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的“野鼬鼠”——美軍的電子戰飛機小史(1)


上幾篇介紹了以色列空軍吊打周邊中東國家,其實我們會發現以色列的身後有著一個不容忽視的影子——美國。以色列的武器裝備大部分來自美國,特別是電子戰技術可以說是美國手把手教會他的。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瞭解一下美軍的電子戰飛機發展的歷史。美國空軍使用戰鬥轟炸機對敵防空火力進行壓制與摧毀的戰術可以追溯到二戰末期階段,當時美國陸航的P-38、P-51和英國皇家空軍的“颱風”使用槍炮和火箭進行德國空軍的高射炮陣地進行了攻擊。在接下來的朝鮮戰爭中,雖然防空壓制領域中的電磁壓制並沒有什麼進步,但卻導致了專用雷達殺傷反輻射導彈(ARM)概念的誕生。


靈活的“野鼬鼠”——美軍的電子戰飛機小史(1)


1954年10月由拉沃奇金設計局設計的前蘇聯第一代實用化的防空導彈系統SA-2,代表著一個新的時代開始。SA-2主要用於攔截敵轟炸機執行要地防空,取代了130毫米與100毫米高炮,1957年莫斯科紅場五一節閱兵式一經公開展示,就引起了西方國家的重視。1957年12月蘇聯政府批准定型,1958年起迅速裝備蘇聯國土防空軍,到1960年已達到1000具以上發射架。隨著蘇聯雷達制導地空導彈薩姆(SAM)的完善,在越南戰爭中,北越開始將其作為主要的防空武器並大規模部署,嚴重影響了美軍的空中突防戰術。在戰爭初期薩姆效果甚佳,每射擊2-3枚即有一次戰果。


靈活的“野鼬鼠”——美軍的電子戰飛機小史(1)


針對美軍的不斷增長的戰損,1963年,中國湖的美國海軍武器中心把一套實驗性的導引頭、戰鬥部和引信安裝在一枚AIM-7“麻雀”導彈上,創造出了史上第一枚反輻射導彈。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利用這個測試項目的研究成果,德州儀器公司研製出了AGM-45A“百舌鳥”反輻射導彈,並由斯佩裡公司分包生產,悄然拉開了反輻射導彈家族發展的序幕(上圖為AGM-45攻擊效果圖)。


靈活的“野鼬鼠”——美軍的電子戰飛機小史(1)


1965年3月,一場針對北越地面目標的空中遮斷戰役——“滾雷行動”開始了。1965年5月,北越上空的美軍偵察機發現了第一座地空導彈發射陣地。1965年7月24日,北越SAM擊落了一架美國空軍的F-4C“鬼怪II”戰鬥機,第二天,一枚SA-2又擊落了一架飛行在18000米高空的美國無人駕駛偵察機。美軍向討厭的薩姆陣地發起報復性打擊,但遭到了失敗。為了逃避雷達制導薩姆的威脅,攻擊機群被迫低飛以避開導彈的性能包線,卻又落入防空火炮的射擊範圍內。美軍的機載干擾機只能解決部分問題,而且會損害飛機的有效載荷/航程能力,他們需要更有效的措施來應對薩姆帶來的致命威脅。因此,使用飛機直接攻擊薩姆陣地的雷達就成為了一種極具成本效益的戰術。美國空軍戰術空軍司令部和美國海軍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摧毀北越薩姆陣地的雷達上,這兩個軍種都建立起沿用到今天的防空壓制理念。海軍在A-4和A-6艦載攻擊機上掛了“百舌鳥”,空軍則尋求專業化的防空壓制飛機,一開始改裝了屈指可數的幾架F-100F雙座機,並把它們稱為“野鼬鼠I”。


靈活的“野鼬鼠”——美軍的電子戰飛機小史(1)


1965年10月,在佛羅里達州埃格林空軍基地開始了一個高度機密的項目,該項目名叫“野鼬鼠”,旨在研究應對北越薩姆威脅的新裝備和新戰術。幾架北美F-100F“超佩刀”戰鬥機經過改裝,用於識別、標定、攻擊北越的薩姆發射場,尤其針對薩姆的引導雷達裝置。一家為U-2發展電子對抗設備的公司研製出一套反薩姆設備,改裝後的F-100F裝備了雷達導航和告警接收機,可以探測出北越SA-2火控雷達的信號,並且還可以探測到北越戰鬥機機載截擊雷達的信號,座艙內還安裝了“威脅儀表板”。告警接收機專用於探測敵制導雷達在發射導彈時產生的功率變化,並在座艙儀表板以紅色閃爍信號燈告警敵方已發射薩姆導彈。告警接收機具有比早期的導航和告警接收機更高的靈敏度並可以通過分析信號源指出威脅性質。經過改裝的F-100F對雷達的攻擊武器包括20毫米機炮以及兩具LAU-3火箭巢,每具內裝24枚火箭。伴隨行動的普通F-100F戰鬥轟炸機則使用常規炸彈攻擊目標。


靈活的“野鼬鼠”——美軍的電子戰飛機小史(1)


1965年12月22日,“野鼬鼠”在一次任務中完成了史上首次薩姆雷達獵殺。“雷達獵殺”任務初見成效後,“野鼬鼠”們就把努力方向從“壓制”轉向了“摧毀”,也就是“防空摧毀”任務。通常4架F-105D/F伴隨一架F-100F“野鼬鼠”出擊,組成“獵人-殺手”編隊。F-100F負責對目標進行識別和並使用機炮和火箭進行標記,F-105D負責轟炸。執行“鐵手”任務的F-105F與F-105D不僅裝備了火箭彈、炸彈與集束炸彈,而且有新型AGM-45“百舌鳥”反雷達導彈。(描繪“野鼬鼠”編隊攻擊薩姆陣地的航空畫,作者:基斯·菲利斯)


靈活的“野鼬鼠”——美軍的電子戰飛機小史(1)


F-100的主要問題是航程有限,其作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加油機部署的制約,而且只能依靠火箭彈、機炮和炸彈在低空抵近雷達和SA-2陣地進行攻擊。由於F-100F存在的缺點,1965年末美國空軍決定用F-105F雙座型來執行“野鼬鼠”任務。F-105F拉長了機身、加高了垂尾,安裝了新型的利頓雷達尋的與告警系統,並升級了利頓記錄儀。F-105F掛載AGM-45“百舌鳥”反輻射導彈,在較遠距離發射導彈攻擊SAM陣地的雷達天線。到1967年,遊戲規則被再次改變。北越很快學會了看見“百舌鳥”發射就關閉雷達,來讓導彈失去目標。1966年美國海軍以RIM-66A艦載防空導彈為基礎研製出了AGM-78“標準”反輻射導彈。這種導彈射程和威力都比“百舌鳥”大得多,但它最棒的特點是可預編程制導,載機的目標識別與獲取系統會在發射前嚮導彈裝訂目標座標,引導頭的接收機只起到更新目標位置和提高精度的作用,即使引導頭失去目標或雷達關機,“標準”仍會飛向目標,只是精度差點而已。美國海軍很快就給EA-6A電子戰平臺裝上了“標準”,而戰術空軍司令部也把自己的F-105F升級成了F-105G“野鼬鼠”。


靈活的“野鼬鼠”——美軍的電子戰飛機小史(1)


1968年AGM-78B問世,戰術空軍司令部選擇麥道F-4C“鬼怪II”改裝為EF-4C。在越南戰爭的下一階段,SA-2後期型和SA-3地空導彈的雷達工作在高於導彈接收機的頻率上,降低了“野鼬鼠”們的作戰效率。儘管如此,美國空軍在1972-1973年發動的“後衛II”戰役,“野鼬鼠”飛機掩護了大多數攻擊機群飛向目標,並在他們撤出時提供保護。越戰結束時,美國空軍損失了幾十架“野鼬鼠”飛機,42名機組乘員戰死、失蹤,或被俘。據估算,“野鼬鼠”摧毀(或協助摧毀)了超過40座薩姆陣地,當“野鼬鼠”在空中盤旋時,北越薩姆雷達操作員往往會關閉雷達以求自保,這樣就使美國攻擊機群能在相對低威脅的環境中作戰了。第一代“野鼬鼠”們證明了“雷達獵殺”任務的效果,揭示出該任務在美國空軍整體戰略中不可或缺的地位。由於“雷達獵殺”任務是如此重要,所以美國空軍戰後在內華達州內利斯空軍基地(紅旗軍演的基地)的美國空軍武器學校專門設置了“雷達獵殺”課程。


靈活的“野鼬鼠”——美軍的電子戰飛機小史(1)


越戰結束後,戰術空軍司令部需要新的系統能夠應付歐洲戰場的高威脅環境,於是他們啟動了先進“野鼬鼠”發展項目,但贖罪日戰爭徹底改變改項目。以色列空軍在埃及和敘利亞大規模部署的蘇制防空網絡的打擊下損失慘重,他們在戰爭初期的損失率驚人,尤其是近距支援任務。在越戰中,美國空軍戰術空軍司令部擊毀了大量北越坦克和重炮,這給蘇聯人敲響了警鐘,發展出以地制空理論。顯然,蘇聯雷達制導武器的密度正在增加,而且向著能承受重度干擾的複雜而帶光學備份的頻率捷變系統方向發展。這些情況表明,新的先進“野鼬鼠”必須能在低空靈活飛行,以躲避戰鬥機和地面防空系統的獵殺並提高對地攻擊的精確性。該機的雷達尋的和警戒系統必須覆蓋範圍更廣的雷達頻率和脈衝參數,同時與火控系統高度集成能提供使用常規彈藥執行“盲目”攻擊時的準確性,併兼容研發中的新型彈藥。於是美國空軍決定把116架的F-4E作為基準機身改裝成新“野鼬鼠”,編號為F-4G。在1991年的“沙漠風暴”行動中,F-4G證明了自己的價值,遵循“野鼬鼠”“第一個進入,最後一個撤出”的座右銘,與其他飛機一起實現了現代戰爭史的最一邊倒的空中行動之一。“野鼬鼠”任務已經成為空中作戰獲勝的關鍵。


靈活的“野鼬鼠”——美軍的電子戰飛機小史(1)


隨著F-4G在1996年的退役,一種新的“野鼬鼠”飛機開始服役,這就是F-16“野鼬鼠”。該機的主要作戰武器是AGM-88“哈姆”和“百舌鳥”反輻射導彈,還可掛載AN/ASQ-213“哈姆”瞄準系統吊艙。在密集威脅環境下,F-16“野鼬鼠”也可以不依靠吊艙而是從數據鏈獲取RC-135“聯合鉚釘”飛機獲得經過優先級排序的目標信息。儘管這種飛機缺少了一名專職電子戰軍官,但通過其升級雷達和航電設備,使其成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致命平臺。對制空權最大的挑戰仍來自防空系統,美國空軍的“雷達獵殺”/“防空摧毀”任務永遠不會消失,而且已經被規劃為F-35的主要任務之一。


靈活的“野鼬鼠”——美軍的電子戰飛機小史(1)


​(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必刪)


起飛線,夢想放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