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500塊闖廣州現身家過億,摸爬滾打拿近10億要做汽配圈京東

曾500塊闖廣州現身家過億,摸爬滾打拿近10億要做汽配圈京東

撰稿:孫雨晨 編輯:劉雪兒

廣州配件三撥人,浙江、潮汕、客家人。

上世紀80年代,汽配業在廣州萌芽,伴隨三大日系車生產線的落戶,廣州逐漸成為輻射全國乃至周邊國家的汽配流通集散高地,也成為無數懷揣發財夢的少年,作別家鄉義無反顧投身的地方。

曾萬貴正是這支大軍中的一員。1997年,他揣著借來的500元錢,拎著兩個塑料袋的行李,跳上前往廣州的列車,南馳千餘公里,從倉庫小工做起,一路摸爬滾打,十幾年間掙下過億身家。

然而2013年,他卻選擇關掉所有門店,開了家互聯網公司——巴圖魯。

自嘲只上過一個四五流大學的曾萬貴,談及當時的決定,一臉認真地說:「巴圖魯是個毒藥,就算它是個毒藥也要吃,你不吃死得更快。」

01 受制於人的大市場小生意

晚上六七點,廣州廣園路的忙碌才剛剛開始。

這是當地久負盛名的汽配一條街。由此延伸出的永福路、恆福路上,滿滿當當擠滿了上萬家汽配檔口。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商人前來批貨。檔口門頭五花八門,貼著「永祥」「源粵」等語焉不詳的店名,有些還配有阿拉伯語、俄語等介紹。夜幕將臨,收到訂單的商家正忙著裝車發貨,自行車、小面、廂式貨車夾雜其中,喧騰不已。

曾500塊闖廣州現身家過億,摸爬滾打拿近10億要做汽配圈京東

▲廣州廣園路

在廣州,像這樣集中分佈的汽配市場約有十多個。在全國,約有300萬人在這個行當裡討生活,每人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行業分散而封閉。

許多店鋪的老闆是同鄉或親戚,各有各的渠道,但規模做到兩三億就快到頂了。曾萬貴深為困擾:「你公司開到七八十個人的時候,一定是一個很大的瓶頸。」

他試過去別的城市開分公司,但全車件品類多、地域差異大,導致這門生意沒有可複製性。比如廣州的備貨就不適合成都,成都的員工頻繁在外調貨串貨買貨,慢慢地什麼都懂,就可以自己單幹了。

此外,地方吃回扣的現象很普遍。業務員為了營銷,要請客戶吃飯,要送禮拉關係,這筆開支不得不批。但最後經費花在誰身上了,總部是管不住的。

想做大勢必要規範,一規範員工能拿的好處變少了,還不如自己跑出去單幹。循環往復,企業像「黃埔軍校」,培養了很多老闆,但很難打破自身的增長瓶頸。

這終究是個太依賴人的生意。

過去一二十年裡,中國乘用車銷量井噴式增長,配件市場也隨之野蠻生長,一大特點是產品尚未標準化、品牌化。批發商與下游做生意更多靠一點——老闆在圈內的名聲與口碑,與配件產品的知名度無關。

「比如保險槓一來可能來一百條,大包裝,嚴格來講就是三無產品,是沒有什麼品牌概念的,線下買貨完全是拼信任。」曾萬貴說。

產品不標準是汽配難以電商化的一大攔路虎。廠家沒有統一產品型號和規格,即使是同一款車型,如果年份不同、產地不同,配件也有差異。如果汽修廠要買奧迪A6的噴油嘴,賣家會先問車是哪一年的,什麼款式,因為噴油嘴是發動機上的,還需瞭解發動機的的排量型號等,一陣口乾舌燥,才能確定買家的準確需求。

「為什麼沒有人在京東上賣配件呢?就算我把所有的庫存都搬到京東上,你也不知道哪個東西是你要的。他(買家)需要專業的人去引導。」 曾萬貴說。

連鎖店讓曾萬貴灰了心,但他沒想過離開過這個行業。中國有40萬家汽配商,至少50萬家修理廠,他始終覺得,「這個行業是很有名堂的」。

2009年,曾萬貴下決心要用「機器」代替人。他先選了豐田、本田、奧迪、寶馬、通用等十個主流品牌,建立零件編碼數據庫,目的是幫一批汽配商完成原來靠業務員才能轉換的交易。對買方修理廠來說,只要在巴圖魯上面輸入車架號(一車一號,相當於車輛的身份證號碼),就能鎖定配件,自助下單,「就像去京東買手機一樣」。

曾500塊闖廣州現身家過億,摸爬滾打拿近10億要做汽配圈京東

▲巴圖魯CEO曾萬貴

這解決的正是電商賣配件最根本的難點。

然而,這個靠傳統打法闖江湖的「土老闆」,能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世界找到新出路嗎?

02 「土老闆」的新嘗試

曾萬貴的過去,從未跟互聯網有過交集。

1996年,他從衢州一個「五流」學校畢業,在老家幹一年建築後,跑到了廣州。出門的時候行李只有兩個塑料袋,手裡捏一張站票,下車時腿都站腫了。

入行時,曾萬貴先在一個十幾人的配件公司當庫房小弟,學習怎麼攬貨、盤貨、碼貨。後來自己開店,本質上也是做中間人,撮合上下游交易。

2009年他有了做全車件數據庫的想法,但概念直到2011年才落地。他是汽配圈的老兵,但對互聯網那一套卻是新兵蛋子。「我們圈裡面哪有互聯網人嘛,都是年齡比我們大十幾二十歲的那種人,大家都不用智能機的,都是用那種諾基亞嘛。」曾萬貴講完哈哈大笑起來。

封閉、古老、守舊,阻隔了新興互聯網人才的湧入。曾萬貴試過找獵頭或朋友介紹IT人才,但結果都不滿意。

迫不得已,他用了個「笨」法子:跑回老家衢州江山,找當地升學率最好的中學,要來連續幾屆考上全國重點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名單,篩選進入互聯網行業的畢業生。最後三選一,挑中姜智慧任首席技術官。姜曾在全國計算機大賽拿過大獎,後來在百度、大眾點評工作。

姜智慧不懂配件,但他覺得網上賣配件是個大方向。「你能看到車一天天在變多,路越來越堵,車的維修率越來越高。」

曾萬貴不懂代碼,但他知道這個模式關鍵在兩點:

○ 產品要讓修理廠用得很爽,一站式搞定他的採購;

○ 系統要讓汽配商用得很爽,打通客戶管理、倉庫管理、運輸在途管理等各個環節,讓他們用技術搞管理,減少對業務員的依賴。

姜智慧不覺得跟曾萬貴有溝通障礙,兩人技術理念相同。「2000年互聯網沒那麼普及的時候,他就覺得記賬就不應該用人工去記,而應該用ERP系統,他算得上是最早一批嚐到技術甜頭的商家,所以他一貫都非常重視技術。」

但技術投入不同於銷售投入,短期內是無法看到效果的。原本姜智慧覺得花兩三個月就能搞定,可真正實施起來,難度遠超過他的想象。

他們面對的是幾十萬款車型、數千萬種配件,兩者間的匹配關係有上億條。而廠家各按各的想法定義產品規格,沒有統一標準。巴圖魯分揀運輸部經理黎志強告訴「新經濟100人」,由於配件太多,靠腦袋記不住,以前廣州的供應商,幾乎人手一本配件編碼手冊,像漢蘭達的冊子,捏起來有新華字典那麼厚。

另一個問題是,上游汽配商靠編號來管理庫存,下游買家靠車型或外觀來購買配件,怎麼匹配需求?這中間需要一個轉換的「代碼」。

姜智慧告訴「新經濟100人」,後來巴圖魯梳理出一套產品定義規則,由汽配商按規則錄入數據,系統會據此生成一個字符串,對應車架號。這樣買家只要輸入車架號,就能搜到絕對匹配的配件,並且頁面會同時顯示多個商家的報價。

這套系統巴圖魯花了一年多才搭建起來。不僅減少了上游汽配商對業務員的依賴,也方便了下游買家尋貨。

2014年11月,巴圖魯汽配交易平臺上線,之後保持了穩定的交易額增速。

嗅覺敏銳的資本聞風而動。

2016年7月,巴圖魯宣佈獲得1億元B輪融資,由華創資本、鐘鼎創投等資本投資;

2017年6月,完成1億美元C輪投資,華平投資領投,鐘鼎創投跟投。

談起為什麼投巴圖魯,華平投資執行董事胡正偉透露:「就是一件事,他做好了別人沒做到的,數據庫接上供應鏈,這樣就能做到多品牌跨區域。」

這位投資人同時提到,現在有很多為保險公司提供數據庫的公司,有數據庫但不足以成為強壁壘,因為買家搜索下單後,供應商沒貨,平臺也無可奈何。供應鏈服務不僅意味著數據庫的準確性,也是平臺對用戶的千金一諾。

03 從電商到供應鏈服務商

從廣州火車站出發,沿廣州環城高速向東30多公里,就是巴圖魯位於招商物流園的華南中心倉。倉庫的舉架約兩層樓高,黃藍色的閣樓式貨架擺放大燈、螺絲等零散配件,紅藍色的橫樑式貨架則碼著擋風玻璃、車門等整版配件。

據巴圖魯倉儲物流總監蔡南雄透露,年底將繼續擴容,之後計劃拿下整個園區,完成後華南中心倉的存儲面積將達到20多萬平方米。隔壁待交接的倉庫裡堆滿了成箱的「藍月亮」,一輛中型貨車正在裝車,溼熱的空氣瀰漫著一股洗衣液獨有的香氣。

2017年7月,巴圖魯華南中心倉正式投入運營,主要用於為汽配商提供倉儲配送服務。倉庫配送半徑達700公里,可覆蓋廣東及周邊五省。這意味著,即便身處海南島,下單後用戶也能在隔夜收貨。

很快這座倉庫將迎來投用以來的第一次發貨高峰,「818修車節」在即,按2016年同期的銷售情況預測,活動期間日均銷售額可能翻上三四番。為了給員工們打氣,倉庫裡早早掛起了動員的紅色橫幅,一條寫著「勢奪818王者榮耀,老鐵穩住,我們能贏!」

2016年「818修車節」期間,巴圖魯上下包括曾萬貴都跑去倉庫發貨。「他打包不錯的,很厲害。」蔡南雄說,「他說他原來就是街邊倉庫出身,我一開始還不信,後來發現他斷那個膠帶的法子我都不會,才知道他不是開玩笑的。」

這些配件由汽配商收到訂單後發出,巴圖魯收貨後,負責打包、分揀、發貨。

2014年剛開始轉型做電商時,巴圖魯需要派人親自到賣家檔口取貨,到2015年,汽配商開始願意遵循巴圖魯的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把包裝好的貨送到中轉倉,也不再要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給予巴圖魯一定賬期。

曾500塊闖廣州現身家過億,摸爬滾打拿近10億要做汽配圈京東

▲巴圖魯中轉倉

這種變化與兩個因素有關,一是巴圖魯的服務的確減少了批發商跟下游交易時的麻煩;二是汽配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傳統渠道已無法滿足生存需要,汽配商需要巴圖魯這樣的新渠道實現增長。

廣園路一家主要經營保時捷配件的批發商告訴「新經濟100人」,服務修理廠很繁瑣,比如發十個配件過去,對方有可能退五個回來,包裝丟了或被手上油垢弄髒了,都會影響二次銷售。

在廣州,很少有人願意做汽配零售的生意,大夥更願意搞批發,因為不用操心售後。但這幾年政策更開放了,北京、上海、杭州這些城市也能直接從海外訂貨,不需要再經過廣州,這就使得汽配商不得不開始重視不起眼的零售渠道。

曾萬貴打汽配鋪生長起來,他知道那些老闆不耐煩跟汽修廠打交道,逼不得已才做零售,但苦於售後問題多,沒那麼多精力解決。他便自己接手過來,一是幫他們收取、處理訂單,二是給他們提供倉儲和物流服務。

「這個行業以前是沒有人配送上門的,他們覺得物流公司送到哪個點,那修理廠就該自己上門去取貨。我們全部是送貨上門,客情維護、售後服務全部巴圖魯來幹。」 曾萬貴說。他指甲修剪得短而平整,穿一件白色中華領汗衫,身後的立櫃裡擺著兩盒康師傅泡麵。

從效率上來講,汽配商如果把貨放在自家倉庫,管理進銷存只能靠人去記(因為規模小,不值得投資開發一套系統)。但與信息系統相比,靠人腦記運作效率不高,也容易出錯。

從成本上來講,得益於規模效應,大倉成本必然低於小倉。以上文提到的商家為例,該商戶租用一個500多平方米的倉庫,把貨搬到巴圖魯中心倉,倉儲成本可壓縮一半。此外,不用再僱傭庫管,人員成本也能控制。

「我們效率比他高,成本比他低,他為什麼不願意來呢?他可以在珠江新城租個氣派的寫字樓,做他們最有價值的事情,做庫存規劃,去找什麼貨配什麼貨來賣,才能賣得好,這個是商家最有價值的地方。」 曾萬貴說。

他認為,生意的本質一定是利他的,一定讓別人先有好處,「你不要跟人家講故事,沒有用的。」

表面上看,巴圖魯建立倉儲配送體系是在為別人做嫁衣,事實上也是在幫自己。如果汽配商的貨不入庫,巴圖魯無法拿到構建數據庫的基礎信息,也無法掌握真實的庫存情況,那麼線下沒貨也說有貨、再把價格炒高的現象就會無法控制。

「沒進我們倉,我們只能靠君子協定,他(汽配商)說有就有,最後他如果供不出貨來,我們只會罰他,進了倉的我們就全知道了。」姜智慧說。

服務穩定、價格透明,漸漸為巴圖魯吸引了下游五萬多個買家。麥昆汽車服務連鎖的合夥人陳軒強告訴「新經濟100人」,巴圖魯最大的好處是隻要輸入車架號,系統會自動篩選出N個商品供自己挑選,不用再像以前那樣花時間打聽、看一圈車評才能知道買哪個。而且物流送貨上門,方便了他們儘快修好車。客戶取車的時間是「定死」的,所以他們對到貨的時間很在意。

說到這,這位小老闆流露出些許不滿,因為他前兩天下單的貨遲遲沒有送到。不過他認為這種事一定會有發生的概率。之前他在其他幾個平臺採購,也會碰到配送不及時的問題。最後他願意把巴圖魯當做主要的採購工具(這家汽修店有90%的配件都來自巴圖魯),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看到巴圖魯在往好的方向不斷升級。

「這個市場不進則退,一成不變你就給別人吞併了。」

眼下,正是巴圖魯從中轉倉轉向中心倉的過渡階段,廣州的中心倉是重要實驗基地。華平投資執行董事胡正偉曾建議曾萬貴快點擴張,趕緊到上海算了。

曾萬貴回答,如果廣州的中心倉做不好,堅決不擴到上海,「如果一個錯的東西複製一遍,就變成兩個錯的,我調整都來不及,如果在廣州做對了,我可以很快複製到上海、到北京、到成都。」

胡正偉對「新經濟100人」說:「磨刀不誤砍柴工,老曾這個人戰略定力是非常強的,同時也能聽取別人意見,是我這幾年見到的,為數不多的特別好的創始人,真的是金子。」

晚上八九點,靠近白雲機場五號停機坪購物商場的中轉倉,還是一片忙碌。釘槍發出的噪音讓人很難聽清身旁的人在說什麼。F型傳送帶邊汗流浹背的揀貨員也根本沒有說話的時間,他們幾乎是跳著從上面拿下一個個包裹,將他們對號入座,放入貼著不同城市標籤的發貨區。

那些城市寄託著曾萬貴的夢想,是他靠傳統手段不曾進入的市場。現在他有了進軍全國的底氣,他想把華南市場做得再紮實些,等到把廣東打透,就向全國複製這套模式,就像當年京東一樣。

相關推薦

推薦中...