佛山市的工藝展位,本次展會佛山參展數量和項目為歷屆最多,將充分展示佛山工藝家的風采和佛山非遺文化多姿多彩的獨特魅力。其中嶽青俊的陶瓷作品《生》、夏少麗的陶藝微塑作品《二十四孝》、樑向眧的陶藝《開心茶趣》、張紹景和張曉琳的《香雲紗》、樑燦堯騰編藝術《南海藤編在騰飛》、林燕華的彩燈作品《戲荷》、茹新梅的剪紙作品《四季平安》、楊玉榕和黃宏宇的《墨魚骨燈》、陳誼的彩燈作品《武聖關公》等13件(套)作品參加中國民間工藝最高獎——山花獎的初評活動。羅志環的《並蒂蓮燈》等26件(套)作品參評2017年民間工藝博覽會獎項。

70多塊原骨做一盞燈

參評山花獎的墨魚骨燈,是楊玉榕和黃宏宇母子共同創作的作品。記者在博覽會現場採訪到了黃宏宇,他告訴記者,“這盞墨魚骨燈做了大半年才完成。在工藝上是彩燈和雕刻藝術的結合。”

“我母親1979年時做了第一盞墨魚骨燈,那時候母親看到別人用墨魚骨雕刻一些小掛件,她就萌生用墨魚骨做雕刻燈的想法,做出來的第一盞燈被外國人買去了。第一盞做完後,很久沒再做。墨魚骨很脆,很難雕刻,雕刻的時候手一定要很穩,我自己一開始學的時候就很容易刻壞。一直到2013年,相隔三十多年,母親才開始做第二盞,然後我和母親共同創作了第三、四盞。其中,有一盞在佛山市博物館收藏,一盞在江西南昌收藏。第四盞在本次展覽上展出。”黃宏宇說道。

黃宏宇還介紹說:“一盞墨魚骨燈要用70多塊原骨,然後分成140多塊雕刻,然後拼裝起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